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746200000021

第21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二)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续前进

1.1989年政治风波的发生与平息

在经济加速度增长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一是物价上涨幅度过大,社会总需求大大超过社会总供给。1988年夏季,国家宣布放开大部分商品价格,实行价格改革“闯关”,结果诱发了全国性的抢购风潮。二是一度放松了思想教育,在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上存在“一手软、一手硬”的问题,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积极推进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但未能对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给予应有的重视。1987年1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接受胡耀邦辞去总书记职务的请求,由赵紫阳接任。

1989年春夏之交发生的政治风波,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严重曲折。极少数敌对势力利用党在工作中的失误,利用人民群众对腐败现象的不满,掀起一场有计划、有组织、有预谋的政治动乱。从5月13日起,北京的非法组织在天安门广场煽动一些不明真相的人绝食。随即,许多大中城市出现大规模游行活动,党政首脑机关受到冲击。5月20日,国务院发布命令,在北京地区实行戒严。动乱的组织者利用政府的克制态度,继续占领天安门广场,煽动拦截参加戒严的军车,最终发展成反革命暴乱。在关键时刻,中共中央总书记赵紫阳犯了支持动乱和分裂党的严重错误。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邓小平和其他老一辈革命家坚决有力的支持下,采取果断措施,在6月4日平息了这场政治风波,捍卫了社会主义国家政权。

1989年的政治风波,证明了邓小平的一个重要论断:在整个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始终存在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问题。6月9日,邓小平接见首都戒严部队军以上干部,并发表讲话。他揭露极少数敌对势力反对共产党、反对社会主义的目的“是要建立一个完全西方附庸化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他强调要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制定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要认真总结经验,对的要继续坚持,失误的要纠正,不足的要加点劲。这篇讲话在关键时刻坚定了全国人民对于贯彻落实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制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的信心和决心,坚定了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和决心。

2.向新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的顺利过渡

1989年6月23~24日,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举行。全会决定撤销赵紫阳的中共中央总书记等职务,选举江泽民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增选江泽民、宋平、李瑞环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江泽民在会上讲话,强调要继续坚决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继续坚决执行党的十三大确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必须毫不动摇、始终一贯地加以坚持;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必须坚定不移、一如既往地贯彻执行,绝不回到闭关锁国的老路上去。

1989年9月,邓小平向中共中央郑重提出了从领导岗位退下来的请求。同年11月召开的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接受了邓小平辞去中央军委主席职务的请求,决定由江泽民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全会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对党和国家建立的卓著功勋,指出:邓小平是中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杰出领导人,在党所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做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成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领导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上开创了一个新的时期。邓小平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3.继续开展国民经济的治理整顿工作

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中共中央把一度被延误的治理整顿工作重新提上日程。1989年11月召开的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决定》,明确了治理整顿的主要目标和必须抓好的重要环节。治理整顿在实践中进展顺利,到1990年底就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在治理整顿的同时,改革开放也进一步推进,推出了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一系列措施。1990年4月,根据邓小平的建议,启动了上海浦东开发的战略举措。为现代化建设作出过重要贡献的上海,再一次焕发出青春和活力,其国内生产总值在5年内翻了一番,等于再造了一个上海。在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推动下,到1990年底,“七五”计划胜利完成。1990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三届七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1991年3~4月召开的第七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批准通过了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七五”计划的胜利完成和“八五”计划的开始实施,标志着国民经济治理整顿任务的全面实现。

中国农业的改革与发展,是邓小平十分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1990年3月3日,他在同江泽民等谈话时提出了“两个飞跃”的思想。对这个问题,他后来又讲过多次。他强调: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会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第二个飞跃就是发展集体经济。社会主义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农业也一样,最终要以公有制为主体。从长远的观点看,科学技术发展了,管理能力增强了,又会产生一个飞跃。农村经济最终还是要实现集体化和集约化。仅靠双手劳动,仅是一家一户的耕作,不向集体化集约化经济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是不可能的。就是过一百年二百年,最终还是要走这条路。这是一个长期发展的历史过程。

4.对外工作在打破对华“制裁”中全方位推进

为打破1989年政治风波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华的“制裁”,中国政府按照独立自主的方针积极开展对外交往,努力打开外交工作的新局面。

从1989年9月至1990年,邓小平多次接见美国政要和学者,指出:第一,中国目前的局势是稳定的;第二,中国人吓不倒。在判断中国局势的时候,这两点必须看清楚。结束中美关系的严峻事态要由美国采取主动。随后,邓小平又根据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国际格局的重大变化,提出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善于守拙、决不当头、有所作为的方针。这些正确的方针,使党和国家在打破美国等的对华“制裁”、应对苏东剧变后的国际局势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动的地位。

