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做人要圆融通达,不要锋芒毕露
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势力很大。刘备虽贵为皇叔,却势单力薄,为防曹操谋害,不得不在住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光养晦之计。
一天,刘备正在浇菜,曹操派人请刘备,刘备只得胆战心惊地一同前往入府见曹操。曹操说,刚才看见园内枝头上的梅子青青的,想起一件往事,今天见此梅,不可不赏,恰逢煮酒正熟,故邀你到小亭一会。刘备随曹操来到小亭,只见已经摆好了各种酒器,盘内放置了青梅,于是就将青梅放在酒樽中煮起酒来了,二人对坐,开怀畅饮。
酒至半酣,突然阴云密布,大雨将至,曹操大谈龙的品行,又将龙比作当世英雄,让刘备说说当世英雄是谁,刘备装作胸无大志的样子,说了几个人,都被曹操否定。曹操此时正想了解刘备的心理活动,看他是否想称雄于世,于是说:“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下之志者也。”刘备问,谁能当英雄呢?曹操单刀直入地说:当今天下英雄,只有你和我两个!刘备一听,吃了一惊,手中拿的筷子,也不知不觉地掉在地上。正巧突然下大雨,雷声大作,刘备灵机一动,从容地低下身拾起筷子,说是因为害怕打雷,才掉了筷子。曹操此时才放心地说,大丈夫也怕雷吗?刘备说,圣人对迅雷烈风也会失态,我还能不怕吗?刘备经过这样的掩饰,使曹操认为自己是个胸无大志、胆小如鼠的庸人,曹操从此再也不怀疑刘备了。
古今对韬光养晦这门学问最有研究的,当首推刘备。他在曹操面前不夸张、显耀、自大,不把自己算进“英雄”之列,这让曹操很放心。他的种菜,他的数英雄,收敛和掩饰了自己的真实行为,让曹操对其不加防范,从而才有了以后的东山再起,三分天下。
但在现实生活中,还确实存在着这样一种自恃颇高的人,他们锐气旺盛,锋芒毕露,处事不留余地,待人则咄咄逼人,有十分的才能与聪慧,就十二分地表现出来。他们往往有着充沛的精力,很高的热情,也有一定的才能,但这种人却往往在人生旅途上屡遭波折。
事实上,在错综复杂的社会中,刻意炫耀才能,不仅会招来别人的妒忌,而且会被认为是轻浮。一个有着远大抱负的人,当时机不成熟时,往往会采取韬光养晦的谋略。韬晦是为人处世的一种策略,也是做人处世的一门学问。
三国时期的杨修,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曹操建造花园时,动工前工匠们请曹操审阅花园工程的设计图纸,曹操看了什么也没说只在园门上写了一个活字。工匠们不解其意,就去问杨修。杨修说:“丞相嫌园门设计的太大了,”工匠们按杨修的提示修改了方案。曹操见改造后的园门,心里非常高兴,问工匠们是如何知道自己的心意的,工匠们说多亏了杨主簿的指点。曹操口中称赞杨修,心里却嫉妒杨修的才华。
曹操与杨修骑马同行,当路过曹娥碑时,他们见碑阴镌刻了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曹操问杨修理解这八个字的意思吗?杨修正要回答,曹操说“你先别讲出来,容我想想。”直到走过30里路以后,曹操说:“我已明白那八个字的含意了,你说说你的理解,看我们是否所见略同。”杨修说:“绢,色丝也,并而为绝;幼妇,少女也,并而为妙;外孙为女儿的儿子合而为好;齑臼乃受五辛之器,受旁辛字为辤(辤是辞的繁体字)。这八个字是‘绝妙好辞’四字,是对曹娥碑碑文的赞美。”曹操惊叹道:“尔之才思,敏吾三十里也。”
曹操平汉中时,连吃败仗。欲进兵,怕马超拒守。欲收兵,又恐蜀兵耻笑,心中犹豫不决。适逢庖官进鸡汤,操见碗中鸡肋,沉思不语。这时有人入账,禀请夜间口令,操随口答“鸡肋!”杨修见令传鸡肋,便让随行军士收拾行装,准备归程。将士们问何以得知魏王要回师,杨修说:“从今夜口令,便知魏王退兵之心已决。鸡肋者,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不如早归。魏王班师就在这几日,故早准备行装,以免临行慌乱。”曹操早恨杨修才高于已,今见修又猜透了自己的心事,便大怒以扰乱军心定罪,杀了杨修。杨修死时年仅45岁。
