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49400000006

第6章 成语与中国文化

成语是汉语言文化的精华,其中蕴涵一个民族的智慧结晶和经验积累,蕴藏着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一个民族的文化深度和厚度,在语少意深的成语中展现得最为淋漓尽致,寥寥数语,包含丰富深刻的意象,常能适切而且精确地传达我们的感受,它们的价值历久弥新。

汉语成语的文化特色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成语的形式,二是成语的内容。从形式上看,以四字格为主的外在形式,以单音词为主的构词成分,追求平仄和谐的音韵搭配,各成分之间讲究对称的内在关系以及大量使用表示虚指的数词等等,这些形式上的特点就像一个个文化的符号,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反映了汉民族语言的发展历史,反映了汉民族历史与文化的发展历程。从内容上看,汉语成语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准确而全面地表现了汉民族文化的基本内容,反映了汉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审美情趣和价值体系。

通过汉语成语,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从天文历法、山川地理、宗教历史到文学艺术、宫室建筑、饮食起居;从政治军事、道德伦理、思想观念到典章制度、礼俗礼仪、服饰乐律等。可以这样说,汉语成语就是一个向我们展示传统文化精华的平台。

(一)成语与文学艺术

文学、绘画、舞蹈、戏曲、书法、音乐等都是汉民族精神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中华民族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必然产生了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文学与艺术内容也必然反映到语言的活化石——成语当中去,尽管有些成语的语义到今天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探其来源,不少是与文学艺术有直接关系的。

例如,“一字一珠”原形容歌声婉转圆润,现也比喻文章优美,辞藻华丽;“尺幅千里”其原意是专指绘画时用咫尺的篇幅画出辽阔千里的景象,现形容图画或诗文篇幅短小,但内容却极其丰富,意境非常深远;“烘云托月”原指作画时通过渲染云彩来衬托月亮的一种技法,现比喻艺术或文学作品中从侧面加以点染或描写,从而突出主体或主题的一种表现手法;“按部就班”原指写文章时结构安排得当,选词造句合乎规范,现多指做事按照一定的步骤、顺序进行,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粉墨登场”原指传统戏曲中演员施粉用墨,妆化好后登台表演,现在用来比喻登上政治舞台,含讥讽意。

又有不少成语是体现书法艺术的,如“铁画银钩、龙飞凤舞、入木三分、柳骨颜筋、信笔涂鸦、剑拔弩张”等。“剑拔弩张”原形容书法笔力遒劲,后多形容气势逼人或形势紧张。

从成语中也不难体会中国古代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例如,从“丝竹管弦、钟鼓齐鸣”等成语中,可以了解到我国古代乐器制作材料以及不同种类;从“黄钟大吕、引商刻羽”等成语中,可以了解我国古代特有的十二音律和由此形成的宫调理论;从“阳春白雪、下里巴人”等成语中,可以了解我国古曲的曲目;“大音希声、弦外之音”等成语反映了古人对音乐境界的审美追求与独特感受;“琴瑟相调、琴心剑胆”等成语则反映了我国古人因音乐而产生的情感价值观。黄钟是我国古代的打击乐器,多为庙堂所用,“瓦釜”是用黏土烧制的锅,多为民间所用。因此成语“黄钟瓦釜”比喻艺术性较高或较低的文学作品;“黄钟毁弃”比喻贤才不用;“瓦釜雷鸣”比喻庸人占据高位、煊赫一时;“黄钟大吕”形容音乐或文辞庄严、高妙,气势宏大。

