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42100000003

第3章 可贵的人生(2)

人道为罪福圣凡户枢:人道在无数众生中为一类,佛法中常分众生为十类:所谓四圣六凡。四圣已超脱生死轮转;其犹在生死中轮回者,则为六凡──天、人、阿修罗、地狱、鬼、畜生。在六凡中,人 道上只有天之一道,在人道下则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之四道,即四恶趣,系感受恶业之果报。阿修罗意为非天,近似常人之所谓神道,彼有天之威福而无天之德,其性好斗,故亦难免受苦。此 下畜生、即飞禽走兽等类,常人谓为动物者,此为人类能见之众生。尚有人类所不能见者,即所谓幽冥世界之众生,则地狱、饿鬼两道也。此两道众生,纯受苦报。大致在十类中,人与天适居中间,但 人天虽同处中间,天道则以享受福报为胜,若其身心之活动创造能力,则仍不及于人道。在人道中,造恶业则可受多生多劫之罪报,造善业或值遇三宝,得闻佛法,则可受多生多劫之福报;且从凡位转 超入四圣果位者,独以人道为能,此在经论中有详论。由异生──即六凡──而生圣道者,唯人中能之,为别道异生所无。以人道而修习布施、持戒、多闻等功德,虽天道亦所不如;此为人道特殊之功 用,所以谓人道为转六凡成四圣及是余五凡之户枢。人生此种意义,唯佛法发挥尽致,非佛法,则不能知人生乃有超凡入圣之希望。

——太虚法师《太虚大师全书》

生活在这个娑婆世界的众生,如若听闻不到法音的宣流,就好像在茫茫的大海里行船失去了目标和航向,随时都会有触礁沉没的危险,这是何等的痛苦与不幸;如果一个人生活在渺无人烟的孤岛,接受 不了知识的教育,受不到法音的熏陶,如同固执呆板没有开化的原始野蛮之人,同样是苦不堪言!要知所有的众生之类是没有间断地轮回六道,如果堕落畜生道、饿鬼道那又是何等的苦。所以佛陀要我 们珍惜人身,把握人生,因为“人身难得”,一失人身万劫难。

诸佛世尊要我们珍惜人身,但并不是要我们珍惜这个色身,而是要我们利用这个色身更好地自利而利他,咸令一切有情众生得大安乐。更好地利用这个色身去弘扬佛法,“利生为事业,弘法是家务”, “我们不能赖佛而偷生”,应发扬积极进取的入世情怀,为创造人类的极乐净土,使众生由听闻而熏修佛法,而增长智慧,离苦得乐,同登极乐彼岸,证入涅槃。

——悟忍法师摘自《法音》

佛问诸比丘:“盲龟百年一出其头,能值遇此孔否?”

阿难答道:“不能,因盲龟若至海东,浮木随风或漂至海西,南北四维,围绕亦如此。”

佛告阿难:“盲龟浮木,虽不易值遇,然或尚有机率得遇;而愚痴凡夫漂流五趣,若遇再得人身,甚难于彼。”

——《杂阿含经·卷十五》

佛言。人离恶道。得为人难。既得为人。去女即男难。既得为男。六根完具难。六根既具。生中国难。既生中国。值佛世难。既值佛世。遇道者难。既得遇道。兴信心难。既兴信心。发菩提心难。既发 菩提心。无修无证难。

