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24700000016

第16章 么是历法(1)

推算年、月、日的时间长度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制定时间顺序的法则就叫历法。

早在古代,人们就已经在生产和生活的实践中,通过对日月星辰的长期观测,逐渐了解并掌握了月亮、太阳和星星的运动规律:由昼夜交替的现象,形成了“日”的概念;根据月相变化及月亮运动周期,形成了“月”的概念;从四季交替循环现象中,形成了“年”的概念。这三个概念的形成,因为依据对象不同而相互独立。如果把四季中日照竿影最长的一天称为冬至点,那么连续两个冬至点之间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年(1回归年);如果把朔之后出现的月相叫做新月,那么再次出现新月所需要的时间就是1个朔望月;日的长度很好定,就是连续两次太阳在正南,使日照竿影最短的时间间隔。但古人很早就发现,当把日的长度确定下来后,年的长度不是日、月的整数倍,月的长度也不是日的整数倍。(现代精确测定,1回归年为365.2422平太阳日,为12.3683朔望月;1朔望月为29.5306平太阳日。)可是制定历法,人们又不习惯于把完整的一日分属在相连的两个月或相连的两个年里,于是世界各国历代制定的历法,因当地风俗习惯的不同、侧重点不同而被规定得各种各样。我们大体可以把它们分为3类:一类是阳历,其中年的日数依据天象,平均约等于回归年,月的日数和年的月数则人为规定,如公历、儒略历等;另一类是阴历,其中月的日数依据天象,平均约等于朔望月,年的月数则人为规定,如伊斯兰教历、希腊历等;还有一类是阴阳历,其中年、月的日数都依据天象,月的日数平均约等于朔望月,年的日数又平均约等于回归年,如我国现在还采用的农历及藏历等。

此外历法的内容还有确定年首、月首、节气以及比年更长的时间单位等。

原始的计时单位——日的由来

人类最早认识的第一个时间单位不是年,也不是月,而是日。

在原始群居的渔猎时代,没有任何东西能够像黎明降于大地的光明和温暖,以及日落带来的黑暗与寒冷更影响人类的生存。太阳东升西落,周而复始,循环出现。这一次日出到下一次日出,或这一次日落到下一次日落,这样天然的时间变化周期,使人们逐渐产生了日的概念。

有了“日”这一概念之后,人们便开始计数日期。计数日期是古人同大自然作斗争的需要,也是认识史上合乎逻辑的发展。但是在那样的时代,那样的条件下,要计算日子并不是一桩容易的事情。

正如前面已介绍过的那样,传说古人最初是用“结绳记日”以及“刻木记引”等方法来计算日子的。这些传说反映了古人对日出日落最初期的直观计数,并非臆测,即使在今天,在我国一些少数民族(例如独龙族和佤族)的习俗中,也还能够找到类似的痕迹。

我国有据可考的最早的记日方法是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干支表。干,指天干。它由“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字组成。支,是地支,它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2个字表示。一个天干配上一个地支。就组成一对干支。如天干以“甲”字开始,地支以“子”字开始,按这样顺序组合,可得六十对干支,称为六十甲子或六十花甲。选取某一天为开头,以后的日子就都可以称呼了。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它出现在3000多年以前的殷代,不能不说是一大创造。据史料记载,我国从春秋时期鲁隐公三年(公元前722年)二月己巳日起就开始连续记日,直到清代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止,共2600多年,这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长的记日资料。

干支还被用来记月,但时间不长就废止了。用干支记年大约始于东汉初期,以后从未间断过。直到今天,例如1983年,我国的日历上还印有“癸亥年”字样。这就是说,公元1983年,农历是癸亥年。

月的由来

晴朗的夜空,明月高悬,清澈如镜。那多变的月亮,占往今来,引起了人们多少遐想和憧憬!“嫦娥奔月”,千古传诵,脍炙人口。“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这不朽的诗句,更为美丽的神话壮色生辉。

月亮是夜空中最显著的天象。在没有灯烛的古代,捕捞、放牧以至某些农活,都可以在月光下进行。即使到了可以用火来照明的时代,月亮对于人们也还有颇大的影响。“举事常随月,盛壮以攻战,月亏则退兵”(《汉书·匈奴传》),连行军打仗也要利用月色。因此,对于古人来说,月亮的作用仅次于太阳。

常羲“生月十有二”大概是古人对月亮的最初期的认识。他们认为月亮从圆到缺就慢慢死去,下一个月出来的是新生的月亮。但是“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屈原:《天问》)则反映古人对于月亮的进一步思索。

月亮的升落,以及它的圆缺变化是人类最早认识的天象之一。我国周代的金文,把从“肋”——初三新月出现开始,叫做“初吉”。由“肋”向前推,每月初一、三十,完全看不到月亮,这就是“朔”。十五前后月亮最圆,称为“望”。人们注意到朔望变化具有相当准确的周期,由此产生了朔望月概念。

