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42900000004

第4章 带露拾花(3)

看花之余,杨君从家中带来的《花镜》一书,我们私下传阅,为的是多识“草木虫鱼鸟兽之名”。同时借来郭沫若的新诗集《百花齐放》,亦叹他写这百首咏花诗的不易!更领悟“百花齐放”是个很高的艺术的理想境界。我们能拾摘几朵小花,就非常不容易了……二上时,没了写作课,我们几位知友,互相传看着习作,有诗有散文。晚间散步时,就是我们交流品评的时机。走出校园去湖艺美术系,也是一条路径。通过同学关系,认识了学版画的万学道,谈诗论画,其乐融融。一次,同冯君去见万学道,一进门一股浓香扑鼻,几欲醉倒,万兄说:“这是夜来香。”我心中自此就对夜来香敬而远之,怕她醉倒了我。寻访花事的路程越来越远。曾有一次同杨君、黎笙去沙湖散步,走出昙华林穿过螃蟹岬的铁路孔,就是沙湖边,湖边是一片藕塘。当季的荷花是我们必摘的……到结了莲蓬时,那就没我们这些过客的份了……一九六二年十二月三日,杨君过生日,相邀我,佘君,刘君四人说:“我们办一个刊,行吗?”此事以前议过,一拍即合。借着青春的激情,一时兴起,说干就干,上午凑齐稿子,拟定发刊词,由刘君佘君二人抄正。下午去万学道处,寻得几幀木刻,选了一幅“西双版纳傣族女担担子”作刊头,另有几幅小的作尾花。听说我们要办刊,万学道十分热情,一下子全部搞定。晚餐寿星请我们外出喝酒。酒后踱步进校园,佘君吟起:“曾忆起我离家的那一年,那一年的春天,那时是杨柳初绿,”这首蒋光慈的《写给母亲》是我们都很喜爱的。便一起应下去:“草儿初青,野花儿初露脸,在一个清醒明媚的朝晨,你送我一程又一程,我说:母亲回去吧!你说:儿啊,你几时才回来?”诗意、酒兴令我们开怀大笑。啊!好尽兴的青春大笑……第二天早晨,《拾花》刊诞生了。上墙后,刊物的整体效果就出来了,且不说佘君和刘君的书法已臻一流,加上木刻刊头和尾花的清新,真正达到了我们“唯美”的标准。一时门庭若市,熟识者纷纷打听“拾花社何许人也?”同学吴君说:“‘四平方’终于干出一点事了……”(我们四人全是近视,故为眼睛之平方也。而教过我班写作的殷杰老师则称我们为‘四进士近视’,有趣!)更热闹的是,有人给我们贴大字报了,说我们有倾向问题,原因在于这期刊登的诗文均是写女性题材的,便说这是小资情调,首当其冲的是高班署名为“卫生门”的大字报。而班上寝室里背后议论者更多……于是我们立即应对。主要的一张大字报中我还杜撰了一段话:“一个哲人说过:忘记了女人,就忽视了这世界的一半!”紧接着,在12月8日,我们推出了《拾花一二?九增刊》,纪念“12?9”爱国学生运动。文章主要有,刘君大一时写的一篇作文《桂子飘香的时候》,这是一篇写老革命斗争的故事,文笔优美曾当作范文被讲评过。我急急草就一篇诗歌《前进的歌》,还有一篇“拾花社”言论,宣扬爱国主义精神。其目的在于堵一些人的嘴。增刊贴出后,次日我们贴出一张拾花社声明:我们不再答复任何质疑,全凭刊物文章说话,并告“卫生门”诸君,以后好好读完刊物再评论,云云。佘君毛笔书法使得这张大字报成为一个艺术品,加上,他刻了一个“百花齐放”和拾花社的两方“官印”,印在宣纸上,再剪贴于报尾,真令人赏心悦目。我想:在此,那些鬼画胡涂的文字怎可攀比?此文一出,《拾花》刊前,顿时平静下来(究其原因,还因为文华楼又出现一个刊物《碧桃》,成为一个新的焦点)。《拾花》刊后来又出过一期墙报版一期油印版,一九六三年四月二日,编排了《拾花》刊最后一期。万学道的套色木刻始终是我们的美术支撑,为拾花增色多多。

《拾花》刊前前后后几期,引起一些风波,也受到一些干预,分团委找我谈话,希望我们注意政治方向,……我说:《拾花》就是一个文科大学生的习作园地,是一个交友的平台。因为《拾花》,我们在没有写作课后,仍然不停地写作;因为《拾花》,我们的文章得到写作老师,高低年级同学的关注,指点……因为《拾花》,我们结交了一些高低年级的文友……谈话虽说没什么结论,但意思我们知道,拾花社该停了。后来,班上准备出《红雨》刊,庆祝“五一”,几位班干部分别对我们“四平方”说,可以把文章给《红雨》。

