一、不要事必躬亲
某公司一生产总监,常抱怨工作辛苦,工作永远做不完。其实他的工作中有一大部分是在现场处理生产中的问题,甚至最底级员工的处罚也要经过他的批准。当然更不用说其他的日常事务,可以说是事必躬亲。
对于事必躬亲的管理者,下属们也许会遵从命令,但不会把这当成一种关心或者好意,反而会被认为是多管闲事。现实中,每一个员工每天都要做出很多管理者无法监控的事情。无论再有力的管理者,都不可能管理所有的事情,也不可能掌握所有的细节。事必躬亲的管理者基本上说来不太正常。生理上来讲,你对你自己在管理范围内的所有大小事情都下决定的话,你的精力会很快耗尽。还有一种弊端:你什么都做了,你的下属做什么?你会扼杀掉下属的创造性。在管理的角度来讲,一个成功的管理者是下属的教练,更多的是教和监督下属怎么做,而不是自己做。如果一个驾驶教练总是在掌握方向盘而不让其他人接触,能培养出合格的驾驶员吗?
1.作为管理者,相信你的下属
因为基本上来讲,你也是你老板的下属,换个位置,你的老板对你的管理工作事事都过问,你会怎样?应该不会高兴!给你的下属提供标准、方法、目标,过程让他们去完成,你只要看结果就够了。当然,在他们完成的过程中要做好监控和反馈,及时地帮助下属纠正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并积极为下属提供必要的帮助。相信下属会做好,是对下属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
2.适当的授权
授权不等于放权,放松不等于放纵。要分清楚你的岗位职责是什么?你该做什么?哪些是你重点要做的?哪些是不太重要的,但对下属来讲是重要的,是可以授权由下属来完成的?该授权给怎样的下属?下属的能力适合授予哪些权利?就是要分清楚哪些是管理岗位必须要去做的,哪些是可以叫下属分担的;同时,自己还要承担授权过后的责任。
3.用心培养你的下属
你想要轻松的管理,就必须有一帮能将你的管理思想不折不扣的执行的下属。你必须通过培训才可以将你的思想复制。当然,培训的方法很多,见仁见智。你不培养下属,下属的能力得不到提高,那肯定会自己辛苦。做管理的主要的工作是指导员工做好工作,而不是帮他做好。送一条大鱼给他,还不如教给他捕鱼的方法。这样,你再也不用去帮他捕鱼了。
4.保持谦卑的心态
任何时候都不要认为自己是管理者,是所管理的团队里最厉害的,不要认为你是团队的领导者就必须掌握团队的一切。你越是想掌握全部,你越是掌握不了。
一个不愿授权、什么都干的管理者,什么都干不好。一个聪明的领导人,应该积极授权,借力成事,一个真正懂得授权的管理者才是一个真正成功的人。
二、杀鸡儆猴,以儆效尤
作为部队的指挥官,必须做到令行禁止,法令严明。否则,指挥不灵,令出不行,士兵一盘散沙,怎能打仗!所以,历代名将都特别注意军律严明。管理部队,刚柔相济,关心和爱护士兵,坚决不能有令不从,有禁不止。所以,有时采用“杀鸡儆猴”的方法,抓住个别坏典型,从严处理,就可以震慑全军将士。
孔子诛少正卯,虽然于情于理都不该如此,但就因这一刀而使得权臣畏惧,市井便就此平平安安;厚黑之士孔明在挥泪斩马谡之时也这样说过:“昔孙武所以能制胜天下者,用法明也,今四方纷争,兵交方始。若废法何以讨贼,不明正军律何以服众?”这就是平乱与治乱的权术,也正是杀鸡儆猴的妙用。
“杀鸡儆猴”乃军事家孙武所提倡的整治兵队之法,这一招也成为厚黑之士孙武走上仕途的阶梯。
阖闾即位三年,即公元前512年,要有一位深通韬略的军事家筹划指挥,才有取胜的把握,大臣伍子胥便向吴王阖闾推荐了孙武,吴王答应接见孙武,看看他是否真如伍子胥所说那样有本事。
之后,吴王阖闾看了大军事家孙武的著作《孙子兵法》,非常佩服,但身为一国之君,他又怕孙武只会纸上谈兵,便立即召见孙武。吴王说:“你的兵法,真是精妙绝伦。你能不能当面给我演示一下,让我开开眼界呢?”孙武说:“这个不难。您可以随便找些人来,我马上操练给您看看。”吴王一听,感到十分好奇。随便找些人来就可操练?孙武答:“随君王的意愿,用什么样的人都可以。不管是高贵的还是低贱的,也不论是男的还是女的,都可以。”吴王想给孙武出个难题,便派出他后宫中的美女180人,交给孙武操演。心想:如果你真能将我后宫中的美人练好了,那才是真正有本事。
