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42100000004

第4章 可贵的人生(3)

所谓“诸行无常,是生灭法”,一般人认为黑、白无常是两个鬼;其实,白天是白无常,晚上就是黑无常;众生的心从早到晚总是妄想不断,念起念灭,更是无常。如何脱离无常呢?小乘依风大修数息 观,先对治散乱心,进一步掌握出入息,渐渐地性命就不在呼吸间了。大乘法门则一切不依,只是保持当前这一念觉性,动静闲忙都能作主,日久功深,则生灭心转为不生灭心、无常变成有常,就能脱 离无常之苦。

《法句经》云:“若人生百岁,不解生灭法,不如生一日,而得解了之。”若能了达无常之理,便不会执着一切生灭的假相,更能积极修行,契悟不生灭的真理,则“生灭灭矣,寂灭为乐”,即得成就 无量光、无量寿。

──惟觉法师《生即有灭》

三界六道众生,有生必有死,一切皆是无常的本性。《除忧书》云:“地上或天中,有生而不死,此事汝岂见,岂闻或生疑。”生已必定要死亡,生而未死者,这种事例不说见到,就是连听都从未听过 。尤其赡部洲人寿命无定,违缘灾难很多,以生并战争、地、水、火、风四大等违缘,随时都有失去宝贵生命的可能,诚如《地藏经》中所说:“无常大鬼,不期而到。”我们的寿命如同大风中的水泡 一样,马上就会破灭,其他经中也讲过生命犹如风中的油灯,很短的时间内便会熄灭。佛经云:“人命在呼吸间”,刚才还在一呼一吸,仍然停留于今世,但是呼吸一停,就马上到后世去了,所以人们 在熟睡中未死,清晨仍能起床,诚为稀有之事。藏文《亲友书》中的此颂是:“如水聚泡遭风坏,今生多灾更无常,安然无觉沉睡中,能得醒觉真稀奇。”已经了知死期无定之理,宜当精勤修习。

──索达吉堪布《亲友书》略释

人身最难得,但是生命最容易失去,随时随地都有危险。人的生命是无常的,死期是不定的,什么时候死,用什么方式来死,在什么地方死,谁也确定不了。人的生命就在呼吸之间,这口气呼出去了, 不吸了,就死了;吸进来了,不呼了,就死了。很简单啊!人的生命就像个水泡一样,没有一点点的可靠,最脆弱,时刻都有危险。

我们的生命每时每刻都有危险,但是我们一点点也不在乎,一点点也不考虑,这个时候我们还不如动物,不如畜生呢!连畜生都注意,它知道时刻都有危险,它也很精神,很注意。你看我们,糊里糊涂 的。早上天亮了,知道要起床;晚上天黑了,知道要睡觉。中间肚子饿了,知道要吃饭,别的什么也不知道。你看,多愚痴啊!

一切法都是无常的,包括我们的生命也是无常的。学修无常特别的重要。我们没有学修无常,没有懂得无常的道理,我们学什么

过,讲过很多学修无常的功德。

佛在经中讲:“若多修无常,已供养诸佛。”修无常,等于供养诸佛,三世一切诸佛。“若多修无常,得诸佛安慰。”多修无常,能得到诸佛的安慰,多好啊!你不是老想得到保佑么?能得到诸佛的安 慰。“若多修无常,得诸佛授记。”“若多修无常,得诸佛加持。”一定能得到三世一切诸佛的加持。得到加持了,加持不可思议。你得到了不可思议的加持,才能得到不可思议的成就。修无常有特别 大的功德,有特别的意义。佛赞叹学修无常的功德。

——达真堪布《达真堪布开示》

一天,阿难尊者欲至舍卫城托钵乞食,远远地便看见城门外有许多男子聚集一处,有的跳舞、有的唱歌、有的演奏乐曲,玩得不亦乐乎。当阿难尊者结束托钵,打算出城回去时,却发现早上还在高歌热 舞的一名男子,竟然已经死去,其他人皆围绕在他身旁号啕大哭。阿难尊者见此景象,心想:“唉!这无常也来得太快了,早上我入城乞食时,这名男子还像天人般欢喜地唱歌跳舞,怎么马上就受到无 常鬼的召唤,结束了生命。