(二)成语与服饰文化

在中国古代社会,服饰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自然有不少体现在成语中,不同地位和身份的人的穿戴是不一样的。如普通劳动妇女要想“凤冠霞帔、珠围翠绕”是不可能的,只能是“荆钗布裙”;“顶冠束带、象简乌纱”是朝廷命官的穿戴,“冬裘夏葛、绫罗绸缎”是有钱人的穿戴,“方巾长袍、峨冠博带”则不可能是普通老百姓的穿戴。“凤冠霞帔”代表了古代贵妇人的高贵美丽,“峨冠博带”显示了古代士大夫的尊贵潇洒,“方巾阔服”表现了古代读书人的儒雅从容,“两袖清风”必是廉洁之官。遇到喜事要“披红挂彩”以示庆贺,遇到丧事则“披麻戴孝”以表哀痛。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颜色也代表着地位的尊卑。黄色是帝王之色,所以取得地位叫做“黄袍加身”;朱和紫代表封建官僚中的最高层,因此用“被朱佩紫、大红大紫”等表示身居高官,地位显贵;青和绿则是中下层官吏官服的颜色,象征地位低微,所以“白发青衫”代表的是官场失意之人;白是平民百姓的服饰之色,成语“白衣秀士”指尚未做官的读书人。服装的色彩分明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的壁垒森严的等级制度。

因为服饰是古人的社会地位、经济实力、志趣节操、思想情感等的外在表现,古代在服饰上有种种严格的规定,所以汉语中与服饰有关的成语数目众多也就不足为怪了。

(三)成语与建筑文化

汉语成语中所反映的中国古代建筑极具民族文化特色,如“雕梁画栋”指有雕刻和彩绘装饰的栋梁,形容建筑物富丽堂皇。“碧瓦朱甍”指绿色的屋瓦,红色的屋脊,形容建筑物的华丽美观,也表现了汉人建筑设计和审美情趣上的总体风格。“高楼大厦”指高大豪华的房屋建筑。“层台累榭”形容房屋建筑高下相间、错落有致。“高亭大榭”专指园林中供休息和观赏四周景物的高大建筑物。“金城汤池”形容坚固的城防。

从“登堂入室”则能看出中国古代房屋的格局。《论语·先进》篇里孔子说:“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意思是:“子由的学问已经不错了,只是还不够精深罢了。”先入门,再升堂,最后入室,这是古代房屋的格局,这种格局是建立在中国人传统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纲常伦理和道德准则之上的。后来“登堂入室”转义表示做学问的几个阶段,比喻在学问或技艺上有一定的造诣。

“曲径通幽”则说明中国古代的园林大都是封闭式的,即园林的四周都有围墙,景物藏于园内。“曲径通幽”是一个高明的美学标准,它强调幽深曲折以通佳境。例如,苏州园林里,常用假山、小院、漏窗、流水等作为屏障,适当阻隔游客的视线,使人们只是隐约地看到园景的一角,沿着小道,几经曲折,才见到园内山池亭阁的全貌。

和建筑有关的成语还有很多,如“富丽堂皇、古色古香、鳞次栉比、金碧辉煌、青瓦白墙、亭台楼阁、舞榭歌楼、钩心斗角、祸起萧墙、雕栏玉砌、琼楼玉宇、蓬门荜户”。

(四)成语中的山水自然

成语还体现了中国自然环境所独有的山川、湖泊、河流、气候等方面的特色。因此,有关山水自然的成语不胜枚举。如“水光接天、郁郁葱葱、湖光山色、春寒料峭、风刀霜剑、扪参历井、寒蝉凄切、天寒地冻、傲雪凌霜、秋高气爽、一叶知秋、柳暗花明”。

其中“水光接天、郁郁葱葱”表达了对美好的山川大地的热情讴歌;“春寒料峭、扪参历井”表达了对险恶的山水自然的由衷敬畏;“一叶知秋、柳暗花明”抒发了来自山水的独特感悟;“傲雪凌霜、傲然屹立”赞扬了源于自然的精神气节。

又如“楚河汉界、安如泰山、泾渭分明、乐不思蜀、中流砥柱、逼上梁山、庐山真面目”等成语,如果对地理知识不甚了解的话,自然体会不到这些成语的“言外之意”。

通过这类成语,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在探索自然、战胜困难的过程中那细腻的情怀、勇毅的精神、高尚的情操。

