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意大利产业区经济特色
意大利发展经济的资源禀赋、基础设施和外部环境并不完备。美国学者波特就认为意大利严重缺乏发展现代经济所必需的各种生产要素条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第三意大利”地区依托产业区建设为意大利的经济腾飞做出巨大贡献,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一)企业主体为中小企业,企业集群的区域性明显
私营的中小企业是意大利战后进行经济重建的生力军。经合组织的统计资料显示,到2000年,意大利近99%的制造业企业的雇员人数在100人以下,93%的企业雇员人数不足20人(OECD,2000)。但是,企业规模小并不意味着缺乏竞争力。根据“伦巴第指数最佳中小企业评估”的结果,意大利年营业额在1000万~3.35亿欧元之间的中小企业有1200多家。排在前250位的中小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都呈快速增长势头,毛利率均保持在3.5%以上,净利润率则在2%以上(Lombard,2002)。这些中小企业彼此密切协作,形成多个空间分散但同一区位内高度集中的企业集群型产业区。
(二)生产传统消费品的专业化产业区为主干
意大利产业区形成的原始动力是当地的资源禀赋和生产、加工条件,而在传统手工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艺型工业为产业区创造了专业基础(李涛,1998)。在意大利现有的近200个产业区中,只有拉斯佩齐亚等少数几个产业区生产船舶和机电设备,其他产业区均以传统消费品为主营专业产品,包括服装、家具、皮革制品、家居用品、食品和饮料等。这种在市场经济作用下自发形成的区域性产业格局一经确立,就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表现出稳定的“路径依赖”(李小建等,1999)。
(三)产业区建设成为发展区域经济的重要途径
为了推广“第三意大利”的成功经验,意大利中央政府部门制定了有利于产业区发展的产业政策,并及时出台了一系列中小企业扶持措施。首先,意大利工业部、对外贸易部和大学与科学研究部等共同牵头,通过多项财政、金融政策的立法,采用税收减免、资本捐赠、贷款利息补贴等措施扶持产业区企业发展。另外,还在欧盟的政策框架内将低增长的经济结构调整区、工业衰退区、就业形势严峻地区、产业升级调整区、农业区等五类区域确定为优先扶持对象。再有,地方政府还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发展以专业化产业区为代表的地方生产系统,自行确定有关开发项目,并对项目建设进行跟踪管理。很多地方政府还与本地的制造商协会、商会等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合办旨在支持产业区发展的商业性中介服务机构。各级政府部门的财政、金融立法和商业性中介服务机构共同构筑了有利于产业区发展的区域产业网络,使意大利产业区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二、意大利产业区的运作机制
意大利产业区的竞争力得益于本地社会经济网络的支持。产业区企业间存在以分包制为代表的广泛的经济协作,产生“范围经济”(economies of scope)。区域产业网络为范围经济的运行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有效的技术创新扩散机制是维持产业区范围经济的核心条件,而企业产品市场范围的逐步扩大,是产业区整体竞争力不断提高的根本保证。
1.企业间紧密的前、后向经济联系构成范围经济。
产业区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生产高度专业化,通过上下游企业间的分工协作,使下游企业获得灵活多样、具有成本优势的产品组合,实现所谓“弹性专精”(flexible specialization)生产方式。从产品的生产结构考察,在垂直方向上,存在着处于不同生产阶段的企业间的合作供应关系,强调的是企业间的分工、协作。在该产品的同一生产阶段的水平方向上,则存在着不同的供应企业,而这些企业正在进行着激烈的竞争。不同的企业及其上游产品供应商、下游产品分销商和最终用户共同构筑了边际报酬递增的产业区“价值系统”,形成意大利产业区的整体规模经济,而这也是保持产业区凝聚力的源泉。
2.区域产业网络创造有利的发展环境。
在商业性中介服务机构中,各类“真实服务中心”(real serv-ice centres)最具代表性,其专业服务涉及市场调研、商务咨询、技术转让、企业融资服务、产品市场开拓、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的技术支持等领域。同时,意大利政府部门通过有关财政、金融政策的立法,实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鼓励企业创新性投资、适度分担借贷风险、加大对落后地区扶持、强化地方政府作用、促使企业通过密切协作提高国际竞争力等政策目标。这些措施有力地支持了意大利产业区的发展。到20世纪末,产业区就业人数已占意大利全部就业人口的30%,产品出口占到全国出口量的43%。
3.产业区存在有效的技术创新扩散机制。
技术创新在企业间的扩散是维持产业区竞争力的重要环节。这种扩散的知识主要来自生产实践和技术研发,是能够切实提高劳动生产率或产品性能的新型产品、新的生产加工技术、新的产业组织形式和产品营销战略。但此类知识的传播并非借助公共部门的直接干预,而是企业出于自愿的目的,其动力在于产业区的专业产品在市场上取得的竞争优势加强了企业对本产业区的认同。企业间广泛存在的各种经济联系为技术扩散创造了客观条件。为了维持并发展这一能够使区内企业普遍受益的“公共品”,技术创新企业出于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实际目的,愿意通过市场交易等方式与其他企业一同分享这些成果。同时,各专业化产业区内企业数量毕竟有限,地理位置集中并且相对封闭,使得技术创新得以在区内企业间迅速传播(Olson,1991)。
4.产业区中小企业国际化。
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为中小企业的集群式发展带来了机遇。在区域产业网络的支持下,意大利产业区的中小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通过国际竞争,产业区企业不断扩大其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份额。企业产品市场范围的扩大,又使产业区的专业分工、生产进一步细化,并刺激技术创新成果在企业间迅速扩散。这样就形成了内生于产业区当地经济体系的循环递增的区域经济发展过程,而这才是意大利产业区经济的优势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