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里也有人生价值的衡量,人生智慧的展现,人生道德的规范,人生行为的准则。人生至此一搏,也是堪为人瑞行端之始了。
王尔烈说状元,爱说考状元,其缘由亦正在此。
我写书,常常多些怀念,似有无尽情丝涌来,然又挥之不去。随即,总想在字里行间,为其留下几笔,亦算作慨叹了吧。
当年笔者初著此书时,身居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文萃路的孙芋先生,曾寄赠我一幅王尔烈早年写给表弟赵文源的墨迹,乃诗书合璧,余以为珍之。
孙芋,原名孙鸿杰,吉林榆树人。算来,乃是我的同乡了,因我俩相距只隔一道松花江,他在江之东,我在水之西。孙芋1921年生,1940年毕业于哈尔滨职业学校,曾任《北光日报》《工商日报》记者,东北文工团文化教员、美术组长、编辑科长,东北人民艺术剧院编剧,《辽宁戏剧》《电视与戏剧》副主编,辽宁省戏剧家协会研究员,辽宁省戏剧家协会理事,省老年书画研究会理事,省诗词学会理事。1948年开始发表作品。195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独幕剧剧本《取长补短》《忘情的爱侣》《美与丑》《青春的伙伴》。而他的《妇女代表》,1953年获全国独幕话剧征稿一等奖,东北汇演作品奖,并拍成电影,至此名满全国。我趁写此书机会,为他立上一笔,亦为存念了。
然而写他更因写王尔烈。在其居住的沈阳,即早年盛京小南关,有条胡同,称王府胡同。别看是条胡同,其名气却比大街还广博,传至古今。
那么,它有什么样的来头吗?
有。
这来头,就出自王尔烈身上。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王尔烈的从父,在甘肃凉州知府任上的王组,因平定叛乱,以身殉职。朝廷非常重视此事,放王尔烈回家,并令其多住些时日,以为“丁忧守丧”,“夺情尽孝”,同时也有“奖掖钦慰”之意。王尔烈深感皇恩浩荡,便领旨归里了。
没想他归里竟遇上这样一事。
他本族的两个侄子,因为一块房地产,闹起纠纷来。
王尔烈家,离开风水沟后,曾住辽阳府前街。他回家后听过两个侄子的话后,也没有多说,只道:“今日天气晴和,我想去盛京走走,你俩可愿同往?”
两个侄子一听,乐不得的。于是,便同王尔烈离开老家,向盛京走来。
王尔烈带领两个侄子,到了盛京后,哪也不去,偏偏来到盛京小南关,一个名叫王府胡同的地方。然后,王尔烈问:
“你们此前可曾到过?”
“没到过。”
“你们可曾听说过?”
“是有所闻。”
“那么,你们知道其名何来?”
“无晓。”
于是,王尔烈将他俩带到附近一家酒馆,隔窗相望,面对胡同,便讲了开来。
原来,有个王爷,在京为官。不久,他接到家中的一封来信,说有家邻居不规,每年夹杖子时,总往他家这面,多夹上一垄,这样时间一长,田地被赖去不少。这次来信,让他依着官府权势,管一管这事。并嘱告他,你要没工夫回来,就写一张状纸,委托地方官,公断是了。这个王爷看了信后,呵呵大笑,搭笔便写来。待家人接到回信后,以为是状纸到了,很是高兴。但拆开一看,见是一首四句二十八字诗,上面写道:
千里捎书为堵墙,让他几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谁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也是明白事理。见信后,先主动地将地边,由墙脚处缩回几尺。另一家看了,便也将杖子缩回几尺。这样一来,两家之间,就形成了一条胡同。后来这条胡同,辟成大街,并被保留了下来,成为南关大街了。
两个侄子,听了叔父王尔烈这样一讲,也完全明了,请叔父也写一诗。王尔烈道:“此家酒馆甚小,不便笔墨,我就口占一诗,你们记下,也就是了。”说着,便吟哦道:
你俩本为一母生,祖宗遗产何须争?
一番相见一番老,难得几时称弟兄。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没想,他的这诗,竟引出一人前来拜见。
谁?