(五)成语中的爱情、婚姻

汉语中表现爱情和婚姻的成语有很多,如“一见钟情、情有独钟、浓情蜜意、比翼双飞、白头相守、秦晋之好、媒妁之言、山盟海誓、相濡以沫、相敬如宾、夫唱妇随、伉俪情深、纸短情长、心有灵犀、青梅竹马、月下老人、劳燕分飞、魂牵梦萦、棒打鸳鸯、鸿雁传书”。

在这些成语中,有的描写青年男女热恋时的甜蜜与美好,如“一见钟情、浓情蜜意、山盟海誓”等;有的描写步入婚姻殿堂后夫妻生活的幸福与美满,如“伉俪情深、相敬如宾、夫唱妇随”等;有的描写离别后的思念及痛苦,如“纸短情长、鸿雁传书、魂牵梦萦”等。

“心有灵犀”出自唐李商隐《无题》诗,曰:“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后来人们取“心有灵犀”比喻恋爱着的男女双方心心相印,现多用它比喻对彼此的心思能心领神会。

“媒妁之言”出自《孟子·滕文公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反映出古代的婚嫁男女双方很少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必须由父母做主,媒人牵线,否则视为离经叛道。而媒人在我国出现的时间很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周代即已经出现。

“月下老人”的由来,也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唐代有一位少年叫韦固,一天晚上,他见一位老人背着个锦囊在月下看书,问他是什么书,答是婚姻簿子。又问锦囊中装的是什

么,老人微笑着说是红绳子。韦固又问:红绳子何用?老人告诉韦固,这是用来系夫妇之足的,即使是仇敌之家,贫贱之隔,天涯之别,此绳一系则好合美满,终身不违。以后,民间就把“月下老人”当成司婚之神来膜拜。民间有个歇后语叫“月下老人绣鸳鸯——穿针引线”,指的就是月老为媒的意思。当然,月下老人不仅穿针引线做好事,“乱点鸳鸯”的事情也是屡见不鲜的。

(六)成语中的学习精神

学习是一种既古老又永恒的现象。与学习有关的成语自然也不在少数。如“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是学习方法的介绍;“不耻下问、尊师重道”是学习态度的告诫;“发愤忘食、凿壁偷光”是学习精神的弘扬;“金榜题名、学而优则仕”则体现了古代书生学习的最终目标;“循循善诱、因材施教”侧重于对学生的谆谆教诲;“诲人不倦、教学相长”侧重于对教师的诚恳慰勉。

其中,“凿壁偷光”是个很有名的典故。西汉东海人匡衡自幼就很喜欢读书,但是白天要给人做雇工,只能利用晚上的时间读书。可是匡衡家里穷得点不起灯,他的邻居是个富裕的人家,到了晚上,邻家灯火通明,匡衡就想出个法子,在贴着邻家的墙上凿穿一个洞,让邻家的灯光照射过来。从此他便每天晚上都捧着书本,在洞前映着光来读书。后人根据匡衡的故事,概括出成语“凿壁偷光”,形容勤奋好学。

“教学相长”出自《礼记·学记》:“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虽然有美味的鱼肉,如果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如果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只有先去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知识的缺乏,只有教了别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还不清楚。认识到了自己知识的不足,然后才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了自己对有些知识还理解不透,然后才能使自己努力。所以说:教和学互相促进,教育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七)成语中的“儒”“释”“道”思想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因此汉语中出自儒家经典著作的成语也不在少数。下列这些成语就从不同侧面体现了儒家思想。例如“当仁不让”出自《论语·卫灵公》:“子曰:当仁,不让于师。”原指面对实行仁德的事情,可以不必对老师讲谦让。现在指面对合乎道义的事情就积极主动地去做,毫不退让。“威武不屈”出自《孟子·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的这几句话形容人有骨气,坚贞刚强,是对我们中国人的精神的最好概括。再如“名正言顺、言而有信、能屈能伸、推贤让能、未雨绸缪、礼尚往来、过犹不及、得道多助”等都反映了儒家思想中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念,都带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目的与奋斗目标,成了我们精神财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佛教文化传入中国之后,有一些成语自佛经中演化而来,是佛教文化的载体。如佛教把声、色、香、味、触、法称为“六尘”,故“一尘不染”原指修道者身心纯洁,不为六尘所染。后比喻品德高尚丝毫没有沾染坏的习气,也形容环境非常清洁。“聚沙成塔”语出《妙法莲华经·方便品》:“乃至童子戏,聚沙成佛塔。”细沙可以集聚成塔,形容积少成多。“现身说法”指佛能依附在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上,显现出种种不同的身形来讲解佛法。后来比喻以亲身经历来讲明道理,劝导别人。“非非”是佛家用语,指一般人的认识不能达到的那种玄妙的境界,“想入非非”原来指想进入达不到的玄妙境界,后用以形容人胡思乱想,不切实际。

