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萤因为身体好了便也经常随姜维一起到各营转转,只见虽然回来不长时间但是各营中军务安排井井有条,人心安定。姜维对“关索”说“我想等过段时间就和各营商量操练起来。”这段时间关萤静静观察,虽然姜维年纪尚轻,资力不足,但处事果决、有勇有谋又为人豪爽,各营诸将对他也是钦佩有嘉。(原来当年诸葛亮对于伯约降蜀非常的高兴,他写信给蒋琬等人说:“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又曰:“须先教中虎步兵五六千人。姜伯约甚敏於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汉室,而才兼於人,毕教军事,当遣诣宫,觐见主上。”也就是说,诸葛亮十分肯定伯约的才华,认为马良等人都比不上他。而且诸葛亮对于伯约心存汉室之心十分赞赏。其实伯约会心存汉室一点也不奇怪,因为他喜欢郑玄的学说,也就是说受到儒家思想的熏陶,与汉末清流派的思想应该是有共同之处的。而从诸葛亮写给蒋琬等人的信中,也可以看出诸葛亮有意栽培伯约的一番苦心。诸葛亮死后,伯约会多次对魏用兵,也是诸葛亮苦心栽培下其思想对伯约潜移默化的结果。而后来伯约在生活上的作风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受了诸葛亮生活简朴的影响。从诸葛亮到伯约,蜀汉官员基本上都是以廉洁为荣,从而形成诸葛亮系列的蜀汉官员形象。)
这日晚间,姜维召集众将会饮,这也是大战回来后各营第一次聚首,虽然此次征战未果,但是大家还是豪气满怀,频频举杯痛饮。“关索”坐在其间不知所措,姜维看出便对众将说“关将军近日初愈,所有的酒我便代饮了吧。”诸将一起起哄,你一杯我一盏和姜维对饮起来,原来羌人豪爽(羌族一般饮用的酒称为咂酒,茂县羌语称“日麦希”,意为羌人酒。咂酒的制法是用青稞煮熟拌上酒曲,封入坛内,发酵7—8天后即可饮用。羌族饮咂酒,不用酒具,而是将酒坛开封,用一根细竹管咂吸,咂饮时以长幼为序,轮流咂饮,并不断地注入凉开水,直到味淡为止),男孩自幼便与父兄咂酒,积年累月酒量越来越大。因此姜维与中将饮酒一点不落下风,待到众将微醉,姜维吩咐人上羊归汤为众将醒酒,众将谢过姜维兴尽而归(羌族特别讲究药膳,较为典型的药膳菜有:羊肉附片汤;羊归汤;猪肉加杜仲1—2两清炖。以上三种都能补肾。黄芪炖鸡或黄芪(当归、党参也可)加上几两炖猪肉也能补血益气。虫草炖鸭,能滋阴补肺益肾)。姜维这是也觉头重脚轻,他望望“关索”这是关萤满面通红不知该不该走。姜维微微一笑说“贤弟以为我醉了吗?哈哈,贤弟自去休息,我晚上还要去巡夜。”“关索”忙说“不如将军早睡,今夜我来巡夜。”姜维笑笑“我岂能……”他说到一半便不再言语,挥挥手让“关索”下去。关萤红着脸抱抱拳回自己帐中去了。
翌日一早,姜维见自己的早餐中多了一道“面汤”(羌族民间经常食用的面蒸蒸是将玉米粉放在甑子内蒸成颗粒状,即可当饭食用,有时将洗净的大米拌到玉米粉里,或将玉米粉拌到大米中蒸,称为“金裹银”或“银裹金”。用小麦粉和玉米粉混合做成馍放入火塘上烤熟,也是羌族日常主要食品之一。许多地区的羌族还喜食用玉米粉加推豆花的连(米+查)浆水发酵,蒸成豆泡子馍馍,或将嫩玉米磨碎做成的水粑馍馍。用麦面片加肉片煮熟称为“烩面”;沸水加玉米粉煮成糊状,称为“面汤”,继续加玉米粉搅稠,以筷子可拈起为度,称为“搅团”,都是常吃的主食。在食用搅团时,要同时吃用白菜、圆根(芜菁)泡成的酸菜作的酸菜汤,能开胃。常用玉米、小麦、豆类先炒熟,再磨制成炒面,一般多在旅行或放牧时食用。在食用马铃薯时,羌族民间喜将马铃薯整个煮熟,然后去皮,再舂成泥状,做成糍粑,称为洋芋糍粑,用油煎或炸后,拌蜂蜜吃),便问“这是谁做的?”关萤红着脸说“是我,我想将军昨夜嗜酒,今日早上必没有胃口,做些粗食倒能落胃。”姜维点点头,说“没想到我日间随口说说贤弟倒能记在心里。来换大碗。”说着便盛了两大碗,边喝边说“这个暖胃。”“关索”脸红不语。姜维见此便不再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