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91700000006

第6章 从未倒下:美联储的金融危机史(5)

1930年到1933年,美国每年银行的倒闭比率分别为5.6%、10.5%、7.8%、12.9%,银行界的恐慌和挤兑在全国蔓延。公众对于银行体系的担心再次达到了历史峰值。1932年底至1933年初,公众持有现金率上升了16%,1933年3月6日深夜,罗斯福总统紧急宣布银行大休假(即停业),并中断黄金赎回和禁止黄金出境,挤兑浪潮以强制银行系统瘫痪的方式告一段落。

经过破产和兼并,1933年底能够开放营业的银行数量缩减至危机前的一半以下。随后,政府将美元贬值41%,并授权联邦储备银行可以用国家债券担保发行通货,美国实行金本位制的历史到此结束。

1933年银行业休假结束以后,整个金融体系仍然存在着很大的脆弱性。主要是,一方面,银行在储户心目中的信誉难以重建,人们担心银行业再次发生各种危机而减少存款,更主要的是减少对中小银行的存款;而另一方面,则是借款人在银行心目中的信誉难以重建。由于持续经济低迷,通货紧缩的趋势尚未结束,银行担心新增贷款很可能成为坏账,从而减少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整个金融体系由于缺少信用扩张而陷入到了泥沼中。更为重要的是,对于1913年为了保持银行体系的运转效率而建立的美联储对此束手无策。

在经过一年的筹备以后,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于1934年开业。这一保险公司要求银行自愿参加,并对其成员银行的存款提供保险。这一机构并不隶属于美联储,而是一家相对独立的金融机构,投保银行也对此机构不具备支配权,该机构的理事会由总统直接任命。

参加FDIC的会员银行在吸收存款的竞争中比未投保的银行具有较大的优势。由于银行间的吸储竞争以及各州不愿意给未投保的银行签发特许权,使得这一机构的会员迅速增加。会员银行向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支付保险费用,其将对最高限额为10万美元的存款进行风险担保。

设定10万美元作为上限是为了防止银行发生挤兑,根据大萧条时期的历次银行业危机的经验,中小存款人的恐慌性挤兑是造成银行危机的主要原因。保护中小存款人的存款安全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杜绝这种恐慌情绪的蔓延。对于工商企业的大额存款,这一制度则促使他们不得不谨慎的选择存款银行,而不是盲目地追逐那些高利率但具有承兑风险的银行。

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大楼内部标志。

FDIC的建立较为迅速地恢复了存款人的信心,尽管没有帮助恢复银行向外放贷的信心,但银行的挤兑和破产的确得到了有效的控制。1934年6月19日,罗斯福签订了《白银购买法案》,其中规定“命令财政部长在国内外购买白银,直到每盎司白银的市场价格达到1.29美元为止,或者直到财政部持有的白银储备的货币价值达到黄金储备货币价值的1/3。财政部部长对此享有充分权利”。白银价格因此出现了暴涨,白银法案迅速增加了高能货币,扩张货币的目标有了明显的效果,从而也带来了新一轮的复苏——从1932年到1937年白银的扩张促使了价格水平上涨了14%,批发价格上涨了32%,农产品价格上升了79%。

至此人们会发现,在这次危机中,那个于1907大恐慌中仓促成立的联邦储备体系几乎没有发挥任何的作用,客观地看,我们只能说这是联储体系一整套反危机措施中的致命漏洞,也可以被认为是美国政府的惨痛失误。由于罗斯福的改革弥补了前期的漏洞,FDIC弥补了后期的漏洞,因此在后来的时代里,联储依然将注意力放在了货币问题上,相信这才是它的天职。

知识点:金本位

金币本位制是以黄金作为货币金属进行流通的货币制度,它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各国普遍实行的一种货币制度。1816年,英国颁布了《金本位制度法案》,开始实行金本位制,促使黄金转化为世界货币。随后,德国于1871年宣布实行金本位制,丹麦、瑞典、挪威等国于1873年也相继实行金本位制。到19世纪末,资本主义各国已经普遍实行了这一货币制度。

