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是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感、意志、性格、能力的总称。心理素质是指人的那些经常的、稳定的、本质的个性心理特征,它包括人的心理能力和非心理能力两部分。
口才与人的心理素质关系非常密切。良好的口才修养,必须从良好的心理素质修养开始。
口才对人的心理素质要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说话人对自己的心理控制;二是说话人对听众的心理控制。说话人对自己的心理控制,主要是要求说话人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对于初登讲台的人来讲,主要是消除紧张情绪。说话人对听众的心理控制,主要是要求说话人必须熟悉说话前听众的心理状态、影响人际吸引的个人因素和个性特征,具有良好的心理沟通能力。
“训练目标”
学会运用情境心理适应、角色心理适应以及默想脱敏等方法,克服口语交际中胆怯、自卑等心理障碍,做到:从容自然、顺畅、得体地讲说。
一、心理品质要求
从有利于说话人心理自控方面来讲,说话人必须具备下列良好的心理品质:
(一)稳定的情绪
情绪,即受某种刺激而生的一种短暂的心理体验。说话与情绪有关。例如,有人一见生人就紧张,一听说要在大庭广众发表演说就恐慌,一有异性在场就不自在等。这些往往都发生在一刹那间,这都是受某种情绪控制的结果。
情绪有好有坏、有强有弱,也有稳定与波动之分。无论好情绪坏情绪,过于强烈或波动,都有可能暂时断送你的说话能力。所以,说话不能受不良情绪控制。口才中的情绪,应该是健康、稳定、自觉和理性的。
(二)综合的气质
气质,即人的神经类型。科学家把人的气质分为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四种类型。胆汁质的人,兴奋性高,精力充沛,但易受挫折,易泄气;多血质的人,动作灵敏,容易适应,但情绪易生易变;黏液质的人,性情沉静,顽强坚定,但行动迟缓;抑郁质的人,性情脆弱,个性孤僻,优柔寡断,不耐挫折。前两种气质,明显具有外向性特点,喜交际,言语、动作幅度大,变化快,喜怒哀乐形于言表;后两种气质,明显具有内向性特征,不善交际,不多言语,偏重内心体验。也有人将人的气质分为思维型、艺术型和中间型三种。思维型的人,第二信号系统(即言语刺激反应系统)比较发达,说话善于抽象概括,富有条理;艺术型的人,第一信号系统(即非言语刺激反应系统)占优势,善于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说话生动活泼,形象性好,感染力强。中间型则介于二者之间。
气质与口才关系密切。如有人说话快,有人慢,有人话多,有人话少,有人说话激动,有人从容等,这都跟一个人的气质有关。从口才需要的角度来看,也不能简单地认为哪种气质好,哪种气质不好。心理学家也认为,几乎没有一个人的气质不是综合型的。古人讲:“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礼记·中庸》)中和,即和谐统一。从口才表达效果上讲,还是综合型气质比较好。综合型气质,伸缩性好,适应性强。
(三)乐观、开朗、坚定、自信的性格性格,即一种较为稳定的心理特征。性格与口才的关系也极为密切。性格也有好有坏。无论好坏,对口才的影响都十分明显。如有人说话快嘴快舌,显得干脆痛快,但也容易留下后悔;有人说话慢条斯理,显得稳重可靠,但也令性急的人难以忍受。从口才修养角度来讲,有些良好的性格,如乐观、开朗、坚定、自信的养成是十分必要的。
乐观,即精神愉快,对事物的发展充满信心。它显然基于这样一种心态,即从容应对事物的变化,从容接受变化的结果,既显示出对个人力量的自信,也表现出对客观规律的遵从。乐观的人,豁达大度,开朗豪爽。
