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和十五年,安国盛和宫
本来应该是热闹非凡的宫廷宴会,此时的气氛却有些凝重,不少有些年纪的大臣都低下头默默地看着自己手里的杯子,这一刻他们都假装自己不存在,谁都不想给自己找麻烦。
而造成气氛凝滞的原因不过是曲国的三王子提出了一个不合规矩的要求——要求永宁侯夫人敬他一杯酒。若是放在二十年前的安国,这个要求确实算不上过分,可惜现在已经昭明帝当权的时代了,被要求敬酒的人又是永宁侯夫人,所以气氛才会变得如此不同。
可惜,曲国的这位三王子实在是有些看不清形势,为人也有些过于狂妄了,所以在满室寂静的情况下他继续嗤笑道:“怎么,本王子也不过只有这么一个小小的要求,值得你们这样,不知道这‘和’你们还想不想谈了?若不是听说永宁侯夫人年轻时是一位国色天香的美人,本王子也不至于稀罕一个半老徐娘敬酒。”
昭明帝紧紧地捏紧了手中的杯子,他现在十分地愤怒,坐在他身边的皇后徐氏向正在发愣的秋烟使了个眼色,秋烟调整了调整表情急急忙忙地说道:“不如三皇子喝奴家的酒吧,奴家手里这可是一盏千金的好酒。”
“可是本王子就想喝永宁侯夫人的酒。”三王子不依不饶地说道。
现场的气氛更加地让人喘不过气来,就在这时,永宁侯夫人罗嘉宁开口打破了僵局,她不疾不徐地说道:“不过是一杯酒,既然三王子如此想喝,我也不好推辞,不过希望三王子不要后悔。”
“本王子不会后悔。”三王子很是轻狂地说道。
罗嘉宁的开口,让不少人暗暗地松了一口气,她的平静也让不少人暗暗惊奇,面对曲国三王子那般无礼的行为,她竟然丝毫没有生气的迹象。
“既然如此,那么三王子请吧!”罗嘉宁说道。
曲国三王子挑衅地一笑,做了一个“请”的动作。
罗嘉宁点了点头,并未起身,只见她手一扬,她手中的酒杯就到了三王子手里,她的速递之快让在场的绝大多数人反应不及。
而三王子接下酒杯的那一刻,一缕鲜血就顺着他的嘴角流下了,紧接着他又捂着嘴咳嗽了几声,鲜血染红了他质地上乘的青蓝色衣袖。
“你······”三王子缓过劲来指着罗嘉宁说道。
罗嘉宁淡淡的扫了他一眼,转了转她手中的酒杯,三王子指着她的手就垂了下去,然后罗嘉宁语气淡淡地说道:“不知三王子可否听说过一句话‘做人要有自知之明’,一定要知道自己是谁,有几斤几两,才能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而不是夜郎自大。”
三王子坐在那里没有反驳,不是他不想,而是他疼的说不出来话了,自然也就顾不上张狂了。
“是呀是呀,永宁侯夫人说的不错,况且曲国和安国这样的礼仪之邦不同,曲国还没有学好礼节呢,还请皇帝陛下见谅。”西辽使臣打哈哈。
“三王子的做法确实不合礼法,也不是我们安国人过于讲究繁文缛节,只是永宁侯夫人毕竟是已经成亲生子的人,再加上从辈分来讲,也比三王子高一辈,三王子的要求确实过分,本宫不希望这样的事情继续发生。”皇后徐氏缓缓地说道。
“那是自然,那是自然。”其他几国的使臣说道。
这件事情就这么过去了,毕竟现在安国的国力很是强盛,其他国家的使臣们也都希望可以顺顺当当地完成自己的使命,谁都不想横生枝节,至于曲国三王子的事情,都被大家忽略掉了。不过不少参与过这次宴会的年轻官员和世家子弟却对永宁侯夫人罗嘉宁好奇起来,毕竟她轻而易举就让曲国三王子身受重伤,这根本不是一般人可以办到的。
安乐侯府
安乐侯一家人吃过晚饭以后闲话家常,不知怎么就说到了那次宫宴上的事情。
“父亲,真没有想到一向谦和慈爱的永宁侯夫人会有那么可怕的武功,仅仅是动了动手,三王子就受了伤。”陈镜合问道,他是真的很好奇。
“容和呀,永宁侯夫人年轻的时候是征战过沙场的人,武功自然不弱,只不过她的性格宁静谦和,所以你们这一代人几乎都不知道她会武功的事情,知道的人也常常忽略掉了。”安乐侯府人莫氏说道。
“你娘说的不错,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她已经开始征战沙场了,威震四方的‘青龙骑’就是由她一手带出来的,二十年前她的武功就已经非常不错了,宫宴上的那两下子也不过是小意思罢了,再说了,永宁侯夫人她从来都是这样的,不过现在她的性格已经平和了许多,若是放在多年之前,曲国的三王子最起码得躺上半个月。”安乐侯说道。
“那前几天张大人被打也是永宁侯夫人做的?”陈静婷问道。
“自然是真的,不过他被打了也活该,他们张家既想要借‘永宁侯夫人’的势,又虐待‘信阳侯府’的姑娘,做人太不讲究了,张拓也真的以为他的才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呢,他也不想想,全京城的文人才子那么多,怎么就他官运那么顺利呢!”莫氏有些不屑地说道,张家的事情,确实挺让人看不上眼的。
“永宁侯夫人做事真的别具一格,永宁侯都不管吗?。”陈静婷想了想说道。
“永宁侯夫人在当初什么都没有的时候都活得自由,更何况是现在呢,毫不夸张的说,只要皇上还是皇上,她就能在安国横着走,至于永宁侯,若是永宁侯夫人想要杀人,那么永宁侯肯定是那个递刀子的人。”安乐侯说道。
“那么那位永宁侯夫人到底是一位怎样的女子呢?”陈静婷问道。
“那位侯夫人的一生,堪称是一个传奇,关于她的故事,要从二十多年前说起了,二十多年前,安国还不是现在这样繁荣昌盛的局面,那个时候,安国可以说是内外交困,安平帝疑心很重,治国上又没有大才,没有好的武将驻守边疆,也没有好的文臣治国,所以国弱而民微,一片混乱,再加上安平帝听信奸臣的谗言,朝堂之上人人自危,而那个时候的永宁侯夫人还是寄人篱下的孩子······”安乐侯给他的儿女们讲起了永宁侯夫人的人生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