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43100000013

第13章 转型期湖北地区文学史研究(5)

在方法论上,《人的出场与嬗变——近三十年中国小说中的人的话语研究》主要运用福柯话语理论的谱系分析和批判分析的方法。从谱系分析的角度出发,《人的出场与嬗变——近三十年中国小说中的人的话语研究》认为,近三十年来小说中的“人”的话语不是一个完整的连续体,而是存在较大程度的断裂。而从批判分析角度分析,话语的产生与流变与社会文化、社会制度、社会思想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因此,《人的出场与嬗变——近三十年中国小说中的人的话语研究》从纵横两方面来展开分析。纵向角度将近三十年小说中“人”的话语变迁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20世纪70年代末“四人帮”的覆没与“文化大革命”的结束为标志,这一政治事件直接决定了“人”的话语的出场;第二阶段以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掀起的文化热为标志,文化潮流的推动直接改变了20世纪70年代末出场的“人”的话语形态;第三阶段以20世纪90年代中国市场经济的崛起为标志,经济体制上的巨大转变使人的话语发生了一次新的嬗变。尤其值得注意的是,1976年以来政治、文化禁忌的解除和主流意识形态对西方现代“人”的思想的默认,为新时期以来中国小说中“人”的话语出场和嬗变提供了有力保障。因此,作者也认为,中国近三十年来小说中的“人”的话语变迁史,一定程度上也是一部历史意识的沉浮史:在“人”的话语变迁的第一个阶段,“人”的话语体现为鲜明的历史意识,“人”的内涵由历史意识所决定,对现代化的向往和追寻的历史冲动,铸就了“人”的话语的全部内容,第二阶段历史意识由显到隐,它以对历史本身的消解形式而存在,到第三阶段历史意识从“人”的话语中全面退却,被纯粹的私人性、个体性的生存经验所取代。“人”的话语流变过程,背后隐藏的是深层的历史意识的张扬与沉潜过程。

在纵向展现“人”的话语流变过程的同时,《人的出场与嬗变——近三十年中国小说中的人的话语研究》还从横向角度对各个不同时期“人”的话语的具体内涵及表现形态做了充分的阐释和说明。

《人的出场与嬗变——近三十年中国小说中的人的话语研究》共分七章,第一、二章主要是对第一阶段的“人”的话语阐释,包括人性、理想、知识等方面。人性的回归构成新时期小说“人”的话语历史叙述的基本内容,“理想”的张扬则构成了“人”的话语的表现形态。另外,新时期小说中充溢着知识的叙事,它是“人”的话语确立的根本。总的来说,“这一时期小说中的‘人’,还只是一个尺度,它寄予着这个时期人们对历史的一种期待,在这里,‘人’为历史立法,同时也为历史意识提供了寻找自身合理性的机缘。”(周新民:《人的出场与嬗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5月第10页。)第三、四、五章主要讨论的是第二阶段文化启迪下的“人”话语转型,1985年前后,中国出现了文化热,西方文化价值禁忌被解除,各种文化思潮纷纷涌入,其中影响最大的又属西方人本主义思想的传播和后现代文化思潮的启迪。中国当代小说中的“人”的话语也随之发生了转型,“人”作为生命体,而不是历史的负载出现在人们面前。池莉小说对市民生活情感的尊重、余华关于“知识的暴力”叙事以及马原等人大量的“元小说”创作通过对历史的解构,标志着新的“个人”形态的浮出;叶兆言的历史小说,苏童的《妻妾成群》、《红粉》、《我的帝王生涯》等系列小说乃至王安忆的个人历史性维度的书写,则完全摒弃历史为参照系,个人在和历史的角逐中,自身成为历史或历史的主宰,从而锐显出个人生命的张力。第六、七章“神性的诉求”与“身体:‘人’的延伸与转折”,主要论述在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发展大潮中,历史与文化的整合和制约能力下降到最低程度时,“人”的话语内涵从先前的历史规定性跳跃而出,开始找寻个体生命的终极意义与价值,张承志、北村、史铁生、刘醒龙、陈应松等对人的神性的诉求,以及更加明显的20世纪90年代许多作家对身体和私人空间的关注正是对作为生命形态的个体人的追求。