金币本位制的主要内容包括:①用黄金来规定货币所代表的价值,每一货币都有法定的含金量,各国货币按其所含黄金的重量而有一定的比价;②金币可以自由铸造,任何人都可按法定的含金量,自由地将金块交给国家造币厂铸造成金币,或以金币向造币厂换回相当的金块;③金币是无限法偿的货币,具有无限制支付手段的权利;④各国的货币储备是黄金,国际间结算也使用黄金,黄金可以自由输出或输入。从这些内容可看出,金币本位体制有三个特点:自由铸造、自由兑换和自由输出人。由于金币可以自由铸造,金币的面值与其所含黄金的价值就可保持一致,金币数量就能自发地满足流通的需要,从而起到货币供求的作用,不会发生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由于黄金可在各国之间自由转移,这就保证了外汇行市的相对稳定与国际金融市场的统一,因而金币本位制是一种比较健全和稳定的货币制度。

金本位制度下,黄金作为第一储备,受到了全世界的追捧。

二战:虚假的繁荣与漫长的调整周期

二战的投入远远超过了一战的投入,导致了美国债务占GDP比例上升到历史最高水平。美联储通过维持低利率以确保财政部可以低成本发行国债。在此期间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迅速扩大。战争结束后,美联储用了六年才得以实现充分调整,不再需要人为地将利率保持在低水平。1951年的《美联储协议》使得美联储重新独立于财政部,从而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能够着力于确保物价稳定的使命。

二战时期,尤其是在美国参战以后,美国本土施行的是一种所谓赤字开支的财政政策。财政赤字连年攀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规模。

1942年美国正式参战后,尽管美国税收进一步增到144亿美元,但是财政预算开支增长更快,达351亿美元,预算赤字为208亿美元;1943年政府预算收入为236亿美元,预算开支则为785亿美元,其间差额达549亿美元;1944年预算收入为443亿美元,支出913亿美元,赤字额470亿美元;1945年预算收入为452亿美元,预算支出927亿美元,赤5字额为475亿美元。

美国并不缺乏向国内商业机构甚至公民借债的经验。首先是内战。1861-1865年的内战使美国债务在1866年达到了当时有史以来的最高峰——28亿美元。

历经格兰特、海斯、加菲尔德、阿瑟、克利夫兰、哈里逊六位总统,直到1891年克利夫兰第二次出任总统时,美国债务方才下降至15亿美元。

1891年到1912年期间,美国又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建设48州,展开美西战争,修筑巴拿马运河,建立国家公园。这些看似光辉的事件为美国增加了14亿美元的债务。1912年伍德罗·威尔逊入主白宫时,美国国债达到了29亿美元。

1914年爆发的一战,使得美国债务净增133亿美元,这个数字到了1930年变成了162亿美元。

美国的这些经历使得罗斯福以前的总统们总结出了这样一条原则:通过借债来满足不同寻常的国家大事的财政需要,事后加以偿还。

1929年大危机爆发至1940年罗斯富兰克林·罗斯福

富兰克林·罗斯福,美国第32任总统,美国历史上唯一蝉联四届,迄今为止在任时间最长的总统。同时也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三位总统之一,同华盛顿、林肯齐名。

福第二届任期期满时,经过计算,为了应付大危机,美国通过公债筹集了266亿美元,这让美国的债务增长到了428亿美元。

1942年美国正式参战后,尽管美国税收达144亿美元,但是财政预算开支却是351亿美元,预算赤字为208亿美元。1942年4月美国政府的每日开支仅战争一项就达l亿美元,开支异常庞大。罗斯福说:“去建设工厂,购买原料,向劳动力支付工资,提供交通,为士兵水手和海军提供装备给养和住房,为战争中无数的需求而忙碌,所有这一切都需要大量的金钱,这些钱比有史以来任何一个国家任何时期花的钱都要多得多,为求得战争的胜利,这些钱是非花不可而且不能拖延。”与此同时,随着战时国家财政的大量开支,社会就业的逐渐恢复,大量货币流入民众手中,社会购买力起初开始增强,但逐渐地,人们开始变得艰难起来——国家正在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