阿难尊者回到祇园精舍,顶礼佛陀后恭敬地长跪,合掌问道:“世尊,今日我入城托钵时,看见许多男子于街上载歌载舞,尽情欢乐,没想到等我出城时,其中一名男子已经命终,众人皆在旁号哭不舍 。我心想:无常怎会如此迅速,早上进城还看到他高兴地歌舞,没想到一会儿的时间,无常就已示现。这件事情实在非常奇怪且前所未闻。”

佛陀告诉阿难尊者:“这件事情有何奇特呢?过去我所遇过的事情,都比你今天看到的还更加特别啊。佛陀又说:“昔日,我入城乞食时,同样也看到一名男子于街上载歌载舞,自我娱乐,等我托钵完 准备回去时,仍见那名男子沉浸于歌舞之中。”阿难尊者不解地问:“世尊,这很正常啊,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佛陀接着说:“生命无常迅速,就像风一般难以控制,更何况是驾驭它。无常是生命 的真相,众生反以无常为奇特;你听到这样的事情,却认为没什么值得好奇怪的,代表你还不懂得无常的道理。”于是佛陀为了使弟子们能明白无常究竟之理,便作了一首偈子告示大众,希望将此正法 流传后世,令广大众生皆能拥有正知正见:

晨所睹见,夜则不现,昨所瞻者,今夕则无。

我今少壮,无所恃怙,少者亦死,男女无数。

——《出曜经·卷一》

学习佛法,改变生命

生活是生命的表现形式,生死是一期生命的开始和终结。但人生最本质的东西,不是生活,不是生死,而是生命……

学佛是真正意义上的生命工程。

学佛的过程,是生命从缺陷走向圆满的过程,是生命从烦恼痛苦走向解脱自在的过程,是从认识生命到彻底改善生命的过程。

──济群法师《生命的回归》

我们来到寺院,信仰佛教,学习佛法,成为一位三宝弟子,是可喜可贺的事。我们可以回想一下,在家的时候,我们的生活都是在很多“习惯”中度过的。有很多生活的习惯是因为承袭传统形成的,也 就是过去人怎么生活,现在人就怎么生活。因为我们的父母、老师、朋友、社会等等,都是这样习惯性地延续下来,我们也跟着这样做;甚至我们的思考方法,思维模式,语言表达的方式也是这样的。

这种习惯性的力量很大,在不知不觉当中,我们都是在这样一种习惯中度过的。我们上学,希望考得好成绩;毕业以后,希望找到好的工作,赚很多的钱,在社会上有比较高的地位,让自己的生活比较 丰富等等,诸如此类的概念,不断地灌输给我们,久而久之人们也就接受了这样的一些观念。而我们自己的心力、思考思维的能力却越来越差,我们的思维也就越来越被外在的境界所左右了。

我们每天都在思考思维,其目的是要得到什么?世俗社会引导我们的就是希望得到刚才谈的那些内容。佛法告诉我们思考思维是要得到什么呢?它是要让我们积聚资粮,让我们解脱,让我们成佛。我们 解脱什么呢?解脱无明,解脱烦恼,解脱内在的问题,解脱内心的障碍,然后广泛培植福德智慧的资粮,不断种植成佛的因,慢慢就会成佛。这是佛法引导我们思考和思维的结果,跟社会上面的人所谈 的思考和思维是两个不同的结果。

我们的判断是根据什么标准呢?是根据世间法的标准还是根据佛法的标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再者,我们有没有这种能力去抉择,也是需要考虑的。社会上不学佛的人,内心中没有那种力量,不能判断孰是孰非。我们学习佛法,就是要培养和不断增长这种判断事物正确与否的能力。这样的话, 我们就会越来越清楚,如何来认识自己生命的问题,如何来充分发挥自己生命的潜能,来创造更加幸福、快乐、美满的人生。这些问题,佛法能给我们很好的启迪。

——学诚法师《学诚法师开示》

感悟生命

不要抱怨生活对你不公平,因为生活是由你一手创造的,犹如一张白纸,点缀好坏由你决定。

生命如悬丝,来去自如,甚至连一丝微风都算不上,所以不必要太过于执着。

感谢生命给我的痛苦和磨难,因为每一分痛苦背后,都说明我前进了!