开朗,即思想、心胸、性情等乐观、畅快。诚如俗语所说,生活之事,不称心如意者,十有八九。如何化解那么多“不快”呢?主要是要求一个人具有开朗的性情。这样才不会患得患失,将那么多“不快”都装在心里。乐观和开朗也是一种同自己、同困难作斗争的气概和勇气。
口才需要说服人,但也要随时准备被人说服。说话既要坚持自己的主张,但又要准备放弃一些自己的东西。孰是孰非,何去何从,往往需要一个人具有比较坚定的心理品质。
如何坚持自己的立场观点?从心理学角度讲,这也需要一个人具有自信的品质。自信,即自己相信自己,对于自己的力量、价值,具有一个基本、正确的估计,并敢于面对现实。
二、心理调控
自我心理控制,对于初登讲坛的人来讲,主要就是消除紧张情绪。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即平常说话的水平并不算差,但是一遇到比较大的场合,比较关键的时刻,或有某些特殊人物在场时,我们便有些语无伦次、结结巴巴;有时哪怕已经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例如,已经背熟了讲稿,也难免中途卡壳、丢词忘词,等等。原因何在?皆因紧张过头。演讲学上叫“怯场”,心理学上称为“心理因素”干扰。这种情况尤以青年学生中性格内向、腼腆者为甚。他们在小范围内或非正式场合下讲话,尚能正常发挥;一旦面对大庭广众,在众目睽睽之下讲话,就手足无措、词不达意;有的甚至僵立台上,脑海里一片空白。
造成紧张的原因很多,且因人而异。但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类:①陌生。有的怯场仅仅是因为感觉陌生。例如,第一次面对很多人讲话;第一次到一个新的环境里发表演说,等等,都会因为众目睽睽和不熟悉的面孔、不熟悉的环境而精神紧张。②自卑。有的人总认为自己不如别人,或当高手如云的时候,就失去了挑战的勇气。有的则是因为本身有某种生理缺陷,而害怕“当众出丑”,不愿当众演讲。③性格内向。有的人平时不爱讲话,时间一长就形成了“金口难开”的习惯,所以一旦当众演讲,就扭扭捏捏,周身不自在,效果自然不佳。效果愈是不佳,就愈不愿讲话,久而久之就害怕讲话。④害怕权威。有的则是因为有能人、强者或领导、嘉宾在场而害怕讲话。⑤期望过高。有的人本来具有相当好的表达基础,可是一旦当众演讲,就想技压群芳;参加比赛,就想拿第一。结果是“愈关心效果愈没有效果”,——越关心效果就越紧张,越紧张,就越讲不好。⑥患得患失。还有一种人自我意识过强,自尊心太强,拘泥于小节,既想完满周全,滴水不漏,又怕讲不好当众出丑,因而失去了必要的大度、从容与镇定,产生怯场。
消除紧张的办法也很多,而且既要有的放矢,又要因人而异。但无论对于何人,采取何种办法,最根本的一条还是提高心理调控能力。
心理调控,包括心理调节和心理控制。(一)心理调节心理调节主要是针对自我心理活动和状态,建立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尤其是积极发挥理性认识的指导作用。例如,在认识上要确立“人人如此”、“激情必要论”、“紧张自然论”、“勇者必胜”等信念,积极消除各种消极心理因素干扰,不要一冲动就紧张,一紧张就大惊小怪,从而避免在激情与紧张的问题上陷入盲目性。
(二)心理控制
心理控制主要是准确把握激情与紧张投入的“度”。在大庭广众之下发表演说,完全不紧张是不可能的。适度的紧张不仅无害,而且对于良好的表达效果的产生是必要的。这里的关键是激情与紧张投入的“度”,既不可“不及”,又不可“过度”。“不及”,给人消极、被动、冷漠或心不在焉的感觉,其口吻必然缺乏热情,语调缺乏气势,语言干巴无味,不能感染和打动听众。“过度”,则给人冲动、鲁莽、激烈的感觉,其言辞必定夸张,手势过多过滥,或通篇激昂,大呼小叫,也绝对不会受到听众欢迎。
因为过分关心“效果”而引起的紧张、焦虑、畏缩、谦卑、怯场等,演讲心理学上称为“心理障碍”。其表现形式很多,但本质只有一个,就是演讲者自己打败自己。由于心理障碍的“病症”通常是“积久而成”,而且要比一般消极心理因素“重”一些,只有经常地、勇猛地、顽强地、硬着头皮、壮着胆子地“当众出丑”(即不怕失败、敢于失败),才能达到“不会当众出丑”的目的。