而像“明镜止水、无中生有、盗亦有道、不法常可、得意忘言、无为而治、安危相易、祸福相生”等都是道家出世的思想和独具特色的哲学思辨能力的反映。“无中生有”出自《老子》第四十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原指道家对事物的朴素的认识,后来意思发生了转变,指本来没有却硬说有,凭空捏造。“无为而治”现在的意思是不加约束,让人自由发挥聪明才智。这里的“无为”是不作为,这个成语反映的是我国古代道家关于治理国家的一个基本观点。

成语与中国文化的关系,远远不止上文所列举的这几个方面。而不管是从精神文化层面还是从物质文化层面看,汉语成语中都沉淀着丰富而生动的文化内涵,闪烁着中华民族智慧的光芒。

同类推荐
  • 浓缩的历史.中华成语故事

    浓缩的历史.中华成语故事

    本书精心选取了几十个今天人们常用、常见的成语,以平易生动的文字将成语背后的人物和故事娓娓道来,力求将故事性、知识性、哲理性和趣味性熔于一炉。希望读者在阅读本书时,能够从这些历史故事中,体味古人生命的优美与悲怆,感知中国历史的曲折与辉煌。
  • 俞源:神奇的太极星象村

    俞源:神奇的太极星象村

    俞源古村落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村,俞源以其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奇异的布局,罕见的古建筑群和精致的木雕、砖雕,以及一个个不解之谜吸引着国内外众多游客。俞源古村落凭借其独特的建筑风貌、重要的历史价值、深厚的文化积淀、浓郁的古韵氛围必将逐渐成为我国旅游业中独具魅力的新市场。本书从神奇的太极星象村入手挖掘其古村落特有的魅力。
  • 别具一格的蹴鞠与马球

    别具一格的蹴鞠与马球

    《别具一格的蹴鞠与马球》中讲述的马球,古称击鞠,即骑马打球,是一项古老的体育活动。在我国唐朝时期,马球运动非常流行,从宫廷到民间 都有广泛的开展。唐以后,马球运动不断发展演变,走向衰落,却同时向周边地区不断传播,甚至传向海外,成为今天的马球运动。
  • 外国人的生活细节

    外国人的生活细节

    本书精选国内知名作家、出国访问学者、驻外记者、留学生、华裔等撰写的有关外国人社会生活细节的精彩短文,可以让读者博览海外人文风情,了解海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 中国文史精品年度佳作(2011)

    中国文史精品年度佳作(2011)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贵州人民出版社推出的文史精品年度佳作所收录的文章正是以此为目标的。2011年正值辛亥革命百年,而《共和不和》《末世摄政王载沣的角色》《辛亥百年》和《三0二九广州起义之罗生门》从清朝、北洋政府、广州起义等多个角度全方位阐释了辛亥革命前前后后不为人知的故事,帮助读者全面而深刻地了解辛亥革命。卢荻、吴韶成和莫栋梁、项小米的文章向读者们介绍了为中国共产党取得解放斗争胜利做出突出贡献的地下工作者的生平,历史不会遗忘他们。而最后一类文章更为有趣,李洁非和吴正格的文章则分别从桃色与党争的关系和满汉全席的发展入手,揭示了明朝和清朝在政治上的变化及其带来的影响,见微知著,发人深省。
热门推荐
  • 兽魂之尊