——《佛说四十二章经》

我亦如是。舍离大师如来世尊甘露法味。而服魔怨种种恶觉。人身难得如优昙花。我今已得。如来难值过优昙花。我今已值。清净法宝难得见闻。我今已闻。犹如盲龟值浮木孔。人命不停过于山水今日 虽存明亦难保。云何纵心令住恶法。壮色不停犹如奔马。云何恃怙而生骄慢。犹如恶鬼伺求人过。四大恶鬼亦复如是常来伺求我之过失。云何当令恶觉发起。譬如朽宅垂崩之屋。我命亦尔。云何起恶。 我名沙门。沙门之人名觉善觉。我今乃起不善之觉。云何当得名沙门也。我名出家。出家之人名修善道。我今行恶云何当得名为出家。我今名为真婆罗门。婆罗门者名修净行。我今乃行不净恶觉。云何 当得名婆罗门。我今亦名刹利大姓。刹利姓者能除怨敌。我今不能除恶怨敌。云何当得名刹利姓。我名比丘。比丘之人名破烦恼。我今不破恶觉烦恼。云何当得名为比丘。世有六处难可值遇我今已得。 云何当令恶觉居心。何等为六。一佛世难遇。二正法难闻。三怖心难生。四难生中国。五难得人身。六诸根难具。如是六事难得已得。是故不应起于恶觉。菩萨尔时修行如是大涅槃经。常勤观察是诸恶 心。一切凡夫不见如是恶心过患故受三觉。名为受漏。菩萨见已不受不着放舍不护。依八圣道推之令去斩之令断。是故菩萨无有受漏。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三》

【注释】

修梵行、向菩提道者之六种难处。即:

(一)佛世难遇,谓诸佛不常出世,众生悬远难遇;纵使诸佛出世,若众生不修胜因,不行众善,亦不得遇。

(二)正法难闻,谓虽值诸佛出世,然因机缘之违逆、身体之障难、根性之愚钝等,而不能听受;又值佛灭后,不得听闻正法,或生邪见,虽听闻而不能信受。

(三)善心难生,谓人生于世间,宿习垢重,恶缘易染,邪惑蔽心而生诸贪著,若不遇善知识之劝教,则终不能发心修习善行。

(四)中国难生,此系以地域而言,与边国、夷狄之域相对称。佛教所称之中国,乃指恒河流域中之摩羯陀地方。此处佛法流布,为文物之地,若非持戒修福则不得生于此。

(五)人身难得,谓行持五常、五戒,出离四趣者,方得人身,故称人身难得。

(六)诸根难具,谓虽得人身,然或有聋盲喑哑等六根难具者,故称诸根难具。此说出于北本涅槃经卷二十三,相当于阿含部经典所广说之八难处(指地狱、畜生、饿鬼、长寿天、边地、聋盲喑哑、世智 辩聪、佛前佛后八种障难)。

众生至爱者身命,诸佛至爱者众生

诸余罪中,杀业最重。诸功德中,放生第一。

——《大智度论》

问:力行放生可以成佛否?

答曰:普贤行愿品云,若令众生欢喜,则令一切如来欢喜。何以故?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众生至爱者身命,诸佛至爱者众生。能救 众生身命,则能成就诸佛心。如来因地为流水长者子,救十千鱼仍为说法、念佛,鱼皆生天,长者子终成佛果。故知放生因缘必定成佛,非其余小善之所能比。

——《净慈要语》卷下

众圣中尊,世间之父。一切众生,皆是吾子,

深著世乐,无有慧心。三界无安,犹如火宅,

众苦充满,甚可怖畏。常有生老,病死忧患,

如是等火,炽燃不息。如来已离,三界火宅,

寂然闲居,安处林野。今此三界,皆是我有,

其中众生,悉是吾子。而今此处,多诸患难,

唯我一人,能为救护。虽复教诏,而不信受,

于诸欲染,贪著深故。以是方便,为说三乘,

令诸众生,知三界苦。开示演说,出世间道。

——《法华经·卷二》

【注释】

法华经上说:“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三界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也就是众生轮回的六道,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整个宇宙。

佛陀将众生所在的欲界比喻为一个已经起火的大庄园,但众生犹如孩童还不明白,仍在里面玩耍,更不知顷刻之间就要丧命。于是佛陀以方便力,开示三种解脱要道,以此来引导众生出离三界火宅之苦 。

不杀为诸戒之首,而放生为众善之先也。

历朝以来,缁素通人,慈善大家,以放生为务者,典籍所载,未易仆罄也。

古圣先贤,莫不以仁慈济物,博爱利生,是知凡为人者,要当以仁存心。

夫干曰大生,坤曰广生,生物不息,天地之大德,人秉天地之气以生,当以天地好生之心为心。

——谛闲法师《谛闲大师语录》

我们多今生累劫以来,所造所欠的杀债,可能也虚空也装不下,而放生就是还债,还累劫多生以来,我们所欠无数的杀债。

我们要深信因果,放生自有放生的善报,杀生自有杀生的恶报,鼓励赞叹放生自有鼓励赞叹放生的善报,阻挠批评放生自有阻挠批评放生的恶报,种什么因,就得什么果,因因果果是绝对错不了的。