孙武这么聪明的人,当然知道吴王是故意为难他。他也决定在吴王面前展露一下自己的才能,他隐居那么长时间才写出来的兵法肯定不是白写的,他的“黑”便暴露无遗。
之后吴王派来的180名美女便来到了校军场上,只见旌旗招展,战鼓排列,煞是好看。她们嘻嘻哈哈,东瞅西瞧,漫不经心。孙武下令180名美女编成两队,并命令吴王的两个爱姬作为队长。孙武站在指挥台上,认真宣讲操练要领。他问道:“你们都知道自己的前心、左右手和后背吗?”宫女们回答:“知道。”孙武又解释说:“向前,就是看前心所对的方向;向左,看左手方向;向右,看右手方向;向后,转朝背的方向。听明白了吗?”宫女们回答:“听明白了。”安排就绪,孙武便击鼓发令,然而尽管孙武三令五申,宫女们口中应答,内心却感到新奇、好玩,她们不听号令,捧腹大笑,队形大乱。吴王见此情景,也觉得有趣,心想:你孙武再大的本领,也无法让这些美女们听你的调动。然而就在这时,孙武说:“是我规定不明确,你们军令军法不熟悉,错在将帅。”于是再次三令五申,击鼓发令。宫女们仍大笑不止。孙武说:“规定不明确,军令军法不熟悉,是将帅之错;既然已反复地说明了,仍不执行命令,那就是队长的错了。”孙武便召集军吏,根据兵法,要斩两位队长。
吴王一听,慌了手脚,急忙派人对孙武说:“将军确实善于用兵,军令严明,吴王十分佩服。这次,请放过寡人的两个爱姬。”孙武毫不留情地说:“臣既然受命为将,将在军中,君命有所不受。”孙武执意杀掉了两位队长,又重新选定了两个队长,继续练兵。当孙武再次击鼓发令时,众宫女前后左右,进退回旋,跪爬滚起,全都合乎规矩,阵形十分齐整。孙武派人向吴王报告:“队伍已训练整齐,请吴王来看看!”吴王刚失去两个爱妃,痛心不已,不想去看。其实,这也不是孙武的错,谁让他想出用自己的后宫美人给孙武做试验品的呢?他本来只是想试一下孙武是否真的有才,能否重用他,没想到却因此而失了两位爱妃。真是意外啊!虽不高兴,但也了解到孙武是一位既能著书立说,又能统兵作战的人,就知道孙武是帮助自己成就霸业的难得的将才。于是,就封孙武为将军,令他日夜练兵,准备伐楚,孙武也就凭着自己治军的才能,成为吴国一名大将。
“杀鸡儆猴”即“杀一儆百”,它具有威胁、恐吓之意,这是一种权众之术,主要用于众人有意见纷争之时。众人不服管教之时,可以通过此方法,使集体归一。
此计尤为红楼梦中王熙凤善用,在“王熙凤协理宁国府”一节中,为了树立威望,王熙凤就使用了“杀鸡儆猴”这一手段。早晨点卯时,一仆人早上迟到,凤姐问其原因,仆人说睡迷了。凤姐说道:“明儿他也睡迷了,后儿我也睡迷了,将来都没了人了。本来要饶你,只是我头一次宽了,下次人就难管,不如现开发的好。”顿时放下脸来,喝命:“带出去,打二十板子!”自此众人才知道凤姐的厉害,不敢偷闲,兢兢业业,执事保全。
厚黑之道——“杀鸡儆猴”能使你在他人面前树立威信,事情也往往能得到圆满解决。职场如官场,“萝卜加大棒”的管理方法在这里同样适用。身为领导,一方面要关心体贴下属,给他们一些恩惠,对于业绩突出者一定要给于适当的奖赏;另一方面,对那些有功之臣也要予以一定的节制,既不能让他们居功自傲,更不能让他们功高震主、野心膨胀。
三、善于“未雨绸缪”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雄心壮志,都渴望着成功的到来。但是,能力和努力在现代职场的竞争中,越来越显得微弱无力,而埋头苦干更是如同一个职场“植物人”,这是一个残酷的现实。要想成功,就要善于为成功铺路,在未进职场之前做好自己的职场定位,未雨绸缪,给未来的成功添砖加瓦。
“未雨绸缪”语本《诗·豳风·鸱鸮》:“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原意是趁天还没下雨,就把窝巢缠捆牢固。后以“未雨绸缪”比喻事先做好预防、准备工作。而职场如战场,事先做好准备,在事情到来之前就能做到胸有成竹,总比在事情到来之时手忙脚乱不知所措的好。
