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指出:“在加快普通教育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成人教育、社区教育,推进教育培训的社会化。开辟教育培训新途径,加快发展远程教育,建立覆盖全国的教育培训信息网,形成终身化、网络化、开放化、自主化的终身教育体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则进一步指明:“加快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理念,鼓励人们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参与终身学习,积极推动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社区建设。”下面就此命题略加引申。
1.全民终身教育
人类刀耕火种的农业生产方式至少维持了几十万年,中国原有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也至少保持了数千年;人类从掌握工业生产基本知识到第一次产业革命经历了数百年,从第一次产业革命到现在已经过将近两个世纪,可是工业化还没有在全球普及。我们在4-5节中曾引述英国科学家詹姆斯·马丁对急剧膨胀的知识总量的测算。事实上19世纪一个人所有的技能知识可以用上一辈子,知识更新的需求几乎可能滞后50年。20世纪前半叶,知识更新期开始缩短为30年;到70年代已压缩为5年;进入21世纪,如果一个人不在1~2年间更新自己的知识,他就会不知不觉地变成“科盲”、“机盲”,科技内容、科研产品也许已波谲云诡、面目全非。就是说,人类在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更新期仅仅半年左右而已!事实上,而今正规教育期间人们所能学到的知识量不过是一生能用到的知识量的10%~20%,剩下的90%~80%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才能取得。知识爆炸的严酷事实告诉人们,要生存,就要接受终身教育、坚持终身学习。只有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及时调整和优化知识结构,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所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就是要在建设全面小康的战略机遇期内“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营造全民终身教育的氛围。
2.终身教育的实质
终身教育包括教育体系中的各个阶段和各种方式,从幼儿教育到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学校教育以及成人、老年人在内的各个阶段的教育。就是说既包括学校教育,也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以及自我教育,是一个人从生到死连绵不断的教育过程。说到底,终身教育的实质就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已不再把教育的社会功利性作为最终教育目标。
终身教育是当代国际上的一种重要的教育思潮。它发轫于20世纪60年代。倡导者之一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局局长、法国的成人教育家保罗·郎格朗(Paul Lengrand,1910~2003)。1965年,法国成人教育家保罗·郎格朗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成人教育会议上首次提出了“终身教育”的概念:一个人从生到死的教育全过程,是个人与社会教育系统的统一。197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了他的《终身教育导论》。由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推崇,终身教育成了一种新的教育思潮并对许多国家的教育改革和教育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不少国家以立法手段把这一思想付诸实施。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提交了题为《教育——财富蕴含其中》的报告。该报告指出:在迅速变革的时代,终身教育应处于“社会的中心位置”;终身教育是打开21世纪之门的一把钥匙;终身教育是不断造就人、不断扩展各类人才知识和才干的过程。
终身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对传统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改革是一种突破。传统教育以传授知识为宗旨,韩愈在《师说》中所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强调以教师的“教”为主;而终身教育要求学校教育把侧重点放在教会学生学习上,以学生的“学”为主,即让学生具有接受后续教育的能力。对于各种类型的人才来说更是这样。
3.终身学习:未来社会的生存之本
从某种意义上说,已经和将要获得的知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学会学习是一切学习的核心内容。美国的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Alvin Toffler,1928~)在20世纪80年代就曾预言:“21世纪的文盲不是那些没有知识的人,而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可见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技能和领悟学习方法,就是激发创造潜能,增强生存能力、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
