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是否友善,不仅仅取决于他所受的教养,也许还要看基因。最近公布的一项加拿大和美国研究人员发现,基因影响人的社会特征,携带某个特定基因变体的人显得更友善,更关心人。陌生人能在20秒内感受到对方是否携带这种“友善基因”。通常情况下,基因影响行为的方式较为复杂,让人难以察觉。加拿大的多伦多博士后亚历山大·科根,带领着研究小组发现,催产素受体基因与人体内催产素这种“爱的荷尔蒙”水平高低有关,影响人的友善度。这一基因有G和A两种变体,组成GG、AG和AA三种基因型。GG基因携带者显得更值得信赖、更可爱,堪称“友善基因”。
即使是微小的遗传变异也可能会对人们的行为产生切实影响,而他人会迅速注意到这些行为上的差异。GG携带者在倾听时表现出更多肢体社交信号,譬如点头、眼神接触、双臂打开等,无声地扮演了更友善、更值得信赖的社会角色。
研究人员最后称:没有一个基因能够完全预示人的行为,虽然基因固然对社会行为有所影响,后天亦可改变。
不过,千万别以此作为借口,为自己的不友善行为进行辩护。当然,如果再遇到那些急着要和你吵架的人时,不用气急败坏地骂他们“没教养”了,你只要淡淡地提醒他去医院检查一下:“您的基因也许有问题。”
我们不需要诊治那些表现出较少社会特征的人,而是要了解,那些人也许正努力克服基因影响,可能需要更多的理解和鼓励。
以上是加拿大与美国“友善基因”的最新释义。
而在中国《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这是孔子以及孟子性善说的一种。
《三字经》的内容分为六个部分,每一部分有一个中心。
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讲述的是教育和学习的重要性。
从“为人子,方少时”至“首孝悌,次见闻”强调人要懂礼仪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并举了黄香和孔融的例子。
从“知某数,识某文”到“此十义,人所同”介绍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识,有数字,三才、三光、三纲、四时、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义,方方面面,一应俱全。
从“凡训蒙,须讲究”到“文中了,及老庄”介绍中国古代的重要典籍和读书的程序,列举的书籍有四书、六经、三易,四诗、三传、五子,基本包括了儒家的典籍和部分先秦诸子的著作。
从“经子通,读诸史”到“通古今,若亲目”讲述的是从三皇至清代的朝代变革,一部中国史的基本面貌尽在其中。
从“口而涌,心而维”至“戒之哉,宜勉力”强调学习要勤奋刻苦、孜孜不倦,只有从小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才能有所作为,“上致君,下泽民”。
黄香(18—106)是我国东汉时期的一位文化名人。他为官的品位并不高,最高是魏郡太守,大约说是一个四品官员。但他生命历程中有两个亮点:一是他9岁时,母亲去世,他对父亲非常孝敬,夏天将父亲的床枕扇凉,冬天用身体把被褥暖热,才让父亲安睡;二是他很小的时候,便广泛阅读儒家经典,精心钻研道德学术,能写文章,当时京师称誉为“天下无双,江夏黄童”。汉章帝还曾特许他到宫中藏书所东观读书。孔子曾说:“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欤”。自明清以来,黄香一直被人们所推崇为做人的楷模。
孔融(153—208),东汉文学家,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是孔子的第20世孙。
《后汉书·孔融传》曰:“兄弟七人,融第六,幼有自然之性。年四岁时,每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大人问其故,答曰:‘我小儿,法当取小者。’由是宗族奇之。”这是个流传千余年的孔融让梨的故事。
故事讲述到了这里,一个人是否友善,还要看基因也好,取决于他所受的教养也罢,姑且不论理论是否正确与否,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满足欲望是人类生存真正意义的所在。人们天天努力工作,抵抗着压力和痛苦,得到财富、得到权利、得到想要的一切,来满足欲望而获得快乐。虽然,每个人欲望不尽相同,但是目的是同一个——获得快乐、避免痛苦。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此语出于《论语·颜渊篇》,是孔子经典妙句之一,己是儒家文化精华之处。这句话道出了做人的真实意义。
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用自己的心推及别人,自己希望怎样生活,就要想到别人也会希望怎样生活,自己希望在社会上站得住,能通达,就也帮助别人站得住,通达。
人要友善地考虑到其他人。
更因为,我们的民风还注重一个因果说,那就是:你种下什么种子,收获的就是什么果。
这若与基因论说,我还是更倾向于后者所受的教育,并见诸行动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