酒馆馆主。原来,他也是状元之后,其先人为麻勒吉。
清代开科第一名状元,是山东聊城傅以渐。顺治三年(1646年)丙戌科廷试,内阁大学士范文程、刚林、宁完我、冯铨为考官,试题为“百姓是君”、“行而世为”、“王道之始”,皆开国之君之所为行意。是科会元,为顺天大兴李奭堂。是科殿试,傅以渐为状元,授弘文馆编修,历官国史馆侍讲,秘书院侍讲学士,改国史院大学士,加太子太保。先后充《明史》《太宗实录》纂修,《太祖太宗至训》《通鉴》总裁,成《资政要览序》,撰《内则衍义》《赋役全书》《贞固斋诗集》传世。
麻勒吉则为清代关东第一状元。
麻勒吉,满洲正黄旗人,满姓瓜尔佳氏,汉姓为关,先祖世居苏完延,即今吉林双阳。顺治九年(1652年)壬辰科廷试,分满汉两试,分榜赴考。麻勒吉以翻译夺会试第一,殿试第一,授翰林编修。世祖顺治极为器重,谕麻勒吉为满汉翻译,并擢弘文馆侍讲学士,经筵讲官,编纂《太祖太宗至训》。曾奉敕召降洪承畴,出师江南。但其一生,多遭诬陷。
康熙七年(1668年),麻勒吉受任两江总督。到任不久,发现吴淞河处之浏河口,河道失浚,淤泥填堵,水患成灾,殃及村民。于是,他一面上奏朝廷,一面动员两岸官员,有钱出钱,无钱出力,无力出物,严加防汛。然而,正在他日夜无息、饮食难进、全力救助之时,忽然有一彪人马,带着囚车,迎面奔来。他还以为是前来支援疏通河淤的官员,急忙准备迎候。但是,到得近前,还没容麻勒吉问讯,便有官员抖开圣旨,大喝一声:“拿下!”看去,乃北京刑部所派,为首钦差大臣是满洲学士哲尔肯。随即,哲尔肯宣诏道:
“麻勒吉身为总督,知部下有侵仓钱粮,且蒙蔽朝廷,屡屡不报,按旨夺职,听候勘察。”
原来,麻勒吉治河,虽疏通了淤水河道,却堵塞了江南一大批贪官污吏的进财之道。于是那些赃官罗织罪名,联名上本告状。麻勒吉被锁拿打入囚车后,便向京师押送。其行经路线,且从河道上经过。那些修河河工,一时惊呆了。待明白后,都连连呼喊:
“总督修河,与民同工,何罪之有!”
他看见了,只好在囚车中哭诉道:“乡民们,我麻勒吉此去,也许不能回来了。但是大家修河,不可须臾停工。为民造福,乃千秋大业,胜过垂名。民有所记,口有所诵,即丰碑青史了。”
他被押解进京,有正直官员,为他申辨,更有江南士子,为他正名。康熙皇帝,毕竟是个明君,待审理清白后,便被放回江南,督办河工。不久,工程告竣。江南人感其“修浚之后,江南六府,膏腴之地,再无冲决,免除所虑”,于是在金陵雨花台,勒石刻碑,予以存念。
没想,这样的一位关东开国状元,由于清廉,家中无积。自康熙朝初,至乾隆朝中,先后仅百年,家已沦为平民百姓。其后人无法,为求生计,只好在这里开了一家小酒馆,以为糊口。
王尔烈听后,嘱告他说,自主衣食,不为低贱。于是,当即要求赠写一诗。王尔烈欲口占,酒馆掌柜未让,说:“已打发子女,去街买纸笔了。”待纸笔买回,王尔烈也推辞不得,就着酒桌,铺开纸笔,随即写道:
看我关东祖业村,前人更照后人孙。
他年我要逢临此,再叫状元铺后荫。
写完这诗后,又在另一纸上,为他的小酒馆,题写了店名,曰:“胡同小斋。”
没想这“胡同小斋”竟名满盛京。
那次前来,临走时王尔烈又还嘱告道:
“现在,我在京师为官,他年我要归还故里,定会在家乡盛京办学,为关东再供出几个词林秀士来。”
店主说:“要是学馆,能办到我这店门前,可就更好了,孩子求读,也有便利。”
王尔烈看看店前地域,连连点头,说道:
“这里地广人稀,又有王府阔宅,办学大有所望。”
没想,后来还真的打这话上来了。
后来,他在家乡辽阳,用嘉庆帝亲拨库银,修建了“翰林府”。而后,王尔烈竟将翰林府改为义学学馆,专门为培养家乡士子,兴学助塾了。
