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83500000004

第4章 重阳节的习俗(1)

(一)登高

登高是重阳节的第一件大事。古人登高是为了避难,源于汉朝桓景率家人躲避汝河中的瘟魔。因汝河在低处,躲避汝河中的瘟魔当然要到高处去了。

当年桓景登高的地方,现已成为著名古迹。其地在蔡国(今河南蔡县一带)故城西面的一处高台上,高97米,现在叫芦岗。经过历史长河的冲刷,现在的山冈只留下一个高60多米的小山头了。芦岗上的望河楼即当年桓景登高的地方。

后人模仿桓景登高避难,渐渐形成了重阳登高的民族习俗,取逢凶化吉之意。

有些地方受地形地貌的影响,无高可登,人们便登上高阁、高塔、高楼或城墙,如江西南昌人登滕王阁,北京人登金刚宝座塔,上海人登摩天楼,河北平原人登城墙。

有的人十分聪明,别出心裁,以吃重阳糕代替登高,因“糕”与“高”同音,还在重阳糕上插纸旗代替插茱萸,其用意仍在避祸免灾。

最初,人们在登高时,只是佩戴茱萸,饮菊花酒,目的是为了驱灾辟邪。久之,登高成了人们的娱乐活动,活动的内容越来越多:赏菊、吃重阳糕、放风筝、骑射、吃烤乳猪、扫墓、敬老。这一切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

(二)插茱萸

茱萸又名“越椒”、“艾子”,是一种常绿带香的植物,有杀虫消毒、驱寒祛风的功效。

茱萸雅号“辟邪翁”,因此人们在过重阳节时,都喜欢采集和佩戴这种植物。

茱萸有吴茱萸、山茱萸和食茱萸之分,都是著名的中药。按中国古人的习惯,在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时,臂上要佩戴插着茱萸的布袋,称“茱萸囊”。

茱萸都可以入药,但以吴茱萸功效最佳。吴茱萸树高一丈余,叶子又阔又厚,春天开白花,秋天结紫黑色的果实。茱萸的果实可以入药,有温中、止痛、理气等功效。茱萸叶还可治霍乱,根可以杀虫,佩戴茱萸可以防蚊虫叮咬。

茱萸是一味中药,《中国药学大辞典》解释说本品南北皆可入药,以吴地所产最佳,称吴茱萸。吴地指江浙一带。

晋代葛洪《西京杂记》中说重阳佩戴茱萸的习俗在唐朝已很盛行,人们认为在重阳节这天佩戴茱萸可以辟邪消灾:或佩戴于手臂之上,或把茱萸插在香袋里面佩戴,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戴,有些地方男子也佩戴。重阳节佩戴茱萸,历代盛行。宋朝,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来相赠佩戴的。清代,北京过重阳节时有将茱萸枝叶插在门窗上的,用于解除凶秽,以招吉祥。

在重阳节前的一段时间内,秋雨连绵,天气潮湿,秋热尚未退尽,衣物容易发霉。因为这段时间正是桂花盛开之时,所以民间称之为“桂花蒸”。这时必须防虫,而茱萸有微毒,有除虫作用,佩戴茱萸香囊正好可以除虫。在重阳节这天,采摘茱萸的枝叶,连同果实盛在用红布缝成的小囊里,佩戴在身上,是古人用以防疫的普通中药,古人认为可以除邪恶之气。

吴茱萸别名曲药子、伏辣子、茶辣,高2—8 米,生于温暖地带的山地、路旁或疏林下。吴茱萸花为单性异株,密集成顶生的圆锥花序。果实紫红色,有粗大腺点,每粒果实含种子1粒。花期在6—8月,果期在9—10月。

山茱萸别名肉萸、药枣、山萸肉等,生于山沟、溪旁或较湿润的山坡。山茱萸花呈黄色,四瓣,卵形;花盘环状,肉质。核果椭圆形,成熟时呈红色。花期在5—6月,果期在8—10月。