生命有时是一种快乐的享受,当它充分发挥出光明、纯洁、高尚、真诚时;有时又是一种痛苦的煎熬,当它充分发挥出黑暗、龌龊、卑鄙、虚伪时,生命似乎在这两种情况下永远延伸着,每一刻都要我 们审视自己,该如何去抉择。

──湛空法师《湛空法师开示》

大珠慧海禅师参拜马祖。祖问:“来这里干什么?”慧海禅师曰:“来求佛法。”祖曰:“我这里一物也无,求什么佛法,自家宝藏抛弃不顾,到处乱跑做什么?”慧海禅师问:“哪个是我的宝藏呢? ”祖曰:“现在问我的就是你的宝藏,一切具足,更无欠少,使用自在,为什么还要到外面去求呢?”慧海禅师在马祖的开示之下,当下认识到自己。后来有人问慧海禅师如何是佛?他就回答说:“清 淡对面,非佛而谁。”又如灵训禅师参归宗。灵训问:“如何是佛?”归宗禅师说:“我告诉你,恐怕不相信。”灵训说:“大和尚的开示,我岂敢不信?”归宗禅师说:“你就是。”如何是佛?其实 ,就是我们每个人真正的生命,也就是我们的佛性。

佛性虽然不是我们见闻觉知的妄识,但也没离开见闻觉知。云门禅师说:“即此见闻非见闻,无余声色可呈君,个中若了全无事,体用何妨分不分。”我们认识自己,要从能见能闻的作用中去直接承担 ,但不可住着于见闻之相。

不落于思维是认识自己。思维往往是名言概念的延续,是前尘影事的重现。一旦落于思维分别,住着于是非得失的纠缠中,我们就会迷失自己的本性。临济禅师上堂开示道:“赤肉团上有一无位真人, 常从汝等面门出入,未证者看看。”时有僧相问:“如何是无位真人?”师下禅床一把抓住他说:“道道。”这位僧人想了一下,师便放开手说:“无位真人是什么干屎橛。”又如六祖接引惠明的公案 。六祖从五祖处得了衣钵后南行而去,惠明从后面追上,六祖将衣钵放在石上,惠明拿不动,于是说:“我为法来,不为衣来。”六祖说:“汝既为法来,可放下万缘,不要有任何念头。”又说:“不 思善不思恶,正在这时,哪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惠明当下认识到自己。这两则公案都是告诉我们,要离开通常的思维分辨才能认识自己。

明心见性是认识自己。认识自己要从心性中去认识,心指我们现前的心念,这个心念是虚妄不实的,是生灭变化的,但透过生灭变化的表面,还有不生不灭的心体。明心见性,就是要我们明了心的虚妄 性,不被它的变化所迷惑,从中进一步见到自己清净的心性和真正的生命。

──济群法师《济群法师开示》

同类推荐
  • 心中月

    心中月

    从书中你可以领悟出更多的人生智慧和启示,从而助你打开蒙尘幽暗的心灵。万行法师言:古之成佛者,不惟有虔诚的信佛之心,还必有坚韧不拔的学佛之志。自古道:“信佛容易,学佛难。”即信之又学之,是走向圆满独一无二的途径。所谓“信之”,就是要终生不渝,矢志不移;所谓“学之”,就是要学习佛的崇高品质,学习佛的超凡意境,学习佛的博大胸怀。修学佛法只有具备这些基本素质,才能使自己在心态、情操、体能、智慧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升华。只有真正地了知佛法,明确见地,才会真修实证,走进走出。信而不知即学者,乃迷信,非智信。惟有信学合一,方可迈入成佛之道。
  • 圣经故事