同时,在盛京,还开办了“盛京书院”。他同朝为官的的友人、素有“清代第一才子”之誉的纪晓岚,晚年所志《阅微草堂笔记》后几章,即在此完成。晚年,以刊刻《石头记》即《红楼梦》而闻名天下,且传留后世的程小泉程伟元,亦来到盛京书院,并谢世于关东。此际“盛京书院”山长,正是瑶峰君武王尔烈传胪公是也。
就是这个“盛京书院”,就是这个王尔烈老先生,因上述二人,为后世写下这多佳话。
由于本章是说状元的,故又惹出几段状元闲情逸致,传闻逸事,也算趣味。
驸马状元敢傲马。郑颢,荥阳即河南人,宰相郑綑之孙。唐武宗李炎会昌二年,即842年壬戌科状元。因其俊丽潇洒,敏慧年少,被宣宗李忱相中,欲以女儿万寿公主许之。然而,这门在别人看来已是巴不得的姻缘,却未被郑颢看重。原来,其在家乡已有意中人,与卢家千金有约。武宗知道后,便派宰相白敏中说亲。白敏中乃白居易的从弟。此时,郑颢正在家乡迎娶卢氏千金。于是,白敏中设计,途中拦截,将郑颢接进京师,强行与皇家万寿公主成亲,成为驸马爷。但是这桩婚事,却是有姻无缘,并不美满。郑颢为了发泄心中不满,屡屡弹劾白敏中,致使奏折装了满满一箱。只是由于皇帝庇护,也自知理亏,方将奏折压下,没有问罪。郑颢最后在河南尹上,郁郁而终。
状元也需脸皮厚。裴思谦,唐文宗李昂开成三年,即838年戊午科状元。他是怎么当上状元的呢?在此前一年,李锴任贡举主考,裴思谦即携权官仇士良疏通关节,李锴当庭谴之。到了下一年,李锴又知贡举主考。他为了杜绝不良风气,诫门下不得传书受题。然而,思谦携仇士良又来了。这次来,仇士良身着紫衣,以朝廷命官身份,立于阶下,高宣:“军容有状,荐思谦秀士。”李锴接之,见是求魁元事。李锴答曰:“状元已有人选。”这时思谦发话:“如果无应,军容处置。”李锴屈于权贵,只好昧着良心,取思谦为状元。思谦得中状元后,不知廉耻,还散发红笺数十张,当夜宿于平康里妓馆,以为庆祝。翌日晨旦,还占诗一首,云:“银缸斜背解鸣铛,小语偷声贺玉郎。从此不知兰麝贵,夜来新惹桂枝香。”
摔跤也能出状元。王嗣宗,宋太祖赵匡胤开宝八年,即975年乙亥科状元。他这个状元是怎么得的呢?赵匡胤是马上皇帝,重视武科。这年武科殿试,贡士王嗣宗、陈识二人首先交卷,一同上呈。赵匡胤看了,以为都好,定不下优劣。于是,他生出一招,让他二人,当廷相扑,互相摔跤,胜者取之。于是,二人扑斗起来。结果王嗣宗取胜,陈识倒地。于是,以王嗣宗为状元。然王嗣宗却颇有真才实学,历事三朝。真宗赵恒朝,拜御史中丞,有廷吏傲慢,他皆以严明制之。官终南军节度使。嗣宗虽因武举取中却好文,著有《中陵子》三十卷传世。他睦宗族,视侄如子,诫训子孙,勿得析居,其家人口竟多至百余。年78岁而终。
自信自我双状元。吕蒙正,字圣功,河南洛阳人。宋太宗赵光义太平兴国二年,即977年丁丑科状元。在他未成进士前,游历山东,遇一知县公子。公子见他破衣烂衫,很看不中,问他有何特长,他答工诗。于是,公子命作之,他即席口占一首,尾句为:“挑尽寒灯梦不成。”公子笑道:“原来是一瞌睡虫。”待吕蒙正成为状元后,便写信告知那公子云:“瞌睡虫成状元公。”公子看了,又不屑一顾,道:“待我明年第一及,胜你一筹有何难?”果然,翌年即太平兴国三年,也就是978年戊寅科,新科状元果然是这公子。这人名叫胡旦。胡旦,字周文,宋滨州渤海即山东人。官至左拾遗,直史馆。博学,善文辞。晚年双目失明,听人诵经史以著,有《汉春秋》《五代史略》《将帅要略》《演圣道论》《唐乘》《家传》,计三百余卷传世。而吕蒙正却少著,只三次入相,世人评说:“自周一来,三入相者,唯赵普、蒙正二人。”吕蒙正知人,不小看人。暮年见一儿,仅十岁余,蒙正惊曰:“此儿他日位似吾,勋业远超更胜人。”他平生中又荐幼侄吕夷简。二人事后俱成名相。吕蒙正、胡旦,自信自荐,自成状元,魁场双捷,千古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