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炮是炮兵装备的火箭发射装置,发射管赋于火箭弹射向,由于通常为多发联装,又称为多管火箭炮。火箭弹靠自身的火箭发动机动力飞抵目标区。其特点是重量轻,射速大,火力猛,富有突然性,适宜对远距离大面积目标实施密集射击。
火箭炮的主要作用是引燃火箭弹的点火具和赋予火箭弹初始飞行方向。由于火箭靠本身发动机的推力飞行,火箭炮不需要有能够承受巨大膛压的笨重炮身和炮闩,也没有后坐装置。火箭炮能多发联射和发射弹径较大的火箭弹,它的发射速度快,火力猛,突袭性好,但射弹散布大,因而多用于对目标实施面积射打击。
火箭是中国一大发明,最早的多枚火箭连发装置和齐射装置也是中国发明的。在中国明朝人茅元仪于1621年完成了《武备志》一书中记载的火箭及其发射装置有几十种之多,其中有一次可发射32支和40支火箭的“一窝峰”和“群豹横奔箭”,有一发百夭的“百虎齐奔箭”和可连续两次齐射的“群鹰逐兔箭”,这些都可看作是现代火箭的原始雏形。
世界上第一门现代火箭炮是1933年苏联研制成功的BM13型火箭炮。这种自行式火箭炮安装在载重汽车的底盘上,装有轨式定向器,可联装16枚132毫米尾翼火箭弹,最大射程约8500米,1939年正式装备苏军,1941年8月在斯摩棱斯克的奥尔沙地区首次实战应用。当时苏军的一个火箭炮连以一次齐射,摧毁了纳粹德国军队的铁路枢纽和大量军用列车。火箭炮齐射时,像火山喷发炽热岩浆,铺天盖地般倾泻在敌目标上,声似雷鸣虎啸,热若排山倒海之势。不仅消灭敌人大量有生力量和军事装备,而且给敌人精神上以巨大的震撼。以致德军士兵后来一听到这种炮声,就心胆俱裂。为了保密,当时苏军未给火箭炮定名,但在发射架上标有表示沃罗涅日“共产国际”兵工厂的“K”字。可能由于这个缘故,苏军战士便把这咱威力巨大的新式武器亲切地称之为“卡秋莎”。严格地说,“卡秋莎”是导轨火箭炮,而不是多管火箭炮。最早的具有炮管式发射装置的多管火箭炮,是德国于1941年正式装备部队的1585毫米6管牵引式火箭炮和280/320毫米6牵引式火箭炮。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和战后,各国都非常重视火箭炮的发展与应用。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火箭炮又有了新的进步,其性能和威力日益提高,已成为现代炮兵的重要组成部分。
火箭炮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中,当今的火箭炮基本采用多联装自行式,口径大多在200毫米以上,配用多种战斗部,并已开始配用以计算机为主体的火控系统,射程在20-70公里之间,用于弥补战术地地导弹与身管火炮之间的火力空白。
中外火箭炮型号
中国81式122毫米火箭炮
中国A100-300mm轮式火箭炮
中国新90式122毫米轮式自行火箭炮
中国89式122mm履带式自行火箭炮
中国85式130mm履带式自行火箭炮
中国107毫米1985式单管火箭炮
中国83式273mm履带式自行火箭炮
中国82式130mm轮式自行火箭炮
中国81式122mm轮式自行火箭炮
中国81式107mm轮式自行火箭炮
中国WM-80式273毫米火箭炮
中国70式130mm履带式自行火箭炮
中国63式130mm轮式自行火箭炮
中国63式107mm牵引式火箭炮
俄罗斯“飓风”220毫米火箭炮
俄罗斯“旋风”300毫米火箭炮
美国M270式227毫米火箭炮
意大利“菲洛斯”30式122毫米火箭炮
南斯拉夫M77式128毫米火箭炮
巴西SBAT-70式70毫米火箭炮
南非“瓦尔基里”HKII式127毫米火箭炮
“卫士”-2D(WS-2D)火箭炮系统
中国最新型号“卫士-2D”火箭炮卫士-2D多管火箭炮射程可达400公里。
由中国精密机械进出口总公司和四川航天工业总公司联合开发的“卫士”系列多管火箭炮系统此前主要有“卫士”-1/1B以及“卫士”-2三种型号,而目前最新改进型号就是世界射程最远的“卫士”-2D多管火箭炮系统。
“卫士”-2D火箭炮系统由发射车、运输装弹车和指挥车、通讯车组成,一个作战单元包括一辆射击指挥车、6-9辆火箭发射车和6-9辆运输装弹车。和“卫士”-2早期型号相比,“卫士”-2D各项主要性能指标均有了明显提高。
首先是射程加大。火箭炮的射程与火箭弹的口径相关。“卫士”-2火箭弹长7150毫米,弹径400毫米。而“卫士”-2D的火箭弹长8100毫米,弹径425毫米。在射程上,“卫士”-2最大射程为200公里,而“卫士”-2D的最大射程为400公里。就其口径和射程来说,“卫士”-2D堪称中国目前口径最大、世界上射程最远的火箭炮系统。
