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71500000029

第29章 特别篇之商界思想家(1)

知识信徒

——逃离命运的枷锁

在中国,在高技术领域做一个国际化的企业,开拓全球市场,华为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完全靠摸索,在市场中摸爬滚打,在残酷的竞争中学习;在中国,做一个以几万年轻知识分子为主的企业,竞争又是全球范围和世界级水平,华为没有任何成功的实践可以借鉴。

——任正非

众所周知,任正非是一个重视知识的企业家。华为创立之初,任正非就主张以自主研发的方式掌握核心技术。表面上看,任正非是为了摆脱在市场上处于被动的劣势,但同时也能够看出他对知识的尊重。在这一观念中,他将知识放在了一个有高度的层面上。因为他本身就十分坚定,相信“知识就是可以改变命运的伟大力量”。

从华为的发展历程来看,你会发现,任正非更喜欢同朗讯、马可尼等公司合作。曾经有很多人,甚至包括华为的一些高层领导,都对此感到不解。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只是任正非还是一个青少年的时候就对那些科学家和发明家有着崇拜之情。

深圳龙岗区的华为坂田基地也曾给无数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到那里参观过的人恐怕至今还记忆犹新。这其中的原因便是坂田基地的特殊设计,因为基地里的每条道路都是以中外著名科学家的名字而命名的,比如贝尔路、居里夫人路、稼先路等,而这些路都是任正非亲自命名的。

而在参观贝尔实验室的时候,任正非甚至夸张地说过:

我年轻时代就十分崇拜贝尔实验室,仰慕之情超越爱情。

从任正非的种种表现不难看出,他的敬意是给了那些科学家、发明家,但他真正敬佩的其实是这些人所拥有的知识。任正非为何会如此执着于知识呢?这还要从任正非小时候的经历说起,他对知识的信奉主要得益于他所接受的家庭教育。

任正非并非出身文化世家,他的爷爷任三和是做金华火腿的师傅,他的子女们,除了任摩逊(也就是任正非的父亲)之外,都没有读过书。任摩逊也是因为自己的百般坚持,最终才读上了书,他也是家中唯一一个读过大学的人。后来因为父母相继病逝,任摩逊告别了他热爱的大学,回到老家在职业学校当老师。此时,他还差一年就毕业了。抗日期间,任摩逊曾积极投身革命,1944年的时候,为了躲避特务的追捕来到了贵州。之后,他便与任正非的母亲程远昭结了婚。任摩逊其实也是一个胸怀抱负的人,可终其一生也未能充分发挥才能,到头来也只是一个乡村教育家。

成大事者多艰难,任正非的青少年时代就经历了不少的苦难。在家里,他还有六个弟妹,全家九口人的生活全部靠父母微薄的收入来维持。除此之外,父亲还要往老家寄生活费。家里的一条棉被是几个人合用的,做饭时就在地坑了。任家的贫困程度可谓是难以想象的,以至于后来来抄家的造反派看到之后都目瞪口呆了。任正非在家从来没有穿过衬衣,而且即便到了夏天也只能穿厚外衣,根本没有可以替换的衣服。

即便在如此贫穷的情境下,任氏夫妇依然坚持让七个孩子都上学。可每到开学的时候,母亲就不得不为学费发愁,只能到处向别人借钱,可一般是借不到的,因为每家都很困难。

任摩逊一直勉励任正非,告诉他要好好学习。而父亲的谆谆教导也确实深深地影响了任正非,使他渐渐养成了淡泊名利、好求知的性格。在当时的社会,任正非的父母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学校教员,不能给予儿女们更多的东西,但教会了他们热爱知识。

“文革”时期,任摩逊作为文化人免不了一场劫难。任正非当时在重庆上大学,学校里也到处都是斗争。其间,任正非扒着火车回了一趟家。父母害怕他也受牵连,第二天一早便将他赶了回去。临行时,父亲嘱咐道:“别人不学你要学,不要随大流。”任正非将父亲的话记在了心里,于是回到重庆后,他便埋头苦读,也不管外面的枪炮声有多响。这个时候,很多人都参加到了斗争中,从而荒废了学业。而任正非则开始结交了一些西安交大的老师,然后从他们那里获取学习材料。