现代职场上有很大一部分人都是刚刚从学校走到社会上的。刚刚从学校毕业踏上社会的年轻人,面对环境的改变,都需要坚定的勇气和充实的能力去应对。而刚毕业的大学生都没有多少社会经验,这就更需要提前做好准备。一方面,要尽可能多的了解职场事情,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是要用各种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这样在职场人际和工作面前才能占优势。
郑盈从省城某高校中文系毕业后,被分配到县物资系统机电设备公司人秘科当了一名文书。郑盈在大学期间是校文学社领军人物,写的一手好散文。工作以后,她除了给单位写些新闻稿以外,更多地写起了新闻评论和杂文。两年后,她声名大噪,县检察院将她借调到政策研究室。
在县检察院,郑盈更是妙笔生花,单位新闻、调研论文、杂文、评论全面出击,几乎天天有文章见诸报刊,深得领导喜欢。但郑盈知道,自己只是“借调”,要想从企业跨进行政这个门槛可不是轻而易举的。于是,她除了拼命工作之外,又暗地里报考了成人法律本科。经过四年努力,郑盈终于取得了法律本科大学文凭。
这一年春天,全国举行国家公务员考试,郑盈参加了县里的招收公务员考试。该县正好招收一名法律专业的公务员,全县两人报考这个专业,结果郑盈考分高,理所当然过了关。不仅检察院要录取她,因为她经常给县审计局撰写文章,县审计局也向她抛出了“绣球”。最终这两家都未能如愿,郑盈被县委组织部半路“截”了去。
有人认为郑盈实在太幸运了。其实,未雨绸缪,积累本领才是郑盈的精明之处,这也是她赢得幸运之神微笑的奥秘。成功不会专门在职场路上等你,需要的是你自己的努力积累。
赵蕾是北京某著名高校的在读大学生,她和大多数同学一样,都来自农村,家庭经济条件并不很好。为了维持自己的学业,也为了攒够求学期间的生活费,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她希望自己能够一边学习,一边到外面找份临时或兼职工作,这样也可以使自己增加与社会接触的机会,从而丰富履历,增长见识,积累经验,方便毕业后找工作。
在她知道的打工同学当中,大部分人做的是家庭教师,也有很多人到饭店做杂工,其余的同学则做促销等等之类的工作,工作虽然艰辛,但收入也还可以。于是,赵蕾也就下定了决心,去向导师征求意见。导师听了她的话之后,说:“你成绩很好,如果一定要去打工,就去那些世界跨国公司找机会,这样即便一时薪水很低,你自己节约一点也就可以了。但是,你要记着,自己一定不要随波逐流,去端盘子或是去做家教,不是说这些工作低贱,而是因为这些工作对你未来的发展没有帮助。”
于是,赵蕾就按照导师的意见,在导师的推荐下到了一家美国的跨国公司做钟点工。这份工作十分简单,只是在公司需要的时候给从世界各地发往公司的信件做分类整理,然后按照各个部门的职责所在,把信件转交给各个部门的负责人,薪水非常少。
过了一段时间后,赵蕾见到了导师,给导师谈起了工作的感受。导师问她这工作怎么样,赵蕾说有一点单调。导师便告诉她,整理信件也要认认真真的去做,放下大学生的面子,勤快一些,同时多观察、多学习名企的工作风格和企业文化,尽可能利用工作之便去观察各个部门,去发现你最喜欢的部门和工作。
在导师的再次指导下,没过多久,在其他很多同事都被辞退的情况下,赵蕾却由于工作积极认真,做事干脆利索,受到了领导赞赏,企业不但给她加了薪,还把她调到了正式部门做临时工作。
