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4月,某报纸上连载《我为什么不要应届毕业生》介绍某学生实习中的工作生活情况点滴,令人启发。
有几个学习营销的学生在某公司实习,后来只有其中一位W在实习结束以后被留在了公司。就是因为发生在他身上的几个细节之处打动了销售经理的心。报纸介绍的细节情况如下:
正式实习那天,人们互相介绍,在座的C年龄最大。其他实习生都跟着单位介绍的人称C为“老C”,唯独W称“C老师”。其他人完成手头工作以后就凑在一起闲聊,W主动找事情去做。很琐碎、细小的事W都非常仔细,很累也无怨言。有一次,C接国际长途的时候,W在旁边注意地听、记,并适时地给C递过去纸、笔,有时C没有记清的数据,W还能够提醒他。后来W一毕业就被该公司录用了。
文章说:“这就是细节的魅力。有人说过,现在的竞争就是细节的竞争。细节影响品质,细节显示差异,细节决定成败。在这个讲求精细化的时代,细节往往能突出你的内在素质。”
我很赞同。
有话说,细微之处见真情,细微之处显精神,管理越是现代化其实也就是越细微,酒店星级高低就是细微程度上的差异。
又有话说,大丈夫不拘小节。大笔写大字儿,大人干大事儿。
可见,细也有成;粗也有成。
其实:
有细才有粗。因为能细就能有更多更深的了解,才敢粗。
有细必有粗。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多用精力的地方才有细,少用精力的地方必然粗。人不可能处处都多用精力。
能粗才能细。能粗者知弃,知弃才能有所不弃,有所不弃才能有细。
高明的粗者是知细的粗,当粗的粗,当粗时粗。
高明的细者是知粗的细,当细的细,当细时细。
知粗细之理而能行之者,就是可以做大事的人。
事做得越大的人,大约也是越明白粗细之理的人。
只争朝夕,“扬长”才有机会;有了机会,“扬长”才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