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如何保证现金的充足
目前,全世界流通的美元现金有1.2万亿。为地方银行处理并储存货币和硬币正是储备银行的职责。当持有太多的现金时,银行可以把现金交给美联储来存储,然后美联储将其计入该银行账户的贷方。
尽管现金需求经常变动,美联储的作用之一就是确保每个地区对现金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以保证银行体系有条不紊。
作为美国的中央银行,美联储的一项重要职能是保证有足够的现金流通以满足公众的需求。《联邦储备法》授权12家联邦储备银行发行纸币(财政部发行硬币)。目前,30个联邦储备银行现金办公室向全国近2万个存款机构中的9200多个提供现金服务,其他的存款机构通过代理银行存取现金。
在传统的现金流通与处理模式下,存款机构从美联储获得现金以满足客户需要,并将回笼现金存入美联储,美联储对回笼现金进行清分,区分宜流通现金与残损现金,宜流通现金再次支付给存款机构进1入流通,残损现金将被销毁。现金是非生息资产,持有多余现金不能带来超额利润。存款机构从成本收益角度出发,采取措施减少库存现金,除安全库存外,多余现金都存入美联储,以获得最大收益。这些措施和做法增加了存款机构到美联储存取款的规模和频率。
存款机构“重复调运”现金,过多地将现金存入美联储,人为增加了现金流通环节和存放在美联储的时间,一方面造成了存款机构现金调运成本上升且调运过程中的风险暴露,另一方面也形成了一定程度的现金“闲置”。现金的“闲置”说明当前流通中的现金是相对充足的,“闲置”现金既增加了货币发行成本,还有可能加剧通货膨胀。
为降低联邦储备银行的货币发行成本,联储委员会从2006年起正式实施“货币再流通政策”。该政策通过对存款机构征收“再流通费”
和建立“托管库”(CustodialInventoryVault,以下简称CI库)等措施促进固定面额美元的再流通,进而降低现金供应成本。
通常情况下,存款机构的现金库存应能满足一周内客户的现金需求,多余的则存入联邦储备银行。但存款机构为了赚取利息,并通过联邦拆借市场获取收入,往往会压缩自身库存,把更多现金存入联邦储备银行。
在这种情况下,存款机构经常出现现金库存不足的情况,只能提高从联邦储备银行存取货币的频率和额度来满足客户要求,出现了“交叉取款”
行为,即一个工作周内在一地区联邦储备银行先后存取某面额完整券。
“交叉取款”行为增加了联邦储备银行的业务负担。据美联储不完全统计,2004年存款机构“交叉取款”的10元以及20元面额美元,总额达72亿之巨。
在美国的传统模式下,存款机构必须将客户存储的货币进行清分,将适宜流通的货币再流通给其他客户,将不适宜流通的货币交存给联邦储备银行。不过到后来美联储认为,这种传统模式已发生了变化,存款机构不再把客户存储的货币再流通给其他客户,而是直接存到联邦储备银行,同时直接从联邦储备银行取出适宜流通的货币满足其他客户的需要。
存款机构的这种做法减少了清分工作的人力和设备投入,却把应由其承担的货币清分义务转嫁给联邦储备银行,弱化了再流通功能。
由于存款机构滥用联邦储备银行的现金服务,联邦储备银行货币处理费用不断增加。据美联储统计,2003年美联储总预算为26.3亿美元,而同年的货币处理费用为3.87亿美元,占全部预算的比例高达15%。因此在2003年,美联储提出货币再流通管理条例的草案,2006年开始正式实施。该条例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即两项内容和一项配套措施:
征收再流通费
为减少存款机构交叉取款,滥用联邦储备银行的现金服务,美联储决定对交叉取款的存款机构征收再流通费,费用标准采用全国统一标准,且根据每年联邦储备银行处理货币的成本变化相应调整。目前的标准是每交叉取款1捆货币收取5美元。征收方法是按照再流通费用以季度为时间单位来收取,每季度计算存款机构交叉取款的货币数量,如果数量低于875捆,则不收取任何费用,高过875捆的部分按照每捆5美元收取。
875捆是美联储设定的“免费额度”。在交叉取款的计算数量方法如下,比较某存款机构一星期内存入和取出某面额货币量,只取最低值计算,例如某地区存款机构存入20元面额完整券共计1250捆,同一周内又从该地区联邦储备银行取出20元面额美元1000捆,则交叉取款的数量为1000捆货币。目前美联储只对10元和20元面额的美元收取再流通费。
此外,“免费额度”只按季度和地区使用,上季度的额度不能调剂到下季,一个地区的额度也不能调剂到其他地区。如果遇到一些特殊情况,例如发行新样式的货币,或是地区遭遇巨大灾害以及恐怖袭击等事件等等,美联储将不收取再流通费。
CI政策