从“文学是人学”到“人的话语”的转变,《人的出场与嬗变——近三十年中国小说中的人的话语研究》不仅树立了一条“人”的话语变迁的线索,给今后一段时间内“人”的话语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同时,著作理论视阈上跨过了传统文学研究的局限,将福柯的话语理论与中国现代人学思想完美结合,较好地实现了西方现代理论与中国文学文化实践的对接。在方法论上,运用福柯话语理论的谱系分析与批判分析方法解决了若干重要问题,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表现出学术研究的创新性和前沿性。另外,著作的一个闪光点还在于吸收了传统作品细读的长处,对各时期“人”的话语内涵进行分析的同时,结合近三十年来多位有代表性的作家的作品进行深入透彻的分析,尤其是著作主要论述的几位重要作家如王安忆、叶兆言、苏童、刘醒龙、陈应松等,并附有详细的访谈录,不仅使著作骨肉更加丰满,也显示了作者严谨的学术作风。

三、社团流派研究

社团流派研究是文学史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个人都以一定的群体身份,生活在一定的群体社会中,作家创作不可能脱离其生活的群体和环境。另一方面,社团流派与文学思潮一样,其文学行为不仅包容了各单个作家的创作个性,同时体现了社团流派的共同特征。社团流派的生成和发展除了文学志趣相投之外,通常还伴随着政治、文化等社会因素的参与,并影响到社团流派的作家及其创作。因此,社团流派的研究同时伴随着历史、政治、文化等诸多外部因素,和相应更加宽泛的研究视角和方法。中国文学史上社团流派形成之早,内容之繁是不争的事实。对于文学史研究而言,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文学史发展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同时,也是重现文学史现场无法绕开的重要线索,也为寻找文学发展的内在规律提供了重要依据。

转型时期本地区的社团流派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社团流派的理论建构,以陈文新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流派研究”丛书》为代表。它以丛书形式展示了本地区社团流派研究的较高水平。该丛书对文学社团流派的本体特征及生成、发展、消失之演变规律进行了深入探讨,对若干古代文学流派进行了系列的例证研究;第二,社团流派史的书写,以陈安湖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社团流派史》为代表,著作对社团流派发展的历史脉络做了清晰的梳理,在宏阔的文化视野下对各时期主要社团流派进行系统的阐释和评价;第三、社团流派的个案研究,包括陈文新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流派研究”丛书》中的系列流派研究、王兆鹏的《宋南渡词人群体研究》、周晓明的《多源与多元:从中国留学族到新月派》等。

(一)社团流派研究的理论探讨与实践

“中国古代文学流派研究”丛书2003年11月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辖主编陈文新著《中国文学流派意识的发生和发展——中国古代文学流派研究导论》、陈顺智著《东晋玄言诗派研究》、石观海著《宫体诗派研究》、余传棚著《唐宋词派研究》、熊礼汇著《明清散文流派论》、陈文新等著《明清章回小说流派研究》、乔惟德著《神韵派研究》、刘良明等著《近代小说理论批评派研究》诸种。流派研究在古代文学研究中并非首创,此前曾有过20世纪80年代南京大学中文系规划过“唐宋诗歌流派研究”的系列研究,辽宁大学出版社20世纪90年代以来组织了一套“中国古代文学流派研究丛书”以及一些单行本的文学流派研究专著。文学社团流派研究的单篇论文更是数不胜数。武汉大学中文系此次老题新做,却有新的用意:“旨在以作家作品研究为基础而又超越作家作品研究,尽可能全面地观照中国古代文学流派,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在系统性和理论深度方面取得进展,为中国古代文学学科的成长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陈文新:《中国文学流派意识的发生和发展》,《总序》,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11月版,第2页。)换言之,作者针对目前流派研究系统性和理论性的不足,藉丛书的出版,希望有所扭转。

丛书最大的进步就是第一次从理论上全面探讨了流派问题,集中体现在陈文新的《中国文学流派意识的发生和发展——中国古代文学流派研究导论》当中。全书分三章,分别从统系意识的发生和发展、盟主意识的发生和发展、流派命名与流派风格三方面展开。流派统系,流派盟主(代表作家),流派风格三个核心元素构成三驾马车,齐头并进,统摄了整个流派理论的精髓。