看看杨修的死,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聪明而不善于掩饰自己。有聪明头脑的人,凡事喜欢动脑筋,善于表现自己,往往“聪明反被聪明误”。杨修就是喜欢在曹操面前处处显示自己的聪明,锋芒太露而不知收敛,才高震主而不懂掩饰,才引火烧身“误了卿卿性命”的。作为厚黑人士,他们懂得无论对自己的优点还是缺点,都不能发挥到“极至”,人们常说盛极则衰,其实也就是这个道理。
你只是职场中普普通通的一员,所以得意之时最好淡然一些,人不可能一辈子春风得意,如果你在得意时飞扬跋扈,那么你失意的时候,同伴也会同样对你。与其在那时感叹世态炎凉,不如在当时,就做一个谦逊有礼的人,这样才能赢得别人长久的尊敬。
职场中纵使你才华横溢,也要一步步向上攀。如果你显露张狂的个性,企图一步登天,那么,你将摔得更加惨重。当然,不要锋芒毕露不是说完全不要显示自己的才华。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有时候不显示自己的才华是吃不上饭的。但也要记住,可以展示自己的才华但不要“炫耀”;你可以表现得很聪明,但不要认为别人就是“傻子”,“显露锋芒,适可而止”这也是厚黑学对世人的忠告。
二、谦卑处世人常在
秦兵马俑坑至今已出土清理各种陶俑1000多尊,除跪射俑外,皆有不同程度的损坏,需要人工修复。而这尊跪射俑是保存最完整的惟一一尊未经人工修复的。仔细观察,就连衣纹/发丝都还清晰可见。跪射俑何以能保存得如此完整?这得益于它的低姿态。首先,兵马俑坑都是地下道式土木结构建筑,当棚顶塌陷,土木俱下时,高大的立姿俑首当其冲,低姿的跪射击俑受损害就小一些。其次,跪射俑作蹲跪姿,右膝、右足、左足三个支点呈等腰三角形支撑着上体,重心在下,增加了稳定性,与两足站立的立姿俑相比,不容易倾倒,破碎。因此,在经历了两千年的岁月风霜后,它依然能完整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初涉世事的年轻人,往往个性张扬,率意而为,不会委曲求全,结果是处处碰壁。而涉世渐深后,就知道轻重,分清了主次,学会了内敛,少出风头,不争闲气,专心做事。
被称为美国人之父的富兰克林,年轻时曾去拜访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那时他年轻气盛,挺胸抬头迈着大步,一进门,他的头就狠狠地撞在门框上,疼得他一边不住地用手揉搓,一边看着比他的身子矮一大截的门。出来迎接他的前辈看到他这副样子,笑笑说,“很痛吧!可是,这将是你今天访问我的最大收获。一个人要想平安无事地活在世上,就必须时刻记住:该低头时就低头。这也是我要教你的事情。”富兰克林把这次拜访得到的教导看成是一生最大的收获,并把它列为一生的生活准则之一。富兰克林从这一准则中受益终生,后来,他功勋卓越,成为一代伟人。他在他的一次谈话中说:“这一启发帮了我的大忙。”言外之意即是:做人不可无骨气,但做事不可能总是仰着高贵的头。
试想,那些登上人生顶峰的成功者们,不论是乘机出访还是站在舞台上发表演说,总是微微低着头向脚下的人群挥手。原因很简单他们站在高处。而他们脚下的普通人,只能高高地抬头仰视高处的成功者。因为他们站在低处,脚下什么也没有。
当今社会,变幻莫测,错综复杂。因此在漫长的人生跋涉中,要学会低头。但学会低头并不是妄自菲薄,学会低头意味的是谦虚、谨慎。学会低头,就是在陷入泥潭时,知道及时爬起来,远远地离开那个泥潭。只有笨蛋才会在狼狈不堪的时候,对自己的鞋子说,我们是出淤泥而不染的;学会低头,就是上错了公交汽车时,及时下车,另外坐一辆车子。