任正非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他学习高等数学、计算机、自动控制、外语、逻辑、哲学……没错,他几乎看到什么学什么。不过,这种学习方式确实让任正非掌握了不少知识,见解独到。这一点,从任正非后来在华为内刊上发表的文章,以及他在各个场合上做出的讲话就能够看出来。

贫寒家境与对知识的追求便是任正非整个青少年时代的主题。所以说,任正非价值观的形成,深受家庭教育的影响。踏实上进、淡泊名利的心态以及热爱读书、追求知识的品格,都是在那些青涩的岁月里成型的。而这些难能可贵的品质,后来也发挥到了他在华为的发展和建设中。

同时,也正是年少时的这些经历让任正非对那些改变了人类命运的科学家们产生了崇拜之情。因为任正非深深地意识到,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从此,他便开始笃信知识的力量。任正非在访问美国回来后,就曾发出过这样的感慨:

教育经费的缺乏,文化素质的低下,是中国不发达的一个重要原因。

任正非将改变命运的希望寄予知识,是因为他相信知识是创造价值的有生力量。在他看来,知识就是一种财富,而且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而源源不断地获得,对众生而言,是平等的。很多人难以想象,这样的认知竟然出自一位商人,因为它看起来更像是一位学者对知识的迷恋。

当华为还处在创业期时,公司的管理者们没有一个人具备高科技产业管理经验,无论是从研发到市场,还是从生产到财务,统统都是外行,这当然也包括任正非在内。一直以来,他们是靠着摸索前进的。于是,任正非认为公司有必要进行一些培训。为此,华为还专门建立了部门学习制度,目的就是要让公司的成员不断地进行学习,同时提高彼此之间的共同交流。在任正非看来,学习对于华为的管理有着重大意义:

在中国,在高技术领域做一个国际化的企业,开拓全球市场,华为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完全靠摸索,在市场中摸爬滚打,在残酷的竞争中学习;在中国,做一个以几万年轻知识分子为主的企业,竞争又是全球范围和世界级水平,华为没有任何成功的实践可以借鉴……

因此,任正非在公司里特别重视学习,因为他坚信,只有不断学习才能管好华为。任正非每周至少都会看两本书,涉猎范围十分广泛,但大部分都围绕着与企业有关的书,比如公司管理和技术进步等。因而,任正非对联想、宏基、IBM等知名企业的实践经验了如指掌。同时,他也会要求干部们多读书,有时甚至让公司买书,然后发给各级主管和员工。

在任正非的带领下,培训中心成为公司内部最重要的一个机构,华为董事长孙亚芳就出身于培训中心。公司在坂田基地建设培训中心时,把它盖成了一个豪华酒店。当时,有人对此提出异议,认为这是一种资源浪费。但任正非不以为然,他认为这是一种投资。而任正非在审批各部门提交的年度预算时,总会指出培训预算太低的问题。

重视培训,这并不是任正非一个人的观点。从很多世界知名企业看来,培训支出不再是支出去的一笔费用,而是对企业未来的投资。华为每年支出的培训费用就高达数亿元,他们自行编写教材,总会在其中加入许多实际案例,以供员工学习和参考。华为的培训并不是“走过场”,其结果还要有一个严格的考核评估。

为了把华为打造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型组织,公司已经做出了方方面面的努力。后来,公司还正式注册了华为大学,办学目的就是为员工及客户提供各种培训课程,这其中还包含了华为一贯秉承的宗旨,即“与客户共同成长”。华为的培训系统也一直处于建设和完善当中,因而除了深圳总部,华为在北京、广州、南京、昆明、杭州和重庆等地区也分别成立了区域培训中心。而在国外,比如欧洲和非洲的几个国家,华为同样建立了综合性的培训中心。国外的这些培训中心,不但要向各个国家的客户提供培训的服务,同时它也是向合作方传授经验和技能的一个最佳平台。

不可否认,任正非就是知识的信徒。他尊重知识,热爱知识。他用知识改写了自己的命运;他用知识塑造了引领世界的中国通信产业;他用知识为中国企业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光明之路。