“拾花”停刊后,同寝室的×君在门上贴了一张小字报,抗议刘君和佘君屡屡串门。我气愤地用粉笔在上面写下“休息时,欢迎来访”;杨君写下“内容怪诞,文辞粗鲁”,接下去,幸好室长干涉,矛盾没有升级……自此后,我们拾花同人之间,互相传阅自己的作品,互相评点诗文,形成一种默契。其实“拾花社”名义是四个人,但却有冯君,万学道等人都是“拾花之友”,更有上下几个年级的朋友,都是可以一起讨论文学的……延续到一九六四年,下去搞“社教”和“四清”前,我把自己的诗作抄订成册,斯大题写封面“志祥诗稿”,我们几个人私下传阅,最后,我挑了大家认可的一首《给你一面非洲鼓》,寄给了《湖北日报》。过了大半年,这首诗发表于一九六五年二月二十一日《湖北日报》“东湖”副刊之上。当时,我们正在孝感搞“四清”运动。在公社办公室看到自己诗歌的“处女作”,高兴之情溢于言表。接下来的几天分别收到天帆、道希诸友来信及剪报,信中都同样地写下一句话:“鼓敲响了”:

《给你一面非洲鼓》

【徐臻】

来呵,远隔重洋的战友,请来天安门前看东方日出。

来呵,远阻关山的同志,我愿送你一面非洲鼓。

春暖花开日,风催红旗舞,非洲的弟兄留下这面鼓。

敲响它,震三山,荡五湖,声声讲起呵,它的身世苦。

一次,殖民者围住了整个部族,有个勇士,烈火中夺出这面鼓。

殖民者没有得到它,鼓声时时鸣响在林间山谷……击鼓隆隆,似雷鸣,如风吼,是勇士们锤击着不屈的胸脯。

达姆达姆,催火山熔岩喷吐,达姆达姆,非洲在申诉愤怒。

阵阵鼓声劝告非洲人擦干泪珠,阵阵鼓声击破非洲的层层夜幕。

如今,非洲的山山水水又把它,送到我的家乡——光明的国度。

托我转送给远方的弟兄,只要那儿的人民还在受苦;托我转送给远方的山河,只要那儿战斗着革命的队伍……今天,我把这面鼓送给你,——南越密林中战斗的农妇。

今天,我把这面鼓送给你,——巴西咖啡园里的黑奴。

一面鼓响遍亚非拉,鼓浪冲垮帝国主义的朽屋。

鼓声在劳动者面前宣告:只有斗争才有幸福。

这首诗我们以为可算是“拾花昙华林”的一个小结,哎,我们的青春的诗终于得到社会的认可了!“四清”尚未结束,我们要毕业了,就回到了昙华林。一日,同学盛君给我们拍下一张照片:背景是图书馆,有刘继馥、李富生(黎笙)、张国伟、杨昌庆、佘斯大、冯锡锳、徐志祥、万学道。这张照片可算是“拾花”社成员与“拾花”之友比较完备的一张合影了。

50年后,2011年9月,我们六一级校友重返昙华林,旧地勾起我的几句诗,当时曾以手机短信发给诸同学:

近百年的法桐理应记得我们,她的一圈年轮必定录下,我们夜看昙花开放的影像……体育馆那“自强不息”的石匾,仍对映着古罗马建筑式的教堂,——那空旷出来的老图书馆,哦!正好装我们忆旧的青春篇章……可惜没了文华楼、院中我们可拾摘的桂花和玉兰,还有那口井……但我们心里依旧儲存有文学的历史和理想。

在我的人生中,昙华林文华楼的“拾花”之旅,培育了我心中的永不败谢的文学之花!

2012年6月29日于珞珈山

(徐志祥,笔名徐臻,1961年入中文系。武汉大学教授。曾任湖北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

昙华林里赏昙花

【陈东成】

1958年秋——1962年夏,我就读于华中师范学院中文系,在武昌昙华林度过了四年的青春岁月。

于今,我虽然已是年近八旬的老叟,但对那段美妙而奇特的时光仍然记忆犹新。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的眼前常常浮现出这个曾经是洋人办过教堂、学校、书院和育婴堂的地方,那一幢幢别有风味的中西合璧的楼舍,耳畔也时时回荡着从文华楼里传来的欢歌笑语和琅琅读书声。

我还清楚地记得,在大跃进年代,师生们在这里联合上演的红专大辩论、火烧教学、拔白旗插红旗、大编教材、大办钢铁、大放“卫星”等一幕幕活剧。

我也忘不了,在“知识分子劳动化,劳动人民知识化”进程中,同学们冒着酷暑严寒筑路、运木、修水库等一个个战天斗地的场面;忘不了同学们在三年困难时期喝“三合粉”糊糊,唱“洪湖水浪打浪”的情景;忘不了复课后方步瀛、石声淮、高庆赐等教授讲课时的风采;忘不了师生间、同学间的深情厚谊。