进入正式的部门,与每一个职场上的人一样,赵蕾遇到了职场竞争。比如就有公司的正式员工嫉妒赵蕾的成绩,于是在暗处使绊子。赵蕾明白,自己做的只是兼职,这份工作是锻炼自己的机会,不能因这些无聊小人的无聊之举而影响自己的工作。她做到大度待人,虚心请教,很快便融入了身边的正式员工中间,建立起了和谐的人际关系网。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爬滚打,毕业的时候,当几乎所有的同学在忙着参加各种人才招聘会,通过各种渠道投简历和面试时,赵蕾却收到了这家跨国集团公司给她寄来的录用信。在信中,公司负责人告诉她,公司之所以考虑直接录用她,是因为她在公司里工作了这么久,一直是积极主动,勤奋好学,追求上进,而且职业素质很好,更善于创新,重要的还有她的团队精神,凭着这些,如果公司不录用她,也就显得没有人情味了。
进入公司以后,赵蕾仍然还是严格要求自己,积极热情,诚恳待人,宽容大度,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
一个人的一生中,真正能够选择的机会不多。选择对了,一帆风顺,选择错了,可能会经受额外沉重的代价。而起点不同,结果也往往不同。一个高的起点,能够更容易实现超越,是走向更高的前提。赵蕾的选择是正确的,她有一个好的导师,让她拨开迷雾见晴天,选择了对自己的发展前途有着直接熏陶的跨国公司,也选择了别人也许经过艰辛努力也很难达到的起跑线,从而为最后的成功少走许多弯路。
当然,人在选择了合适的机会后,还要懂得怎么利用这些资源来锻炼自己。机会不是不请自来的,是需要自己来把握的。利用已经拥有的资源,把自己迅速的塑造成一个成功的职场人士。郑盈的幸运,是自己的努力的得到的。同样的,赵蕾也不是一个甘于眼前的人,她明确了自己的职场目标,并且在这个职场中充分锻炼自己。
个人的能力与努力非常重要,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就要不辞辛劳,奋力打拼,多准备几手,默默地在脚下垫一些“砖头”,提高自身,就一定能看到更远的风景,撷取那些挂得更高的果实。
四、借刀杀人不见血
借刀杀人是三十六计中的第三计,“借刀杀人”,是借他人之手或他人之力来铲除异已或达到自己目的的一种手段,杀人是广义的,也是狭义的。借刀杀人者,不需自己赤膊上阵,不需消耗自己的实力,更不会招致杀人凶手的罪名,真可谓绝顶聪明。在明争暗斗的职场中用借刀杀人之计的也不在少数。
汉文帝时,袁盎和晁错一向合不来。只要晁错在座,袁盎总是回避,袁盎在座,晁错也总是回避。两人从不同堂讲话。汉景帝即位,晁错被任命为御史大夫。他派遣官吏调查得知,袁盎曾私自接受吴王刘濞的钱财,于是向景帝报告。景帝便把袁盎免官为庶人。
吴、楚等诸侯王发动叛乱。晁错又乘机想置袁盎于死地,他对丞史说:“袁盎接受了吴王不少钱财,专门为他们辩护,说他们不会造反。现在,吴、楚都已经造起反来,还有什么可说的?应该把袁盎抓来审问,察知他的阴谋。”
丞史却说:“吴、楚当初还没有造反时,要是处置袁盎,或许还能阻止他们造反。现在都已经反了,再去处置袁盎已经没什么用处了。再说,袁盎好歹也是个大夫,不见得会有什么阴谋。”把晁错给挡了回去。
晁错正在犹豫不决时,有人把这件事告诉了袁盎。袁盎心里很紧张,心想:好你个晁错,你一次又一次和我过不去,现在又要加害于我,我也不能坐以待毙。他连夜找到窦婴,商量这件事该怎么办?窦婴曾位列三公,是朝中重臣。不久前就因为吴、楚之事被免官在家,他对晁错早就恨之入骨。现在袁盎找上门来,他便如此这般地给袁盎谋划了一番。
窦婴虽说已免官,地位、影响还在,他将此事直接向汉景帝奏报,意思是说,吴、楚之所以造反,其原因袁盎最清楚,可召他上朝。袁盎上朝时一看不觉一惊,原来晁错也在。他只得与景帝虚与周旋,只说“吴王既可铸钱,又可煮海水制盐,这么富足,怎么会造反呢?”还说他有计谋,可以退吴、楚兵乱。景帝紧追不放,忙问何计。袁盎说:“军机不可泄露,不便让人听到。”景帝只得把左右屏去,晁错无奈,只得悻悻离去。
袁盎四顾无人,便低声对景帝说:“臣听说吴、楚连谋,彼此书信来往,无非是为了封地之事。偏偏出了个晁错,提议要削掉藩王之地,对其造成威胁,他们造反是冲着晁错而来。只要陛下将晁错处斩,赦免吴、楚各王,归还故地,他们定会罢兵谢罪,安然无事。要是这样,还用得着派兵征伐么?”