(1)流派统系理论

在讨论文学流派的生成时,陈文新认为统系意识的发生是其前提,“每一个文学流派都是在一定的文学传统中展开的,对经典的选择是其文学活动的起点。……对经典的选择乃是选择者意志的表达,他经由对经典的选择构成了他自身的传统或统系,并借助于这一统系来指导和促进他的事业。”(陈文新:《中国文学流派意识的发生和发展》,《引言》,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11月版,第8页。)因此,“统系意识标志着一个流派在艺术追求上的主动状态。”(陈文新:《中国文学流派意识的发生和发展》,《引言》,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11月版,第13页。)统系意识源于对经典的选择,经典包括“传统”、“影响”、“典故”和“传统主题”等术语内容。将文学、文学流派置于大的母语环境中来考察其发生过程,找寻其中内在的精神联系,这一理解思路相对于孤立的文学史研究和文学流派研究而言,其合理性是显而易见的,讨论任何一个文学现象的存在,都应关心当下的具体语境,脱离文学发展语境而孤单地去寻求理论上的逻辑证明,只会导致理论的空虚和思想的乏味。文学流派的发生源于作者统系意识的成熟,换句话说,文学流派的发生是一定时代流派作者们的境遇趋同,不仅是同时代的作者,还包括作者与传统的境遇趋同,这就很好地解释了统系意识的发生根源。

当然,不同流派的统系理论并不一样,理论选择有异是一方面,还与统系自身的建构有关。以诗歌为例,唐诗的统系认同是其前的诗歌创作,而之后又成为后来者的统系标本。这就是统系的循环结构。除此之外,统系理论在横向关系上可以解释不同文化传统下的流派差异,民族之间的流派差异,中西文明的流派差异。比方说17世纪以后,西方的自由主义文学流派纷呈,而此时的中国本土却在闹着秦汉派与唐宋派的文统之争,文学领域不可能有自由主义的流派诞生。这就是统系的平行结构。当然,这只是一种封闭的理想假设,随着时代的发展,二者可能会发生交叉。上述有意义的论见,在《中国文学流派意识的发生和发展——中国古代文学流派研究导论》的分析中都客观地体现出来了。

以统系理论为基点,将文学流派放置到流派统系的脉络中进行研究,任何一个流派或统系,只是这条脉络中的一个或几个段落,这就化静态为动态,扩大了研究视阈,让流派有了更广泛的文化背景,不再是无缘之流,无本之木。这是《中国文学流派意识的发生和发展——中国古代文学流派研究导论》的重要贡献。

(2)流派盟主与流派风格

《中国文学流派意识的发生和发展——中国古代文学流派研究导论》提出盟主意识,将流派群体与个体的关系精致化了。它意味着,盟主意识不仅是流派整体对个体的简单辖制,而是由一个盟主统领,在一定的统系理论指引下达到一种创作的趋同。盟主意识强调了盟主的主动和作为状态,也就是承认了盟主在流派产生和流变过程中决定性作用。《中国文学流派意识的发生和发展——中国古代文学流派研究导论》以宋朝江西诗派为例,阐释了以上论断:诗歌至宋已是高峰跌落,但黄庭坚以其个人的创作成就及所开创的作诗法门赢得了声誉与影响力,开创了江西诗派,成为名副其实的流派盟主,促成了宋诗的繁荣。这一流派的形成和繁荣与黄庭坚个人的贡献是分不开的。

《中国文学流派意识的发生和发展——中国古代文学流派研究导论》的第三章论及流派风格是文学流派的基本标志。着重概括了文学风格的基本范畴,并区别了流派风格和风格群的关系,总结揭示了文学流派的基本风貌。风格理论是从作品角度出发的,它与前面两章互为映衬,共同构成作品三元一体的理论架构。

如果说《导论》是一架望远镜,提供了深远的理论视野,那么导论之外的丛书整体则应是一台显微镜。具体论及文学的内部结构,包括流派作家和流派的作品风格,实证了流派理论,也从实践上丰富了《导论》的理论内容。其系统性的理想建构,成为丛书的一大特点。