1941年1月至1942年5月,美国本土的平均生活费用大约上涨了50%,如若任其发展,可能造成生活费用再度提高20%的结果。而通货膨胀将发展到什么地步谁也无法预测,这种情形使得罗斯福异常担忧,因为通货膨胀的恶性发展必然会激化阶级矛盾,人们对政府不再信任,最终会伤及政府本身,动摇整个经济体制。在国会对税收的极端抵制时期,以恶性通货膨胀来满足战时财政的庞大开支,决不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如果政府不愿大量发行纸币,那么加强向国民借债以应对财政开支的方法就成了政府的必然行为。

1942年4月28日和同年9月,罗斯福先后发表了《为了文明必须付出艰苦工作、悲伤和流血的代价》及《如果出现恶性通货膨胀,就会动摇经济体制》的炉边谈话,决定将战时公债的发行与限制公司利润,稳定工资、物价、房租及农产品价格和重要商品配给等压制社会购买力的措施配套推行。

1942年1月30日,国会通过紧急价格控制法,将整个物价限制在1926年水平的96.5%,农产品价格限制在1926年水平的101.9%。同年2月,汽车生产完全停止,不久后收音机和电冰箱的生产也受到限制。

1942年4月,配给制度开始建立,控制是如此的全面和彻底,以至于战时许多人即便拥有高工资和大量超时工作所获得的收入,但消费途径不是被切断就是被限制,无论你出价多高,新的房屋、汽车和绝大多数家具、电器都无法购买,甚至连吃肉都依赖于公共配给。人们的旅行也大受限制,各类公共交通工具变得非常拥挤,因军队的需求具有优先权。

通过这些影响消费的强制措施,1942年起,货币流通的速度开始下降,这些措施加速了社会闲置资金的增长,从而提供了发行国债最好的理由和时机。

为了尽可能多的吸纳资金,战时债券的发行极具灵活性。所提供给公众的债券尽量适应各阶层投资者的需要。根据个人、企业、银行、证券交易所、保险公司、联邦储备银行的不同情况,财政部设计了不同的债券,为了向学生推销债券,有的干脆以邮票代替,学生们只要每周花几美分就可以购买。

普通的工人群众无疑是公债发行的重点。为了最大程度从普通工资收入者那里吸纳资金以压缩消费,从1941年5月开始财政部展开了一次战时借债运动,着力推动三种新债券的发行:E、F、G系列的储蓄公债。

由于从1935年开始美国就己发行了储蓄债券,这种投资方式对于普通美国人并不陌生,因而新公债的发行还算比较顺利。

由于战时财政的巨额投资,货币储蓄大多由美国公司积累起来,他们成为了战时公债的主要购买成员之一。从1938年到1945年,美国公司资产总额从3000亿美元增加到4420亿美元,增加部分几乎全部是国家证券投资和货币现金(库存现金和货币存款)。

在1938-1944年期间,货币资金和国家债券投资所占比重从32%增加至57%,而物质财富的投资则相应减少,这从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限制通货膨胀的作用。

二战时期,美国银行体系对战时公债的发行起巨大的作用。这期间,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的运作机制也在演进中。大危机之前,由于联邦储备系统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政府债券导致公开市场操作的产生。大危机期间,国会授权美联储可以在相当宽泛的范围内改变会员银行的法定准备金比率。1935年,罗斯福政府颁布了《1935年银行法》,这一法案重新构造了联邦储备体系,正式授权美联储理事会执行其所具有的一切权力,用集中的货币政策执行权取代过去货币政策执行权在各区储备银行的分散制度,同时规定每个联储银行购买及销售国债必须经过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的批准。这两项法令强化了联储对货币的集中管理权以及对信贷的集中调整权,而参战期间改变会员银行的法定准备金比率,就成为了联储充分调动银行财力以供应联邦政府财政所需的得力工具。