雷墨曾经说过:“低头是需要勇气的。”的确,否则又怎么会有明知是输依然执迷不悟的赌徒呢?回顾历史,因缺乏这种勇气而一怒之下杀死了进谏之人,历代君王比比皆是。看看身边,因为缺乏这种勇气而酿成大错的世人举不胜举。
在人生道路中,我们常常因光彩的事物而迷失了方向,以不屈不挠、百折不回的精神坚持到底,结果输掉了自己。所以用平和的心态看待人生,学会低头,这恐怕应该是最基本的生活常识吧。
确实,像跪射俑一样,保持生命的低姿态,能避开无谓的纷争、意外的伤害,能更好地保全自己、发展自己、成就自己。
老子说,当坚硬的牙齿脱落时,柔软的舌头还在。柔软胜过坚强,无为胜过有为。
学会在适当的时候,保持适当的低姿态,绝不是懦弱和畏缩,而一种聪明的处世之道,是人生的大智慧、大境界。
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一副得意忘形的面孔,一副颐指气使的神情,一副专横跋扈的气势……以这种傲慢的姿态处世,迟早会失败。
社会的门楣有高有低,只有以谦卑的姿态行走其间,才能顺利通过所有的门庭。
羊祜出身于官宦世家,是东汉蔡邕的外孙,晋景帝司马师的献皇后的同母弟。但他为人清廉谦恭,毫无官宦人家奢侈骄横的恶习。
他年轻时曾被荐举为上计吏,州官四次征辟他为从事、秀才,五府也请他做官,他都谢绝。有人把他比作孔子最喜欢的学生——谦恭好学的颜回。曹爽专权时,曾任用他和王沈。王沈兴高采烈地劝他一起应命就职,羊祜却淡淡地回答:“委身侍奉别人,谈何容易!”后来曹爽被诛,王沈因为是他的属官而免职。王沈对羊祜说:“我应该常常记住你以前说的话。”羊祜听了,并不夸耀自己有先见之明,说:“这不是预先能想到的。”
晋武帝司马炎称帝后,因为羊祜有辅助之功,被任命为中军将军,加官散骑常侍,封为郡公,食邑三千户。但他坚持辞让,于是由原爵晋升为侯,其间设置郎中令,备设九官之职。他对于王佑、贾充、裴秀等前朝有名望的大臣,总是十分谦让,不敢居其上。
后来因为他都督荆州诸军事等功劳,加官到车骑将军,地位与三公相同,但他上表坚决推辞,说:“我入仕才十几年,就占据显要的位置,因此日日夜夜为自己的高位战战兢兢,把荣华当作忧患。我身为外戚,事事都碰到好运,应该警戒受到过分的宠爱。但陛下屡屡降下诏书,给我太多的荣耀,使我怎么能承受?怎么能心安?现在有不少才德之士,如光禄大夫李熹高风亮节,鲁艺洁身寡欲,李胤清廉朴素,都没有获得高位,而我无能无德,地位却超过他们,这怎么能平息天下人的怨愤呢?因此乞望皇上收回成命!”但是皇帝没有同意。
晋武帝咸宁三年,皇帝又封羊祜为南城侯,羊祜坚辞不受。羊祜每次晋升,常常辞让,态度恳切,因此名声远播,朝野人士都对他推崇备至,以至认为应居宰相的高位。晋武帝当时正想兼并东吴,要倚仗羊祜承担平定江南的大任,所以此事被搁置下来。羊祜历职二朝,掌握机要大权,但他本人对于权势却从不钻营。他筹划的良计妙策和议论的稿子,过后都焚毁,所以世人不知道其中的内容。凡是他所推荐而晋升的人,他从不张扬,被推荐者也不知道是羊祜荐举的。有人认为羊祜过于缜密了,他说:“这是什么话啊!古人的训诫:入朝与君王促膝谈心,出朝则佯称不知——这我还恐怕做不到呢。”
羊祜平时清廉俭朴,衣被都用素布,得到的俸禄全拿来周济族人,或者赏赐给军士,家无余财。临终留下遗言,不让把南城侯印放进棺柩。他的外甥齐王司马攸上表陈述羊祜妻不愿按侯爵级别殓葬羊祜的想法时,晋武帝便下诏说:“羊祜一向谦让,志不可夺。身虽死,谦让的美德却仍然存在,遗操更加感人。这就是古代的伯夷、叔齐之所以被称为贤人,季子之所以保全名节的原因啊!现在我允许恢复原来的封爵,用以表彰他的高尚美德。”
羊祜是成功的,上至一国之主,下至黎民百姓,都对他表示敬佩。羊祜的参佐们赞扬他德高而卑谦,位尊而谦恭。
还有这样一则故事:
一天,苏格拉底和弟子们聚在一起聊天,一位其父相当富有的学生,趾高气扬地向所有的同学炫耀:他家在雅典附近拥有一望无边的肥沃土地。当他口若悬河大肆吹嘘的时候,一直在其身旁不动声色的苏格拉底拿出了一张世界地图,然后说:“麻烦你指给我看看,亚细亚在哪里?”“这一大片全是。”学生指着地图洋洋得意地回答。“很好!那么,希腊在哪里?”苏格拉底又问。这个学生好不容易在地图上将希腊找出来,但和亚细亚相比,的确是太小了。