疾病癌症,灾难不幸之所以会发生,就是缘于我们以前所造的杀业感召而来的业报。解决之道就是放生,借着这出钱出力赎命放生,来偿还以前我们所欠无数的杀债。

每一个众生最宝贵的是自己的生命,杀了他,他最恼恨,冤仇结得最深,所以说杀业最重。每一个众生最珍贵的还是自己的生命,救了他,他最感激,福善积得最深,所以说放生第一。

放生就是救急,与其他的功德不一样,放生是救性命垂危,朝不保夕的受困受难的众生,我们一放生,当下众生就免除死难,重拾生机,我们不放生,众生就只有受宰待杀的唯一死路了,放生是救急救 命的行为,所以功德至大,非其他小善所能比拟!

放生最重要的是皈依佛以及念佛。“皈依佛,不堕地狱。皈依法,不堕饿鬼。皈依僧,不堕畜生。”物命在经过三皈依仪式后,承佛法僧三宝加持,畜生报尽,不再沦入三恶道中,得以转世超生,并且 物命亲闻“南无阿弥陀佛”圣号。六字洪名盈盈入耳,既植道种,他日因缘成熟,必能值遇佛法,念佛修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永断六道生死轮回,此乃放生中之大放生,是放生中最重要的意义。

放生最容易消业障,因为不限时间、不限地点、人多人少、钱多钱少都可以放生,正因为简单易行,人人可为,太容易消业障,所以我们的冤家债主便无所不用其极,千方百计阻挠我们放生,不让我们 消业障,所以放生所遭受的阻挠最大,所引起的批评最多;这是因为众生业障深重的缘故。因为业障深重,众生物命无福值遇善人受救免除死难,因为业障深重,人们无福救赎生命,偿还杀债。

批评毁谤放生、阻挠质疑放生的人要小心,因为阻挠人家放生就等于杀生,害了千千万万物命无法受救,含冤而死,其罪过无量无边,一定要赶快改过忏悔,否则地狱苦刑是一定逃不掉的。

──圆因法师《圆因法师开示》

寿命多灾厄,如风吹水泡

寿命多灾厄,如风吹水泡,若得瞬息停,卧起成希有。

──龙树菩萨《亲友书》

欲脱离生死,首先须明白无常的道理。今朝健在,明日大病忽至,一口气不来已成后世。世间人认为过生日是长了一岁,庆生时希望得到祝福,殊不知生命是过一秒就少一秒,不断地缩减,如渐渐缺水 的鱼,有何可乐?仔细观察,世界有成、注坏、空;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事、物是永远存在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有无数众生出生,也有许多众生死亡。无论贫富贵贱,皆不免一死。即使家财万贯,忽 遇水、火、风灾,则财产尽失。明白无常之理,并非消极地及时行乐、纵情恣意,应当更珍惜寸阴,广修福慧。

同类推荐
  • 弘一法师全集之书信(02)

    弘一法师全集之书信(02)

    弘一法师出家前名李叔同。皈依佛门之前,他已在文学、律学等等各方面都颇有造诣。人生的一个转折让悟性极高的李叔同出家归隐。从此佛门多了一位修为甚高的法师。弘一法师的智慧与超然让世人敬仰,他的定力与慈悲让世人敬重。
  • 出埃及记羊皮书(圣经旧约的故事)

    出埃及记羊皮书(圣经旧约的故事)

    本书将《上帝创造世界》、《伊甸园》、《偷吃禁果》等流传数千年的圣经故事,用简明通俗的现代语言重新诠释,展现圣经故事的精髓。
  • 佛陀和原始佛教思想

    佛陀和原始佛教思想

    本书根据梵文、巴利文文献和汉译佛经,系统研究了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创教教过程及原始佛教思想。本书内容丰富,言简意赅,于1995年出版后深受广大读者喜爱,故重新排版,以飨读者。
  • 道教史

