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艾米利亚产业区的形成
艾米利亚产业区的形成是一个市场自组织过程,其原始动力是特定区域内的资源禀赋和生产、加工条件。产业区经济能够形成并在相当长时期内保持稳定与发展,地方生产系统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即适当的当地要素条件,一定的国内市场容量和相关辅助性行业的存在。
当地的要素条件是形成以生产传统产品为主的艾米利亚产业区的基本前提。在相当程度上,艾米利亚产业区表现出较明显的资源依赖性。
对于产业区而言,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是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萨斯索洛能够成为意大利最重要的瓷砖产业区的一个前提条件是该地区盛产可以制作陶瓷制品的红黏土。尽管萨斯索洛产业区在扩大生产后大量从英国进口更高品位的白黏土,但本地资源在早期完全可以为产业区企业提供充足的原料供应。萨斯索洛是介于莫德纳省和勒佐·艾米利亚省之间的一个小城镇,当地居民有着长期从事机械制造的经验,而且一个瓷砖厂建厂初期技术水平要求不一定很高,其所在区位为瓷砖生产提供了大量合格的劳动力资源。20世纪50年代,当地流行的一个玩笑是“四个人在一起可以玩纸牌,三个人在一起可以建一家瓷砖生产厂”(Porter,1990)。另外,萨斯索洛周边地区有发达的制造业,一些国际知名大企业,如法拉利汽车制造厂就在附近。这些企业的高级工程技术、管理人员也普遍看好瓷砖产品的市场前景,有不少人甚至投身到这个行业,为瓷砖企业带来了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法拉利汽车制造厂的一位技术员,在1959年瓷砖制造业迅速发展的时期,先是成立了一家公司为瓷砖生产厂提供生产设备,后来又收购了一家瓷砖生产企业,其本人也曾在1986年担任意大利瓷砖制造业协会(Assopiastrelle)主席一职。波特统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萨斯索洛的瓷砖生产企业还不到10家,1955年有14家,1962年已有102家。
意大利产业区的发展还依靠周边地区提供技术、设备进行支持,公共部门的干预可以有效地改善当地的要素条件。20世纪50年代,萨斯索洛瓷砖生产的设备依靠进口,但邻近的帕尔马省的食品加工和食品机械制造业均很发达。萨斯索洛的一些瓷砖生产厂就对来自帕尔马的食品机械进行改装,使其适用于瓷砖生产,并成为后来萨斯索洛发展瓷砖生产设备制造业的一个重要技术基础。1964年,意大利瓷砖制造业协会(Assopiastrelle)在萨斯索洛成立。该协会积极为当地企业提供集团采购、国外市场调研、法律和财务咨询等服务,并于1976年与波洛尼亚大学和其他一些企业协会及中介服务机构共同成立了“波洛尼亚陶瓷制品研究中心”,从事陶瓷制品原材料开发、生产工艺改进及产品性能测试。在这方面,另一个典型案例是波洛尼亚包装机械产业区。20世纪初,在现在的产业区附近地区有5家大型制造业企业(当时每个企业雇员均在100人以上),以及一大批从事金属加工的小作坊。大企业拥有受过良好职业训练的工人,而劳动力在大企业和小作坊间的流动使小企业得以分享大企业的技术,这给后来该地区企业从事机械生产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储备。另外,在波洛尼亚还有一所著名的技术学校(Istituto Aldini Valeriani)。该学校为当地中小企业培养了大批实用型人才。以行业协会、专业研究机构和技术学校为代表的公共部门积极介入了产业区生产要素的培养过程,形成对原有要素条件的加强与深化。
艾米利亚产业区的形成还依赖于产品国内市场提供的有效需求。综观意大利众多的产业区可以发现,尽管很多产业区都有相当数量的产品出口,但国内市场销售仍占其产品销售总额的很大比重。产业区的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与国际市场相比,国内市场需求更有利于处于发展早期的产业区的成长。首先,国内市场需求对产业区企业的推动最直接、有效。与产品出口相比,在本国内进行产品销售所涉及的贸易谈判、交货及售后服务都要简单的多,这对于人才匮乏、从事国际商务经验有限的中小企业的意义尤其重大。其次,一定比例的国内市场销售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掌握市场对产品在款式、性能和质量上的要求。实际上,与产品出口相比,国内销售使企业能够更容易地与客户进行交流,及时掌握市场动态,指导产品进行升级换代。克鲁格曼就曾强调,在本国拥有广大市场需求的产品最容易形成国际竞争力(克鲁格曼,2001)。
在这一点上,萨斯索洛产业区发展的历史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萨斯索洛地区仅有屈指可数的几家瓷砖生产厂,但战后意大利的经济重建工作为包括瓷砖在内的建筑、装饰材料带来了广阔的国内市场。另外,瓷砖比较适合意大利地中海式温热气候,而且也比较符合该国居民喜欢以石材进行住房装修的传统。同时,与木质装修材料相比,瓷砖的性能价格比较高。而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意大利新建房屋普遍使用混凝土结构。这种结构非常便于使用瓷砖进行室内外装修(Porter,1990)。在上述市场因素的共同作用下,20世纪60年代中期,意大利成为全球最大的瓷砖消费国。1976年,意大利国内市场占全世界瓷砖消费市场的23%,同年,意大利人均瓷砖消费达2.68平方米,居世界首位。