勤俭一生

——饥饿的启示

父母一生勤俭,而且不断以身作则来教育我,让我不要大手大脚。其实我一生都是非常节俭的,她只不过用过去过过的苦日子作坐标来度量。

——任正非

一直以来,任正非都被誉为最低调的企业家。这不止是因为他不经常在媒体面前露面,更重要的是,他的身上并没有大多数富豪身上所见的奢华之气。他看起来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老头,既平实又朴素。这难道是一个人表现出的气质吗?当然不是,这是一种品质的象征。任正非就是一个勤俭之人,而这样的习惯自然不是短时间内养成的。

任正非出身寒门,但他从不以此为耻。相反,对于这样的人,他反而会给予更多的赞赏。因而,华为招聘时也会多关注一些贫寒的学生。在任正非看来,这样的人吃苦耐劳,在工作中也会表现出更多的韧性。尽管现在有钱了,但任正非始终保持着节约的传统。他本人的生活很简朴,就连吃饭时也会特别注意,以避免浪费。

任正非出生在贵州安顺地区镇宁县山区。贵州地处高原,当地的风景十分优美,但经济却非常落后。特别是山区地带,俗称“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大跃进”运动开始后,农村地区开始大办食堂,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大锅饭”。办食堂必然要面临的一种情况便是高征购,而这样导致的最终结果就是粮食短缺。1960年,贵州地区已经闹起严重的饥荒。然而,省委向上级做出的汇报却是:全省食堂办得好和比较好的占总数80%。于是,贵州就被誉为了“红旗省”,还动员全国进行学习。到了1961年,面对强大的压力,贵州不得不实行包产到户,至此城乡的面貌才得以缓解。

任正非的父亲和母亲都是普通教师,这在如今看来是相当不错的职业,但在建国时五六十年代,他们却是处在社会最底层的人。当时,教师这个职业不但收入低,还要时常遭受别人的鄙视。

那时,全国正陷入经济困难时期,粮食短缺是最严重的情况。任正非家的情况更是糟糕,吃也吃不好,住也住不好。仅存的一点粮食根本不够填饱全家人的肚子。家里的棉被要几个人盒盖一条,破旧被单下连褥子都没有,而是铺的稻草。国家当时实行的是配给制,即各种票子盛行的年代,各家的日常所需都要凭票领取。布票紧缺时,每人一年就只得了半米布。一直到高中毕业的时候,任正非始终都没有穿过衬衣,哪怕是夏天,都穿着厚外套。

生活本来就已经捉襟见肘了,但孩子们也在一天天长大。吃饭、穿衣、读书,到处都要花钱。每当学校收费时,就是任正非的母亲最犯愁的时候,每人每学期要缴2~3元的学费,家里总共七个孩子,足见这在当时是一笔多大的开销。可尽管如此,父母还是坚持让每个孩子都读书。而任正非后来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就,也与其父母较高的觉悟分不开。

青少年时期的任正非并没有什么高远志向,其实也并不是没有,而是无暇去想这些,因为饥饿每天都有可能向他们袭来。任正非回忆时提到,他上高中的那三年,最大的理想就是能吃一个白面馒头。或许说得夸张了些,但足以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现状。为了赶走饥饿,他们每天都要想方设法地找吃的。种南瓜、采野果、煮菜根这些都还算是好的,有时要上山采红刺果(就是绿化用的那种),或者把蕨菜根磨成浆,又或者将青杠子磨成粉。任正非的妹妹偶尔会采几颗蓖麻子炒一下,把它当成花生吃,可每吃一次都会拉肚子。

任正非的父亲偶尔外出参加会议时,还可以借机改善一下伙食。相对而言,母亲的负担更重一些。她本身也要工作,工作之外还要做饭、洗衣,包揽各种家务。另外,她也要负担七个孩子的教育问题。

总之,母亲付出的劳动是最多的,同时还要尽可能地省下每一口吃的留给孩子。当时,为了保证全家都能活下来,家里的每一餐都采取严格地分饭制。现在看来,以任正非家里当时的情况,全家人能够完好地活下来也可以说是一个奇迹了。

任正非念高中时,正是国家三年经济困难时期,饥饿和死亡让人们感到了无尽的恐慌。饥荒时期,饿殍遍地,全国高达四千多万的人口被饿死。在这种形势下,除了填饱肚子,人们哪还有心思想其他的事情,就更别提读书了。

