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清代帝王演练骑射的一种方式。乾隆年间,承德避暑山庄建成,山庄内还建有木兰围场,位于承德避暑山庄北,林深菁密,水草茂盛,是极好的狩猎之地。清代皇帝每年夏季都到承德避暑山庄避暑并处理朝政,秋天在木兰围场巡视习武,行围狩猎,之后再返回北京。皇帝在木兰秋狝时,往往还要会聚蒙古各部王公,以增强与蒙古上层贵族之间的感情。
乾嘉学派
乾隆时期,清朝的统治相对稳定,对文人采取了严酷的统治政策,大兴“文字狱”,导致文人学士不敢抒发己见,议论时政,把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古代典籍的整理上,寻章摘句,逃避现实,于是形成了乾嘉学派,另有“汉学”、“朴学”、“考据学”之称。顾炎武被认为是乾嘉学派的奠基人。乾嘉学派,一般说来可以分成以惠栋为首的“吴派”和以戴震为首的“皖派”。乾嘉学派重视客观资料,不以主观想象轻下判断,广泛收集资料,归纳研究,有着细致、专一、锲而不舍等可贵的治学精神,但是,乾嘉学派也存在着脱离实际、烦琐细碎等严重缺点。
红学
对《红楼梦》主题的研究、人物的研究,作者生平的研究、版本的研究、它与其他古典名著的相互影响等,只要是有关《红楼梦》的学问,都可称为红学。脂砚斋应该说是最早的红学家,因为他所作的评语是在《红楼梦》的创作过程中所作的。脂评涉及《红楼梦》的思想、艺术、作者家世、素材来源、人物评价等。二百多年来,红学产生了许多流派,有评点、评论、题咏、索隐、考证等。以考证派代表作、胡适的《红楼梦考证》的出现为界,又分为旧红学和新红学。俞平伯的《红楼梦辨》、周汝昌的《红楼梦新证》、张爱玲的《红楼梦魇》、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都在红学研究中产生了重大影响。
清朝四大冤案
清朝四大冤案——杨乃武与小白菜、杨三姐告状、张文祥刺马案、淮安奇案。
杨乃武与小白菜案
清末,余杭士子杨乃武应乡试中举。他与家里的帮佣“小白菜”毕秀姑早有情愫。但漂亮的毕秀姑是葛家葛小大的童养媳。最后只得各自婚娶。余杭知县刘锡彤滥脏枉法,滥收钱粮,杨乃武联络士子上书举发。从此,刘锡彤下定决心要治杨乃武。他儿子刘子和用迷药奸污了毕秀姑,又把她丈夫葛小大毒死。刘锡彤便“移花接木”,把杨乃武骗至县衙,严刑逼供,以“谋夫夺妇”定拟,判杨乃武死罪。杨乃武和妻子詹氏、胞姐杨淑英屡屡上诉,两年间经历审讯几十堂,都因刘锡彤的贿赂,而判定死罪,并详文刑部。幸好科举人汪士屏联合士绅上书刑部辨冤,刑部侍郎夏同善驳回详文,并请得谕旨命浙江三大宪会审。会审期间,“小白菜”决定翻供,说出事实真相。但浙江巡抚杨昌浚依仗拥兵边疆左宗棠之势,会同藩台、臬台蓄意抗命,不准毕秀姑翻供,复以“通奸谋命”定拟,并上奏。
光绪帝生父醇亲王痛恨杨昌浚蔑视朝廷,决意替杨乃武翻案。正当杨乃武看透黑暗吏治,与“小白菜”欲以鲜血、头颅祭告天下“大清百姓盼望青天”之际,得到了醇亲王“大清有青天”的回答。出狱之日,“小白菜”奉懿旨,被押解尼庵削发为僧。杨乃武自己虽保住了命,却因为多次逼打,早已身为废人,而且连举人功名也不准恢复。
名伶杨月楼冤案
杨月楼是京剧戏班演小生的名伶,由于演技扮相俱佳,人们都夸他“玉立亭亭艺兼文武”。同治十一年十二年期间,上海租界著名戏园金桂园演出京剧时,如果没有杨月楼,戏园里定是空无一人。同治十二年冬天,杨月楼在金桂园连续演出,广东香山籍茶商韦姓母女被杨月楼的演技吸引,连看了三天。17岁的韦女阿宝,对杨月楼心生爱慕,并修书细述思慕意,并把生辰八字连同订嫁婚约,一并交付杨月楼。当时的优伶一向被视为贱民,韦姓茶商则不仅属良家且捐有官衔,是有一定身份的。当时法律规定良贱不通婚。所以,杨月楼收到信后,受宠若惊却不敢如约相见。