意大利国内瓷砖市场的一个巨大优势是拥有大批挑剔的、高素质的客户群体。意大利是一个有着深厚艺术底蕴的国家,国内瓷砖消费者的产品鉴赏水平很高。巨大的国内瓷砖市场需求和企业间激烈的竞争迫使企业致力于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竞争力,而国内市场消费品位高又使企业的创新工作得以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进行。因此,意大利瓷砖在世界市场上的直接竞争力来自较高的产品质量和独特的美学设计效果。这两个优势使其瓷砖产品尽管要应对来自西班牙、土耳其、中国等国更具价格优势的产品的竞争,但因为其产品占据高端市场部分,需求量受价格变化影响相对较小,因此世界市场份额并未发生大的变化(Helg,1999)。
说明国内市场重要性的另一个案例,是波洛尼亚包装机械产业区的早期经历。促使该产业区诞生的一个重要事件是1924年Gaetano Barbieri创立了ACMA公司。Barbieri本人是当地一家国际知名制药企业Gazzoni的合伙人。他创立ACMA公司的最初目的是为Gazzoni开发的一种新产品设计、生产包装机械。随着业务的拓展,尤其是邻近的帕尔马食品产业区对包装机械需求的急剧攀升,ACMA公司得到迅速发展,并衍生出众多的、生产包装机械的新企业,波洛尼亚产业区才最终得以形成。
周边区域内相关或辅助性产业的存在是推动艾米利亚产业区形成的又一因素。萨斯索洛地区瓷砖的生产开始于19世纪,当时产品主要用于路牌、门牌及墓地的装饰,但在该地区,陶制品的生产历史却可以追溯到13世纪,并一直延续下来。陶制品生产的悠久历史为萨斯索洛地区后来瓷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两个相近产业分享相似的生产技术、生产设备和人力资源,减少了新产业的学习成本。
辅助性产业为产业区的企业提供专业、优质的生产设备。佩扎罗是马尔凯大区一个著名的以家具生产为主的产业区。该地区盛产欧洲胡桃、橡木、山毛榉等高档木材,其邻近的安科纳是意大利的一个重要天然良港,也是欧洲木材贸易的重要集散地。20世纪60年代,地中海沿岸的里埃维拉等地旅游度假区迅速兴起,对酒店家具的需求大增;意大利经济的发展也带动国内家具市场需求旺盛。除上述有利的资源、市场因素外,邻近的波洛尼亚省机械制造业很发达,为佩扎罗产业区的家具制造企业提供了大量便捷、高效的木工机械,从而促进了该产业区的健康发展。
适当的当地要素条件、国内市场有效需求和周边地区相关辅助性产业的存在是艾米利亚产业区得以形成的三大要素。一旦产业区生产系统所遵循的地方性生产格局最终形成,就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即克鲁格曼所定义的“路径依赖”。归根结底,维持这种“路径依赖”的重要力量是产业区产品在市场上获得的综合竞争优势。
二、艾米利亚产业区的竞争优势
艾米利亚产业区对于区域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表现为创造就业和扩大产品出口。1996年,意大利199个专业化产业区产品出口占制造业全部出口的43.3%,就业已占到制造业全部就业人数的43.7%。
产业区就业的几个总体趋势:
1.1991~1996年间,产业区就业在制造业总就业人口中的比例在加重,已由1991年的41.2%上升至1996年的43.7%。
2.1996年的区外就业人数较1991年跌幅达11.1%,而产业区内虽然也有小幅下跌(1.5%),但远较区外缓和。
3.产业区内在10人以下微型企业中的就业比例呈下降趋势(由1991年的25.5%降到1996年的24.3%),但在小型和大型企业的就业比例明显上扬(分别由1991年的37.9%13%上升到1996年的38.6%和13.6%)。
4.产业区外企业规模呈下降趋势(由1991年平均的9.7人下降到1996年的8.4人),而产业区内企业规模却在上升(由1991年的9.3人上升到1996年的9.5人),同期意大利制造业企业规模总体呈下降趋势(由1991年的9.5人下降到1996年的8.9人)。
艾米利亚产业区在形成初期,国内市场需求起到很大作用。随着产业区的成长,企业间劳动分工和生产工业化水平越来越高,国内市场已经无法完全消化产业区日趋强大的生产能力。因此,产品开始出口并不断扩大国际市场份额是成功的艾米利亚产业区的必由之路。另外,政府部门的积极干预以及商业性中介服务机构的各类专业服务,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中小企业解决了国际化进程中资源不足的现实问题。按制造业部门统计了20世纪90年代末艾米利亚产业区产品出口占意大利全国出口的比例。
可以看出,艾米利亚产业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均来自传统产业。有关研究显示,一方面,意大利传统产业最具竞争力的生产要素是受过良好职业训练的技术工人,而且艾米利亚产业区的生产专业化模式在经济发达的“七国集团”的国家中也最具有稳定性;另一方面,意大利的贸易结构似乎更类似于“新兴工业化国家”(Helg,1999)。与当今意大利产业工人的工资水平相比,这些国家大多具有劳动力成本优势。面对来自这些国家产品的激烈竞争,艾米利亚产业区企业将其产品出口定位在国际市场的高端部分,特别突出了产品的差异性,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与来自发展中国家产品的直接竞争,保持了较稳定的市场份额和利润率。艾米利亚产业区的竞争优势来自“弹性专精”生产方式所带来的“范围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