随着高考的临近,任正非更加进入了紧张的状态。在家复习功课时常常会饿,实在挺不住的时候,他就用米糠跟菜和一下烙着吃。父母见状都十分心疼,奈何家里的状况也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家里当时也有些存粮,但不管怎么饿,任正非从来不会随便动,因为他不能让弟弟妹妹们挨饿。

高考前的三个月,母亲经常会在早上的时候悄悄地塞给任正非一个很小的玉米饼。在饥饿面前,一块小小的玉米饼或许并不能发挥太大的作用,但它至少让任正非能够安下心来复习功课了。对于这件事,任正非后来回忆的时候也是感慨万分:

如果不是这样,也许我也办不了华为这样的公司。社会上多了一名养猪能手或街边多了一名能工巧匠而已。这个小小的玉米饼,是从父母与弟妹的口中抠出来的。我无以报答他们。

最终,任正非考上了重庆建筑工程学院。这个消息对全家来说,亦喜亦忧。喜自不必说,而忧自然也是源于现实,家里的经济状况必定会更加艰难。

大学期间的一件事让任正非至今记忆犹新,那就是母亲送给了他两件衬衣。当时他就流下了眼泪,他清楚地知道母亲为他准备这两件衬衣有多不容易。另外,去上大学,学生需要自己准备被褥。虽然只是一套被褥,却着实难住了任正非的父母。后来,还是母亲想到了一个办法。那时正值毕业季,母亲就在学校捡回了一些毕业学生丢弃的破被单,然后缝缝补补将它们拼接起来,洗干净之后才让他带上。两件衬衣和一条拼接起来的被单,陪伴任正非度过了五年的大学时光。

即便到了现在,任正非也时常感叹,若不是父母的无私和伟大,他们兄妹几人甚至都很难全部存活下来。

我的不自私是从父母身上学到的。华为这么成功,与我不自私有一点关系。

清贫的教师家庭对任正非的价值取向也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他从父母的身上学到了很多可贵的东西。

这段痛苦的人生经历对任正非来说,必然是一段宝贵的财富。真正的财富不是痛苦,而是对痛苦的思考。任正非就此养成的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让他受益一生,同时也让华为得益于其中。

民族大义

——政治的觉悟

同类推荐
  • 使命必达:MBA商学院最受欢迎的员工管理课

    使命必达:MBA商学院最受欢迎的员工管理课

    本书以“使命必达”为主题,根据员工使命感和价值观的建立与实践需求,深刻剖析了责任与执行的核心理念与行为准则,提出培养高度责任心与完美执行力的有效策略,帮助组织者重塑团队,提高组织效率,培训优秀员工。
  • 这样领导最给力

    这样领导最给力

    本书详尽系统地阐明了领导者必须遵守的领导法则。并辅以真实、典型、新鲜、趣味、可读性强的事例,告诉你如何做好一位好领导,如何管理员工,如何让员工尽心尽力,如何帮助员工,如何为员工谋求发展,如何让员工看到你公司的希望,如何管理公司。如何使公司赢得发展……
  • 史玉柱最有价值的商场博弈

    史玉柱最有价值的商场博弈

    对于巨人的失败,史玉柱总结的教训是:“以前很少想输赢,经历了一次挫折,现在会知道做任何事不能太浪漫,成功、不成不败和失败三种情况都要想到。成功了,接下来要做什么;失败了,我应该用什么方法去应对。比如巨人那一次,我应该预计到有没有钱去填窟窿。现在我做一件事,三种情况都会想到。这是摔一跤摔出来的。史玉柱的商场博弈,是智慧的博弈,是勇气的博弈,更是精神的博弈。史玉柱的历程告诉我们,只要精神在,是什么都无法把我们打倒的。史玉柱似乎没有失败过,因为他的精神没有被击倒过。史玉柱是永远的巨人。
  • 最流行的管理时尚