景帝心里清楚,晁错是上过“削藩”之策。见袁盎这么一说,希望就此息事宁人。于是,立即召中尉入宫,授予密诏,令其入御史府传旨召晁错进宫。没想到,车没把他拉到宫中,却拉到了长安东市。当晁错明白过来时,他的脑袋已经落地了。
袁盎在晁错的逼迫下,借皇帝这把刀,杀了自己的政敌。
我们再来看这样两个案例:
杰是一家公司的生产主管,全公司有200人左右而他手下就有100多人,所谓的树大招风说得一点也不假。他刚进公司时工厂处于混乱状态,老板遇到他时就像遇到了一根救命的稻草,因为公司的前任主管是从工人中提拔起来的,由于不是很懂管理。货一直都赶不出来,如果长期出不了货,部分客户都将流失。而杰一进公司就将全部的精力都投在了生产上,通过他合理的安排,再加上日夜赶工货,最终按期交了货,客户也保住了,工厂恢复了平静的状态。于是杰就成了老板身边的红人。
赶完货杰就开始了内部整顿,因为在赶货期间发现了不少问题。杰就帮公司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开始实施的时候执行力特别差,杰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炒掉了几个带头人。因为如果不这么做根本无法执行各种制度,但这样一来也得罪了不少。炒掉的几个人中其中有一个和公司的另一位主管有关系。所以杰也等于得罪了这位主管,也因此埋下了祸根。
那天杰像往常一样下班后回去睡觉,到半夜时听到有人敲门,杰虽然觉得有些奇怪但还是开了门,随后他得罪的那位主管和另外一位同事进来了。他们进门后并没有直接坐下而是东找西找的像是在找什么东西,结果在没有找到什么的情况下与杰东扯西拉的说了几句话就走了。第二天杰才知道那天晚上是一个同事的生日,这位同事喜欢杰很久了,但杰一直只把她当做一般的同事对待,而那位主管却利用这个机会在吃饭的时候在那位同事的酒里下了迷药,吃完饭后回宿舍的时候就把她送到了杰的宿舍门口就走了。
这件事使杰非常生气,而在杰的心里已产生了不能留他的念头。直到有一天杰抓到了他的把柄,而杰一位好朋友也早就看不惯那位主管的所作所为。于是杰就把那位主管的失误告诉了他的朋友,他的朋友就把这件事写成文字投进了公司的意见箱内。他们公司意见箱的钥匙只老板一个人有,几天后老板就找杰的朋友问情况,杰的朋友把杰事先告诉他的事和那位主管设计害杰的事全盘托出,而那位主管没过几天就办了离职的手续。
另一个案例:
一个姓陈的朋友原是一家国有企业的办公室主任,对厂长忠心耿耿,被列入副厂长候选人。有一次他们厂长、副厂长陪同一位客户到某饭店吃饭。饭局还没有结束,副厂长便把陈叫出来,说为了拉住客户,做好生意,给客人找个小姐服服务。既然领导安排了,陈也就办理了。吃完饭,陈便让客人到包间休息,不知就里的客人把厂长也拉去包间了。他们进去没说几句话,两位花枝招展的小姐就翩翩而进。不一会儿,警察过来扫黄,把厂长、客人和两位小姐都带走了,事情虽然是清白的,但厂长嫖娼被捉的消息还是不胫而走。事后,厂长暴跳如雷,免去了陈的办公室主任职务,下放车间。
陈现在虽是个体老板,有不少钱,但那次事件永远是他心中的疼,后来他才明白,副厂长对厂长有意见,他一不小心上了副厂长的当。副厂长借他“这把刀”和小姐“这把刀”毁了厂长的名誉,又借厂长“这把刀”免了陈的职务,铲除了“异己”。现实职场中,“借刀杀人”的事不在少数,朋友陈的教训是深刻的,所以一定要擦亮眼睛,千万别介入别人的矛盾漩涡之中,否则,自己的事业就走了弯路。