中国政府既坚持原则,顶住压力,又利用矛盾,多做工作,积极开展睦邻外交,稳定同周边国家的关系,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合作,继续发展同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这一时期,中国同沙特阿拉伯、新加坡、文莱、以色列、韩国、独联体各国建立了外交关系,中越关系实现正常化,同印度尼西亚恢复了外交关系。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继续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方针。1989~1991年对外开放工作进一步发展。继1985年和1988年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两次高潮之后,在1991年出现了第三次投资高潮。到1992年,中国已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展了贸易、科技、文化交流与合作,赢得了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

5.全面推进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紧抓不放的一件大事。1989年7月28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作出《关于近期做几件群众关心的事的决定》。同年8月28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通知》,要求各级党组织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下决心解决好当前党的建设中的迫切问题。

1990年3月召开的中共十三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强调能否始终保持和发展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盛衰兴亡;提出在党内普遍深入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再教育,克服党内存在的各种腐败现象。这次全会以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带头,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工作,为全党转变工作作风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1991年6月,《毛泽东选集》第一至四卷第二版出版。同年7月,党中央发出学习《毛泽东选集》第二版的通知,充分肯定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指导意义,要求把学习《毛泽东选集》同学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结合起来,同学习代表毛泽东思想在新时期的发展的邓小平著作结合起来。

第三节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新阶段

一、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

1.邓小平南方谈话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先后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重要谈话。这篇谈话,在经历国际国内政治风波严峻考验的重大历史关头,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和路线,深刻回答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的又一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

邓小平强调,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他指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邓小平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他强调,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邓小平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我国的经济发展,总要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不能鼓励不切实际的高速度,而要扎扎实实,讲求效益,稳步协调地发展。他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高科技领域,中国也要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

邓小平指出,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对这个问题要清醒。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这两只手都要硬。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

邓小平强调,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促进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我们要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前进。从现在起到下世纪中叶,将是很要紧的时期,我们要埋头苦干。我们肩膀上的担子重,责任大啊!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在重大历史关头,科学地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明确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不仅对开好中共十四大、推进改革和建设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对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同年3月9~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全体会议,研究贯彻落实邓小平南方谈话精神,对中国今后改革和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作出部署。

随后,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快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一系列决定。6月29日,江泽民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发表讲话,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论断,进一步为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邓小平南方谈话视频

2.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1992年10月12~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通过了江泽民作的《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和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

大会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指出这个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根本性问题,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全党和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

大会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大会要求,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抓紧制定总体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相应的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大会还要求全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大会决定不再设立中央顾问委员会。随后召开的十四届一中全会选举江泽民、李鹏、乔石、李瑞环、朱镕基、刘华清、胡锦涛为中央政治局常委,江泽民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决定江泽民为中央军委主席;批准尉健行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1993年3月举行的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选举江泽民为国家主席、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乔石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决定李鹏为国务院总理。

1992年,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新阶段,由此打开了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崭新局面。

二、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1.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

1993年11月召开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将十四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进一步勾画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明确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成为20世纪90年代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行动纲领。

按照十四届三中全会的部署,经济体制改革沿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在各方面深入推进。从1994年起,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总体思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并选择2700多家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的试点。同时,大力推进财政、税收、金融、外贸、外汇、计划、投资、价格、流通、住房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体制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框架初步建立,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经济过热等问题。面对这一形势,中央采取果断措施,大力加强宏观调控。1993年6月制定的《关于当前经济情况和加强宏观调控的意见》,提出了以紧缩银根、整顿金融秩序为重点的16条重要措施。经过努力,逐步使过度投资得到控制,金融秩序迅速好转,物价涨幅明显回落,通货膨胀得到抑制,同时又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发展速度,从而实现了从发展过快到“高增长、低通胀”的“软着陆”,避免了经济发展的大起大落。

这一时期,对外开放也迈出了重大步伐。建立起一批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保税区,开放了哈尔滨等4个边境、沿海省会城市和太原等11个内陆省会城市及一大批内陆市县。到1997年,中国对外开放的一类口岸达到235个,二类口岸达到350个,逐步形成了从沿海到沿江、从沿边到内陆,多层次、多渠道、多种形式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1995年,“八五”计划胜利完成,提前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目标。同年9月召开的中共十四届七中全会,通过《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1996年3月召开的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了“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纲要》阐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九条重要方针,提出要实现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的两个根本转变。

2.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1994年初,中共中央根据十四大的精神,立足改革发展的实际,提出了“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基本方针,要求全党在各项工作中认真加以贯彻。同年5月,江泽民进一步提出:稳定是前提,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标,三者相互促进。

1995年9月,江泽民在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发表讲话,深刻阐述了要正确处理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十二个重大关系,指出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总揽全局的,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协调统一起来,做到在政治和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这是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规律,是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