所谓朔望月,就是把从这一次朔到下一次朔,或这一次望到下一次望的时间间隔定为一月,它等于29~30天。

朔望月的出现是人类继“日”之后认识的又一个时间周期。从原始计时单位“日”发展到更长的时间单位“月”,标志着人类对于时间的认识和测量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现在我们知道,月亮是地球的卫星。它绕地球运动,本身不发光,而反射来自太阳的光。在地球和月亮一道绕太阳运动的过程中,太阳光有时能完全照亮朝向地球的月面,有时只照亮一部分,有时则完全照不到。因此,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就会看到月亮有不同的形状,称为月相,又叫盈亏。

月相变化有五个主要阶段:新月一上弦一满月一下弦一残月。新月在农历初二三傍晚出现在天空的西方,就是前面提到的“肋”。上弦月出现在初八九,能看到半个月面。满月在十五六,此时太阳和月亮正好隔着地球遥遥相对,所以又称作“望”。下弦月是二十六七清晨出现在天空东方的弯月。在每月初一和三十,月亮朝向地球的一面恰好背着太阳,这就是上面说到的“朔”。

一个朔望月包含多少天?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因为月亮绕地球运动的轨道是一个椭圆。月亮在椭圆轨道上运动的时候,其中有一点离地球最近,叫近地点;有一点离地球最远,叫远地点。在近地点附近,月亮运动速度较快;在远地点附近,月亮运动速度较慢.因此,月亮的运动速度不是均匀的,而是周期性变化的。加之太阳视运动也有周期性变化,所以月亮每圆缺一次,所经历的时间也就不是固定的。现代观测表明,较为准确的朔望月长度约为29.5306天。请记住这个数字,它是阴历中分大、小月的原因和依据。

年的由来

在人们的现代生活中,对于较长的时间间隔,例如追忆往事或计划将来,往往以“年”为单位。我们今天对“年”已经习以为常了。但是人类认识这一周期并把它组织成适用的时间单位,却花去了科学史上上千年的时间!

虽然目前科学史家还不能确切地说明年这个概念产生的具体年代,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即它一定是随着农业社会的发展而出现的。西安半坡遗址窖藏的粟粒,保存在陶罐中的白菜和芥菜种籽;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中大量的稻谷,这些都说明从黄河流域到长江以南的广阔土地上,远在6000年前就有了一定水平的农业。应当承认,那个时候人们已经基本掌握四时变化的基本规律和农作物生长周期的关系了。因为农业的发展,从一开始就有赖于掌握时令。

当然我们不是说那个时代的人已经学会观察天象并掌握其变化规律了。年的交替是地球绕太阳公转运动的周期。在那样的时代(大约是新石器时代)不但没有观察天体运动规律的科学水平,而且也根本不知道地球是绕太阳在运动。“地动说”是近代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17世纪才提出来的。

同类推荐
  • 鸡毛和蒜皮

    鸡毛和蒜皮

    是一部寓言集,呈现了作者韩雪试图进行风格、题材及文体的多种尝试,同时兼有面对成人和儿童的双重取向,力求表现寓言特有的魔瓶般的巨大张力,展示了作者强烈的探索精神以及寓言这种古老而又年轻的文学样式强大的生命力。作者以其童心、真诚与悲天悯人的心态对目下的社会与人类所面临的现实和困境,以寓言式的思维进行了深深的思索,能给人以醒豁而敏锐的启迪。既可当儿童文学阅读,亦可当做另类杂文看待,相信读者能够在这多刺的玫瑰丛中寻觅到独特的风景。
  • 爸爸给儿子讲的365夜经典故事

    爸爸给儿子讲的365夜经典故事

    《爸爸给儿子讲的365夜经典故事》内容丰富,系枕边书“父母给孩子讲的365夜经典故事丛书”之一。全世界的孩子都在用不同的文字,阅读着书里这些流传百年的经典故事。
  • 三字经

    三字经

    《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三字经》取材典故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 自然之谜我来揭

    自然之谜我来揭

    本书主要讲述了一个时代的诞生,那就是宇航时代。该书一步一步告诉小读者们,人类是怎样开发宇宙的、又是怎样进入宇宙的?读者关心的很多重要问题在这里都有一个充分的讲述。书中既有科学原理的生动讲解,又综合运用图片、图标等具象形式加以表现,从而使读者直观、迅速、深刻地理解了作者所要传达的知识和理念。
  • 大眼睛探秘百科:挖呀挖,挖出一个大房子!

    大眼睛探秘百科:挖呀挖,挖出一个大房子!