“雅典在哪儿?”苏格拉底又问。“雅典,这就更小了,好像是在这儿。”学生指着地图上的一个小点说。最后,苏格拉底看着他说:“现在,请你再指给我看看,你家那块一望无边的肥沃土地在哪里?”学生急得满头大汗,当然找不到。他家那块一望无边的肥沃土地在地图上连个影子也没有。他很尴尬又很觉悟地回答道:“对不起,我找不到!”
是的,我们任何人所拥有的一切,与有大美而不言的天地相比,与浩瀚无际的宇宙相比,都不过如沧海一粟,实在是微不足道。
有的人飞到高处,就忘了自己是谁,忘了自己是如何飞上来的,这种人骄傲,会自我膨胀起来。其实,人飞到高处,更要记得是什么让你飞到了这个高度,飞得越高,头要越低。要记得无需炫耀你的高度,因为你的高度世人都看在眼里。
所以有了荣耀时,人就更要低调,要为人更加谦卑,要去感谢他人的帮助——你的下属、你的上司、你的同事以及你的家人。
我们说谦卑并不等于自卑。自卑的人不知道自己的重要性,以为其他事物都比他重要,即使他有能力,但他看不见付出力量的价值,于是就不能表达出自己的能力与重要性;谦卑的人不是把一件事情从外表上来决定它的价值,真正的价值是要看事情的内容是否实在,是否有力量。谦卑的人肯接纳自己的长处,也了解自己的短处。他既能肯定自己的重要性,也能肯定其他人的重要性,所以他会尊重自己,尊重他人;而骄傲自大的人只能肯定自己的重要性,不会肯定其他事物的重要性。
从长远来看,不管我们拥有什么、拥有多少、拥有多久,都只不过是拥有极其渺小的瞬间。人誉我谦,又增一美;自夸自败,又增一毁。无论何时何地,我们永远都应保持一颗谦卑的心。
三、当着矮子不说短话
韩非子在《说难》中讲,龙的脖子上有两块逆鳞,谁触动了它,龙就会大发雷霆;人也有逆鳞,谁触动了它,人就会动怒变脸。这里说的是与人交谈的道理,其实,谁身上都有“逆鳞”——不愿别人触及的缺憾、隐私、伤疤之类。如果在交谈中不了解、不尊重对方,有意无意触动了这些敏感的“逆鳞”,轻则使交谈话不投机,不欢而散;重则令对方动怒变脸,甚至招致祸害,用一句俗语来说,那就是“当着矮子别说短话”。
在拿破仑称霸欧洲大陆的时候,一位科学家建议他在战船上安装发动机,用机械动力代替人力和风力,高傲的拿破仑对这一“动力革命”的方案开始颇感兴趣。为了使拿破仑速做决策,那位科学家恭维地说:“陛下,如果有发动机助您一臂之力,您一定会更加高大起来……”一听这话,拿破仑脸色陡变,冷冷地说:“我的战船装士兵还不够,哪有地方去装什么发动机呢?收起你那一套吧!”科学家碰了一鼻子灰。
原来拿破仑身材矮小,特别忌讳涉及他身高的词语。他从科学家所说“您一定会更加高大起来”一语,推断别人说他现在还“不高大——矮”,是在蔑视他、嘲笑他,所以断然拒绝了科学家的方案,错失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如果那位科学家知道“当着矮子别说短话”,让拿破仑高高兴兴地采纳这个方案,欧洲的历史也许就要改写了。
三国时期,刘备第一次进西蜀时,为了讨好益州牧刘璋和他手下的官员,态度谦恭、说话低调,刘璋的臣属便飘飘然起来。长着一把大胡子的张裕,更是忘乎所以地开起玩笑来:“长须美髯才够得上男子汉大丈夫,那些嘴上少毛的人,哪有大丈夫的气概啊?哈哈!”胡子稀疏的刘备讪讪地笑着,但很快恢复了谦和的姿态。半年后,刘备领兵打下益州,当上了蜀国之主,他找了个借口,将那时“当着矮子说短话”的张裕杀了。
在古代,男子以须眉浓密为美,胡子眉毛稀少的男子被认为没有男子汉气概,而胡子稀少是刘备相貌上的一大弱项。这本来无可厚非,可是张裕偏要同刘备比胡子,“哪壶不开提哪壶”,刘备心里能不反感吗?当时在刘璋的地盘上,刘备忍辱负重,不便发作,一旦大权在握,还会有张裕的好果子吃吗?诚然,刘备后来有失君子风度,但如果张裕说话不那样尖酸刻薄,何至于招来杀身之祸呢?