这一切,在我人生旅途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记。其中的得与失、苦与乐、是与非值得我一辈子去回味和思考,不是三言两语所能穷尽的。

这里,只讲我记忆中的一件小事。

那大约是进校后第二年夏秋之交的一个晚上,9时左右,同学们刚下自习,突然听到院广播站传来一串清脆的声音:“同学们,昙花马上就要开放了,请大家快去操场观看。”听到这个消息,同学们异常兴奋,纷纷向操场奔去。我也一样。心想,以前只听说过“昙花一现”的话,却从未见过昙花是个什么样子,“一现”又是怎样的光景。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好好见识见识。于是加快了脚步。

一进操场,我就远远看见月光下的运动台上摆放着一盆鲜花,便急忙挤进人群,贴近台沿,仔细观看。只见这株花茎粗枝壮,叶片青翠。花苞从枝枒间挺出,洁白晶莹,姣小玲珑,含羞带笑,煞是可爱。徐而,雪片似的花瓣,由内到外缓缓伸展,花苞由紧到松,慢慢散开。不知不觉中,形成一个漏斗形的大而圆的花朵,玉洁冰清,潇洒飘逸,清香四溢,光彩照人,如同白衣仙女下凡,令人心驰神往。未几,花瓣渐渐收缩,花冠徐徐闭合,逐渐枯萎。此时,时间已过深夜12点半,昙花从开到谢,大约持续了三个半小时。

我回到宿舍,躺在床上,睡意全无。刚才那精彩的一幕,引起了我诸多联想,似乎有所感悟。以前,人们总把“昙花一现”与“生命短促”、“半途而废”、“好景不长”等不祥、不屑之语相提并论,我也从不怀疑。现在却不敢苟同了。我认为,昙花虽然只是倏然一现,但她留给人们的印象却是永恒的。那一瞬间的灿烂,释放了她全部生命力,散发出永不磨灭的光辉;而她的安然离去,又显示出她回归自然、从容不迫的精神境界。由此,我领悟到人生的真正价值,对生与死、美与丑、有限与无限、瞬间与永恒的辩证关系,有了新的理解。

在以后的漫长岁月里,此情此景依然不断在我的梦中显现,我也常常用这些辩关系来端详世态、品味人生、反思自我,心胸也日渐开朗了。

昙华林里赏昙花,使我受益匪浅。

感谢昙华林为我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感谢“昙花一现”给予我深刻的启迪。

(陈东成,1958年入中文系。曾任湖北省文联执行副主席、党组副书记)

听昙花

【张玉权】

提起校园生活,半个世纪前的关于昙花的一次美好记忆,立即在我脑海里清晰地浮现出来。

那是1962年的夏秋之交。当时我在华师读书,由于教育系心理专业下马,我离开了钟爱的心理学,转到中文系学习中文。那时中文系不在本部桂子山,而在分部昙华林。

同类推荐
  • 随园诗话(第二卷)

    随园诗话(第二卷)

    批本随园诗许,原藏清人某待郎家。近人冒广生据第十六卷跋语,知为满人福建总督伍拉纳之子所作;乃删润刊行。邓之诚复据伍拉纳子舒石舫所着适紊居士集及其行述,疑此批本作者卽舒之兄仲山;并加批语及引证若干条于书眉。此次,卽据王利器同志所藏邓、张二氏手批之本印行。
  • 悠悠回乡情

    悠悠回乡情

    本书是一部描述和表现回族民俗与文化的散文集,共收入116篇有关回族风情民俗的散文,把回族风情、习俗讲述出来。
  • 陌生的朋友

    陌生的朋友

    本书收录的作品主要包括:陌生的朋友、抠字眼的小女孩、顺手帮一把、千年古参、上边有人、考验爱情、我的群主,我的“群”、你追我涨、年度最佳慈善家、笔记本上的秘密等。
  • 古堡历险故事(感动青少年的惊险历险故事)

    古堡历险故事(感动青少年的惊险历险故事)

    这些作品汇集了古今中外著名的惊险、历险故事近百篇,其故事情节惊险曲折,引人入胜,阅读这些故事,不仅可以启迪智慧、增强思维,还可以了解社会、增长知识。
  • 酒暖回忆思念瘦

