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青辉猜测的没错,董效举此举确实为了能够让三皇子宗政锦即位,而对与徐家联姻也的确抱了万全的想法,且不说董徐两家门当户对,自己的女儿刚刚被皇上册封为郡主,自己目前在朝中的势力也比徐家要多得多。自己如此费劲心思要与徐家联姻,徐青辉没有任何理由拒绝。
但是,当见到薛方尴尬的神色,董效举心中已然明了:徐家拒绝了联姻之事。
薛方小心翼翼的将在徐家的情形说了一遍,董效举面色阴晦,其实他心中也很清楚徐青辉心中的顾虑,虽然皇上未说,可如今朝中的几位重臣对皇上酝酿立储之事明白的很。
只是想不到徐青辉父子竟拒绝的如此干脆,董效举一转念:“莫非对立储之事徐青辉有私心?是二皇子还是四皇子呢?”
就在董效举沉吟间,薛方又道:“其实郡主知书达理,千金贵体,徐澈确实配不上。”
董效举闻言转首道:“此事不要对外声张,我不想让婥娟知道。”
薛方忙应道:“大人放心,下官明白。”
然而两人都没有注意到西侧“雪景寒林图”的屏风后面,董婥娟正狠狠绞着手中的绢子,脸上则是失望和愤恨的神色。
终究董婥娟无声的退回自己的房间,却拿起自己正在绣着的一个手帕狠狠剪破,心道:“徐澈,你既然接了我的衿缨,我就一定要嫁给你!”
侍女小眉见状未敢言语,只是在董婥娟停手后无声的将破碎的布片收拾好,悄悄退了出去。
如此几日过后,便是武举殿试的日子,封翊自知自己军事策论并无可取之处,也并无意争夺武状元,而刘川似乎对武状元也并没有太大期盼,殿堂之上,只有金戒行对答如流,兵部尚书耿直暗道:“想不到这金戒行虽未少林俗家弟子,却对兵法如此了解。”
皇上亦是嘉许,最终金戒行取得了大齐开国第一次武举的武状元,榜眼刘川,探花封翊。
然而三人并未被授予官职,皇上只道三人于并不备案在册,以候任用。
此事对封翊来说不算坏消息,因为他觉得自己并未做好踏入仕途的准备,而刘川此行意在将形意拳发扬光大,是而也不着急,而金戒行脸上却闪过不易察觉的失望,却还是向皇帝拜扣万安后,退了出去。
此时,谢滢雪和杨家兄妹正在皇城外等着封翊,远远见封翊走来,杨文琴便快步跑到封翊身边问道:“翊哥哥,怎么样?”
封翊温和一笑道:“探花。”
“啊?”杨文琴语气中的失望显而易见,接着问道:“那皇上封你什么官职?”
封翊笑道:“没有,皇上只让我们道兵部备案,并没有册封任何官职。”
“这样啊。”杨文琴有些泄气。
封翊见状道:“没事,或者机会很快会到。”因为以前自己从未想过借助朝廷的力量来复仇,只是因为现在事情变的复杂自己不得不走这一步,但是自己并不想入朝为官是真的。
于是几人便不再谈论此事,往栖霞山庄走去。
杨文琴不经意的回头,正看到在城墙上一个衣冠楚楚的身影,仔细一看却是宗政锦,杨文琴点头示意,宗政锦也含笑回应。
宗政锦此刻已经知道了杨文琴是栖霞山庄的大小姐,而除夕夜杨文琴依然给宗政锦留下了印象,而今见她翩然转身,宗政锦没来由的便向她含笑颔首。
看着封翊、刘川、金戒行等人陆续离开,宗政锦心中有些气愤,当初自己费尽心思拿到主持会试的资格,也是想借此笼络人才,不想父皇却在殿试之时亲口说出暂不授予官职之事,虽然父皇事后对自己主持会试时候的能力认可嘉许,颇多赞美,自己心中却还是有些不满的情绪,在他眼中所有的一切都是父皇有意抬举四弟而压制他。
朝中百官也没想到大齐开国后的第一次武举竟然如此结束,只有皇上自己心中知道,他之所以不给本次科举及第之人封官是因为看到金戒行的时候,自己有种说不出的感觉,总觉得金戒行像极了一个人,而那人正是许定帝。
许定帝的小儿子靳诚在徐青辉带人攻入上京,靳氏被迫逃至环庆,后失踪,当时靳诚十六岁,如今过去近十余载,想来靳诚也有这么大了。
金戒行确是厉害,若他真是靳诚,以他今日在朝上的表现,若是暗存复辟的心思,只怕将来会是祸乱,他不能冒险。
而大齐的百年基业若是想万年永存,那么——是时候将立储之事昭告天下了。
八月初一的早朝,皇上见众卿家并无要紧事要奏,开口道:“朕,今日有一事要宣布,李之。”
立在朝下的几位重臣闻言,都不由得心中暗惊,宗政圻说话时并未太过正色,却自然含了一种郑重,几个重臣都能察觉到事关重大,难道是….,未等几人想太多。
皇帝身旁的总领太监李之已闻言出列,恭敬的拿起身后侍官托着的诏书,昂然宣读: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盖闻万国之本,属在元良;主器之重,归于贤子。朕恭膺景命,嗣托丕图,远惟右昔早建之文,近考祖宗相承之典,爰遵天序,式正储闱。
皇四子宗政铄,先文淳皇后所出,日表粹和,天姿颖异。诞祥虹渚,夙彰出震之符;毓德龙楼,允协继离之望。是尔赐授册宝,布告天下,立为皇太子,正位东宫。
钦此!