阿宝相思至病,其父亲长年在外地经商,母亲一时不知如何是好。见女儿的病日益加重,母亲只好顺遂女儿之意,遣人告知杨月楼,令延媒妁以求婚。楼月楼欣然应允。但阿宝的叔父知道后,以“良贱不通婚”为由,坚决不同意,并告杨月楼拐盗罪。在新居行婚礼之日,县差及巡捕将杨月楼与阿宝一起拘捕,并将7箱衣物首饰,价值4千两黄金全部没收。观看的百姓如云。审案的上海知县叶廷眷恰当堂对杨月楼和阿宝施以严刑,押监待韦父归后再行判决。此案一出立刻传遍街头巷尾。最后为案澄清冤屈的人是慈禧太后。虽然结案了,杨月楼的妻子韦阿宝,被其父逐出家门不知下落。但参与制造此案的人都未受到一点影响。杨月楼忧愤改名为杨猴子,自取辱名,表示对官场黑暗及当时戏子社会地位低下处处受欺的不满。
张文祥刺马案
太平天国失败后,人们传言曾国藩有野心,其实他的部下早就怂恿他谋取帝位。在与太平军作战时,清廷不得不依重湘军,但是,如今太平军被“荡平”了,清廷就马上把曾国藩调离江宁,派马新贻任两江总督,迅速裁撤湘军,以防后患。江宁是湘军攻下来的,两江一直被湘军视为私地,他们在那里经营了数年,岂能轻易让给马新贻。马新贻没有自己的军队,所以,他刚到两广,就被张文祥刺杀了。朝廷心中明白,为了不致激起兵变,动摇清王朝的统治,只好让曾国藩重回江宁。
张文祥刺杀马新贻,在警卫森严的督署重地一扑而中。马新贻被刺后,立即有“刺马案”戏文上演,而且正值乡试,安徽学政殷兆镛出试题,竟然寓其讥讽,乔松年也来凑热闹,写了一首歪诗作证,湘军将领给张文祥立碑等等。那个曾给孙衣言透过口风的颜士璋颇有心计,他写了一本《南行日记》,记述了赴江宁的全部过程。据他的曾孙颜牧皋说,日记中写道:“刺马案与湘军有关。”“刺马案背后有大人物主使。”所有这一切都说明刺马案是一件有计划、有组织的政治谋杀事件。
淮安奇案
清嘉庆十三年(1808)淮安水灾,官府赈济,李毓昌奉命至山阳县查赈,住在善缘庵。知县王伸汉要李多开户口,以中饱私囊,被刚正的李毓昌拒绝了。王伸汉怕事情泄露,就买通李仆毒死李毓昌。知府王毂受王伸汉赂银4千两,验尸时即以自缢报案。李毓昌的叔父从遗物中发现血迹,开棺验见服毒状,赴京告状。山东抚臬奉旨复查如实,就把王伸汉等拘至刑部严讯。一讯得实,王侵贪赈灾银2万多两,同知林永升1千两,其余数十人各得不等。皇帝下令:王伸汉处斩刑,知府王毂处绞刑,江督铁保、同知林永升均革职,遣戍乌鲁木齐,江苏巡抚汪日章革职,留河工效力,李仆在李的墓前凌迟处死。
名人
黄宗羲
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梨州,浙江余姚人。他的父亲黄尊素因弹劾魏忠贤而死。19岁的黄宗羲进京讼冤,明思宗称其为“忠臣孤子”。黄宗羲归乡后,即更加发愤读书,清军入关后,黄宗羲召集数百人组成“世忠营”参加反清战斗,失败后返乡闭门著书。主要著作有《明夷待访录》、《明儒学案》等,他的启蒙思想完全没有外来思想的影响,空前绝后,被称为“中国思想启蒙之父”。
王夫之
王夫之(1619—1692),字而农,号姜斋,湖南衡阳人,是明清之际杰出的哲学家、思想家,与方以智、顾炎武、黄宗羲合称明末三大学者。明崇祯年间,王夫之求学岳麓书院,师从吴道行。在校期间,吴道行教以湖湘家学,传授朱张之道,较早地影响了王夫之的思想,形成了王夫之湖湘学统中的济世救民的基本脉络。明亡后,王夫之在衡阳举兵抗清,阻击清军南下,几次入狱,逃出后回在家乡潜心治学,33岁以后在石船山下筑草堂而居,闭门著书。王夫之对天文、历法、数学、地理学等均有研究,尤精于经学、史学、文学。哲学上总结并发展中国传统的唯物主义。王夫之一生著书320卷,录于《四库》的有《周易稗疏》、《考异》、《尚书稗疏》、《诗稗疏》、《春秋稗疏》等。
