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从纽约开始,罗斯福就逐渐树立起了清新的政治形象,那种廉洁奉公、满怀激情地为民生奔走和战斗的民意代表的形象。而他极强的写作和演讲能力也突出地表现了出来,使得越来越多的媒体和受众熟悉起那种清新、活泼、亲和的“罗斯福语言”来。
在罗斯福任纽约警察局长时,《世界报》有一个标题非常鲜明地表现出罗斯福的这种形象设计:公众,公众,再公众。
不仅如此,罗斯福的个人风格也很讨记者喜欢。
与一些高高在上或者对媒体敬而远之的领导人不同,罗斯福在与记者交往中,表现出坦率、真诚、令人愉快的特点,有时都让记者们感到受宠若惊。而那些为罗斯福的这种亲切、明朗、充满活力的风格所感染的记者,则心甘情愿地做起了罗斯福的“盟友”。
媒体的投桃报李让罗斯福也很欣慰。在罗斯福对洛克菲勒财团控制的美孚石油公司的打压过程中,媒体就发挥了很大作用。
罗斯福深知,公众印象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在他的默许下,美国媒体通过长期的宣传,为美孚石油公司塑造了一个令民众忧虑和反感的形象:洛克菲勒是“强盗资本家”;美孚石油是扼杀民主的“南美巨蟒”;托拉斯在要挟着国会……
在罗斯福倡导成立“商务和劳工部”的过程中,媒体的“美孚石油公司老板对六名美国参议员下达强硬命令”的报道,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显而易见的是,这六个人,在如此微妙的氛围下,是不可能投票反对罗斯福的倡议的。
很快,无论是罗斯福的盟友,还是反对者,都惊异地发现,这个国家的媒体已经成为罗斯福的嘴。无怪乎后世的学者感叹道,如果说公共关系是一门影响公众舆论的艺术,那么,罗斯福就是在这方面很成功的“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