食茱萸别名红刺葱、大叶刺葱、越椒、鸟不踏等,分布于中低海拔山区到平地,常见于开阔地与次生林中,现在主要分布于我国台湾地区。食茱萸的枝干上有尖刺,鸟儿不敢在上面栖息,因此有“鸟不踏”之称。食茱萸春季开花,圆锥花序,黄白色,是重要的蜜源植物。开花时常吸引许多蝴蝶、蜂类、甲虫等前来吸食花蜜,形成“蝴蝶树”的奇观。果实于秋季成熟,球形,直径0.5厘米。在辣椒传入前,食茱萸是川菜辣味香料的主要来源之一,称“艾子”。明朝中叶时,食茱萸已成为四川食物中广泛使用的调味品。《本草纲目》里说食茱萸味辛而苦,四川湖北一带的人于农历八月采其果实捣滤取汁,搅成艾油调味用,也称辣米油。

在中国历史上,茱萸曾是十分重要的辛香角色,清代以后随着辣椒的传入,茱萸逐渐退出辛香料的历史舞台。

插茱萸是我国重阳佳节的重要内容,为重阳文化添了一笔浓彩。

(三)赏菊

菊花雅号“延寿客”,因此重阳节时人们都喜欢佩戴菊花。

菊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在中国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了。约在明末清初之际,中国菊花传入欧洲,走向世界。

中国人极爱菊花,从宋朝起,民间就有一年一度的菊花盛会。菊花开在深秋,不畏秋寒,深受我们祖先的喜欢。菊花被赋予了高傲、自强、吉祥、长寿的含义。每到重阳佳节,人们都要登高赏菊。菊花历来被视为廉洁、高雅的象征,代表着中华民族的高尚品德。

中国历代诗人和画家以菊花为题材吟诗作画者极多,因而历代歌颂菊花的大量文学艺术作品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精神财富,并流传久远。

菊花经过长期人工精选和培育,已经成为名贵的观赏花卉,品种多达千余种。

因菊花开于晚秋,争奇斗艳,并具有浓香,故有“晚艳”、“冷香”之称。

菊花属头状花序,顶生或腋生,一朵或数朵簇拥在一起。舌状花为雌花,筒状花为两性花。

雌菊花色彩丰富,有红、黄、白、墨、紫、绿、橙、粉、棕、雪青、淡绿等色;筒状花有红、黄、白、紫、绿、粉红、复色、间色等色,十分壮观。

菊花花序大小和形状各有不同:有单瓣和重瓣,有扁形和球形,有长絮和短絮,有平絮和卷絮,有空心和实心,有挺直的和下垂的。式样繁多,品种复杂。

根据花期迟早,菊花分为早菊花和晚菊花。早菊花十月至十一月开放,晚菊花十一月至来年元月开放。此外,还有五月菊、七月菊、八月菊等。

菊花是我国传统名花,有悠久的栽培历史。菊花不仅供观赏,布置园林,美化环境,而且用途广泛,可以吃,可以酿酒,可以饮用,可以入药,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

菊花有其独特的观赏价值,人们欣赏它那千姿百态的花朵、姹紫嫣红的色彩、清隽高雅的神韵、沁人心脾的香气。尤其在百花纷纷枯萎的秋冬季节,菊花傲霜怒放,陪伴辛苦了一年的农夫,甚为可贵。它不畏寒霜欺凌的气节,也正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体现。因此,菊花成为我国十大名花之一,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三国时,曹操的儿子魏文帝曹丕曾经给他的好朋友钟繇写了一封谈菊花的信,信上说派人送给你一束菊花,因为在秋天万木凋谢的时节,只有菊花绚丽多姿,茁壮地生长,可见它有天地的真气,是人们可用来延年益寿的好东西,因此送给你,供你研究长生的道理。