二战时期,美国各银行都可以被看作是财政部的工具,这些银行为战争提供融资服务,它们在战争期间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财政部销售债券以及各种票据,为战争融资,满足政府对资金的需要。因此,联邦储备银行、商业银行(国家的和各州的)和信用体系中的其他各机关实际上担当了推销公债的职责,而且银行不仅帮助公债在私人、工商企业和保险公司之间推销,并且将大量自身的资金投入到国家有价证券当中。到1945年战争结束时,银行所持有的国家有价证券从1939年的194亿美元,增加至1251亿美元,占当时国债发行总额的45%。

为了满足财政部的需要,美联储为全国的银行系统提供了充足的、极大规模的储备,以便使财政部发行的证券能够维持非常低的利率水平,这就使得全国银行系统的储备和存款得到迅速增加。因此,在1941年至1945年期间,银行将大部分资金用到能产生效益的资产运用项目上,这些因素使得各大银行利润大幅增长。

另外,由于短期公债利息只有0.375%,因此群众和商业银行都不愿意购买,美联储于是包销了由财政部发行的全部短期债券,购买总额从1939年的25亿美元上升到1945年的233亿美元,庞大的军事开支使得美国联邦储备银行资金全部被用于军事开支的拨款。联邦储备银行1945年6月30日综合资产负债表可以很明显地看出:美联储将其资金的一半以上投入国家有价证券中,而这些资金的来源主要是发行银行券。这些银行券的流通不但增加了银行存款,从而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并且准备金也增加,并且依此为基础进一步增大货币供应量,事实上就是通货膨胀。在1946-1949年时间段里,美国消费物价指数上涨率为10.2%,最高时曾达到14.4%,通胀非常严重。

同类推荐
  • 世界500强企业顶尖用人之道

    世界500强企业顶尖用人之道

    “世界500强”,是人们对美国《财富》杂志每年评选的“全球最大五百家公司”排行榜的一种约定俗成的叫法。荣登“世界500强”排行榜,是无数搏击于商海中的英雄梦寐以求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们殚精竭虑,夜以继日,有的甚至耗费了毕生心血。
  • 体验营销

    体验营销

    本书从体验经济、体验消费形态、体验营销方式、体验营销策略等多个研究视角,系统的论述了体验营销的基本原理、可行性策略和成功案例。
  • 易经战略

    易经战略

    历史上的张良、诸葛亮、刘伯温等,这些著名的战略家,都精通《易经》,并利用易经的智慧“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伟大领袖毛泽东的战略思想,实也暗合着易学规律之道。《易经战略》,是张松先生穷十几年之精力,寻师问道、潜心研究与实践的成果。本书的精要所在,是阐发了易学规律的精华,将之用于战略实践的指导。
  • 会计核算禁忌100例

    会计核算禁忌100例

    本书贴近实务、视角独特、方法新颖。它没有简单地罗列概念,也没有枯燥的理论说教,而是结合深入浅出的实例,通过“给出错误的实例→分析实例的错误所在及出错原因→给出正确的理论依据与操作规则”的分析思路,使财务人员对会计核算中的禁忌问题引起关注,让你提前防范,确保会计工作的每一环节万无一失。
  • 孙正义的人生哲学

    孙正义的人生哲学

    软银成立三十余年,孙正义首度袒露沉浮经历,倾心讲述创业来路,逐一分享“人生五十年传奇规划”、经营千亿级公司的“孙孙兵法”、超常规的工作法;解密互联网思维下的投资趋势,大数据时代的高科技产品方向;公开300年愿景下的接班人如何实现世代进化、团队开放式建设、培育完整的企业群生态等重磅内容。字里行间闪耀诚恳的人生智慧,处处是原汁原味的血汗经验。世界商业思想史白金之作,只言片语,价值千万。
热门推荐
  • 盛世甜宠:你好,我的竹马总裁