    酒暖回忆思念瘦

    本书是根据著名作家陈清华在部分大专院校和各种读书会讲座的讲义整理而成。作者以唐宋词人的风花雪月和经典词作为线索,通过对唐宋词人及其脍炙人口的名篇的趣味化解读,讲述了著名词人与词背后那不为人知的故事,常有知人论世之语。同时,作者结合温庭筠、李璟、李煜、柳永、范仲淹、张先、晏殊、宋祁、欧阳修、王安石、晏几道、苏轼、秦观、周邦彦、李清照、蒋捷等词人的身世背景、性格学养、情感经历等方面,来探寻唐宋词艺术的发展与演变及词中蕴涵的人生哲理。
热门推荐
  • 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条约程序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条约程序法

    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同外国缔结的双边和多边条约、协定和其他具有条约、协定性质的文件。
  • 绯色夜尊:夺命天颜祸江山

    绯色夜尊:夺命天颜祸江山

    (已完结)前世尊为皇都郡主,今生却落魄惨淡至斯。前世至亲身死,宫变无情,血色之花毁灭,却不知再次睁眼是另一个世界。身为万世妖魔,异世之魂,重出世间,谈笑间生杀予夺,回眸间勾人心魄。这一世,她不是谁的替身,也不再被人唾弃,只为自己而活,倾覆天下。月巫石道破亡者归来天机,前世眼见至亲身死,如今这样的机会怎能错过?那么,可有人等待她渺茫的归来,伴她身侧?千古女帝风华绝代,举世无双,遗世独立,倾城妖娆。然而曲终人已散,尘嚣寂静,满目喧哗,又是谁得她一顾回眸?
  • 暗黑龙皇

    暗黑龙皇

    黄金龙谷,这是一个十分神秘的地方,传说,在那里住着龙氏全族,他们身负黄金龙血脉,翻手间山岳崩塌江海倒流,乃是大陆第一血脉家族。而今日,一位衣着破烂的孩童被赶出谷内,他黑发竖瞳犹似龙目,眼神中没有委屈、没有悲伤、更没有泪水,只有锋利的寒芒隐隐闪烁!
  • 我本自私

    我本自私

    书中的主角,是个因为经历过人性丑恶而变得厌世的宅男。在这个他不喜欢的世界里,他一无是处,且随遇而安,反正对这一切都没兴趣,将就着过吧。但是,上天似乎就是不想让他混吃等死,于是,末世来了。地面出现数十米宽的裂缝,雾霾覆盖了全球,所有生物都开始变异,人类成了其他生物口中,最容易猎杀的食物。面对一次又一次的破灭,面对曾经讨厌的世界,他,又将何去何从——
  • 超级复制空间

    超级复制空间

    这是一个由念力构成的世界。王洛来到了这里,拥有了一个可以复制能力的空间。靠着这个能力,王洛用无数次死亡,以获得强大的力量。原本只是想平安生活下去的他,居然发现了这个世界的惊天秘密。这里居然是上古。没有佛,没有道,没有妖,没有魔的上古。这里只有人,传说中的神,现实中的人。此时——轩辕还不曾来到涿鹿,后羿还没有张开长弓。吉尔伽美什依旧是孤独的品酒,宙斯仍然奔跑在荒野之中。那一场灭世的洪水,也没有淹没苍穹。
  • 不朽剑魄

    不朽剑魄

    沧云大陆,宗门无数,强者如林。一名普通的家族子弟,立志追求武道巅峰。一枚来自域外星空的神秘剑魄,铸就了一段不朽的史诗。热血激烈的对决,天才之间的碰撞,在这里唯有武道不朽,剑魄永恒。
  • 历史上群星闪耀的时刻

    历史上群星闪耀的时刻

    本书分为中国篇和外国篇,展述历史英雄人物的事迹。在那已然褪色的画卷中,将纷乱交错,遥不可及的人与事呈现出来,虽然不尽详述,但也可从中追寻到历史曾经的蛛丝马迹,在未来的方向中偶尔回首过去的沧海桑田。
  • 蒿庵论词

    蒿庵论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暗与光之歌

    暗与光之歌

    我不知道光明是什么颜色,也不明白为什么那明亮就是光。黑暗下的人们是淳朴善良的,人们充斥着对光明的幻想。可光明下的人们早已腐朽、糜烂,他们只想着让他们所谓的光明,侵蚀黑暗。……一句话简介:带着骷髅打天下。
  • 秦时明月之异世卿歌

    秦时明月之异世卿歌

    有的感情,即使肌肤相贴,两颗心却漠然疏离;有的感情,即使死别生离,两颗心却紧紧相依。彼此救赎,彼此灌溉,伤痛不言,生死不弃。一次披荆斩棘的成长,一份刻骨铭心的虐恋,一段伤痛疲惫的岁月。无伤痛,不人生,相信最后,他的光芒终能折射进你残缺的生命。江湖无悔,不诉离殇:与你一起江湖我不后悔,即使和你分开我亦不会诉说离别的悲伤【原名随你去天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