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四日,蓬莱王君润溥、迁安徐君淳叟,济南李君龙文、同郡杨君群实、赵君文源、石君瑞昌、金君灿章,及吾家杏村叔、穆斋兄,皆如约而集,惟敬哉。刘君已有成约,既而以家事不果来;戴君釐东,以有职守而未预。余乃偕诸君及翰、鳌二子少长,共十二人。出城南,车骑迤逶,由隆阜岭至七岭,午餐于旅舍,日夕至龙泉寺,择西阁为栖止之所。自龙泉,次及祖越寺、普安观、南泉庵,凡游,四月初九日,由西岭策杖徒步过桥,至香岩寺,车从皆转自七岭道,双峰亦至焉。留三日,将遂至大安不果。十二日,由双峰以归。凡得诗若干首,同游者亦各有作,并录之,以志一时之兴。将归时,龙泉僧,以纸索书众,以为门联,以纪游,乃拟联句,并牓字,附记于后。
王尔烈诸人游千山,是从四月初四日开始的。这天,他们在旅游中经历了一个美妙的插曲,那就是由祖越寺,经无量观,从龙泉寺后峰返回驻地西阁。
祖越寺,最初建于唐朝,当时建筑格局甚恢宏,是后来的数倍。金、元时期,山洪暴发,寺庙被毁。明代移于现址建寺。清乾隆、道光、光绪年曾多有重修和整饰。有建筑七幢,正殿为释迦殿,东侧为胡仙堂和客室;正殿阶下为东西两殿,南有钟楼、鼓楼,亦东西对称。正殿正对寺门。门外有一堵石墙,长一百五十丈,蜿蜒起伏,甚为隆阔。祖越寺石墙前,有一悬崖,陡峭如前,平明如壁。崖前有一天然平坦台阶,可供游人休息。此地称“独镇群岳”。
王尔烈偕众旅来到这里,眼望巍巍石壁,想祖越寺的古老,千山风光的奇秀,游旅们都各有所思。王尔烈望了一会儿后,说道:
“这道悬崖石壁,是个很好的摩崖之处。若在此处留诗,他年后有可能被镌刻于石壁上,那样可就成了遗传千古的纪念了。”
直隶迁安学者徐淳叟看了看,说道:
“你看,这块石壁上已刻有‘独镇群岳’、‘含泽宣气’,从那些已经有些模糊的题字字迹上,还可以看出是明代隆庆二年(1568年)一巡辽侍御史所题,至今已有二百余年了。当时他题写此字时,可能还没有想到今日,然而毕竟是留下了纪念。”
山东蓬莱学友王润溥看了王尔烈一眼,说道:
“尔烈兄,你是当今旷世才子,诗文独压京师,书法堪称辽阳第一,又是本朝科名最高者,自当是有诗留下才好。”
他人也都众声附和。
王尔烈见势,觉得也是。若题留些诗作,也不枉此时来千山游览一回了。于是他当即吟哦出七律三首,待回到住处西阁时,遂写于纸上,留给龙泉寺方丈元空法师。没想,若干年后,果有人将此诗镌刻于石崖之上。并以此引为胜景,其处称“石屏峰”景点。
王尔烈的这三首诗是:
祖 越 寺
峰外奇峰松上松,仙踪应向此间逢。穿林风劲来香象,护洞云深卧蛰龙。
玉匣流传黄帝事,青城作佛丈人封。昔人自有看山眼,五岳何难一腹容。
龙 泉 寺
鸟引花迎到寺门,翠屏环拥绀宫尊。一千峰里烟霞胜,十六景中图画存。
绝壁时悬云外屋,怪松皆走石间根。来游定向西堂宿,琼岛虚舟惬梦魂。
来 鹤 亭
襄平城郭近山垠,丁令威来华表存。五刹不闻留姓字,千年何处觅儿孙。
灵波渺渺云烟幻,僧塔累累草木繁。谁共青山不生灭,鹤来应为问真源。
如果说,祖越寺是千山诸寺之祖;那么,无量观当是千山诸观之首。
出祖越寺再向上,便是无量观。
无量观,亦称无梁观,开山祖师为刘太琳。刘太琳,直隶永平府人,崇祯元年(1628年)生,于本溪铁刹山出家,拜郭真人为师,康熙六年(1667年)来千山,并开始营造无量观。无量观之祖师塔,即他羽化后的墓塔。
无量观,原分上下两院,上院即无量观,下院叫玄贞观。时道院有规定,凡来道观未满三年者,并未得到道士称号,不能住上院,只能在下院劳动。无量观,有三官殿、老君殿、观音阁、玉皇阁等建筑,并有罗汉洞、拴马石、太极石、无根石、振衣冈诸名胜。