五、兴风作浪,坐收渔利
俗话说得好: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意思与鹬蚌相争,渔人得利相近,谁都乐意做黄雀、渔翁一样的第三者,隔得远远地坐山观虎斗,以看戏一般的鉴赏眼光来欣赏第一者和第二者你死我活的争斗,等戏演得差不多了,便顺手牵羊似地将厮杀双方收入囊中,然后高唱凯歌得胜回营。所谓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实际是说内部纷争倾轧,为他人坐收渔利提供了条件和前提。反过来说,在对手内部制造内江,挑起矛盾,把水搅浑,便为坐收渔利创造了条件和前提。
战国末年,燕国派著名将领乐毅攻打齐国。乐毅率军攻入齐国境内,连克70余座城池,势如破竹,眼看齐国只剩下莒和即墨两城未被攻破。乐毅率燕军乘胜追击齐军至齐都临淄。齐愍王见都城临淄孤城难守,遂率少数臣僚逃往莒城(今山东省莒县)固守。乐毅用连续进攻,分路出击的战法,陷城夺地,攻入齐都临淄后,尽收齐国珍宝、财物、祭器运往燕国。燕昭王大为欣喜,亲自到济水前来犒赏、宴飨士兵,为酬谢乐毅的功劳,将昌国(在今山东省淄川县东南)城封给乐毅,号昌国君。
乐毅认为单靠武力,破其城而不能服其心,民心不服,就是全部占领了齐国,也无法巩固。所以他对莒城、即墨采取了围而不攻的方针,对已攻占的地区实行减赋税,废苛政,尊重当地风俗习惯,保护齐国的固有文化,优待地方名流等收服人心的政策,欲从根本上瓦解齐国。
前278年,燕昭王死,太子乐资即位,称燕惠王。燕惠王作太子时,就与乐毅有隙,所以当他即位以后,对乐毅用而不信。齐国大将田单探知此种情况,乘机进行反间,派人到燕国散布说;“除莒城和即墨两处之外,齐国大片土地全在燕国军队手里。乐毅能在短时攻下齐国70余城,难道用几年工夫还打不下莒城与即墨吗?其实他是想用恩德收服齐人之心,为他叛燕自立做准备。”燕惠王本来就猜疑乐毅,听了这些话信以为真,于是下令派骑劫为大将去齐接替乐毅。乐毅深知燕惠王收回他的兵权,意味着听信谣言,欲加罪于自己。他认为“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决定拒绝回燕而西向去赵。赵惠王见乐毅归赵,隆重地接待了他,并封他为望观津(在今河南省商丘东),号望诸君。赵王这样尊宠乐毅,是藉以警惕燕、齐,使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骑劫寡思少谋而又骄狂自大。乐毅奔赵后,他来到齐国,一反乐毅原来的战略部署和争取齐人的正确政策,而施之以残暴,激起了齐国军民的强烈反抗。田单设谋诳骗燕军,在即墨城用火牛阵大破燕军,杀死骑劫,转而追歼燕军到黄河边上,收复齐国所失之城邑,将燕军逐出齐境,从莒迎齐襄王(愍王死,襄王立于莒)归临淄。
因此可见,坐收渔利大致有两种情形:一种是静观其变,坐看对手因内乱而自相残杀,杀得两败俱伤时将其掳获。一种是主动出击,潜入对手内部去挑动自相残杀,或者制造矛盾,各个击破,然后得利。渔翁之利是诱人的:不付出或少付出而获得大好处!何乐而不为呢?