    道教史

    《道教史(精装典藏本)》是一部道教通史,以时间为经,以教派分化为纬,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道教产生、发展和流传的历史。全书所记时限始于道教产生前的秦汉社会状况和思想渊源,止于当代道教在世界各地的传播。所记内容涉及道教及各支派的经籍、教义、人物、教制、教职等等,同时兼及道教的节日、礼俗、圣地、遗迹、建筑、文学、艺术等等。在对道教作全面考察的同时,《道教史(精装典藏本)》中还对道教与中国古代政治、社会、经济、文化、思想的关系,作了深刻的分析,对一些重要史事和学术问题也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
  • 心中月

    心中月

    从书中你可以领悟出更多的人生智慧和启示,从而助你打开蒙尘幽暗的心灵。万行法师言:古之成佛者,不惟有虔诚的信佛之心,还必有坚韧不拔的学佛之志。自古道:“信佛容易,学佛难。”即信之又学之,是走向圆满独一无二的途径。所谓“信之”,就是要终生不渝,矢志不移;所谓“学之”,就是要学习佛的崇高品质,学习佛的超凡意境,学习佛的博大胸怀。修学佛法只有具备这些基本素质,才能使自己在心态、情操、体能、智慧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升华。只有真正地了知佛法,明确见地,才会真修实证,走进走出。信而不知即学者,乃迷信,非智信。惟有信学合一,方可迈入成佛之道。
热门推荐
  • 王的绝世宠妃

    王的绝世宠妃

    第一次穿越,自己由暗杀月邪变成了封茗月邪,却在不经意中招惹了当今六殿下——北辰殇夜,从此,某殿下视她为猎物。在他面前,她步步为营,潇洒胆大,却不料俩人竟在无意间爱上了对方……
  • 霸道总裁的契约小娇妻

    霸道总裁的契约小娇妻

    为救病重的父亲,她签下了与撒旦的契约,却不知从此命运会被改变。
  • 有一种成功叫坚持

    有一种成功叫坚持

    本书主要指导读者在面对困难、挫折时要不气馁、不放弃,坚持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并为之付出不断的努力。
  • 血火八荒

    血火八荒

    一个孤单的少年一步一步改变自己成为一名英雄
  • 赛尔号,巅峰王者

    赛尔号,巅峰王者

    此文属于穿越文外加……外加什么我也不知道啦,反正并不是不折不扣的穿越文,前面可能不是,到后面基本上就是穿越了。还有一件事,如果有谁想加角色进来的,请私聊,拒绝玛丽苏。
  • 人性能达到的境界

    人性能达到的境界

    此书是心理学大师、管理学大师马斯洛探讨关于人性与社会关系的著作,全书共8篇23章。书中详细探讨了自我实现及其超越、人类的创造性、价值、高峰体验、需求层次关系等人本主义心理学重要概念和哲学观点,是一本极佳的人本心理学启蒙读物。书中还自述性地解释了马斯洛为何开始研究自我实现,使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大师的思想历程。希望我们精心策划和编辑的这本“人性指导书”,能为迷茫中的人在寻找存在意义的路上指明方向。更希望通过关于人性的大讨论,为每个人的自我成长提供参考。
  • 万阙记

    万阙记

    悠悠荒石,荡荡川泽;白骨露野,肉臭朱门;天下王土,十方帝统;重楼之上,谁端坐之!
  • 愿褪千年媚骨

    愿褪千年媚骨

    轮回转世,世事沉浮。百年守望,一朝绽放。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杀阡陌觉得,能倾覆的,才是“爱情”
  • 无影剑魂

    无影剑魂

    人有心,剑有魂。剑无影,攻无魂。玄灵大陆,统修玄力,没有玄力就不能成为强者?看剑辰如何以剑开辟一条武修大道。
  • 易烊千玺我该如何爱你

    易烊千玺我该如何爱你

    你是夜空中最亮的星,明明就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却一件一件发生在我的身上。易烊千玺,爱你真的很累,很累……但,我不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