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并非八位画家,而是清初杰出画家朱耷的别号。他是明朝王室后代,为了逃避清政府的政治迫害,长期隐姓埋名过着悲戚的生活,“八大山人”连在一起写像是“哭之笑之”的字样,寓意哭笑不得,据说这是他专为控诉清朝统治者的迫害而设计的符号。残酷的政治处境不但影响了朱耷的性格,反映在绘画作品里,也有“残山剩水,地寒天荒”的意境,借此悼念亡国之情。他通常借物抒情,用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内心悲愤的感情。他画的鱼,表情奇特,常向人作白眼;画的禽鸟,也都昂着头表示倔强;这些都反映出画家高傲又仇视现实的精神状态。他的山水画苍劲圆秀,但往往取自荒、寒的背景,荒陵怪石,枯索冷寂,给人以悲凉消极的感觉。从此可以看出清朝统治者对画家的精神戕害。
他的代表作《牡丹孔雀图》中,画顶部是山石悬崖,石缝中垂下几朵牡丹,两只秃头秃尾的孔雀缩肩倒立在一块怪石上。从画中看出,这又是画家托物言志的作品,暗含着对清王朝的不满和自己高洁的情操,也表达了画家高傲孤寂、冷漠仇恨的心理。
陈圆圆与吴三桂
陈圆圆原姓邢,名沅,字圆圆,又字畹芳,小时候家境贫寒,由姨妈抚养,改姓陈。她能歌善舞,诗词绘画,样样精通,并且出落得丰姿逸丽,色艺冠绝一时。李自成打进北京后,吴三桂的父亲投降了起义军,陈圆圆被李自成部下所掠。当吴三桂答应投降李自成时,听说圆圆已被李自成部将所占,冲冠大怒,高叫“大丈夫不能保全一女子,还有什么颜面?”于是投降了清军与农民军开战。这也就是历史上所说的“冲冠一怒为红颜”。顺治年间,吴三桂进爵云南王,想立圆圆立为正妃,圆圆借故辞退,吴三桂另娶。不料正妃善妒,对吴三桂的爱姬多加陷害冤杀,圆圆独居别院。圆圆失宠后对吴三桂渐渐离心,吴三桂曾阴谋要杀她,圆圆得悉后,请求削发为尼。后来吴三桂在云南宣布独立,康熙帝出兵云南,昆明城被攻破,吴三桂死后,陈圆圆也自沉于寺外莲花池,死后葬在莲花池侧。
努尔哈赤
金庸曾说过,努尔哈赤是继成吉思汗后,世界历史上400年间最卓越的军事天才。在统一女真的战争中,努尔哈赤仅以遗甲13副起兵,经过36年的艰苦征战,先后经过兆佳城之战、浑河之战、古勒山之战、叶赫城之战等战役,逐步强大,统一了女真。在与明与后金的战争中更是灵活用兵,以少胜多,先后在抚顺之战、清河城之战、萨尔浒之战、河西之战中获胜,取得大片土地。尤其是萨尔浒之战的胜利,只有拿破仑指挥的奥斯特里茨战役才能与其媲美。努尔哈赤和成吉思汗一样,死的时候仅仅是其霸业的开始。努尔哈赤的儿子多尔衮、皇太极,孙子尼堪、图赖,从孙勒克德浑、康熙等都是著名的将领,大清的天下正是努尔哈赤和他的子孙一起打下来的。
多尔衮
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第十四子,他的军事才能并不亚于其父。他在军事上善于应势利导,以少胜多。山海关之战是他的代表作,这一战定下大清的天下。多尔衮自少年时就随皇太极南征北战,聪慧多智、谋略过人、英勇善战,立下赫赫战功,受到皇太极的宠信,多次被委以重任、参与历次重大军事行动。皇太极死后,多尔衮和皇太极长子豪格争夺汗位,并利用他的软弱使其不能继位,多尔衮自己也畏惧多铎两黄旗的实力而不敢自己即位,转而扶持皇太极九子福临入承大统,实际掌握大清实权。