昭告一出,文武百官都吃惊不小,虽说皇上决意立储之事在武举殿试之后便人尽皆知,但是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便公告天下,不能不说还是出人意料之外。
而董效举等一直想方设法扶持三皇子的势力,闻言更是大出意料之外,本以为皇上会将立储之事放于来年立春,想不到居然这么快!
最先反应过来的是大学士刘意城和柱国公徐青辉,李之刚刚读完,两人已跪拜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百官这才如梦初醒般跪拜…..
宗政锦再怎么不甘,昭告已下,君无戏言,也只能随着众臣跪拜下去。
董效举从诏书宣读完毕的那一刻,便刻意注意徐青辉的表情,徐青辉自始至终便表现的极其平静,只因徐青辉自己早已不想卷入朝廷纷争,而徐湛、徐澈亦未染指其中,不管谁坐稳东宫之位,于徐家并无太多利害,而徐家一向对皇室忠心耿耿,自然没有什么可以担心的。
然而这样的平静看在董效举眼中却成了徐青辉早已知晓皇上立宗政铄为太子的证明。董效举以为或者徐青辉是早就知晓了皇上的意图,所以拒绝与他联姻,自然也便是拒绝了扶持三皇子上位。
徐青辉也意识到董效举对他的注意,也只能以平静相对,朝堂之上的事情,多言无益。
散朝之后,徐青辉并未多做停留,却在上轿之时,被听到董效举的声音制止:“徐公请留步。”
徐青辉闻言回身,见董效举已走到离自己不远的地方,便拱手施礼道:“董大人,不知有何赐教。”
董效举含笑道:“本官怎么敢说赐教,只不过是想恭喜徐大人得偿所愿。想必太子一定十分感激徐公吧。”
徐青辉闻言,知道董效举所指,但是自己却并不想与董效举有争执,毕竟自己早已隐退,而董效举言官出身,且还在朝为官。便道:“董大人多虑了,立储之事,我也是刚刚在朝堂之上才知晓的。”
“哦?”董效举的声音中充满了明显的不相信,道:“但是徐公的样子明显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徐青辉虽然不想与董效举起争执,但是却也并不怕他,听他如此说,徐青辉只淡然一笑道:“只因为是皇上所做的决定,我并无异议,何况太子秉性宽和,勤敏淳厚,皇上自然明白。”
徐青辉寥寥几句,已让董效举哑口无言,只得笑道:“徐公说的是,想不到徐公久不染朝政,却如此明白,本官佩服!”
徐青辉依旧只是淡笑道:“董大人过奖了,下官告辞。”
徐青辉说完,礼节性的向董效举施礼便上轿走了,董效举阴翳的看着徐青辉的轿子远去。
徐青辉心中清楚,不管之前自己与董效举有多少嫌隙,都未曾当面如此针锋相对,即便是两人分当尚书省左右丞的时候,也是尽可能维持表面的和睦,今天如此,两人无疑是彻底决裂了。
其实徐青辉心中是希望宗政铄做太子的,或者这三位皇子能力不相上下,但宗政铄却是更加的谦和开明。虽然二皇子宗政铭禀性淡泊,但是徐青辉看得出来二殿下实际上是刻意隐藏着自己的锋芒,他母亲早逝,是文淳皇后一首抚育大的,与已故皇长子宗政铧,太子宗政铄关系十分要好,他绝对不会争夺太子之位。
但是他不想不代表朝中之人不想,所以他刻意舆情诗词书画,先摆明自己的立场,而若是论背后朝中的势力,宗政锦还是占了上风的,然而皇上对先皇后和皇长子的感情始终让皇上倾向于宗政铄,而徐青辉一直有种预感,皇上一定会册立宗政铄为皇太子。
但是徐青辉也知道,坐上太子之位的时候,也是他要面临更加严峻考验的时候,有人绝不会就此罢手。
十日后,皇上下诏追封大皇子宗政铧为懿敏太子,册立二皇子宗政铭为恒王,三皇子宗政锦为昭王,其余皇子、公主也一并做了合适的封赏,并分别赐予良田、宅院等,以作安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