3.精神文明建设与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

中共十四大以后,党中央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采取一系列措施和办法,不断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993年11月出版《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党中央作出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决定。江泽民在学习《邓小平文选》报告会上指出:新一卷《邓小平文选》,是最近十年邓小平领导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丰富经验的理论总结,也是引导我们继续胜利前进的科学指南。《邓小平文选》是一个整体,其中的第二卷和第三卷汇集了邓小平在形成和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过程中的最重要、最富有独创性的著作。

1996年10月,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对新形势下的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具体部署和规划,强调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这个决议的贯彻,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为继续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创造了良好氛围。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也取得重大进展。自1993~1997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近百个法律及有关法律的决定,其中多数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面的立法,为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行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和新刑法的出台,标志着中国刑事审判制度建设新的里程碑。加强了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构对政府部门和法院、检察院的监督。加强了执法和司法工作。深入推进普法工作,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明显增强。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

1.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提出跨世纪发展战略

1997年2月19日,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逝世。邓小平逝世后,中国能否继续沿着邓小平开辟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下去,即中国今后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举世关注。

同年9月12~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江泽民在报告中提出,“旗帜问题至关紧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并明确指出,“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大会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道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修改后的《中国共产党章程》。

大会指出: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它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又是需要从各方面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

大会阐明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这个纲领,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开,是这些年来最主要经验的总结。

大会明确了中国跨世纪发展的战略部署,并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问题提出了新的论断。大会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中共十五大在世纪之交的关键时刻,继承邓小平遗志,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明确回答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继续向前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和政策问题,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

中共十五届一中全会选举江泽民、李鹏、朱镕基、李瑞环、胡锦涛、尉健行、李岚清为中央政治局常委,江泽民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决定江泽民为中央军委主席;批准尉健行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1998年3月召开的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选举江泽民为国家主席、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李鹏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决定朱镕基为国务院总理。

2.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经受风险考验中前进

中共十五大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是在应对来自经济、政治和自然界等方面的一系列严峻考验中稳步推进的。

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产生了严重冲击。1998年,长江、嫩江和松花江等流域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洪涝灾害。1999年,又接连发生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集团(简称北约)袭击我驻南斯拉夫使馆、李登辉抛出“两国论”、“法轮功”邪教组织策划和煽动非法聚众闹事事件。面对这些风险和考验,中共中央、国务院冷静分析,正确把握,果断决策,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航船沿着正确的方向破浪前进。

1998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推动解决“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1999年9月召开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强调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推进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这期间,还出台了推进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和财政税收改革的措施。同年下半年,根据邓小平关于现代化建设“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中央做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部署,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推动加快西部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措施。

2001年12月11日,经过长达15年的艰苦谈判,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这一时期,在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方面也取得重要进展。1999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使中共十五大提出的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从国家根本大法上得到了保障。2001年9月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强调,要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2000年,“九五”计划胜利完成。同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提出今后五到十年,要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全面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2001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了“十五”计划纲要,为新世纪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明确了指导方针和奋斗目标。

3.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

由于不同的历史原因,我国的香港、澳门长期被英国和葡萄牙霸占,台湾则被国民党所盘踞。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全中国人民包括台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愿望。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作为一项重要的历史责任和奋斗目标,并积极寻求实现统一的方式和途径。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就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构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创造性发展,为和平时期解决某些相关的历史遗留问题指明了出路。

根据“一国两制”的构想,中国政府先后同英国和葡萄牙政府举行谈判,并分别于1984年12月和1987年4月签署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和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

1997年7月1日,中国和英国两国政府举行了香港交接仪式,宣告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1999年12月20日,澳门也回归祖国。香港、澳门的回归,使“一国两制”从科学构想变为现实,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又向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中国政府还遵循“一国两制”的方针,加强大陆同台湾的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促进双方人员往来。1992年10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举行商谈,达成“九二共识”。1993年4月,在新加坡举行“汪辜会谈”,标志着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讲话,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经过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两岸往来日渐频繁,民间交流不断扩大,经贸合作蓬勃发展。

4.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中共十四大以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在继续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十分重视加强党的建设,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切实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将以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干部和人民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全党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增强。1994年9月,中共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从新的伟大工程的高度,对党的建设面临的一些重大问题作出了具体部署。

1998年11月21日,根据中共十五大的部署,中央决定在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中深入开展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这次“三讲”教育历时近两年,使各级领导干部普遍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党的思想、政治、组织、作风建设明显加强。实践证明,进行“三讲”教育,是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思想政治建设的一次创造性探索和成功实践。

2001年9月召开的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明确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具体措施,提出必须按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紧紧围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个核心问题,把党的作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判断中国共产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集中全党智慧,以马克思主义的巨大力量和勇气进行理论创新,逐步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系统的科学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完整的概念,是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提出来的。他指出:“总结我们党七十多年的历史,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这就是: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同年5月,江泽民在江苏、浙江、上海党建工作座谈会的讲话中,又进一步把“三个代表”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2001年7月1日,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系统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全党和全国上下兴起了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潮,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跨世纪发展,也为中共十六大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第四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行动纲领的制定