    神秘的百慕大、金字塔,神奇的恐龙世界,千奇百怪的动植物,还有遥远的太空及外星人,以及历史上数不清的传奇人物和故事,对孩子来说,都有着莫大的吸引力。根据调查研究表明,中、小学生对历史知识、生物知识、未解之谜等特别感兴趣,而探究这方面的知识,有利于孩子增加阅读量,加强知识的储备,更重要的是孩子能主动寻找问题的答案,对小学生思维的训练和潜能开发起着重要的影响。
热门推荐
  • 荒邪

    荒邪

    十万诸天十万道,十万红尘十万仙,科学家探测的未知生物,穿越光门飞升的大荒少年,斗四皇城,战五世家,最终为何选择一条注定孤独的道路?大能时期便能屠戮皓月圣宗,后续时期又相继灭掉九大圣宗和五大隐世世家的域外来客,又会与少年碰撞出怎样的火花?面部冰冷,白衣女子为何一直端坐在荒坟之上?是守候,还是等待?生与死的轮转,缘与份的演替,《荒邪》带你走进不一样的大荒,求推荐,求收藏……各种求,至尊们,皇主们,将你们的大道砸过来吧……同时请关注苦竹另一部书《邪荒记》,拜谢各位道友。
  • 九章之孙悟空

    九章之孙悟空

    一个不一样的孙悟空,一个不一样的洪荒。魔族等将卷土重来,灵明石猴破石而出,他将如何带领族人带给洪荒和平?
  • 撒旦男神请温柔

    撒旦男神请温柔

    本书由地方出错,重新改了次,书名是《雪域王上人世妃》作者:羽裳
  • 星尘之泪:破碎星尘

    星尘之泪:破碎星尘

    命运,总是在不经意中被改变,或许只是一个不经意的动作,亦或许,只是因为某个人。。。“叮。。。”急促的电铃声响起,一双惨白的手缓缓地拾起电话,电话中传来一个苍老的声音“末日要来了,无人。。。可以幸免。。。除非找到。。。神之子。。。”·······························
  • 鹿晗:亚特兰蒂斯

    鹿晗:亚特兰蒂斯

    你们相信嘛?在古文明中有一个地方叫做亚特兰蒂斯,那里富饶美丽,科技发达;但是终究有一天,它沉没了,消失了,好像因为一场洪水而沉没在海底。也许你们不会相信,但我相信,因为这里有我等待的人
  • 《假如天堂没有太阳》

    《假如天堂没有太阳》

    曾今她以为她拥有全世界,可是世界始终是虚伪的。把她推下水的,是她最爱的人。把她逼疯的,是她最疼的人。让她失去一切的人,是她最相信的人。“难道我的世界就这样了么。”她以为她是被诅咒过的人,不配拥有一切“既然我得不到,那任何人也别想!”当刺刀狠狠的捅进她认为她恨的人时才懂得,错的是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
  • 奇迹女王:帝尊,别来无恙

    奇迹女王:帝尊,别来无恙

    岳焕琴,是现代华夏国的一个金牌杀手,后组织首领算计,不幸穿越异世成为一个废材,废材?呵呵,当废材变成天才时,却被某男调戏,某男咬着小手帕说:“你舍得把我扔在这鸟不拉屎的地方吗?”某女说:“嗯!舍得!”当腹黑对更腹黑,最强对更强,结局会怎样?
  • 天道藏龙

    天道藏龙

    一本无字天书,一段尘封千年的远古神话,却是数个纪元的绝世之笔!一把擎天之剑,一个埋藏万载的仙古遗蕴,却是神魔对弈的残迹!跨越数个世纪的轮回,横渡宇宙彼岸的千古绝唱!风花雪月,侠骨柔情。不过情牵三世,不过仙履奇缘,不过是一顿苦苦挣扎的旷世悲歌!不论生死,不论天地,只是天道下的挣扎眷恋,只是藏龙执手下的因果!玄幻小说交流群422483055欢迎大家进来吐槽,交流小说!
  • 夜行者:平妖二十年

    夜行者:平妖二十年

    “人之假造为妖,物之性灵为精,人魂不散为鬼。天地乖气,忽有非常为怪,神灵不正为邪,人心癫迷为魔,偏向异端为外道。”南漂青年侯漠,在98年的一次变故之中,发现自己身上藏着夜行者的血脉,而且还是十分特殊的“灵明石猴”,这是一种遭受上天诅咒的血脉,有着活不过三十的基因缺陷,为了活下去,他不得不从踏入那个前所未闻的江湖岁月,拼命挣扎。七大妖穴、游侠联盟、民国十大高手与清朝遗老的恩怨、诡异纷繁的民间传说和让人为之心悸的乡野秘闻,城市之中的迷藏,还有最骇人听闻的黄泉引,你有所耳闻却从未了解过的真相,所有一切,尽在《夜行者:平妖二十年》!
  • 我们配做父母吗?

    我们配做父母吗?

    作者通过讲述其在海外的人文觉醒经历,并与其在中国的成长记忆相比,现身说法,揭示出人文营养不良不仅恶化了至少同龄一代人的生存质量,甚至直接威胁到我们做父母的资格。在此基础上,作者对中国传统的思维定势提出了有切肤之痛的警示期冀对望子成龙的父母们培养一上一代的情商上有所启发。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甚至是惨案,在我们的社会中并不少见。这都与父母的失职有关。这意味着,做父母是有资格问题的,只要你是家长就必须思考所提及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