丛书以系统的流派理论以《导论》打头,后面是对各具体流派的专题研究,对于一套丛书而言,就不再是简单的合计出版,而是共同的理论化实践的努力。它们共同遵循了以下理路:“从整体上论述中国古代文学流派研究的对象、特征、意义及其他相关问题;选择中国文学史上影响较大而学术界又较少或我们认为还有必要继续研究的文学流派作为系统研究的对象,如诗中的玄言诗派、宫体诗派、格调派、神韵派,词中的浙西派、阳羡派、常州派,散文中的台阁派、秦汉派、唐宋派、桐城派、湘乡派,小说中的历史演义、英侠传奇、神魔小说、人情小说等。从流派的形成、发展和特征入手,考察流派与思潮、流派与地域、流派与社团、流派与题材等关系,对其文化含蕴和审美取向做全面而深入的研究。”(陈文新《中国文学流派意识的发生和发展》,《总序》,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11月版,第3页。)首先,从丛书涉及的文体而言,涵盖了诗歌、词、散文、小说、小说理论批评等领域,突破了以前中国古代文学流派研究主要集中在诗歌流派研究领域的局限,拓展了中国古代文学流派研究的领域。即使是诗歌流派研究,丛书也是选择前人很少涉及或是没有深入,但在流派史上又确有积极意义的流派,如玄言诗派、宫体诗派、格调派、神韵派等。

同类推荐
  • 呐喊(鲁迅作品精选)

    呐喊(鲁迅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和你在一起,我很高兴

    和你在一起,我很高兴

    A小姐说:“你知道吗?我和你在一起之后,每天都很快乐。”B先生说:“谢谢,你告诉了我我最想要的答案。”和一个人在一起,如果他给你的能量是让你每天都能高兴地起床,每夜都能安心地入睡,做每一件事都充满了动力,对未来满怀期待,那你就没有爱错人。最隽永的感情,永远都不是以爱的名义互相折磨,而是彼此陪伴,成为对方的阳光。和你在一起,我很高兴。”这就是最动听的情话了,没有之一。你可以在这本书里找到你的朋友影子,也能找到你自己。从过去说到现在,让我们一起去寻找未来。不管是文章中让你嚎啕大哭的小A,还是让你哈哈大知的小B,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每个人让你明白存在的意义。
  • 我的书斋生活

    我的书斋生活

    《文化名家谈读书》所选的都是出自名家之手的优美散文,如朱湘的《书》、丰子恺的《读书》、鲁迅的《读书杂谈》、何其芳的《尽信书,不如无书》等,这些文章虽然都是描述书及读书的感受的,但各篇的观点又不尽相同。有的是写读书的甘苦,有的是写购书、藏书的体会。所有的这些甘苦和体会,都是作者从自身的经历、体会、经验,甚至性格、情趣中衍生而来的经验之谈。所以,这些观点都是积极的、向上的,都闪烁着真理的光辉。
  • 心情·百味卷(散文精品)

    心情·百味卷(散文精品)

    《心情:百味卷》收录的散文包括:“你是我梦中的期待”、“请把我的情感留下”、“将芳年写在心灵”、“珍视心中的爱”、“淡淡柳如烟”五个栏目。
  • 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往事如风,流年似水,记忆无痕

    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往事如风,流年似水,记忆无痕

    似水的流年,律动着如风的往事,撩拨着无痕的记忆。经典的散文恰如这似水的流年,勾起诸多往事和记忆。一篇短短的散文可以陶冶一个人的情操,因为它的到来应当属于灵魂的澄清和精神的拯救。正如人们常常形容可以使我们迅速摆脱困境的那棵稻草,虽微不足道,但很有力量。这本书正有这种震撼心灵的法力。
热门推荐
  • 仙道侠客行