2002年11月8~14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高度评价“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重要作用,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大会对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根本要求。

大会从十个方面总结概括了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这十条基本经验,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形成的重大认识和重大方针,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一道,对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具有长远的指导作用。

大会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出要在本世纪头20年,紧紧抓住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

党的十六大闭幕后召开的中共十六届一中全会,选举胡锦涛为中共中央总书记,选举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曾庆红、黄菊、吴官正、李长春、罗干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2003年3月召开的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选举胡锦涛为国家主席,吴邦国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决定温家宝为国务院总理。2004年9月19日,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关于同意江泽民同志辞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决定》,选举胡锦涛为中共中央军委主席。党和国家的中央领导集体再一次实现了平稳交替。

2002年11月在中共十六届一中全会上,胡锦涛指出,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必须在各项工作中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根据中央要求,十六大后全党全国要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重大部署,制定发展新战略,扎实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各项工作,取得了发展的新成效。

2003年6月,中共中央印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发出《关于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通知》。7月1日,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发表讲话,对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作了有力的动员。随后,组织中央宣讲团赴各地宣讲,连续举办省部级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专题研讨班,并对县级以上领导干部进行了轮训。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的兴起,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2006年8月,《江泽民文选》正式出版,中共中央作出了学习《江泽民文选》的决定。8月15日,胡锦涛在学习《江泽民文选》报告会上发表讲话,高度评价《江泽民文选》出版的重要意义。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青少年最喜爱的寓言故事

    青少年最喜爱的寓言故事

    本书从浩如烟海的寓言王国里,精心挑选了古今中外脍炙人口的经典寓言,青少年读者可以从中感受智慧的芬芳,体验生活的艺术和想象的魅力。本书旨在让青少年在寓言简短、诙谐、幽默的语言中,体会深刻的道理,启发他们对世界和人生的思考。
  • 幻想的幸福生活

    幻想的幸福生活

    不知道说什么好,但是喜欢你们能喜欢,这是我一次写小说!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文学作品赏析

    文学作品赏析

    本书包括:司马迁、施耐庵、蒲松龄、曹雪芹、鲁迅、张资平、庐隐、郁达夫、萧红、莎士比亚、斯特林堡、陀思妥耶夫斯基、卡夫卡、加缪、奥斯特洛夫斯基、海明威等人的作品。
  • 江山志之缘定今生

    江山志之缘定今生

    一次钟情,她抛下盛名前往天下第一庄勇敢追寻爱,却遭遇漠视;一次江湖纷乱,将她与天下最负狼藉之名的欺世大盗牵连在一起,尝尽十死九生的狼狈;江山还是那座江山,但俨然已不是每个人心目中的江山······一个引人纷争不止的信物、一段掩埋的历史、一件滔天血案,一对相遇相知难以相爱的恋人。你知道,不是每一个看似成熟的外表之下,都隐藏一个安生的灵魂。揭开冷漠的面具,他也不过是一个希冀未来的少年罢了。上官寞对潇湘子而言意味着什么呢?是火红璀璨的海生花吗?不、不是,她是凫茈,是有如如阳光般正义的存在、高洁而纯朴,能洗涤不安的灵魂,动荡心灵。
  • 神魔聊天群

    神魔聊天群

    张恒本是个失业青年,却不料加入一个名叫九天十地的中二聊天群,可谁想其中的存在居然都是真正的神魔,自那之后......什么,你要和我比武力?来来来,哥哥亲手教教你,什么叫真正的铁拳!什么?你要和我比博学?来来来,哥哥来教教你,什么是真正的人形图书馆!
  • 遇见花开,遇见你

    遇见花开,遇见你

    初夏的凉城是那么美丽啊!特别是在一个只有薰衣草的自然花园。薰衣草是一种馥郁的紫蓝色的小花,它就像它的所在地一样具有浪漫的情怀。传说这些薰衣草能受到时尚族群的青睐,是因为它们还有许多浪漫美好的寓意。薰衣草有极大的内涵,隐蕴着正确的生命态度。人们一直将薰衣草视为纯洁、清净、保护、感恩和平的象征。薰衣草的花语是——等待爱情!
  • 当我再次长大

    当我再次长大

    要问人生能有几次重播,答案各不同,而真正能遇到重播的小柔却感觉是一种更新的人生。
  • 天空之主

    天空之主

    天空之上真理永存。少年所要做的就是找到它。
  • 网游之幸运战神

    网游之幸运战神

    谁说高手就是纯实力?苍雾的人生名言:“真正的高手,实力是一部分,更重要的是运气和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