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薇
1952年,毛泽东为振兴我国的体育事业写下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光辉题词。我的母亲杨烈——一位在体育战线辛勤工作、勇于开拓的老共产党员,为了实现毛主席这一题词的精神,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奋斗不息,奉献了近60个春秋,于1991年11月8日离开了我们。
我的母亲原名杨淑华,1914年5月出生在广东省潮州庵埠镇。外祖父杨秀伦是侨居越南河内的富商,曾任河内华侨商会会长。母亲自幼活泼好动,在厦门集美女中和潮州中学读书期间酷爱体育,经常作为篮球队和田径队成员参加各种比赛。
她的少年时期,正值大革命蓬勃发展。周恩来带领国民革命军东征潮汕平原后播下了革命的火种,她在革命形势的影响下,参加了一些进步活动。这为她后来离开富裕家庭投身革命、献身于体育事业奠定了思想基础。
1933年至1934年母亲就读于上海两江女子体育专科学校。她擅长田径项目,喜爱篮球运动,曾是该校的篮球队员。在此期间,她不仅受到了良好的体育专业教育,而且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在该校陆礼华校长“强种强国”思想的影响下,她树立了“强国强民立足世界”的志向,决心把自己的一生献给增强中华民族身体素质的体育事业。
1935年冬至1937年春,母亲在日本东京体操学校女子部读研究生,主修舞蹈。1937年春进日本文部省立体育研究所,先学儿童游戏,后专攻体操专业。她的体质和技能得到日本教授的首肯,认定她很有发展前途。抗日战争爆发后,她毅然中断学业,回到上海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
在上海,母亲接近了党的地下组织,与侨生朋友共同出资租了一套公寓,与刚获释出狱的许涤新、蔡馥生及徐杨等同志同住,并和他们一起积极从事各种救亡活动。上海沦陷前,她赴长沙,在那里参加了两江体专校友篮球队的抗日救亡募捐赛。此间,还曾回到外祖父侨居经商的越南河内,请外祖父出资组织了以华侨学生为主体的“霹雳”篮球队,自任教练,以此进行抗日救亡宣传及募捐活动,所筹款项均寄往重庆八路军办事处。
在民族危机严重的时刻,母亲不安于大后方的平静生活,一心向往全力投入抗日救亡活动,向往革命圣地延安。外祖父为了挽留她,许诺分给一半家产并送其赴欧美深造,但母亲不为所动,矢志不移,离开了富裕的家庭。1938年夏来到昆明女子师范任体育教师,积极设法联系去延安。
1939年9月由许涤新介绍、王明批准,母亲经重庆八路军办事处赴延安。初期,入延安女子大学学习。在这里,母亲一面如饥似渴地学习马列主义,一面在校俱乐部领导下,积极热情地组织开展各种体育活动。她和同学们一起,在延河滩上修操场、篮球场、排球场,用业余时间培训体育骨干,组织班级之间的各种比赛。1940年8月母亲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来,她在延安体育委员会工作,曾任第三届体委主任。她积极参与了由朱德总司令倡导的“九一运动会”的发起和组织工作。不少老同志每当谈论到延安时期的体育活动时,都会回想起她那矫健的身影及其对体育事业所倾注的热情。
在全国解放前夕,母亲服从组织安排到香港做地下工作。1949年春回北京后,曾从事过短期的妇女工作。1950年夏天,母亲重返体育战线,参加并组织了第一次全国体育工作者暑期学习会。1950年8月,我国应前苏联部长会议的邀请,派出了建国以后第一个赴苏体育访问团。母亲是团中唯一的女性。在访问期间,她特别关注妇女体育问题。从苏联回来后,她将全部身心都投入到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开创工作中去。毛主席“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题词就是在1952年6月母亲在全国体总筹委会秘书组工作时,为准备体总成立大会,由母亲执笔给毛主席写信,经廖承志同志直接交给毛主席而题写的。
从1950年至1957年的几年间,母亲充分发挥自身的体育专长,实现了多年的抱负:发展体育事业,推动体育运动,提高民族素质,强国强民,摒弃“东亚病夫”的积弱形象。作为新成立的全国体育总会及国家体委的第一名党内体育行家,她倡议并主持了第一套全国广播体操的编制、出版及推广工作,参加了《准备劳动及卫国体育制度》(简称劳卫制)的制定及试点工作,主持了劳卫操的编制工作;并建立我国第一批体育学院,她不辞辛劳地奔走于北京、上海、沈阳、西安等地,并参与了筹建校舍、制定教学计划、组编教材、研究教学方法、建立各项规章制度等工作;她参加组织了第一次全国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比赛;参与选拔陈文彬、年维泗、姜永宁、王传耀、孙梅英等优秀运动员的工作,并参与组建第一批运动员集训队和国家篮、排球代表队;主持了我国第一批体育留学生和研究生的选拔、输送工作;参与制定全国体育科研12年规划及15年体院培训计划等。建国后,在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史上,许多“第一”都融进了她的心血;许多新领域的开拓,都留下了她辛勤耕耘、勇于进取的足迹。
1957年后,母亲离开了北京,先后调往上海体育学院和广州体育学院工作。命运的磨难并未摧毁她青年时代立下的志向,她毫不气馁,在新的岗位上,继续孜孜不倦地为发展我国体育教育与科研事业工作着、思考着。无论在何种境遇之中,她始终坚信毛主席关于“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题词是我国体育事业的根本方向;始终认为应在坚持这一方向的前提下,摆正普及与提高的关系。她主张大力发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提高各类学校的体育教学质量,培养体育教学、技术骨干,努力发展体育科研工作。她一贯认为,没有以文化和科研做基础的体育运动是没有希望的,并相信一旦我们这个人口大国的体育运动蓬勃发展起来,各种体育尖子便会大量涌现。
母亲为我国的体育事业奋斗一生、思考一生,直到去世前几天还参与了广州体育学院的研究生部工作,还在关注着首届世界女子足球赛在广州举办的动态。
母亲的一生,是俭朴、正直的一生,是不计得失、为共产主义的理想和发展我国体育事业奋斗的一生。原上海两江体专老校长、94岁的陆礼华奶奶为母亲写下了这样的题词:“毕生献身于体育事业。革命的一生,进取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