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藤知识教育法则7
常青藤的课堂上,需要完成的学习量很少。因为他们认为,思考氛围与思想性激活相对于知识学习更为重要。
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埃蒙德·费希尔给中国学生的最大忠告是:少学习,多思考。无论是科学还是艺术,都需要直觉和想象力。在中国,看重的是学生的知识含量。将孩子的独立思考放在一边,强制性地要求孩子不断背书、不断做各种练习题,一切衡量孩子能力的方式就是各种考试。一切只能靠证书,用考分来衡量。而在这些证书和考分的背后,负载的能力究竟有多少?
知识和能力不能画等号,有知识的人不一定有能力,有能力的人也未必就要有多丰富的知识。中国的教育,由于人口太多,竞争太残酷,长久以来,却陷入了知识教育的怪圈。
思想是思维活跃的见证,是创造力生根发芽的土壤,是敢于另类、不满现状、善于挖掘的创造性思维,更是打破死气沉沉社会现状的新鲜亮色、思维震撼和观念更新。它给社会进步、行业发展带来推陈出新的可持续发展。古今中外,凡是有成就者,多具有标新立异的思考能力,具有善于思维的“生成性智慧”。
遗憾的是,在应试教育的训练下,现在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质疑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急剧下降,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孩子的大脑成了“知识容器”,课堂成了“满堂灌”,教育注重标准答案,缺乏必要的思考氛围和思想性激活。教育者怎样教育,学生就很驯服地言听计从,不敢、不愿对老师的教导和既定结论提出真知灼见,提出建设性见解。
学生多成了“考生”,成了“知识掌握者”,而不是“敢于怀疑者”,思考力久之就会“生锈”,就会成为“思维死水”,而孩子也成为逆来顺受的“思维呆子”。这种缺乏思想活力的学生将来走上社会,大多满足现状,循规蹈矩,难以有创造性成果。
而常青藤教育就很注重对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只要是言之有理,对问题认识不全面,也能得到认同和赏识,他们的教育评价对偏才学生还给予制度倾斜和关照,充分发扬他们的思考天性。美国的“西屋科技奖”专门面向高中生,就是要注重挖掘其思考能力。据统计,“西屋科技奖”得主中有5位后来成为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27人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我们的学生中学时代在国际性比赛中屡屡优于西方孩子,而成人后就“泯然众人矣”,与这种思考能力的钝化不无关系。
让学生拥有“我思考,我存在”的思维特点,具有“我思考,我进步”的性格,社会对这种标新立异、善于思考给予认同和敬仰,而不要一味追求“规矩”、标准答案,思考力张扬、挺拔、站立起来才会成为可能!
有些人说现在的孩子学习负担太重,根本无暇思考。其实,学习负担不是一个绝对概念,而是相对的。北大的学生没有几个是死学的。为什么?光靠体力、毅力,拼命是考不进北大的,也不单是智力的问题;大部分考进北大的学生凭借的是良好的学习能力和方法。所以,这群优秀的孩子,进入一所大学,甚至一流名校,并不一定受了多大的摧残。苦就苦在那些中游以下的学生,学习方法不完善,学习效率也不高。这时,学习对他们来说,就显得负担过重了。没有时间去休息,没有时间去思考,没有时间去消化,没有时间培养兴趣和能力,他们光忙着做作业了。学习学不上来,自尊心自然也树立不起来;到最后,孩子灰头土脸,在人前抬不起头来。
小高斯10岁时,他的数学老师给所有的学生出了一道难题:1 2 3 4…… 100=?孩子们立刻在草稿纸上做了起来。
只有小高斯没有动手,他在进行思维的谋划,寻找能够成倍提高效率的策略,这个过程花去了相当于其他同学进行加法计算的一半的时间。这时候,老师走上前来问他,为什么还不开始做题?
小高斯说,已经知道答案了,是5050.
老师十分诧异,问他是否提前算过这道题。
小高斯摇摇头,告诉老师,通过观察,他发现这一组数字中:1加100等于101,2加99等于101……这样的等式一共有50个,因此,这道题可以化简为“101×50=5050”。
“真是太精彩了!”老师大声说。
这种精彩并不取决于孩子的智商,而是良好的思维习惯。智力在归纳、寻找的过程中得到了充分发挥。小高斯进行思维的谋划,花去的时间相当于别人解题耗时的一半,而算出结果,仅仅需要1秒钟。从这里,谁都能看出思考的优势。
拿破仑曾说:世上只有两种力量,一种是剑,一种是思想,而思想最终总是战胜剑。
当孩子提问题的时候,帮助他学会自己思考,是最有益的。每一个“为什么”都是孩子对事物的缘由或目的想象,每一个“怎么样”都是孩子对事物发展过程与机理的思考。孩子问“是什么”时,父母往往可以随口解答,但当孩子进一步探求事物之间的关系而提出“为什么”时,就需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知识经验、深入浅出地给予解释,甚至有些问题可以暂时不要回答,而是提出建议,让孩子去观察和动手验证,这样收效会更大。有条件的话,可多给孩子创造些亲身体验的机会,如在节假日带孩子去旅游,让孩子观察各种自然现象,增长各方面的知识。在睡觉前,父母可以讲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或让他们看一些画册、儿童读物等,并从中提出问题,让孩子思考、解答。使孩子的想象力更丰富,眼界更开阔。
在更多的空闲时间里,还可以利用游戏这一途径让孩子自己寻求答案。孩子是在游戏中长大,在游戏中满足求知欲的。当他们热衷于游戏活动时,父母应尽量帮助他们,为孩子提供各种各样的游戏材料,如小纸片、种子、泥土、小剪刀、积木、水、沙、颜料、空纸盒等,让他们开动脑筋去做,千万不要害怕孩子弄脏衣服而约束他们。在游戏之前,还可以给孩子介绍各种工具、材料的用法,并提醒孩子要注意安全。在孩子遇到困难时,要他们自己先解决,实在解决不了时,才给予一些帮助。这样可以让孩子在各种活动中,体验生活、学会思考、发展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