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们帮助最大的,并不是朋友们的实际帮助,而是我们坚信得到他们的帮助的信念。
——[古希腊]伊壁鸠鲁
在工作中需要与周围的人加强沟通,而不要试图一个人就把所有压力都承担下来。这一点很多人认识不到,他们总觉得工作是自己的事情——也或许是出于自尊——几乎完全忘记了可以寻求别人的帮助。
试图扛下所有压力的人往往有一种个人英雄情结,总想着自己的力量可以战胜一切。但事实往往并非如此。他们要比其他人遭遇更多的困难,也要承受更大的工作负荷,也往往更容易让自己筋疲力尽,陷入职业倦怠的深渊。
一个周末的上午,有一个小男孩在他的玩具沙箱中玩耍。沙箱里有他的玩具小汽车、塑料水桶和塑料铲子。在松软的沙堆上修筑公路和隧道时,他发现一块巨大的岩石在沙箱中。
小家伙开始挖掘岩石周围的沙子,企图把它从泥沙中弄出来。他是一个很小的男孩,岩石却相当巨大。他手脚并用,似乎没费太大的力气,岩石就被推到了沙箱边缘。不过这是他才发现,他无法把岩石向上滚,翻过沙箱边缘。
小男孩下定决心,手推肩挤,左摇右晃,一次有一次地向推动岩石。可是,每到他取得了一些进展的时候,岩石便滑脱了,重新滚进沙箱。
小男孩气得哼哼直叫,拼出吃奶的力气猛推猛挤。但他得到的回报就是岩石再次滚落下来,还砸伤了手。
最后,他伤心地哭了起来。整个过程,男孩的父亲在卧室看的一清二楚。当泪珠流过孩子的脸时,父亲来到了他跟前。
父亲的话温和而坚定:“儿子,你为什么不用上所有的力量呢?”
“我已经用尽全力了,爸爸,我已经尽力了,我用尽了我所有的力量!”
“不,儿子。”父亲耐心的纠正道,“你并没有用上所有的力量,你没有请求我的帮助。”
父亲弯下腰,抱起岩石,将岩石搬出了沙箱。
人互有长短,你解决不了的问题,对你的同事、朋友或亲人而言,或许就是轻而易举的。你周围的每一个人都是你的资源。如果善于借助他们的力量,很多令你头疼不已的问题就可能会迎刃而解。
有许多人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困难时,总是难于向别人启齿,或者不希望给别人带来麻烦,这是不对的。因为一方面你不向别人求援,别人就不知道你的困难,那么你就失去了一个解决困难的机会;另外一方面你不向别人求援,别人就会误认为你是一个怕麻烦的人,以后别人一旦有事自然就不会和你倾诉衷肠了。
因此,日后在遇到困难时,应该勤于向他人求援,这样反而能表明你对他们的信赖,从而能进一步融洽与周围人的关系,加深与周围人之间的感情。
当然,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以互相帮助为前提的。一个人要寻求他人的帮助,他自己必须是一个热心帮助他人的人。俗话“平时爱帮人,难时有人助”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我们在工作中,必须处处都为他人着想,把帮助别人当成一种习惯。
两个钓鱼高手到鱼池垂钓,不久收获颇丰。忽然间,鱼池附近来了十多名游客,也开始垂钓。没想到,他们怎么钓也是毫无成果。
那两位钓鱼高手,一位孤僻而不爱搭理别人,单享独钓之乐;而另一位却是个热心、爱交朋友的人。爱交朋友的这位高手,看到游客钓不到鱼,就说:“这样吧!我来教你们钓鱼,如果你们学会了我传授的诀窍,而钓到一大堆鱼时,每十尾就分给我一尾,不满十尾就不必给我。”对方欣然同意。
就这样,这位热心助人的钓鱼高手,把所有的时间都用于指导垂钓者,获得的竟是满满一大篓鱼,还认识了一大群新朋友。他们左一声“老师”,右一声“老师”,使这位钓鱼高手备受尊崇。而另一个同来的钓鱼高手,却没享受到这种服务于人们的乐趣。他闷钓一整天,收获也远没有同伴的多。
我们在帮助别人时,其实就等于帮助了自己。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们会问:“明明是我去帮助他们,他们受惠,怎么是帮助自己呢?我受的惠在哪里呢?”其实一个人在帮助别人时,无形之中就已经投资了感情,别人对于你的帮助会永记在心,只要一有机会,他们会主动报偿的,这是公平的游戏规则。友善地帮助别人能够增强你的人格魅力,助人一定会得到好的回报,你也能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分享快乐。
友善地帮助别人不仅能够影响别人,而且能够改善我们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所有的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成功的人乐于帮助别人,也善于主动寻求他人的帮助,因为他平时习惯于帮助别人,一旦他有需求的时候,别人会主动来帮助他。
钻石法则29:向他人求助的原则
(1)消除对方的戒心、成见。
(2)多向对方提出要求,多向对方传递信息,影响对方的意见,进而争取对方的帮助。
(3)要明确提出你的请求,不要让对方去揣摩或自行下结论,否则可能导致对方的误解。
(4)不要只说自己的理由,积极寻求双方的共同点,强调对双方都有利的地方。
(5)不可操之过急。
(6)不要一开始就指责对方,更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对方。
(7)用语要朴实亲切,富有感召力,不要过多的讲大道理。
(8)求助前先充分了解对方,以对方习惯的能够接受的方式、逻辑,去展开说服工作。
(9)如果对方不愿提供帮助,也要承认对方“情有可原”,善于激发对方的自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