    兽魂之尊

    一个修炼兽魂的异世大陆,看主角如何以世人眼中的废兽魂一步步崛起,走向世界之巅
  • 网游之魔力心计

    网游之魔力心计

    谁把青春当做赌注用世界策划了一个局神秘的追杀、亲友的众叛顿时成为女王陛下熟悉的风骚操作,认众人迷惑背后的真相,让无数人心伤。ps【这是一个少女因为无聊进入游戏,从而引出一段风华绝色。此文绝不是魔力风华的第二部,请不要大意的乱想!】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王子殿下卡酷依

    王子殿下卡酷依

    “恭喜你,通过了第一关!”What?!左手一个歌星Shadow?!右手一个歌剧“幽灵”?!这是场闯关游戏吗?MyGod!人家只想安安静静读书啦!开学第一天,两个古怪的人闯入夏黛雪的生活,一个是校园里的人气王子辰熙圣,总爱捉弄她调戏她;一个是低调内敛的孤儿伊夜瞳,在他身上她总有种似曾相识的错觉。抓住了,就真的能够得到幸福吗?咱们的闯关游戏这才刚刚开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一邈之行

    一邈之行

    《一邈之行·择路行》那时春晓那时乡,逝水东来影独伤。途道尽兮顾月怜。顾月怜兮道已尽,泣草沾衣朝霞阳。一点山河,万里江山。门揜由尘风处起,依依恋恋清无尽。聿文案上笔如锋,燥燥人影微尘中。时时尽,何处从?春秋滚滚山河去,烟雨空空。ps一逝若邈:今不与同,去心依在。将行于此,先为光一。君,耐心等待。
  • 谦珞携手

    谦珞携手

    一场车祸,顾云珞的父母为之丧命,可却意外撞出顾云珞的真正身份。相处了十五年的父母,不是自己的。当自己的亲哥哥来找她时,才发现,原来自己有这么好的家世。好家世的背后,隐藏了太多的阴暗面,公司的争斗,家中地位的争斗。顾云珞成长的道路里,有自己,有哥哥,有闺蜜,有他。一生携手,静待韶光划过,洗净铅华。咳咳。。。事先声明。。。这是第一次写文,如果有什么不周到的地方,读者大大们记得告诉苏苏~~~还有。。。苏苏是学生党。。。还是初三党。。。更文速度。。额。。可以脑补。。不过放心啦~我会认真写的~一么么~
  • 枪神觉醒之一战成名

    枪神觉醒之一战成名

    枪神纪,英雄去觉醒,去战斗!克里亚的故事还未结束,未来,还将由他去开创!之前剧情,可查看著名大神:骷髅精灵作品。《枪神觉醒》
  • 绝世清莲

    绝世清莲

    与仇人同归于尽,穿越到天倾大陆体弱多病的世子身上。时间推移,发现母亲的死并非意外,自己身上还背负着一个人的生死,为了一个承诺,为了自己永不服输的信念,走上了一条强者之路。
  • 甜心呆萌,腹黑校草别逗我

    甜心呆萌,腹黑校草别逗我

    两人在校园结缘,从此相爱相杀,在一次次的磨难后他们又彼此相爱。本是让人羡慕的一对,然他却为了另一个女人狠心将她送入敌手,一切海誓山盟甜言蜜语在一夕之间破裂。她含恨坠崖,却被人救了起来。多年后失去记忆的她再度回归到那个让她痛不欲生的地方。当她遇到他们,命运的齿轮又开始转动……“柠陌辰,你既将我推了出去,我们的情谊便从此决断,日后相见你我便是陌路之人!”呵,不会再有日后了。【欢迎读友阅读。第一篇小说,不好见谅】
  • 洛克王国之小空

    洛克王国之小空

    小空穿越到了洛克王国,他在那里认识了许许多多的朋友,小空和伙伴们一起合作,最终打败了恩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