    盛世甜宠:你好,我的竹马总裁

    程子希自十五岁起,人生重心都被一个叫傅墨衡的乖张少年占据。第一次她妄图逃离他的感情,他邪魅一笑:“小丫头,你还想往哪逃?”第二次她妄图从他身下逃离,他眸色泛起汹涌波涛,性感的嗓音变得沙哑:“你知道吗,从第一次见到十五岁的你开始,我就想这么做了,你说我忍了多久?”第三次,她竟真的狠心从他身边逃离三年。这次,除非他死,否则绝不放手!
  • 剑指流岚

    剑指流岚

    他,翩翩君子,身世迷离,本是一名行侠仗义的江湖剑客,一直坚持着自己的信念,奈何世事难料,几经蹉跎后,他被无奈的现实渐渐改变,失望、痛苦接踵而来,乐观热情的他逐渐变得冷酷坚毅,后来他披荆戴棘杀遍四方,持剑浴血而战,踏破人间大地,成巅峰之势,尔后他在激流中隐退,羽化修仙,至此神魔难挡,佛挡杀佛,神挡杀神,勇登天界。异界里他重头再来,与仙相识相交或相搏相斗,历经千辛万苦后,终执剑斗破穹宇,成一代神话……
  • 妙手天医

    妙手天医

    陈浩天,一个小小的人物,他平生只有一个愿望,那就是引无数美女竞折腰!生白骨,活死人,当他攀上世界巅峰的时候,世界在他的面前颤抖!回归都市,霸气纵横,他是谁?他就是神医陈浩天,他就是传说中的……神!
  • 江湖上事非偶然

    江湖上事非偶然

    江湖上所发生的事情绝非偶然,此文非穿越。是真是假,是正是邪,皆在你一念之差。
  • 食人魔之殇

    食人魔之殇

    食人魔于屠魔者直接的斗争一直没有结束,而此时一直安静中的三十八区也开始了行动……
  • 异界之神破虚空

    异界之神破虚空

    身为科学家的他意外重生,带着神秘戒指来到了鸿蒙大陆。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中,他该如何生存?身具混沌之体的他又拥有着怎样的使命?他又能否再次回到属于自己的星球?面对最终魔神—灾难,他又是生是死?且看“他”是如何挽救鸿蒙大陆!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巅峰神话!
  • 创业板与主板:相互排斥还是协调发展

    创业板与主板:相互排斥还是协调发展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创业板与主板:相互排斥还是协调发展;创业板与主板的制度差异;创业板市场的制度供给等。
  • 大咒師

    大咒師

    寒天阳没有修炼的资质,更没有任何神兵利器在手,只是一个被掌门捡回来的一个体弱多病随时一命呜呼的人,同时还惨受同门欺凌的人……梦中频频出现的神秘女子,寒天阳真正的身份疑云笼罩。机缘巧合之下,咒术开启。种种谜团接踵解开,受万年的唾弃,受世人的仇视。真相?是报复世人的开始,还是重现大咒师的辉煌……
  • 皇后升职记

    皇后升职记

    于是,她步步做死。一脚碾碎太后的长生丸,然而,丸药有毒,程美人大功,晋贵人。一药打掉贵妃腹中胎,然而,此乃野种,程贵人大功,晋嫔。两耳刮子扇了皇后凉凉,然而,打好了皇后多年的歪脖子病,程嫔大功,晋妃。勾引侍卫银乱后宫,然而,侍卫竟是刺客为她重新做人投案自首,程妃大功,晋为淑妃。擦,还能不能愉快玩耍了,看来只能拿皇帝开刀。一把匕首,扎了皇帝一大窟窿眼,然而,皇上云:朕从来没遇到过你这么暴脾气的小妖精,甚得朕心,来人,传朕旨意,朕要立淑妃为后。(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侠女临门

    侠女临门

    古代侠女一朝穿越到现代,机缘巧合被有社交恐惧症的宅男漫画家收留彼此一起跌跌撞撞地开始摸索生活的意义温柔的导演,勇武的警察,执拗的医生,外表帅气内心腹黑的大明星……一大波花美男正在靠近……——————————————————[女强文,女主太强,花美男们都要被秒成渣了,/(ㄒoㄒ)/~~我好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