晋代名医陶弘景赞成人们吃菊花,并说真菊花味甜,假菊花味苦。

诗人陶渊明在诗中常提到服菊,即吃菊花,并有“酒能祛百病,菊解制颓龄”的说法。

我们祖先喜爱菊,不但观赏菊花,也认识到菊花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了。

关于菊花的故事,在我国民间流传很多。早在两千多年前,汉朝应劭在《风俗通义》里说河南南阳郦县(今内乡县)有个叫甘谷的村子,村后山上长着许多菊花,一股山泉从山上菊花丛中流过,花瓣散落水中,水中含有菊花的清香,十分甜美。村上三十多户人家都饮用这眼泉水,一般都能活到一百三十岁左右,最低的也有八九十岁。

汉武帝时,为了长寿,宫中每到重阳节都要饮菊花酒。

菊花主要产于浙江、安徽、河南、四川等地。浙江桐乡的杭白菊和黄山脚下的黄山贡菊最为有名。产于安徽亳州的亳菊、滁州的滁菊、四川中江的川菊、浙江德清的德菊、河南济源的怀菊都有很高的药效。

菊花品种繁多,头状花序都可以入药,味甘苦,微寒,能散风,能清热解毒。

黄山贡菊是从菊花群体中选育出的优良品种,原产于歙县金竹岭一带,历来被当做一味重要的中药材。

清光绪年间,北京流行红眼病,光绪皇帝降旨遍求名医良药,黄山知府献上大量黄山菊花干。北京人泡服菊花干后,红眼病立即痊愈了。从此,徽菊名气大振,被称为“贡菊”。

中国开封菊花花会始办于1983年,每年举行一次,名扬海内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推动了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

开封菊花种植有其深远的历史渊源,远在唐朝就初具规模了。唐朝诗人刘禹锡在诗中描写开封菊花说:“家家菊尽黄,梁园独如霜。”北宋时,开封菊花闻名遐迩。每逢重阳佳节,不仅民间有花市和赛菊活动,而且宫内要插菊花,挂菊花灯,饮菊花酒,甚至还开菊花花会。

明清时,开封养菊、赏菊之风依然很盛。清朝乾隆皇帝南巡时,特地绕道到开封禹王台赏菊,还留下了“枫叶梧青落,霜花菊白堆”的著名诗句,被刻在禹王台的乾隆御碑上。

随着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开封人民酷爱菊花的传统习俗更浓了。1983年,开封市第七届人大常委会第17次会议决定把菊花命名为开封市“市花”,每年10月18日至11月18日为“菊花花会”的会期。

在历届全国菊花品种展赛中,开封参赛菊花艳压群芳,取得了四连冠的好成绩。而1999年在昆明举办的世界园艺博览会菊花专项大赛中,开封参赛菊花夺得了大奖总数第一、金奖总数第一、奖牌总数第一,形成了“开封菊花甲天下,开封菊花走天下”的局面,为重阳文化增光添彩,愉悦了千家万户。

(四)饮菊花酒

每逢重阳佳节,我国人民就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做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我国酿制菊花酒,早在汉魏时期即已盛行。东晋葛洪《西京杂记》里说:“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

《西京杂记》还说汉高祖时,宫中“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莲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

南朝《续齐谐记》里说:“九月九日……饮菊酒,祸可消。”

到了明清时,菊花酒中又加入多种草药,药效更好了。制作时用干菊花煎汁,加曲、米酿酒,再加地黄、当归、枸杞诸药。

菊花酒疏风除热,养肝明目,消炎解毒,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明朝医学家李时珍说菊花能“治头风,明耳目,去瘘瘅,治百病”。

古时的菊花酒是头年重阳节时专为第二年重阳节酿制的。九月九日这天,采下初开的菊花和一些青翠的枝叶,掺入准备酿酒的粮食中,然后加曲酿酒,于第二年九月九日饮用。

重阳佳节时,天气凉爽,菊花盛开,片片金黄。亲友们三五相邀,同饮菊花酒,共赏菊花,别有一番情趣,令人心旷神怡。尤其是读书人,饮酒赏菊,吟诗唱和,给后世留下不少佳句名篇。