三、心理沟通
如果说心理调控主要表现为单向表达中的心理品质要求,那么心理沟通,则主要表现为双向交流中的心理品质要求。
在口语交际活动中,交际双方的心理,一般表现为“心理相容”和“心理不相容”两种基本情况。所谓“心理相容”,即双方情感、态度、立场、观点相一致,所谓“心理不相容”,即双方情感、态度、立场、观点不一致。口语交际的目的,不外乎是追求“心理相容”而避免“心理不相容”。在口语交际实践中,如何探知对方心理态势是否与己方相容呢?当确知双方心理态势不相容时,又如何通过“心理转换”,使双方达到“心理相容”呢?这就需要交际双方具有心理沟通的艺术。
所谓心理沟通,主要是指善于运用心理学原理分析或猜度对方的心理状态及心理活动,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实现与对方心理相容的一种特殊的人际沟通艺术。心理沟通发生和贯穿于任何一次口语交际活动中。我们知道,任何一次口语交际活动中,双方的心理态势在开始时,总是表现为相容或不相容。如果不相容,就要努力借助心理沟通,实现心理转换,以期达到相容。追求相容性,是人们口语交际的根本需要。
在口语交际中,还有这样一种情况,即由于人际关系的复杂性,使得人们在与他人的交际过程中,往往存在着戒备心理(或称为“心理防卫”)。这是跟“心理不相容”一样的口语交际障碍。在口语交际中,如何消融心理防卫,走向交际成功,这也是心理沟通艺术大有用武之地的一个特殊方面。
如何实现心理沟通呢?这要求说话者必须熟悉说话前听众的心理状态,了解影响人际吸引的个人因素和个性特点。
说话前听众的心理状态是各不相同的。据演讲心理学家认为,它们大致呈现出如下几种状态:①喜悦;②无所谓;③惶恐、紧张、羞怯;④揣测、防御;⑤轻视、对立。其中前三种较易实现“心理相容”,只要恰当选择谈话内容、方式、方法、态度和语言,即可实现人际沟通。后两种较难实现“心理相容”,需要慎重选择交流内容、方式、方法、态度和语言,才能达成人际沟通。
影响人际吸引的个人因素,则有如下几种:一是性格。一个人待人热情,总比冷淡更有吸引力。同样,对他人的热情能作出积极反应的人,也更具吸引力。二是相似性。一个人如果能表现出与交往对象相近的政治主张、社会态度、价值观念、兴趣爱好等,就容易相互吸引。同样,一个人能够较好地满足交往对象的个性需要,也会对对方产生较强烈的吸引。三是才能。一个人在能力与特长方面如果表现突出,就容易产生一种人际吸引力。但如果他表现得完美无缺,又会令人感到高不可攀,从而望而却步,不愿与之交往;如果他看上去有些错误或缺点,反而会使一般人更愿意接近他。四是仪表。人的长相、穿着、姿态、风度等影响着人际吸引。如果其他方面的条件基本相同,一个外貌有魅力的人要比没有魅力的人更具吸引力。但随着交往程度加深,仪表作用逐渐减弱,吸引力便从外表因素转向内在因素。
比个人因素更值得注意的是包含在这些个人因素中的个性因素。人际关系心理学家认为,下列负面个性特征,不利于人际吸引:①不尊重别人的人格;②自我中心主义,即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和兴趣,忽视他人的处境和利益;③利用别人,操纵别人,待人不真诚;④过分顺从别人、惧怕权势或取悦他人;⑤妒忌心强,好猜疑;⑥自卑而缺乏自信;⑦对完成的工作过分自夸,对别人批评过分;⑧偏见过甚,苛求他人。这些都是我们在实现心理沟通,追求心理相容的过程中,必须小心回避的“个性障碍”和“心理雷区”。
四、口语交际中的心理素质训练
(一)情境心理适应训练1.呼吸调节训练训练内容:在公共场合,运用呼吸调节情境心理的技巧来说下面这段话:我今天主要跟大家谈谈,我为什么喜欢蓝色?(可作深呼吸)理由有两个。第一,我喜欢大海,蓝色的海洋令我陶醉。第二,我喜欢天空,蓝色的天空令我浮想联翩。(可作深呼吸)为什么呢?大海浩瀚、宽广,我们人如果能这样,该有多好!天空辽阔、高远,我们的理想如果能这样,该有多好!(深呼吸一次)我也喜欢红色、绿色,但我更喜欢蓝色。谢谢大家!
