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在军中去世,长史杨仪便要整顿军队而退。姜维说如果现在举丧而退司马懿定会追击蜀汉军。于是命令杨仪调转战旗方向,擂响战鼓,像是即将对司马懿进攻。司马懿观望良久不敢应战收军后退。于是姜维令杨仪结阵先去。他对“关索”说“贤弟,丞相乍然去世,军中不睦之人必趁此作乱,愚兄给你2000人马,你做断后,缓缓而行,司马懿见你不紧不慢,胸有成竹,必不敢追来。你只要拖住几个时辰,我去前队处理些事情就来接应。”“关索”抱拳说“得令。”姜维伸手想去拍拍“关索”的肩头,手伸出去又不好意思地收了回来说“多多保重。”遂带500亲兵向大部队方向去了。这边“关索”整顿士卒缓缓而行。
原来当日诸葛亮病情加重,秘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想令魏延(魏延(?-234年),字文长,义阳(今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三里店)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深受刘备器重。刘备入川时因数有战功被任命为牙门将军,刘备攻下汉中后又将其破格提拔为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镇守汉中,成为独当一方的大将。魏延镇守汉中近十年,之后又屡次随诸葛亮北伐,功绩显著。期间魏延多次请诸葛亮给他统领一万兵,另走一路攻关中,最后与诸葛亮会师于潼关,如同韩信的例子,但诸葛亮一直不许,因而认为自己无法完全发挥才能,心怀不满[1]。与长史杨仪不和,诸葛亮死后,两人矛盾激化,相互争权,魏延败逃,为马岱所追斩,并被夷灭三族。)断后,但如果延或不从命,就随他的便。诸葛亮殁,秘不发丧,杨仪令费祎前往揣摩魏延意图。魏延回答道:“丞相虽然身亡,但还有我呢,怎么能因一个人的死而荒废天下大事呢?再说,我魏延是何人,怎么能受杨仪摆布,做断后的将领呢?”但此时大军都随杨仪徐徐退却,魏延大怒,日夜兼程,赶在杨仪大军前面,所走过的地方都烧绝阁道。杨仪和魏延又都互相上表刘禅说对方谋反(孙权说“杨仪、魏延竖牧小人也,虽尝有鸣吠之益于时务,然既已任之,势不得轻。若一朝无诸葛亮,必为祸乱矣”)。魏延先占据南谷口,率军出击杨仪大军,杨仪命令王平在前抵御魏延。此时姜维赶到骂魏延的先头部队:“诸葛公去世,尸骨未寒,你们这些人怎么敢如此!”魏延大军知道错在魏延,不听魏延的命令,都散了。魏延见此便要做鱼死网破之争,催马向前,姜维也不怕他,催马迎战,此时姜维满腔怒火无处宣泄,挥刀奋力拼杀,必要魏延置于死地,魏延一是心虚,二来还计较着自己的退路,难免分心,一个不留神,便被姜维斩于马下。杨仪赶上前去将头颅砍下,用脚践骂道:“庸奴!你还能再作恶么?”姜维看着杨仪也无可奈何,便说“杨将军何必如此,此贼已灭,杨将军可速带军士出斜谷。出得斜谷便可报与主上,即刻发丧,不得有误。”杨仪点头应允。姜维这边安排停当,帮助杨仪整顿兵马撤退,待杨仪将出斜谷,姜维才带着亲兵赶回接应“关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