    圣经故事

    《圣经故事》是生活在亚、非、欧三大洲交界处的古代希伯来民族数千年历史长河中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犹太教、基督教(包括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共同的正式经典。它构成了西方社会两千年来的文化传统和特点,并影响到世界广大地区的历史发展和文化进程。《圣经》不仅仅只是一本宗教读物,其中融合着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它与希腊文明一起,形成了今天的欧美文化。
  • 淡定·从容·心安之淡定

    淡定·从容·心安之淡定

    民国四大高僧中,弘一法师和虚云法师两位高僧的思想代表着近现代佛学界的权威思想,《淡定·从容·心安》系列将两位大师的思想精华集结,把深奥的道理化成通俗易懂的话,使人以读书的方式亲近高僧大德善知识,启迪大众思维,唤醒世人迷梦,是值得细细品味的经典之作。
  • 如何淡定(禅·心灵·灵性)

    如何淡定(禅·心灵·灵性)

    本书通过佛教史上一些僧人学佛求法的故事,和作者对佛教经典的感悟,结合当代人面对的世风日下的种种社会问题,进行了分析、批判。比如“小悦悦”问题折射出的社会失德问题。感召人们向善,淡泊名利,宠辱不惊。
  • 佛教·佛经故事

    佛教·佛经故事

    佛教作为一种外来的宗教,早在公元1世纪就已传入中国,并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其信徒的数量早就超过了许多中国本土的宗教流派,与道教、儒学并驾齐驱。这足以说明,佛教在中国有适合它生存的土壤和发展的空间,而佛教文化也成为中华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黎民百姓,都深受佛教的影响。所以说,佛教早已深入我们的生活,佛经、佛理并不是想象中那样高深莫测。
热门推荐
  • 万古之道

    万古之道

    万古不朽道,千秋盖世业!我生时,百家千道璀璨星空。我行时,诸道哀鸣,星空都承载不了我的身影!这是,关于道统的最后一个传说。这是,一场壮怀激烈,倾尽天下的史诗!
  • 修仙狂妃

    修仙狂妃

    杀伐修仙,我意张狂!谁若阻我,且试天下!——练妖娆
  • 极度幻想

    极度幻想

    谁寂寞了繁华。谁埋葬了天涯。谁散尽一身戎甲。为谁唱离歌。对谁说情话。给谁写天涯。梦里繁花落尽,此情未央,此意难忘。弦虽...
  • 逆天阵法师:女君归来

    逆天阵法师:女君归来

    她从远古穿越而来,现代之灵,远古之魂,废物的身。沉芍,本该是继承王位的三公主,却懦弱无能,废物之体,被姐妹联手陷害扔进远古禁地乱天路身亡。她死,乱天路主人应恨而生。这世间诸多传说,人们向往百万年前封神之战,岂知一位远古之神已经重生?古往今来,阵法师冠绝天下。传说,布阵者。观过去,知未来,死而复生,生人白骨,让你死在悄无声息间!可笑,可知本尊,正是那使阵祖宗?
  • 电工的兼职生活

    电工的兼职生活

    我原本只是小城市里一个电工,因为一场意外,生活陷入困境,痛定思痛下我决定找份兼职,结果却又陷入另外一个意外中。原来我的身边竟然有这么多怪人,而我这个只懂理化生的半宅男就要跟着这帮人一起“拯救世界”?
  • 大圣文殊师利菩萨佛刹功德庄严经卷上

    大圣文殊师利菩萨佛刹功德庄严经卷上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欧布穿越之旅

    欧布穿越之旅

    光给人类带来了希望,同时也带来了黑暗!胜利还是失败!处决了一念之间!(本人是奥秘,本书写的是欧布奥特曼)群号:590739500
  • 富家子爱上贫民灰姑娘

    富家子爱上贫民灰姑娘

    当那个有着梦想追逐的富·二代,遇上平凡美丽的灰姑娘,看他们如何让演绎人间的真情。
  • 天庭朋友圈

    天庭朋友圈

    我的朋友圈是万能的,能装逼、能泡妞、还能修仙……为什么?因为我的朋友圈里都是神仙,而且还是一群非常逗比的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