训练要求:自己可自选些材料练习,要尽量选取句子较短,语气停顿比较明显的材料;深呼吸时,胸腔要尽力舒展。深呼吸频率由快到慢,逐渐达到正常状态。
“提示”
(1)主要调节心率过快,呼吸急促。训练时注意用深呼吸调整紧张心理。
(2)呼吸调节的频率要因人而异,心理调节进入良性循环时,深呼吸减少。
(3)深呼吸用胸腹联合呼吸法时,要做到不仰脸,不抬肩。2.自我暗示训练训练内容:主持班会。布置周末文艺活动。主要事项有介绍活动项目,活动时间地点。
活动要求:全场布置由哪些同学去做,服务工作由哪些同学去做;征求学生对活动安排的意见。
训练方法:
(1)在上讲台前3~5分钟,闭上眼睛,扩张胸腔,深呼吸数次。想好活动安排方案,开头、结尾的关键词句,设定暗示信号,如“我有把握讲清楚,会表现得比别的同学好。”
(2)走向讲台时,速度可比平时稍慢。登上讲台时,深呼吸一次。
(3)目光向前平视或自我暗示“只要我不慌,紧张一会就会消除”……“说话语速慢一些,语调坚决一点”。
“提示”
自我暗示法主要是通过内心积极的自我暗示,消除胆怯、紧张、恐惧心理障碍。被训练人应以存在口语交际心理障碍的同学为主。
“资料”
英国戏剧大师、批评家和社会活动家萧伯纳的口才是有口皆碑的。但是,他年轻时却胆小而木讷,拜访朋友都不敢敲门,常常会在门口徘徊20多分钟。后来他鼓起勇气参加了一个“辩论学会”,从此他不放过一切同对手争辩的机会,他练胆量,练机智,练语言,经过千锤百炼他终于成了口才家。他的演说,他的妙对,传诵至今仍脍炙人口。有人问他是怎么练口才的,他说:“我是以自己学溜冰的办法来做的——我固执地、一味地让自己出丑,到我习以为常。”
我国著名演说家曲啸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几次演讲,真是一鸣惊人,众人叹服。当有人评说他是“天生的好口才”时,他笑着说:“哪来的天才呀?不敢当。我小时性格内向,说话还口吃,越急越结巴,有时涨得脸通红也说不出话来……”曲啸练口才也吃了不少苦。比如为开阔心胸,训练心理素质,他常常早晨迎着寒风跑到沙滩高声背诵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他不放过一切“说”的机会,积极参加辩论会、演讲比赛、朗诵会、话剧演出,终于在高中阶段崭露头角。在一次“奥斯特洛夫斯基诞辰纪念会”上,他拿着一份简单的提纲,一口气竟作了2个小时的精彩演讲。经历了20多年的人生磨难,生活的锤炼使他的口才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了。这些实例应了这样一句名言:“宝剑锋从磨励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3.目光接触训练(1)训练内容:
①说说你在口语表达时,害怕与对方目光对视的原因是什么?
②谈谈说话者与说话对象目光接触时,说话者目光都有哪些含义?(2)训练方法:
①模拟情境训练。在一面镜子前,一边看着自己的眼睛,一边想一边说:现在,我应该用柔和、信任的目光去与听众交流,感谢他们注意听我的发言;现在,我应该用平和、企求的目光去征询听众的意见,“听懂了吗?”“我讲得清楚吗?”现在,我应用坚定、自信的目光告诉听众,“对于这一点,我坚信不疑”;现在,我应用火热、亲切的目光与听众交流,表达我们感情上的共鸣。
②话题训练。
训练内容:
话题1:任何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话题2:战胜怯懦,战胜自己才能成功。
话题3:我的怯场心理正在发生变化。训练方法:
a。一个小组或同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一起,围桌而坐,侃侃而谈;
b。在一个更大的范围,先坐着说,然后站起来发表自己的见解;c。在一个正式场合,从容地发表讲话。