由于重阳节要饮菊花酒,重阳节也成了祭祀酒神的酒神节。山东民俗于重阳节这天,酒坊要祭缸神,这缸神即酒神杜康。在贵州仁怀县茅台镇,每年重阳节开始投料下曲酿酒,传说九九重阳,阳气旺盛,能酿出好酒来。这时,老板在贴有“杜康先师之神位”的地方点起香烛,摆上供品,恭恭敬敬地祈求酿酒顺利。

菊花为常用中药,能疏风清热、平肝明目,其主要成分为挥发油、黄酮类及氨基酸、微量元素等,由于产地及加工方法不同,又分为杭菊、亳菊、祁菊、贡菊、滁菊、怀菊、济菊、黄菊八大类。陶渊明在诗里说:“往燕无遗影,来雁有余声。酒能祛百病,菊解制颓龄。”菊花酒确实有祛病延年的作用,传说重阳节饮菊花酒还能辟邪祛灾。

社会在前进,人类也在不断地进步,菊花酒的制作方法也翻新了。现在,人们将干菊花去蒂后洗净晾干,泡于低度粮食酒中,一两天后就可以饮用菊花酒了。常饮菊花酒可以活血行气、抗御衰老、延年益寿;如果再向酒中加地黄、当归、枸杞,对头晕目眩、疲劳多梦有很好的疗效。

因此,菊花酒古称“长寿酒”。

重阳佳节是秋收季节,辛苦了一年的农民往往积劳成疾,如能饮上菊花酒,对身体是相当有好处的。因此,劳动人民大量制作菊花酒,发明了不少配方:

配方一:甘菊花一斤,生地黄六两,枸杞子、当归各二两,糯米六斤,酒曲适量。将前四味水煎二次,取浓汁五斤备用。再将糯米用药汁一斤浸湿,沥干,蒸饭,待凉后与酒曲、药汁拌匀,装入瓦坛中发酵,味甜后,去渣即成菊花酒了。此酒能养肝明目,滋阴清热,主治肝肾不足引起的头痛、头晕、目眩、耳鸣、腰膝酸软、手足震颤等症。此方引自《药酒汇编》。

配方二:菊花、生地黄、枸杞根各五斤,糯米七十斤,酒曲适量。前三味加水一百斤煮至减半,备用。糯米浸泡,沥干,蒸饭,待温后同酒曲、药汁一同拌匀,倒入菊花酒瓮密封,熟后澄清备用。此酒能壮筋骨,补精髓,清虚热,延年益寿。此方引自《太平圣惠方》。

配方三:菊花、杜仲各一斤,防风、附子、黄芪、干姜、桂心、当归、石斛各四两,紫英石、肉苁蓉各五两,萆薢、独活、钟乳粉各八两,茯苓三两,以酒七斗浸五日即可饮用。此酒主治体虚寒冷,腰背疼痛,食少羸瘦,能去风冷,补不足。此方引自《奇效良方》。

民间菊花酒配方:

配方一:将甘菊花、当归、生地黄、枸杞放入锅中,加水煎汁,用纱布过滤待用。将大米煮半熟沥干,和药汁拌匀蒸熟,再拌适量酒曲,装入瓦坛中,四周用棉花或稻草保温发酵,直到味甜即成菊花酒了。每日二次,每次三汤匙,用开水冲服。此酒可补精气不足,能明目安神,润肺生津,养神益智,令人长寿。

配方二:用枸杞子一斤、甘菊花四钱、麦冬二两、酒曲五两、糯米十五斤酿制菊花酒,能补肾益精,养肝明目,主治虚劳消瘦,腰脊疼痛,足膝酸软,头晕目眩,视物模糊,迎风流泪,肺燥咳嗽。