征收再流通费后,存款机构将减少交叉取款的数量,主动加强货币再流通。为了减轻存款机构由于再流通而长期持有货币的成本,美联储决定实施CI政策。
基本内容:允许存款机构设立CI库,并把其10元和20元面额的美元存入该库。该库的特点是物理上位于存款机构内部,但库内货币属于美联储,往CI库存入货币等同于存入联邦储备银行,可以获得相应的利息,也可以进行拆借,在符合CI库存规定的基础上,存款机构可以任意存取货币。
申请条件:存款机构均可申请参加CI计划,但是必须满足一些条件。
由美联储统计之后,存款机构每周交叉取款10元和20元面额美元数量达到200捆,又或者存款机构必须提供现金业务记录,证明每周能够在客户之间再流通200捆10元和20元面额美元的机构即可获得申请参与CI计划的资格。
操作管理:美联储制定了《联储银行CI库操作规程》,在业务人员安排、业务操作流程、内部控制制度、监控设备配置等方面都作了详尽的规定,同时采用美联储在互联网上的FedCash系统管理CI库,存款机构人员每日必须登陆FedCash系统,详细登记CI库操作情况。
库存规定:存款机构自身库存必须达到该面额货币的“日均支付量”
(指该存款机构一段时期内10元和20元面额货币的日均支付数量),多余的才能存入CI库,且CI库存总额不能超过“最高限额”(为该机构日均支付量的4倍)。
其他要求:第一,CI库中的货币属美联储所有,如有损失,存款机构必须赔偿;第二,CI库的货币必须与存款机构自身货币隔离;第三,必须无条件接受美联储或者联邦政府问责办公室关于CI库各方面操作的突击审计检查;第四,如果美联储发现存款机构使用CI库来规避再流通政策,则失去运作CI库的资格。
货币质量政策
征收再流通费、建立CI库等手段虽然能够减少存款机构对联邦储备银行现金服务的过度使用,却可能促使部分存款机构把不适宜流通的货币再流通给客户,降低了流通中货币的质量。为此,美联储决定在征收再流通费前实施货币质量政策,作为货币再流通政策的配套措施。该政策的主要内容:第一,制定《适宜流通货币指导意见》,根据消费者和货币处理设备的接受程度,制定货币最低适宜流通标准,每种面额美元的适宜流通标准都不同,在指导意见中还提供了适宜流通和不适宜流通的货币图样,以方便存款机构参照;第二,确定货币质量的监测框架,通过每月检查存入联储银行的货币质量、定期在存款机构进行货币取样等措施,加强流通中货币质量的监测;第三,及时调整流通中货币质量,防止给公众造成不便,降低假币流通的风险。
美联储正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确保每个地区对现金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以保证银行体系有条不紊。
美元是怎么生产出来的
美联储不印刷纸币或铸造硬币。当需要新的货币或硬币时,美联储与财政部负责印刷和铸造货币的两个部门联系:美国雕刻和印刷管理局(铸印局)和美国铸币局。
美元印刷最早可追溯到1862年财政部的地下室,在1864年搬到了现在的14街。它负责联邦储备所有的纸币。但在1991年,美国铸印局开始与德克萨斯州福特沃斯的一家机构共同担当此任。
美国雕刻和印刷管理局
1861年3月4日,林肯就任美国第16任总统,4月12日美国即爆发了南北内战。同年7月,美国国会授权财政部发行美元纸币,用来替代硬币,以缓解资金短缺问题。也就是说美元纸钞是在战争背景下开始2印制的。
美国财政部于1862年8月组建美国雕刻和印刷管理局,专门负责设计、雕刻、印制美国钞票纸币,以及印制债券、印花税票等政府金融票据,直到1877年起,该局成为唯一的美元纸币印制单位。此外,该局还承印外交护照、邮政汇票等产品,成为美国政府直接控制的最重要的安全印刷部门。
美国铸币局
1792年4月2日,美国国会确立了全国铸币制度,并且根据一项法案创建了铸币局。原本对铸币局进行监督是国务卿的职责之一,但到了1799年,铸币局改革成为独立机构,有了直接向总统汇报情况的权力,现在该局已成为财政部所属的一个法定财政机构,局长由总统亲自任命,以便能够随时监督其运作情况。
铸币局主要负责生产美国所有的流通硬币,并将这些硬币运送到联邦储备银行及其分行。而后联邦储备银行通过存款机构将流通硬币发行给公众及商业区。此外,铸币局还负责保护财政部储备的金银及其他货币资产。
根据1965年的铸币法案,铸币局对一角硬币、二角五分硬币和半美元硬币中白银的含量进行了调整。铸币法案规定:这些银币的表面应该镀上一层铜镍合金,半美元硬币中银的含量应当减少到40%。
1970年,立法机关决定将半美元和1美元硬币的表面也镀上一层铜镍合金。带有艾森豪威尔a头像的l美元硬币起始铸造时间是1971年,停止铸造时间是1978年,因为这一年立法机关要求铸造体积更小的印有苏珊·布朗奈尔·安东尼b头像的l美元硬币。后来的1979年至1981年,铸币局遵循立法机关的要求,生产了一批有安东尼头像的1美元硬币,使妇女头像首次出现在了流通的美元硬币上。