当着“矮子”,不仅不说“短话”,而且要专门找“长话”来说,毫不吝啬地赞扬对方的长处和优点,巧解对方的心结。这样,谈话才会投机,沟通才会顺畅,人际关系才会和谐温馨。
张挺在某国家机关做办公室文员,她性格内向,不太爱说话。可每当就某件事情征求她的意见时,她说出来的话总是很“刺”人,而且她的话总是在揭别人的“短儿”。有一回,自己部门的同事穿了件新衣服,别人都称赞“漂亮”、“合适”,可当人家问张挺感觉如何时,张挺直接回答说:“你身材太胖,不适合。”甚至还说:“这颜色你穿有点艳,根本不合适。”这话一出口,便搞得当事人很生气,而且周围大赞衣服如何如何好的人也很尴尬。因为,张挺说的话有一部分是事实,比如说该同事就是比较臃肿。虽然有时张挺会为自己说出的话不招人喜欢而后悔,可很多时候,她照样说特让人接受不了的话。久而久之,同事们把她排除在集体之外,很少就某件事儿去征求她的意见。尽管这样,如果偶然需要听听她的意见时,她还是管不住自己,又把别人最不爱听的话给说出来。现在在公司里几乎没有人主动搭理她。
四、逆鳞莫触
“天啊!”放下电话,林睿的头都快炸了。明明是主编拍板在出版流程中定下的文章,如今杂志即将印刷,他却出尔反尔。最让林睿受不了的是,主编竟然质问,“这样的文章怎么能刊登呢?”
林睿心里窝足了火,倘若耽误了出版周期,岂不又要在自己头上记上一笔?她气冲冲地跑进主编办公室,将审过的稿子摊在主编面前:“这稿子不是您审过的吗?怎么说撤就撤。耽误了出版算谁的?”
主编惊讶地望着林睿,脸上的笑容一下子僵硬,继而变得阴沉。
“难道你没有责任吗?这篇文章有严重的逻辑错误,你作为编辑部主任没看出来吗?不用说了,这事我来处理吧。”主编的脸依然拉得长长的。
事后,林睿觉得一向和蔼的主编对她似乎冷淡了许多,最为明显的是,本来定好了由林睿到上海出差的任务,主编也找各种理由派给了另外一个编辑。
林睿心里暗自叫苦,真是一失足便闯了大祸,看来重新缓和与主编的关系还需要费一番功夫呀。
人在接受批评时往往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一种是很快会意识到对方是为自己好,是善意的批评;另一种是觉得对方是在发泄心中的不快,是恶意的批评。在这两种不同的感受下,人们对批评的接受程度也会完全不同。
批评不是为了发泄情感,善意的批评是为了对方的利益,而非表达自我的愤懑。假如林睿不是采取宣泄心中不满的方式指责主编,而是换一个角度,找到适当的机会善意提醒主编,稿件是经过他审核才予以刊登的。同时也不推卸自己也是负有一定责任的,要想减少错误,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才能实现。如此一来,这种批评便是将杂志的整体利益放在了第一位,自然能够引起主编的重视,也易于被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