    仙道侠客行

    这是一个仙道法术和武功秘籍共存的世界,强国林立,小国四布,仙道和武道争霸,都想称尊世界!到底孰强孰弱?这样的背景下,强者欺负弱小那是天经地义的事,但就是有人看不惯这样的现状,要挺身而出,行侠仗义,说不上是替天行道,只是因为看不惯而已。他就是——李剑风。每一个国家都有一个强大门派支持或者操作的背影,李剑风的年少轻狂会给他带来什么呢?是强势崛起还是被打压到底?“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李剑风仰天高歌,喝了一口青皮葫芦里的好酒,挥剑杀入人群。“嘿嘿!醒醒!!马上又要急行军了!”一个新兵叫醒了睡在自己旁边的李剑风。“嗯!”睡梦中的李剑风瞬间醒来,看见周围的一切,脑袋里冒出了一个想法。“逃!我必须要逃出去!”
  • 天隔一方

    天隔一方

    这只是一个很简单的小故事,也许并没有任何值得拜读的地方,只是一个想写出来的故事,仅此而已。
  • 监内监外

    监内监外

    一位真正的监狱警察,一部真实的亲身经历,监内监外,不同人生……
  • 千亿盛宠:老婆,别来无恙

    千亿盛宠:老婆,别来无恙

    六年前,江晨拿腹中胎儿换回一份生意合同,至此远走高飞。六年后,周璟年才发现,这个胆大的女人,竟敢骗他……所以,他该拿现在正抱着他大腿的小肉团子怎么办?在线等,急。儿子的生日派对上。江晨被抓到了厨房,男人二话不说开始动手解皮带……江晨对周璟年一见钟情,除了她自己,没有人知道。周璟年却身体力行地向她证明了,什么是爱。爱,就是要没完没了地扑倒。
  • 萧筱人生

    萧筱人生

    每个女孩子从生下来,就有一段美丽的故事!而这个故事需要从头说起!
  • 重生大天尊

    重生大天尊

    巧合之下,意外穿越。“这个混沌怎么跟小说中的不一样啊……”“哥,你开你的天,剩下的事我帮你!”……“青琴,等我!终有一日,我会把你带回来!”“吴迪,把你那张欠扁的脸从我的法宝上移过去,哈喇子都快滴上去了!”“说多少遍了!老子叫无敌!还有我这么帅的,会流哈喇子!?”……这是一个热血、兄弟、情离又充满着不屈的传奇!
  • 我所想保护的世界

    我所想保护的世界

    2016年12月10日卫星拍摄到地球旁突然出现不明行星各国派出勘察部队前往,可在登陆后半小时音信全无,不过信号中断之前勘察部队发回的一张照片让各国震惊,不知名的怪物啃食着勘察部队的人们,于是各国决定联合向不明行星发动清洗于是于2016年12月24日发动第一次“异星战争”不过最终以失败告终。于2017年5月4日异星撞击地球其上的怪物登陆地球。本文记于怪物登陆后人类反抗的日子...............
  • 超能战火

    超能战火

    在另一个时空,另一个宇宙里,同样一处坐标,有着同样一颗蔚蓝色的,被称之为地球的星球,在那颗星球上,生活着一群另类的人类,他们被称之为——超能力者。超能者的横空出世,建立起统一世界的超能联邦,六大家族,超古老的魔法国度……各方势力蠢蠢欲动所谓何求。一个没有能力的超能者,在寻找自己超能力的路上,又如何在这动荡额世界中寻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精彩的冒险即将开始……
  • 培养孩子财商的99个故事:埋下财富自由的小种子

    培养孩子财商的99个故事:埋下财富自由的小种子

    财商是亲子三维教育中的重要一维。本书用99个生动的小故事培养孩子对金钱的正确观念和管理能力,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把财商教育渗透其中。本书为家长和教师在培养孩子的财商能力过程中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和实施对策,以便家长在孩子的培养过程中更有针对性。
  • 霸道王爷的懒懒小王妃

    霸道王爷的懒懒小王妃

    一朝穿越,只为遇见你。冥冥之中早已注定,你便是我今生不变的劫。谁扰了谁的心,谁执了谁的手。他本是权倾朝野的王爷,一朝遇见她,戏弄她,疼爱她变成了他每日必做的事。“君决,你无耻。”某女吼道。“阡儿乖,为夫有齿,不信你看。”某妖孽无耻的答到。某女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