配方三:用鲜菊花一两二钱捣成汁,用黄酒一两冲服,每日二次,一次一剂,能清热解毒,活血止痛。

菊花酒不但能为重阳佳节助兴,还能为辛苦一年的农夫疗疾,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

(五)吃重阳糕

重阳糕也称“花糕”,南北朝时就已经有了。这是重阳节的必备食品,流行于全国大部分地区,因在重阳节食用而得名。

重阳糕多用米粉、果料等作原料,制法因地而异,主要有烙、蒸两种,现在仍在流行。制作时,以米粉、豆粉等为原料,发酵制作而成。制作时还要加糖,点缀枣、栗、杏仁等果馕。因为“糕”与“高”同音,重阳登高吃糕,有“步步高”的寓意。

一说:重阳节这天之所以登高,本是为了避祸免灾,但有些地方是平原,没有山,又无高可登,便以吃糕代替登高,因为“糕”与“高”同音。同时,人们还在糕上插纸旗代替插茱萸,用意仍是避祸免灾。

汉朝时,宫中已有九月九日吃蓬饵的风俗。据《周礼》所载,饵用于祭祀,或在宴会上食用,类似于今天的糕。“蓬”即蓬子,蒿类植物;“饵”即富于黏性的食品。蓬饵就是用蓬子掺和米粉做成的糕。汉高祖刘邦时,宫中于九月九日吃蓬饵,可见这种习俗在秦汉时期就已经有了。其实,重阳糕的源头就是秦汉时期的“蓬饵”。

宋朝时,吃重阳糕之风大盛。糕与高谐音,吃糕是为了取步步高的吉祥之意,因而大受人们的青睐。

古书上有好多重阳吃糕的逸事:

唐朝时,袁师德有一次重阳节到朋友家做客,主人请他吃糕时,他推辞不吃。后来,人家才知道他的父亲叫袁高,因为“糕”与“高”同音,犯了忌讳,所以他不肯吃糕。

同类推荐
  • 民间婚俗

    民间婚俗

    婚姻礼俗是男女建立婚姻关系的必要途径。由于结婚是人生最大喜事,关涉到家庭幸福、家族香火的延续和社会的安定,因此有关婚姻的习俗也就特别繁多。哭嫁仅仅是婚俗中的一个插曲。以上简单梳理了哭嫁习俗流变的轨迹,从中可以看出,婚俗的历史非常悠久,并且处于不断的变动之中,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婚俗还包含丰富的文化意蕴,充溢着美好的情感以及人们对幸福家庭生活的向往。本书将依照婚礼的程序,展示婚礼中重要环节的风俗画面。
  • 祝酒辞与红白喜事致辞金典

    祝酒辞与红白喜事致辞金典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祝酒辞。通过从酒的起源到祝酒辞的兴起、发展、演变,乃至最后成型,对祝酒辞进行了全方位阐述,希望读者了解祝酒辞的“前世今生”,并对酒文化有一个重新的认识。此外,还遴选出数百例题材丰富的祝酒实例。下篇为红白喜事致辞。书中对红白喜事的礼俗和红白喜事致辞的特色进行了详尽的讲解,同样选取了诸如婚礼、生日、节日、会议、商务庆典、送行、就职、升迁、升学、乔迁等多种不同场景的案例供参考。本书具有很强的阅读性和实用性。“一杯美酒,笑迎五湖四海宾客;一本奇书,恭奉千秋万代读者。”
  • 中国物质文明史

    中国物质文明史

    本书以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发展为线索,撷取北京直立人遗址、河姆渡文化遗址、良渚文化遗址、安阳殷墟、先秦钱币、秦始皇陵、马王堆汉墓、四大佛教石窟、宋代官窑、明清紫禁城等留存于地上和地下的著名文化遗存,以点涉面,以史带论,就中国的远古人类、史前文化、古代玉器、古代青铜器、古代钱币、古代墓葬、古代纺织与服饰、古代佛教艺术、古代陶瓷、古代建筑等独特的物质文化展开较系统的介绍和探讨,内容涉及人类学、考古学、历史学、宗教学、艺术学、农学、钱币学、矿物学、冶金技术、纺织技术、陶瓷工艺、建筑工程等众多学科领域。
  • 西洋文化简史