《三国演义》中,周瑜作为江东孙氏集团中一个足智多谋的将领,曾用一计一举除掉了曹操手下两个得力的水军将领。
原来,曹军士兵,多系北方人,不习水战。曹操在占领荆州之后,便用降将蔡瑁和张允为都督,训练水军,为扫平江东做准备。蔡、张二人,久居荆州,深得水战之妙。由他们训练水军,对江东显然是一种潜在的威胁,周瑜深为忧虑。一天,周瑜正在帐中议事,有人通报故人蒋干来访。周瑜对众将作了一番部署,遂整衣出迎。
蒋干,字子翼,与周瑜自幼同窗,交情颇厚,现为曹操帐下幕宾。这次,他是主动请命前来江东的,目的是要说动周瑜投降。对此,周瑜自然心中有数。所以,他一见面就把蒋干的嘴“封”了起来:他命大将太史慈监酒,声称“今天是老同学相见,但叙朋友之情,不言军旅之事,有言之者当即斩首”。然后,他又以江东精勇雄壮的士兵、堆积如山的粮草和众多的文武英杰,夸示蒋干,使得蒋干始终无法开口道出说词。欢宴之后,周瑜一定要与蒋干同榻而眠。他故作大醉之状,和衣而卧,呕吐狼藉,一会儿就鼾声如雷。那蒋干因心中有事,难以入睡,二更即起,见帐内残灯尚明,桌上堆着文书,便下床偷看,他见有蔡瑁、张允写给周瑜的一封投降书信,不禁大惊,忙将其藏到了身上。这时,周瑜在床上翻了个身,说起了梦话,道是数日之内要让蒋干看那曹操的脑袋。蒋干连忙熄灯上床。将近四更时分,只听得有人进帐唤道:“都督醒了吗?”周瑜装作梦醒的样子,故意问那人说:“床上睡的是什么人?”那人答道:“都督请子翼一同睡觉,怎么忘记了?”周瑜懊悔地说:“我平日从未醉酒,昨天喝醉了,不知可曾说过些什么?”那人道:“江北有人过来。”周瑜小声喝道:“低声!”又叫:“子翼。”蒋干装作睡着,一声不应。
周瑜同来人悄悄走出帐外,蒋干则在帐内偷听。只听来人在外面说:“蔡、张二位都督道:‘急切中无法下手。’”后面的话因声音太小,无法听清。一会儿,周瑜回到帐内,又叫:“子翼。”蒋干不应,仍然蒙头假睡。周瑜遂脱衣就寝。蒋干暗想:这周瑜是个精细人,天亮后若不见了蔡、张二人的书信,岂肯与我干休?因此,刚到五更,即趁周瑜熟睡之机,悄悄溜出帐外,叫上随身带的小童,飞快地赶到江边下船回江北去了。
蒋干回到江北,去见曹操。曹操问道:“子翼,事情办得怎么样?”蒋干回答说:“周瑜雅量高致,不是言词所能打动。”曹操十分不悦,道:“事情没有办成,反让人家笑话!”蒋干说:“虽然没能说动周瑜,却为丞相打听到一件重要事情。请屏退众人。”待左右之人退下,蒋干取出书信,并将听到的事情一一告诉了曹操。曹操大怒道:“这两个贼人竟敢如此大胆!”遂唤蔡瑁、张允入帐,未容二人分辩,即命武士推出斩首。就这样,在大战尚未开始,周瑜就把曹军最为得力的两个水军将领给除掉了。
在此,周瑜就成功运用了“煽风点火,坐收渔利”之术。作为职场中的弱者,要在强者之间有一个生存的空间,就要想法使两者之间产生矛盾,等两败俱伤时,这时的结果对你就是有利的。无论怎样,巧妙的使用此厚黑术,你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使自己由弱者变成强者,从职场中底层一越而起,但切记以企业利益为重,否则你就会身败名裂。这也是厚黑学对每位职场人士的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