美国铸币局的总部位于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其生产设备分别安置在宾夕法尼亚州的费城、科罗拉多州的丹佛、加利福尼亚州的旧金山以及纽约州的西点。此外,铸币局负责保护设在肯塔基州诺克斯堡的美国金库。铸币局每年发行成套的新铸样币、银质的新铸样币和不用于流通的硬币。该局还铸造国家纪念章和具有历史意义的纪念章以纪念杰出的人物或者对美国人民来说特别有意义的事件或历史遗迹。
神秘的1美元纸币
1862年,第一张1美元纸钞被投入使用,上面的肖像人物是财政部大臣所罗门·蔡斯,这是第一版1美元纸钞。而现代人们所使用的1美元纸币,上面的肖像是在1957年所设计。
正面图案包括乔治·华盛顿肖像以及美国财政部标志,上方的天平象征着公平;底部的钥匙则象征着权威。周围是以V型环绕的13颗星,代表了美国的最初的13个英国殖民地。
最具神秘感的是1美元纸币的背面图案。从1782年开始,背面图案主要由美国国徽和一座金字塔组成,金字塔黑暗的一面朝向西方,暗示a美国第34任总统。
b美国民权运动领袖,她在19世纪美国女性争取投票权的运动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了当时尚属于未知世界的北美西部。在金字塔的上方,嵌着一枚全视之眼的图案,这象征了虽然美国的建设还没有完成,但在上帝的帮助下一定会达成目标,旁边用拉丁文写着“神领导我们的事业”和“时代新秩序”。
一美元纸币是使用了75%棉花和25%亚麻混和材料,还有红色和蓝色的微小丝绸纤维交织其上。纸币宽度为2.61英寸(合6.63厘米),长6.14英寸(合15.6厘米),单张厚度为0.0043英寸(合0.11毫米),每张一美元纸钞的质量为1克。由联邦储备银行以蓝丝带a运输发行。
a蓝色的丝带代表了表达感恩、鼓励、关怀和爱。
新美元如何投放
当银行需要现金时,它可以与当地的区域联邦储备银行联系,当地的联邦储备银行向银行提供资金并计入银行账户的借方,这也被称为银行的储备金。美联储提供资金时,通常以发行新钞的方式在流通领域注入了新的货币。
在这里首先要厘清货币的相关概念。虽然中央银行在理论上有无限信用扩张能力,但从逻辑上讲,中央银行必须先有资产业务,然后才能开展基础货币发行这一负债业务,即政府不能把中央银行当作“第二财政”
任意透支。
在现代信用货币体制下,任何经济体都存在两类法定的货币发行机构。一类是货币当局(又称中央银行,在美国是美联储,在中国是人民银行),一类是存款类金融机构(特指能开立存款账户吸收存款的金融机构)。由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统称“基础货币”(或高能货币),或者说,基础货币特指由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而由存款类金融机构发行的货币3统称为“存款货币”。中央银行发行的基础货币多数不进入实际流通领域,而存款类金融机构发行的存款货币多数都要进入流通领域。
基础货币和广义货币
基础货币特指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它有两种基本存在形态。一种是实物现金货币,包括流通中的现金和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库存备付现金两部分。以现金形态存在的基础货币对应于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负债方中的“货币发行”科目。另一种是央行存款货币。严格讲,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的所有存款负债,都应归入以央行存款形态存在的基础货币的统计范畴。经济体中的基础货币总量等于央行发行的所有现金货币和央行存款货币之和。
与基础货币的两种存在形态相对应,基础货币发行方式也有两种。
一种是直接向发行对象支付现金,例如,央行用现金向企业或个人购汇,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提取现金等;另一种是在发行对象(通常是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央行存款账户中记入一笔存款,例如,央行与金融机构签订再贷款合同后,会在其存款准备金账户记入一笔与再贷款数量相同的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