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怨”真的就是口臭,它会传染,而习惯抱怨的人,就是在向自己的鞋子里倒水。
——[美国]威尔·鲍温
在遭遇到不如意时,喜欢抱怨是很多人的通病:抱怨薪水与付出不符,抱怨绩效考核不公,抱怨领导不授权,抱怨管理不规范……这种种消极的自我暗示很容易使人自怨自艾,在困难面前退缩,甚至陷入职业倦怠,不能自拔。
做一行怨一行是很多人的通病,难怪他们中的大多数工作做不好,没有成就感,自然也就不会获得企业的嘉奖和肯定。
陈卫是某公司的行政助理,性格开朗,工作起来认真负责,惟一的缺点就是爱发牢骚。
“烦死了,烦死了!”一大早就听陈卫不停地抱怨,一位同事皱皱眉头,不高兴地嘀咕着,“本来心情好好的,被你一吵也烦了。”
财务部的小李就过来领胶水,陈卫不高兴地说:“昨天不是来过吗?怎么就你事情多,今儿这个、明儿那个的?”抽屉开得噼里啪啦,翻出一个胶棒,往桌子上一扔,说:“以后东西一起领!”小李有些尴尬,又不好说什么,忙赔笑脸:“你看你,每次找人家报销都叫亲爱的,俺一有点小事求你,脸马上就长了。”
销售部的李娜风风火火地冲进来:“复印机卡纸了”。陈卫脸色阴沉,不耐烦地挥挥手:“知道了。烦死了!和你说一百遍了,先填保修单。”单子一甩,“填一下,我去看看。”
陈卫边往外走边说:“综合部的人都死光了,什么事情都找我!”对桌的小王气坏了:“这叫什么话啊?我招你惹你了?”
态度虽然不好,可整个公司的正常运转真是离不开陈卫。陈卫虽说牢骚满腹,该做的事情,一点也不马虎,设备维护、办公用品购买、交通讯费、买机票、订客房……公司大大小小的琐事都处理得井井有条。
可是,那些“讨厌”、“烦死了”、“不是说过了吗”……实在是让人不舒服。特别是同办公室的人,陈卫一叫,他们头都大了。“拜托,你不知道什么叫情绪污染吗?”这是大家的一致反应。
年末的时候公司民主选举先进工作者,领导们都认为先进非陈卫莫属,可一看投票结果,100多份选票,陈卫只得了6张。
有人私下说:“陈卫是不错,就是嘴巴太厉害了。”
陈卫很委屈:我累死累活的,却没有人体谅……
没有人愿意靠近牢骚满腹的人。抱怨就像用烟头烫破一个气球一样,让别人和自己泄气。抱怨除了让你丧失勇气和朋友,于事无补。因此,在工作中一定要想办法根除抱怨的坏习惯,防止它影响到自己的工作情绪,也影响到工作中和谐的人际关系,严重的还会影响到自己的身心健康。
一家大水果公司的老板路易斯基,原来也只是开设一家规模很小的水果店。他同样有着一般人的想法,抱怨自己的职业,对工作感到无趣。
虽然对工作做得不是很起劲,但他知道自己并不能舍弃这种职业,而在这个职业里它还不能施展出自己的才能。于是路易斯基下定决心,要改变种状况。
他不再抱怨,而是把工作当作有趣的游戏。他是怎么做到的呢?比如当有人打电话订货时,他会大声的回答说:“好,夏奈切娃夫人,两公斤葡萄,一斤半香蕉,还要特别的吗?啊,今天天气真好,还有……”
他不时地讨好顾客,同时指挥伙计把货物取齐马上送去,而伙计经过他的训练,很快地就能处理妥当。在接电话的一分钟内,物品已经送到夏奈切娃夫人家的门口,但他们仍继续谈话,至到她说:“门铃响了,路易斯基先生,再见。”
于是,夏奈切娃夫人放下电话听筒,面露喜色,因为她知道水果已经送到。
事后,夏奈切娃夫人常对别人说起这件事,当她订货的电话尚未打完,水果就已经送来了。由于她无意中的传播,使得附近的居民都来他的水果店订货,并且渐渐扩展到别处的区民,最后都成为他水果店的忠实顾客。
从此以后,路易斯基从一间小小的水果店,慢慢扩充为公司,然后成立了水果连锁企业,连各地都开设了连锁店。
路易斯基的同业,都很奇怪他的顾客为什么有这么多,营运状况又这么稳固?
其实,路易斯基的成功,不在于工作的本身,而是他面对工作的态度,正因为他懂得转换工作的心情,把原本枯燥乏味的工作当成有趣的游戏进行,自然可以做得轻松愉快。
抱怨对解决问题无济于事,反而像一种慢性腐蚀剂在吞蚀自己的热情,消磨自己的斗志,使工作效率低下,离成功也越来越远。微软前总裁比尔·盖茨曾说:“人生是不公平的,习惯去接受它吧。请记住,永远都不要抱怨!”如果能换一种思路,把抱怨变成善意的沟通、积极的建议、正面的行动,你就会发现,成功其实离你很近!
钻石法则58:“不抱怨”活动
美国知名牧师威尔·鲍温曾发起一项“不抱怨”活动,邀请每位参加者戴上一个特制的紫手环,只要一察觉自己抱怨,就将手环换到另一只手上,以此类推,直到这个手环能持续戴在同一只手上21天为止。
紫色的神奇手环用法如下:
(1)开始将手环戴在一只手腕上。
(2)当你发现自己正在抱怨、讲闲话或批评时,就把手环移到另一只手上,重新开始。
(3)如果听到其他戴紫手环的人在抱怨,你可以指出他们应该把手环移到另一只手上;但如果要做这种事,你自己要先移动手环!因为你在抱怨他们抱怨。
(4)坚持下去。可能要花好几个月,你才能达到连续二十一天不换手、不抱怨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