饕餮,中国傳說中的一種兇惡貪食的野獸,古代青銅器上面常用它的頭部形狀做裝飾,叫做饕餮紋。傳說是龍生九子之一。一說是斷頭的蚩尤。現在則用來形容極度好食的人。被稱為四兇之一。
檮杌,中国上古時代傳說中的“四凶”之一,长得人头虎腿长有野猪獠牙。最早梼杌是传说中的凶兽
《神异经·西荒经》:西方荒中有兽焉,其状如虎而犬毛,长二尺,人面虎足,猪口牙,尾长一丈八尺,搅乱荒中,名檮杌,一名傲狠,一名难训。
《左传》记载:颛顼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诎言,告之则顽,舍之则嚣,傲狠明德,以乱天常,天下之民,谓之梼杌。即鯀號梼杌。
《檮杌》也是楚國史書。梼,《说文解字》曰:“梼,断木也。”杌,《说文》未载,但“兀”意为下基,所以“梼杌”原本指断木桩。因断木桩上有年轮可见,因此借用为书名。
《疑耀·檮杌》张萱:檮杌,恶兽,楚以名史,主於惩恶。又云,檮杌能逆知未来,故人有掩捕者,必先知之。史以示往知来者也,故取名焉。亦一説也。
《左传》文公十八年道:“舜臣尧,宾于四门,流四凶族浑敦、穷奇、梼杌、饕餮,投诸四裔,以御魑魅。”敦同沌。此谓舜流放四凶,以梼杌况鲧。鲧,禹父。
有學者指出,“梼杌”之語音源自北方民族。現代蒙古語稱歷史為tuuh。這個也許為最終解釋楚史為何叫“梼杌”提供了另外一種思路。
混沌,又写作浑沌,指混乱而没有秩序的状态,在哲学中,混沌指虚空,或者没有结构的均匀状态。
中国古代和古希腊都有混沌的神,古希腊神话中的神为卡俄斯,中国《庄子》中记载了浑沌的故事。
撒旦(希伯来语:????????;阿拉伯语:??????;英语:Satan),又作撒但[1],思高譯本譯為撒殚、撒旦,景教譯為娑殫,《白話文版本的中文聖經》譯為沙丹或薩坦。犹太教《希伯来圣经》和基督教《旧约圣经》的《创世记》记载撒但在伊甸园裏曾作为一条蛇去诱惑夏娃。“蛇”也因此在圣经裏成了“欺骗者”的象征。在《圣经·启示录》,圣经也用大红龙象征撒但。
刑天又作形夭,原名形天,是中國遠古神話中的神祇。在《山海經》裡則是一位巨人,為炎帝的文臣。无头,五官在身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