罗汉洞,早在唐代即有人发现此洞。明代辽东苑马寺卿张鏊在诗中称该洞为“古罗汉洞”。洞内塑罗汉像两排,共十八尊。石壁上题有“释道同源”四字。原来,佛、道两家供奉不一:十八罗汉为佛家供奉,真武大帝为道家供奉,而罗汉洞正位则供奉真武大帝。两家神像塑于一洞,供奉在一起,成为世间少有奇闻。故有人作诗质疑:“释道环居一洞中,花开花落几春风。牟尼莫谩玄真问,贝叫黄庭解不同。”那么,是谁将真武大帝塑于洞中?刘太琳。他入千山筑无量观后,感到洞里供奉佛家罗汉有失大雅,想要搬除,又碍于舆论,遂采取折中办法,将洞中正位的观音菩萨像扒掉,改塑为真武大帝,变成道居正位,佛列两旁,并题“释道同源”,以圆其说。洞外有一联,云:“卅六洞天仙世界,五千道德古文章。”
拴马石,置无量观正殿石阶小路旁,呈上尖下宽,顶有三寸见方石孔一个,为古人游千山时的拴马之处。行人至此,因山势陡峭,马不能上,行人只好徒步而上了。拴马石石孔周围,有被绳索磨过的痕迹,依稀可见。
太极石,置无量观与祖越寺交界的山梁上,为一块巨石,上刻有“太极石”三字,字面倒悬,传说此石六十年一翻身,其实为山洪冲击所致。
无根石,在罗汉洞顶上,高约丈余,阔约八尺,形若演杂耍人头顶的罐子,凌空欲翘,并无根基,然又不能动,故以“无根石”称之。
振衣冈,传说为唐王李世民带兵打仗过此振衣抖袍处。石上刻有“振衣冈”三字,题款为:“明隆庆四年浙江人向程书。”
更有“可怜松”者,生于无量观正门西侧悬崖绝壁上,遇风摇摇,弱不禁风,令人怜悯,故以此称之。它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了,弱中含强,故亦有诗赞道:“莫把岩松号可怜,空山涵养已多年。频看乔木摧斤斧,是彼果成地上仙。”
尤有“一线天”者,让人妙思无穷。它置卧虎峰西北,为一巨崖崩裂后而形成,若神刀鬼斧劈就。罅缝宽仅二尺余,高五丈余,长十丈余,缝间有石级百余置。当人循斜坡而上、身置缝中,仰首高天,可呈一线。人行其间,皆感世态严峻,行程艰难,倾压种种,阻障重重,遂思绪绵绵。
出了“一线天”,更是仅容一人能侧身而过的“夹扁石”石缝;然后,便是“八步紧”、“三十三天”、“一步登天”、“天上天”。听过这些与“天”字相关系着的自然景观,不仅使人望而生畏,也会深知其名所获之精当,更识人类创造之高妙。
由千山无量观西峰的“天上天”而下,便是龙泉寺的后身,至此,一天的游览便结束了。
此后,王尔烈偕众人又游览了普安观、南泉庵、香岩寺等处。
他们在游览中,写下不少诗作。其中,以王尔烈诗作居多。然而,王尔烈平生中,多因伴君王,或修《四库全书》,或历仕宦,或为皇帝代笔,自署名诗章不丰,传下来的尤寡。此游千山诗之珍,犹可想象。不妨借著此书之便志下,以为长存,亦为本籍增添些秀色,实是也。王尔烈,其游千山诗有以下诸首:
咏千山诗
千山发脉于长白,长白高远,可观而不可即。然观千山之盘结,峷嵂备极化工之巧,则长白可知矣。恭读圣祖仁皇帝御制入千山诗三章,睿赏切至。皇上御制《望千山》一章,有“华岳泰岱应齐峻”之句。千山得此,自足擅胜千古,惟圣祖东巡时,前此荒废,未甚开薙,盖生聚甫殷,圣心深为轸念,恐有劳费也。迨皇上久意遥驻,仰体至意,亦未幸临。而其地处偏僻,日久益以颓敝,故往往使星东下,便道来游,未尝不惊其峰峦之秀拔。而惜其补缀之失宜,亦未遑奏请两朝。圣制建勒穹碑,为山林增色。固以寺中庳狭,不敢亵也。然名山侍至人而显,又幸地讬丰,镐山灵应,不无厚望焉。恭赋二诗,以明其意,受录之,以为诸简之冠。尔烈谨记。
其 一
高山天作帝王州,长白尊居望莫由。一石一泉皆化育,千华千顶孰雕锼?
水无四渎原依海,山不三公岂屑侯。擅胜生辉应有日,豳岐翘首翠华游。
其 二
玉勒朱旗请宴时,茅堂石经一委蛇。孝思自溯丰岐业,睿赏长留典诰词。
华岱仰闻称伟俊,沦溟应待眺瑰奇。松声泉韵如相语,宝字天文乞勒碑。
按:张玉书《游千山记》:辽阳城南五十里,为千顶山,山多奇峰,岏稠垒,不可指屈,故名千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