(3)训练要求:
运用前面的心理调节技巧进行话题讲述,并及时总结在这方面的进步。“提示”
在训练时,不要去探究别人目光的含义,你只管用自己的目光去同别人交流,并尽量体会自己的目光是否体现出友好的交流感;如果你仍然紧张,可以用虚视或扫视的办法。
4.激情转移训练
训练内容:运用严厉的语言,对虚构的某事或某人的“错误”进行大胆批评,借此将紧张、恐惧的心理状态转移到批评激情上,以达到壮胆练说的目的。
话题1:给书开“天窗”者戒
王某在图书馆阅览室,用剪刀偷偷裁下一本期刊的内页。被管理人员发现后,王某同学狡辩说,上面一首诗写得太优美了,但抄起来太麻烦,剪下来省事;剪下来时被你们发现了,就不算是偷着剪;给书开“天窗”是渴望学知识,与偷窃性质不同,非但不应按违纪处理,还应表扬呢。
设想你是管理员,请用严厉的语言,压抑不住的激愤情感,狠狠对这位同学进行批评。
话题2:体罚学生的老师是坏老师
××同学是初一学生,比较调皮,上课经常管不住自己,爱搞小动作,学习成绩很差。一次,在王老师的数学课上××同学偷偷学鸡叫,逗得全班学生哄堂大笑。恼怒的王老师一气之下,将这位拽到办公室,让他头顶书包罚站一节课。第二节课后,王老师看到这位留下一个字条:“王老师,我的腿都站肿了,我走了,别告诉我家里。”后来,这位同学离家出走一个多月。
请你对王老师体罚学生的做法,进行严厉批评。“提示”
进行批评时,要把注意力转移到情绪宣泄上;可多用短句,感叹句和反问句,如“你怎么……?”“你难道……?”“园丁就这样对待祖国花朵吗?”等。
5.快说脱敏训练“实例”
在评报会上,一位老同志故意将我的军,点名逼我发言。于是,我在众目睽睽之下只能“背水一战”了。我现想现说,想什么,说什么,我的直抒己见的即兴发言第一次成功了。这本是我心中之言,口中出之,畅所欲言,直抒胸臆。于是我悟出了一个秘诀,就是说话要敢于端出自己的看法,围绕自己心中想的意思讲,就不会动不动中间“卡壳”了。后来报社领导安排我给通讯员上课。大礼堂一大片黑压压的人群,吓得我在开场白时就不由讷讷起来。有人事前教我一条诀窍:“目中无人”才能壮胆。虽然避不开那么多双眼睛光束的扫射和聚焦,我还是勇敢地迎着人们的目光,扫视全场。然后,我像朋友一样推心置腹地镇静地开始了我的第一次讲课。再以后,即使在我讲话时面前放一个不久前还使我惶恐不安的录音机,我也不在乎了。“简析”
“我”所以能从口讷到大胆讲话,做到“目中无人”,想什么就说什么,是心理调节的结果。目中无人,就是尽量把注意力集中到想什么说什么上,这样紧张、恐惧的刺激反应就会逐渐变弱。有了想什么说什么的流畅表达,久而久之,便敢大胆地说了。
(1)话题训练:
在听众面前,不管听众的反应如何,只管想什么说什么,直到紧张、恐惧感消失。
(2)训练方法:
①请别人当场出题,作即兴发言或演讲;
②故意用别人就某问题的观点唱反调,作“抬杠”练习。“提示”
围绕题目中心内容,只管目中无人地讲,如出现语塞,就立即换个角度接下去;如果同学鼓掌、交头接耳、发出噪音时,声调可升高、用目光接触对方或听众,聚焦要虚,也可视而不见地说下去。
6.应激反应训练
(1)训练要求:在口语表达过程中,能够比较冷静地处理突发事件,如听众中突然爆发出哄堂大笑、讲稿被风刮走记不起演讲词、水杯被打翻、意想不到的提问、诘问等。
(2)训练方法:由听众扮演提问者,采用反问、逼问、诘问等提问方式不断向说话者“进攻”。
“实例”
说话者:同学们,今天,我勇敢地站在了讲台上,非常有信心向诸位表达我的思想……
甲同学:什么,你勇敢地站在了讲台上?怎么脸绷得紧紧的、眼神惊惶失措?
说话者:……(微笑回答,应对话语要机智、幽默)
乙同学:我不清楚你为什么要笑?你的手势是什么意思?
说话者:对这位同学的提问,我想说三句话……(目光要注视乙同学,并辅之以手势,回答语气应沉稳,用语软中有硬。)
丙同学:(鼓掌)非常精彩!但你是否认为,甲同学和乙同学比你更勇敢、自信?你自己是不是在自吹自擂?
