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人在选择职业时都会受到一定动机的支配,而择业的动机一般都是由价值观决定的;在选择职业的过程中,人们总是盼望所选择的职业能够满足自己的某种物质和精神需要。职业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各种职业价值的基本认识和基本态度,它是从最早的人类社会分工中产生的。在剥削社会中,严格的等级制度在不同职业中鲜明地体现出来,各种手工劳动者、医生、艺人等的社会地位十分低下,职业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们的政治和经济地位的明显着别。所以人们对某种社会地位的仰慕也就是对这一社会地位所占有的职业的仰慕。由此产生了人们对社会不同职业的评价,也相应地形成了个人对待职业的态度,产生了职业价值观。
社会上的各种职业部有一定的价值,不同的职业体现着不同的价值内容。由于各种职业的工作条件、工作方式、工作强度、工作性质以及工作的社会和经济效果者不相同,社会舆论也会时这些价值内容作出评价。所以,人们在思想上会对不问的职业作出不同的评价和表现不同的态度。
不同的时代,对职业的社会评价也会有所不同。比如在战争时期,军人的地位很高,青年中自然就会出现从军热,并以从事军人职业为自豪。在突出政治的时期,入团入党就成为很多人的志愿。而在经济备受重视的年代,成为一个企业家、创业者、自由职业者也会变成人们的愿望。另外,人们职业价值观的形成除了受到社会和时代的制约外,还要受地域、家庭的影响。
在我国,在中下层、老少边穷地区和农村的毕业生中,出人头地的思想占支配地位,而出身于上层或富裕家庭的毕业生,享乐型的思想价值观占主要地位。
当前,我国的大学生中流行以下几种职业价值观:
乐于从政的“红道”观
即通过选择某种拥有权力的职业,达到对权力的支配,以满足自己其他方面的欲望的一种求职观。升官发财、光宗耀祖是我国几千年的传统,这种官本位的思想,即便是在现代社会也依然影响着我们的大学生,因此从政仍是许多大学毕业生的选择。但是,从政意味着要在狭窄的仕途上面临激烈的竞争,并且这种机会是不均等的。虽然党和政府下定决心要改革这种用人惟亲的现象,但关系网仍无形地存在,并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个人升迁。
乐于经商的“黄道”观
这是人们在择业中对经商的一种价值取向。社会上流行:“龙下海,虎上山,孺子牛,进机关”的说法,反映了人们在择业中愿意进公司、从商,选取能带来较多经济利益的工作。这种工作便于施展个人才能,实现理想和抱负,并能带来高的经济收入,也可以训练自己的应变能力和其他各种有助于适应社会的能力。但是,商海竞争激烈,风险重重,只要一步棋下错就有可能全盘皆输。这种工作会给人带来很大的紧张与压力,繁忙之中还有可能产生心理失落感,因为金钱并不能买到一切,这一点我们大家都知道。
乐于做学问、搞科研的“黑道”观
这是人们在择业中对待知识和智慧的一种态度,也是社会对科研工作者的评价。成为一名专家、学者、教授等受人尊敬但生活清贫的脑力劳动者,也是一些大学生的志向所在。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看到,中国将会日益重视知识和科技的力量,知识分子的地位也会越来越高。在科技领域里实现自己的价值将成为更多大学生的选择。
商品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当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许多大学生在择业时,被“红道”、“黄道”的引诱所迷惑。在选择职业时,究竟应该如何衡量各种利益,如何判断,树立正确而高尚的职业价值观是极为重要的。
我们在选择职业时不能只看重职业本身的价值,还应看到职业对社会的创造和贡献。人不能离开社会而独立存在,个人只有在工作中为社会做贡献才能实现自己的职业价值,事业首先是具有社会性的。鲁迅先生曾经弃医从文,为的是唤起沉睡的中国民众,使中华民族觉醒。人们在选择职业时,必须看到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并主动承担这种责任。这样的职业价值观才是高尚的,在这种高尚的价值观的驱动下,就能克服困难,就容易取得巨大的成功,才能为社会做出杰出的贡献,才能为世人所尊敬。
当然,我们并不是说要忽略择业中的个人因素,只去尽社会责任,这样不但不利于个人,也是社会的损失。比如,让一位富于科学创造力、不善言辞的学者去从事普通的教师工作,可能使国家损失一项重大的发明,而社会不过多了一个也许并不出色的老师。因此,我们反对的是只为个人考虑的职业价值观,即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只顾及自我感受、自我发展、自我实现,毫不考虑国家和社会的需要。事实上,这样做个人也不会得到很好的发展。
在择业时,我们要首先考虑社会需要,必须负起对社会的责任,以此为前提,综合个人的因素,进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