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澜、寺。”白箫箫仰着脖子,一字一顿的念出高处匾额上的苍劲大字后,回味了一下,觉得还满喜欢这个名字的,进尔也对这座尼姑庵渐升出一些好感与好奇。
“宁澜寺”并不大,由于依山而建,绿化的很好,草木繁盛、小径幽深,处处给人以安逸和与世隔绝的味道。
野餐会结束后,吴氏突然想到要来“宁澜寺”吃斋,而为了给魏继川和完颜祈姮多一些单独相处的机会呢,白箫箫便自告奋勇的与干娘一同来啰。
“干娘,我记得你不是每个月都是初一、十五才来上香的吗?今天怎么忽然想来了,有什么特殊意义吗?”白箫箫边欣赏着黄昏中庵内的美景,边问着。
吴氏看了看天边的落日,不禁轻轻吸了一口山中清新的空气后,道:
“礼佛并不是只在初一、十五,什么时候心里有了这份念想,便来了,不必非得拘泥于规矩或习惯啊。”
“哦。”白箫箫点头。
“不过,”吴氏转头看着白箫箫的眼睛,温和的笑容始终挂在脸上,缓缓地道:“我这次来的确是有特殊意义的。”
“哈哈,我就说嘛。”白箫箫笑得有点得意。
“我是来为你们这几个孩子祈福的。”吴氏顿了顿后,道:
“一愿,你这孩子的心结能够早日解开。”
“干娘,”一股很强烈的感动与感激的情绪立即让白箫箫红了眼眶,她知道,干娘始终最懂她,当努力逼回欲夺眶的泪水后,千言万语,却只化做了一句——“谢谢您。”
吴氏摇头,怜惜的顺了顺白箫箫被风吹得有些乱的长发,道:
“凡事不要太勉强自己,听从自己真正的心意,顺其自然吧。”
“嗯。”白箫箫用力的点头,然后,整理了一下情绪后,问:
“那二愿呢?”
“二愿嘛……”吴氏沉吟了片刻后,道:
“二愿,佛祖保佑川儿与祈姮早日成眷属。”
“干娘,您真是个开明的母亲。”白箫箫拉住吴氏的手,喜悦的叫道。
吴氏却叹了口气,道:
“不,一开始我并不开明。前些年,当我看出他们彼此之间微妙的情愫时,我曾旁敲侧击过川儿,才至使他将心里的那份热情深埋了起来。我总以为,少时的情怀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变淡,直至无踪。当我看着祈姮的憔悴与川儿逃避的痛苦时,我又会时常的后悔,但是,他们之间这种名义上的关系却每一次又让我狠下心来坐壁上观。”吴氏的语气中有着深深的自责,这让白箫箫有些心疼,下意识的握紧她的手。
“一直到这一次,你来了,川儿带来了你,出于私心吧,阿弥陀佛,我的修行其实还远远不够,我希望川儿能够与你共结连理,我也看到了川儿的努力,可是最后,他对你却仍是出于对妹妹与朋友的照顾,而对祈姮的感情近来却逐日升温,所以这一次,我不再阻止了,我希望他们能够幸福的走在一起。”虽然吴氏的神情一向淡淡的,不温不火,但是白箫箫仍是察觉得出她心里的那份释然。
“仔细想想,名声是个多么不实在的东西啊,自己的人生如何过,有着什么样的感觉与心情,只有自己知道,别人再说什么也只是隔靴搔痒而已,以实在的幸福换不实在的名声,又是多么的不值得。”其实事情往往都是有很多面的,端看你如何去想而已。
“嗯,就像那一句,‘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汗,这话虽经典,但还是有些土的说。
“好一个‘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贫尼获益了。”忽地,有一个略带苍老的声音从不远处传来。
吴氏与白箫箫齐望去,只见一位五旬左右的老尼姑正缓缓向她们走来,长相和蔼,眉眼间透着慧黠、可亲,步态沉稳矫健,举手投足间有股仙风道骨的味道,令白箫箫立即对她的到来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听说有许多得道高僧都会欲知到许多普通人不知道,却又十分想知道的事情,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汗:似乎有点儿绕口)。
在“宁澜寺”住了一晚后,第二天上午,吴氏与白箫箫才下山,可是马车刚行到山下,就下起了不测之雨。
雨下得很大,铺天盖地的,马车缓缓的停在“魏府”大门口时,远远的,看到马车的几个丫头、老妈子,便匆忙撑着伞迎了上来。
白箫箫扶吴氏下车后,向府门移近的脚步忽地停住了,虽然雨声盖过了所有的吵杂,但她仍是听到了,隐约中,有人喊她的名字,环望四顾,于是,立即的,她看到了他。
街对面,雨中,在一家古董店的店面旁,他站在那里,撑着伞,表情淡淡的,挂着个从容的微笑,一瞬不瞬地注视着她。
烟雨朦胧中,他的身形高贵而挺拔,也让她不得不承认,他真的很出色,穿过雨帘的对视中,一颗芳心,亦不会真的毫无波澜。可是,他却比完颜初更加的不可能,这一点,白箫箫的心里十分明白,不只为他们拥有同样的身份,还有这个完颜锦给她的最初印象,就是个内敛而深藏不露地人,在某些方面,她会同情他,甚至有时会有些怜惜地情绪,但在更多时候,她却在警告自己,离他远一点,一个捉摸不透地男人,是危险地。
他对她,也许是真心地,因为她想不到任何他可以利用或欺骗她的理由。但是这一次,她一定要明白地拒绝他,昨晚与慧静师太的一番对话,已令她的思绪混乱不堪了,她不想再在情感问题上有任何拖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