其次是精度提高。为了保证必要的射击精度,相比“卫士”-2早期型号,“卫士”-2D因为采用了简易的制导和弹道修正措施,从而有效提高了射击精度。据称,“卫士”-2D使用了由低成本惯性器件组成的捷联惯导系统提高控制精度,在末端甚至还可以采用全球卫星定位或激光作弹道修正等先进技术,当射程为400公里时,射击精度达到小于600米的水平。
多类型的战斗部是“卫士”-2D火箭炮又一亮点,除传统高爆弹外,还可以根据不同战略战术要求,换用六种以上不同类型的战斗部。其中双向末敏子母弹和寻的弹攻击车辆的精确度非常之高,据称可以直接命中目标。甚至还有一种在火箭弹内能携带三个小型无人机,这是一种在火箭弹抵达目标上空后投放携带的自杀弹药的无人机,能搜索地面的雷达信号执行自杀攻击。
另外,“卫士”-2D放弃了以往圆筒式发射箱,采用了一体化设计的六联装发射/储存箱,这也是世界火箭炮发射箱最主流的设计样式,因为火箭弹采用密封箱装弹,储存和发射均很方便。而且,配用的弹药运载车上装有自动装填系统,一次齐射完成后可迅速再装填。其发射车采用新型8×8高机动轮式越野车为运载底盘,具备良好的机动性。
对于火箭炮来说,提高射程、打击精度以及毁伤威力已经成为一个主要发展趋势。“卫士”-2D火箭炮系统具备射程远、齐射威力猛、作战反应快、使用维护简单等一系列优点,一定程度上几乎可以替代价格昂贵的短程弹道,用来攻击敌方军事基地、集群装甲部队、机场、港口等目标。
迫击炮
迫击炮是一种用座钣金属承受后坐力、发射尾翼炮弹的曲射火炮。特点是射角大,弹道弯曲,最小射程近,适于对近距离遮蔽物后的目标射击,杀伤效果好,操作方便,可以伴随步兵迅速隐蔽地行动。主要配备杀伤爆破榴弹,还配有烟幕弹、照明弹和宣传弹等,可完成多种战斗任务。
美国M224式60毫米迫击炮
M224式迫击炮是美国研制的60毫米轻型连级迫击炮,1981年起装备美军步兵连、空中机动连和空降步兵连,曾在1983年格林纳达战斗中使用。全套装备由炮身、炮架、座钣和瞄准具组成,战斗全重208千克。行军时可以由2名士兵携带。另有一种手提式迫击炮,采用M8式矩型座板,战斗全重仅78千克,仅用1名士兵即可携带和操作使用。两种型号均配用M720式榴弹和M722式发烟弹,均采用M734式新型多用途引信。这种引信可选择近炸、近地面炸、着发和延期4种装定方式,从而提高了使用的灵活性和炮弹的杀伤效果。此外,还配备了AN/GVS-5型手持式激光测距机和M23式迫击炮弹道计算器,使对远距离目标射击的精确度大大提高。火炮口径60毫米,初速2377米/秒,最小射程50米,最大射程3500米,最大射速30发/分,持续射速15发/分。M720式榴弹重17千克。
苏联“瓦西里克”82毫米自动迫击炮
“瓦西里克”迫击炮是苏联研制的一种新式82毫米自动迫击炮。该炮结构特殊之处在于没有座钣炮身装在双轮开脚大架上,装有反后坐装置。后膛装填。配有自动装弹箱,每次可装弹4发,射速可达40~60发/分,是人工操作,从炮口装填的迫击炮发射速度的2~3倍。
“瓦西里克”迫击炮也可装在步兵战车或汽车上,发射时从车上自动卸下,在地面发射,射击完毕即用机械装置装到车上,迅速转移至另一发射阵地。炮重约800千克,间接瞄准射程1000~5000,直接瞄准射程1000米,高低射界0°~50°,方向射界左右各10°。配用榴弹和空心装药反坦克弹。
该炮于1971年开始装备苏军摩托化步兵营。它既可用作普通迫击炮、又可完成直接瞄准任务或用作反坦克武器。在阿富汗战场上使用的是装在履带式降战车上的自行式。
比利时NR475A1式81毫米迫击炮
NR475A1式迫击炮是比利时研制的81毫米迫击炮,为陆军部队装备使用。该炮既可发射美国的炮弹,又可发射PRB工厂生产的炮弹,特别是能发射杀伤效力高的NR436式远程榴弹。它由炮身、炮架、座钣和瞄准具等组成。身管为滑膛,炮口装填。行军时可分为3件由士兵背负,也可车载或由直升机空投。火炮口径81毫米,最小射程300米,最大射程5820米,射速15~20发/分,高低射界+394°~+85°,方向射左右各79°,炮身长1350毫米,战斗全重43千克,配用NR436式远程榴弹、榴弹、发烟弹和照明弹。NR436式远程榴弹装有塑料阔气环,以密闭火药气体提高射程,弹重42千克,最大射程5820米杀伤半径平均25米,配瞬发引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