说话者:……(略沉思一会,要用表情显露内心谦和的态度。回答时要条理清晰、言简意赅)
“提示”
应激反映其重要的心理素质要求是冷静,能及时对突发事件作出迅速有效的反应;训练时应注意机智地运用体态语、语气来缓解紧张;回答丙同学的提问,表情以沉思—微笑变化为宜。深呼吸一下,然后讲出论点:我们都很勇敢、自信。
(二)角色心理适应训练1.多种角色扮演训练“实例”
口语表达要注意角色定位
杨某是一位很有口才的学生,爱好广泛、组织能力强,考入大学后被学生推选为班长。但到二年级班委改选时,却只获得全班三十二名学生赞同票九张而落选。他本人百思不得其解,班主任也感到遗憾。一些同学解释的原因是:我们都承认杨某能力强,也胜任做班长。但他讲话好居高临下,总以班长的身份和同学讲话,我们在感情上有距离,缺乏亲近感。他在全班同学面前发言,表情丰富,动作也特别老练,但同学很反感,说他好表现自己,滔滔不绝的“演说”让同学觉得做作、矫情、浮躁。他给人一种自我感觉过于良好的印象。如果他在今后的讲话中能注意克服这些毛病,以班干部、学生、同学、朋友的身份和我们交流感情,我们还是会选他当班长的。
训练内容:
(1)请学生讨论,杨某同学怎样讲,才能使他的口语表达适合语境,并体现自己的身份?
班长(服务和自我管理代理人)……学生(班集体成员一分子)……
同学(平等关系的伙伴)……
朋友(诚实可靠的情趣相投者)……
(2)请设计一名学生与校长对话的预案,使学生根据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扮演不同的角色,使对话富有成效。
学生:……(与校长见面,扮演有礼貌、有交际经验的学生角色。)
校长:噢,请坐,你的容貌我好像熟悉,是校学生会干部吧?有什么事吧?
学生:……(一两句的亲切交谈,然后进入谈话主题:代表校学生会反映学生对生活、学习方面的意见和希望。扮演理智客观的反映情况的代表。)
校长:我也听到了一些学生反映。有些意见很好,学校要研究解决。有些想法,是不是也有学生自身问题?你怎么看?
学生:……(要让校长先谈看法,自己后谈。要求话题切入自然;主动创设轻松的谈话情境。扮演一名有判断、分析问题能力的大学生角色和当代青年人的角色。)
“提示”
不同的角色扮演要通过言谈举止得体来表现出来。
如何给校长一个良好的、成熟诚恳的青年学生第一印象,是对话设计的关键。角色定位和角色之间的适应与交流是心理素质训练的重要方面,应予以重视。
2.情境角色扮演训练
(1)训练内容:通过角色扮演训练,尝试在模拟的情境中进行“自我推销”。
(2)训练方法:①由四位学生扮演考官,一名学生扮演大学毕业生,其他学生扮演观众。②四位学生性格各异。甲考官性格温和,问话亲切,富有启发性;乙考官性格内向,问话言简意赅,表情严肃;丙考官感情外露,问话中含有鲜明的情绪倾向;丁考官思维富有独创性,问话多是逼问式。③大学毕业生以稳健的谈话风格、质朴的语言、饱满的精神状态,向考官推销自己的学识、才干、品行和青年知识分子普遍具有的事业心。④由学生观众评出最佳扮演者。⑤对五名学生角色扮演与言谈举止进行相符程度进行评价,并讨论口语表达准确表现角色扮演应注意哪些问题。
“提示”
在模拟情境训练中,根据实例,增加一些细节。大学毕业生扮演者要由抽签确定人选。
(三)默想脱敏训练
默想脱敏训练主要用于消除学生对紧张、恐惧的心理体验,降低造成心理障碍刺激强度,帮助学生恢复自信心。
训练内容:
讨论引起心理紧张、恐惧的原因。讨论题目:
引起紧张、恐惧的主客观原因都是什么?训练方法:
(1)共同讨论,分析原因,然后按主客观因素分类。
(2)将引起口语表达紧张、焦虑的诱因,根据刺激的强弱及严重程度,由低到高逐级排列、分类。
一般诱因包括客观消极刺激因素,主观消极刺激因素和其他因素。①客观消极刺激因素:
说话对象的目光、表情;说话对象交头接耳、嬉笑、鼓掌、怪声;说话对象的职业或文化水平具有特殊性;
对说话对象陌生;
对场地陌生,气氛紧张;出现偶发事件。
②主观消极刺激因素:
对口语表达的效果没有信心;
对口语表达的效果有过高的期望值;
认为出现语塞、失误,肯定会影响自己的形象;
自认为说话对象表示不满的评价性行为,缘于自己讲得差劲,他们在嘲笑我;
自己有生理缺陷,形象欠佳。③其他因素。
(3)舒适地坐在椅子上或躺在床上,微闭双眼,想象引起最初高度紧张的最弱刺激诱因,直到紧张感接近消失。
(4)升级想象引起较强紧张的较严重刺激因素,直到紧张、焦虑完全消失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