    西洋文化简史

    本书在对西方文化进行探询时,着重对它的起源、形成、发展、面貌特征进行了有特色的概述。是从古希腊文化讲起,涉及古希腊文化,古罗马文化,中世纪的宗教文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理性文化,现代社会的多元文化等,以最简洁的方式概述了西方文化的来龙去脉。
  • 生肖文化:苍龙腾空

    生肖文化:苍龙腾空

    本书研讨生肖龙的文化蕴涵,侧重说明人与动物的互动关系,以及该种动物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多方面投影和表现。
热门推荐
  • 她是皇后?

    她是皇后?

    不是吧!我就是普通点嘛!至于那么惊讶吗?两我都不相信了!
  • 苍梦

    苍梦

    什么是梦?什么又会是现实?苍生的迷梦,难道就不是我们的梦?
  • 荣格的智慧:荣格性格哲学解读

    荣格的智慧:荣格性格哲学解读

    性格决定命运,性格改变人生。这已成为世界各国学者的共识。那么,性格与命运之间究竟存在怎样的内在联系呢?荣格经过长期潜心研究,终于破译了“性格决定命运”的密码。为了让广大读者深刻理解“性格”与“命运”的内涵,我们编译了荣格的著作。在本书中,除了展现荣格在心理学领域所表现出来的睿智和人格魅力以外,还全面阐述了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理论及类型理论。
  • 炎石之界

    炎石之界

    在一次毁灭性的战争之后,世界满目疮痍,在战争中活下来的人们发现了一种叫做炎石的石头,不可思议的力量展现于这个世界。60年后,几个少年的出现即将改变这个由于炎石而重获新生的世界,一切都是命运的抉择。
  • 傀儡魔王

    傀儡魔王

    他历劫失败,都认为神魂消散,于是被炼制成人形兵器傀儡,且看傀儡如何逆袭,凶威天下。
  • 双子座Gemini

    双子座Gemini

    文章简介:本文短篇记事小说字数不多,不收费,不要花,只为了提醒你们,如果在你生命里带给你快乐的还在带给你快乐,还在以她独特的方式渲染着身边的你请给她一个微笑,一句鼓励,因为你并不知道她将快乐给你,留下的失落伤心却藏在了心里。(当然主人公也要吐槽她们一些让人发指的事情)嗯!如果某些小丫头看见了请不要对号入座,说的不是你。我只求睡个懒觉!睡到自然醒。拜托了。拜托,拜托??????
  • 兽女天下魅本轻

    兽女天下魅本轻

    她本是异世兽王之女,却因遭人迫害,流落地球。但金鳞又怎会是池中之物,在这里,她照样是一方传奇!战神小队队长,华夏的守护神!但她终究不属于这里,在她知道自己的身份和使命后,腥风血雨又会是怎样的风景。且看她如何异世回归,书写属于她的不朽神话,夺回属于她的不败神位!
  • 二月生花

    二月生花

    一个真实却又虚构的故事,一个少女美好而又残酷的梦境,在她期望着自己会一直这样过着平淡生活的时候,顾漠却再次出现在自己面前,又一次的打乱了自己的生活轨道。在她选择逃避的时候,顾漠选择进攻......再次一点一点进去她的心房!(有点小虐,有点小甜)
  • 七年之痒你身边我曾来过

    七年之痒你身边我曾来过

    在学校我就开始喜欢他,暗恋了他整整七年,我以为他看到我的真心才会和我结婚,没想到我只是他搪塞父母的一个棋子,结婚前结婚后我才发现他一直精神出轨,我也心平气和他说过无数次离婚,可他不肯放手至到后来……
  • 王俊凯你还爱我

    王俊凯你还爱我

    四叶草们是不是做梦都想嫁给三小只?把主人公想象成你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