    最流行的管理时尚

    本书总结、归纳了161个当今管理术语,涉及目标管理、领导力、执行力、一分钟管理法、企业核心能力等,并进行理论分析与论述。
  • 早知道这样管理就好了

    早知道这样管理就好了

    本书结合管理学的基本原理,主要论述了管理过程中需要掌握的各种方法和措施,将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最常用的管理定律与实践案例相结合,并从实现科学决策、沟通交流、任用人才、有效激励、减少内耗、严肃纪律、应对危机等各方面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技巧。
热门推荐
  • 太古焚仙

    太古焚仙

    姬长歌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回到了幼年时代,并掌握了他梦寐以求的力量,从此他立誓要改变命运。这是一个风雨飘摇的神魔年代,有人族强者横空而起,太古凶兽染指苍穹,诸雄并起,苍天霸血,神灵陨落,诸天破灭...你有没有想过,这世间,还会有另外一个自己?
  • 无解城市

    无解城市

    偶遇都市传说,却遇上世界新纪元的开始,游戏扩展到现实世界,然而刘宇又如何在关乎生死的游戏中从菜鸟晋升到另一个都市传说,血月之下,是一场残酷的战争
  • 松石斋诗文选

    松石斋诗文选

    许多年前有艺界师友曾鼓励结集。然余自觉拙作虽具诗词之形体,却远未得诗词之神髓,倘作为屐记或心感之回味犹可,而作为诗品实难示人。讵料癸巳之初,故乡旅厦乡亲联谊会诸友厚爱,将余之诗文编汇成集,欲以付梓。余深感盛情难却,思之再三,确定以《松石斋诗文选》为名面世。
  • 至尊封魔录

    至尊封魔录

    马上要高考了,先注册,以后有机会再来写。。哇咔咔~(≧▽≦)/~!!!!至尊封魔录,现在感觉好俗气。不过没办法了,偶尔想到的╮(╯▽╰)╭。按想法写,内容有深度就行。O(∩_∩)O
  • 双瞳觉醒

    双瞳觉醒

    这是一个神奇的大陆,魔兽,佣兵,天材地宝等等等等........主角因为一次和朋友的探险偶然穿越到了这个地方,一个个纷争的故事,一段段感情的纠葛,一条条修炼的道路,一道道刻骨的伤痕。看主角怎样一步一步走向那未知的前方......
  • 亲爱的阿璃

    亲爱的阿璃

    夏璃,我最好的朋友。她,可以在别人欺负我的时候,挺身而出,替我承受被打的痛,可以在我无助的时候,和我一起面对困难,可是,为什么?会这样呢?
  • 独步长生

    独步长生

    人,乃万物之灵,三魂七魄寄于身。尘埃之地,卑微的少年徐阳,唯有三魄,七魂残缺。一次厄运,带来命运的转折,让他踏上了,茫茫寰宇中,寻觅七魄的旅程。
  • 红尘殇之庶女嫡后

    红尘殇之庶女嫡后

    顾阮是当朝太傅的庶女,本以为安分守己,嫁得一如意郎君,便要全心全意服侍左右,只她错了,千辛万苦扶持七皇子登上帝位,等来的却是他的背叛,昔日里温情脉脉,此时此刻变得冷酷无情,他拥着她的嫡姐,告诉她,他爱的一直是他的嫡姐。伺候打入天牢,挖双眼,砍双腿,剁其手,将她做成人彘,就连一心为了她的沈家三子,沈重华为了护着她,万箭穿心而死。她含恨重生。嫡母小气狠毒,她活生生气死嫡母。嫡长姐自恃美貌倾城,她便是不动声色间毁其容颜。嫡次姐嚣张跋扈,她让她夹着尾巴,看人脸色过活。庶五妹嫉恨她,她便是将其送到那个她恨到极致的男人身边,让他亲手处死庶妹,万鼠啮体!死无全尸!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这局dota辣眼睛

    这局dota辣眼睛

    短短六个月,陈安从一个中等生,一跃成为市高考状元。面对记者的疑惑,他只说了一句话。“dota毁一生”......“dota是什么?”“好像是一个过气的游戏吧。”“哇,为什么说dota毁一生啊,走玩玩去。”......dota确实毁了陈安的生活,毁了它的平庸和枯燥,带来的是一场灿烂的逆袭。那局dota很辣眼睛,辣得他流出了泪水,但泪水,却不代表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