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亮随叔父逃乱来到襄阳,结草庐而居,躬耕苦读。孤独的我游走襄阳,结交朋友,拜见师长,见识和学业大长。得黄承彦赏识告诉我说他有一位丑女儿,头发黄、脸上黑,不过她的才干倒是与你相配。我想黄是当地名士如能与他结亲,社会关系非常复杂,和刘表是连襟,(荆州首屈一指的实力派人物蔡瑁把两个妹妹分别嫁给了刘表和黄承彦),有了黄承彦这层关系,亮与荆州政界和军界人士的接触将更进一步了。通过这些渠道,身居隆中的亮也能够更迅速地了解时局的发展、朝廷和诸侯等各类人物的政治动向以及当时各政治集团的内幕活动等情报信息。这些情报信息对于正在密切关注时局、分析时局发展方向的亮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以后必有裨益,便答应了。
记得第一次上门求亲时,黄头发、黑皮肤的你送我一把羽扇,问:“诸葛先生,可知道送你羽扇的用意?”我轻蔑说:“是礼轻情义重吧。”你说:“可知还有其二?”我百思不得其解。你便说:“诸葛先生,你刚才跟家父畅谈天下大事,讲到你的胸怀大计,气宇轩昂、眉飞色舞;但是,我发现你讲到曹操、孙权时,眉头深锁、忧心于中,我送你的这把扇子是用来给你遮面的。”聪明的你知道,大丈夫做事要沉得住气,不能情绪波动,感情用事,更不能让人家发现,被轻视、被鄙视,而成不了大事。我一下子为你的机智与真情所打动,自此羽扇从不离手。无论是六出祁山,还是草船借箭,空城计……凡在生死存亡之际,我总是轻摇羽扇,波澜不兴,胸有成竹,胜算在握。
结婚那天,你头上盖着一块红布,你想试探一下我是不是真的心甘情愿,我毫不犹豫地去揭你的红盖头,我市要告诉你我诸葛亮既然答应娶你,便要好生待你,永不反悔。婚后我们的生活是很幸福的,你聪明又贤惠,操持家务,照料幼弟(诸葛均,琅邪阳都(今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人,诸葛珪第三子。三国时吴大将军诸葛瑾、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同母弟。父亲诸葛圭早逝,其兄诸葛亮与诸葛均及两名姊姊便由叔父诸葛玄抚养成长。后来汉廷选任朱皓以代诸葛玄之职,幸好诸葛玄与荆州牧刘表有旧交知情,便带诸葛亮与诸葛均同往依附,与兄长诸葛亮及两名姐姐避乱到荆州南阳卧龙岗,诸葛玄于197年去世后,与兄长诸葛亮在南阳隐居晴耕雨读)。你为了不打搅我读书,事事亲历亲为后来竟发明了一个会磨面的木头机械人,亮自叹不如阿。你知我不是久居山中之人,鼓励我策划《隆中对》。你熟读兵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文韬武略,足智多谋常常与我相互辩论,你还常通过你父亲的关系为我传递各种外面的信息。后来有了诸葛瞻你更是悉心教导。我随先主出山后,一直南征北战,你就在家里辛勤操持家务,抚养孩子成长,亮着实感念你这位贤夫人啊。只是亮现将为国付死,多么怀念与你在隆中的生活,亮去也,你多多保重,留《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怠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86字与瞻儿勉!(诸葛亮死后,黄月英也很快病逝,临终以“忠孝”勉励其子诸葛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