孝庄皇后
孝庄皇后(1613—1687),姓博尔济特氏,名布木布泰。她出生于蒙古科尔沁部,贝勒寨桑的女儿。孝庄天生丽质,性格坚毅,喜欢读书,是个聪明又有谋略的人。皇太极执政时,她就是得力助手,协助皇太极继承了努尔哈赤的事功,继续统一女真各部,连续对朝鲜及明朝用兵,稳固了皇太极的统治地位,为进入关内奠定了基础。皇太极病逝后,她从容不迫,施展谋略,争取各方支持,终于由其子福临继位。当福临入北京称顺治帝之后,她全力扶持其治国理政。顺治帝病逝,由玄烨继位后,她又精心抚育培养玄烨,授以治国方略,指导处理各种政务,终使康熙成为中国历史上很有作为的一代君主。孝庄历经三朝,是一个德高望重、一言九鼎的历史人物,她为清朝的建立与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作出了重要贡献,不愧是一位杰出女性。康熙26年9月,操劳一生的孝庄因病辞世,享年75岁。
清代皇帝的年号与姓名
清太祖天命: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清太宗天聪、崇德:爱新觉罗·皇太极
清世祖顺治:爱新觉罗·福临
清圣祖康熙:爱新觉罗·玄烨
清世宗雍正:爱新觉罗·胤祯
清高宗乾隆:爱新觉罗·弘历
清仁宗嘉庆:爱新觉罗·喁琰
清宣宗道光:爱新觉罗·旻宁
清文宗咸丰:爱新觉罗·奕宁
清穆宗同治:爱新觉罗·载淳
清德宗光绪:爱新觉罗·载恬
无庙号宣统:爱新觉罗·溥仪
顺治与董鄂妃
清初悬疑之一就是顺治帝是否到五台山出家。随之而来的是顺治帝是否因为董鄂妃的死去而心灰意冷?什么样的感情使一代帝王放下江山社稷、离开繁华红尘遁入佛门?董鄂妃本无意于政治,但她的一举一动,尤其是她的去世却给清初政局产生了巨大影响。董鄂妃的身世长期以来不仅是史家研究的热点,也是文学界、艺术界关注、演绎的重要题材。而关于她的传说,更为她带上了许多神秘的色彩。后世对董鄂妃怎么猜想不重要,重要的是,作为一个女人,她赢得了佳丽三千的后宫中顺治帝专一的爱情,并至死不渝。
千古大帝康熙
康熙帝(1654—1722),满族,全名爱新觉罗·玄烨,庙号清圣祖,“康熙”为其年号。康熙是顺治帝的第三子,执政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是著名的封建君王,雄才大略,政绩卓越,加强了中华多民族统一的巩固。康熙8岁即位,14岁时亲政,16岁时铲除了权臣鳌拜。康熙一生最杰出的三大政绩就是平定三藩、收复台湾和平定准噶尔叛乱。1689年,清王朝与沙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划定中国东北边界,阻止了沙俄对我国东北地区的侵略。康熙崇尚理学,主持编篡《古今图书集成》等,重视自然科学,然而又大兴文字狱。他还是我国历史上数学修养最高的帝王,我们至今沿用的“根”、“次”、“方”等数学名词就是他亲自命名翻译的。但是康熙也有过失之处。他为了孤立台湾,实行海禁,进行迁界禁海给沿海百姓造成苦难,也首开闭关锁国之始。晚年因选择继承人失误,两度废立皇太子,造成长达20余年的诸皇子为夺储位的结党争斗,致使吏治懈怠,朝中党派林立,影响了社会安定。1722年死于畅春园,葬于今河北遵化的清东陵“景陵”。
鳌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