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罗马召开了首届全球终身学习大会。欧洲终身学习促进委员会为会议准备的报告提出了一个重要观点: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这次会议首次给“终身学习”下了一个定义:“终身学习是通过一个不断的支持过程来发挥人类的潜能,他激励并使人们有权利去获得他们终身所需要的全部知识、价值、技能与理解,并在任何任务、情况和环境中有信心、有创造性和愉快地应用它们。”很明显终身学习意味着“学习”成为人们的生存状态,成为持续一生的生活内容。
把终身学习提到“生存概念”的高度,意味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学习观念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即把学习从单纯接受学校教育的学习中溢出,并从少数人的学习扩大到所有的人,从阶段性的学习扩大到人的终身,从被动的学习展延到主动的学习,从而使学习真正成为所有人终身的行为习惯和自觉行动。
据管理大师杜拉克的研究,20世纪初,10名工人中有9名干体力活,即9/10;到20世纪50年代仍占多数;90年代占1/5;到2010年将只占1/10.就是说,少数人用少量时间生产出全社会所需要的物质产品,多数人将用大量时间从事知识的生产、传播和使用。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劳动者知识化将成为必然趋势,知识劳动将是绝大多数人谋生的基本手段。社会给无知者、低知识者和旧知识者的机会将越来越少。社会劳动力的这种结构性变化要求国民必须适应知识劳动的要求,终身不断地学习以便有效地从事知识劳动。在这个意义上讲,终身学习是人生存的基本手段。
终身学习是职业和岗位频繁变换的要求。由于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过去15年的时间里在工业发达国家中有8000多个原有的技术工种消失了,与此同时出现了6000多个新的技术工种。这必然要求人们频繁地变换工作岗位,现在美国的人才平均每人一生流动12次,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各国人均每5年更换一次工作。新出现的职业现在又多集中于IT产业。以往那种“终身职业”已成明日黄花。20世纪90年代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劳动者下岗再就业的现实证明了这一点。对于人才培育尤其如此:一个不善于学习的人才用不了多久就会滑落到邯郸学步的境地。
我国到2010年要基本建立起终身学习体系。这个体系是要实现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相互衔接;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非正式教育相结合;职前与职后教育、人才培训融会贯通;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配合。毫无疑问,对终身学习体系建设的理解,不能仅局限在教育系统层面,需要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多方面地加强认知,以做出相适应的决策。
4.自我教育:打开终身学习之门的钥匙
在现代社会每个人都需要终身教育,但现实是任何人都不能毕生在学校里受教育,许多人连中等或高等学校教育也无法得到。在探讨如何解决这一矛盾中,得益于脑科学、心理学、教育学、信息论、控制论等的发展,人们进一步正视了自我教育,认识到教育乃是他人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统一,并且认识到由他人教育引发和指导后,自我教育却是充分发挥人们潜能的主要途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编写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向全世界提出了以自我教育为主要途径,采用现代技术,实现终身教育,建立学习型社会的思路。
5.建立终身教育体系,构筑学习型社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国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推进教育改革,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国家鼓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社会组织采取措施,为公民接受终身教育创造条件。”1998年在法国巴黎召开的首届世界高等教育大会通过的宣传和行动计划中指出:“高等教育要根据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社会的要求,为学习者提供最大的入学选择自由和进出这一体系的灵活性。”1999年4月第二届世界技术与职业教育大会有一个醒目的主题“全民的终身教育与培训——通往未来的桥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7~1999届的总干事、西班牙的费德里科·马约尔博士(Federico Mayor,1934~)在会上提出“提供终身教育与培训是我们惟一能够用必要的知识与能力武装人民的途径,使他们能够在变化的世界中生存。”可见终身教育是现行教育的超越和升华,是改革现行教育制度,构建未来教育体系的原则,是人的一种生存方式和人才的一种发展模式。鉴于终身教育已成为全球性共识,在人才培育活动中必须夯实基础,优化前提。为此,要把学校教育纳入到终身教育体系之中;要改革基础教育,培养儿童的求知欲望、学习兴趣和中学生的科技基础、文化素养;改革高等教育,实行弹性学习制度,实现货真价实的学分制,放宽入学年龄限制;要加强产学研联系,变专业化教育为通才教育;高校要向社会开放,为社会成员提供各种接受教育的机会,成为关键人才终身学习的凝聚中心;要加强岗位培训,强化职业教育;要加强继续教育、建立人才回炉制度(回归教育);要扩大成人学历教育招生规模和层次,坚持多样化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