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思
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人生往往只能拥有一半,不能拥有全部。比方说:有的人很有钱,但是他没有健康;有的人拥有爱情,却没有金钱;有的人房屋田产很多,但是没有儿女;有的人有智慧、 学问,可是找不到职业;所以说,人生由来多缺陷。
但是,在缺陷中,我们如何拥有全面的人生呢?
一、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师长教育我们,社会供应我们,我们每天都在接受。我们要如何回馈我们的父母、师长、社会大众呢?首先要懂得感恩,有了感恩心,就会发愤图强,做个有益社会大众的人。
二、有自我的个性,也要有随众的个性:人不能离群索居,因此,在团体生活中,不管在待人处事上,不但要有自己的原则,同时要能随众、随缘,如此才不会特异孤立。
三、有前面的世界,也要有后面的世界:有的人只知道前面的世界,只晓得向前迈进,却不知后面还有一个更宽广的世界。因此遇到困难时不懂得转身,不懂得回头,于是经常在社会上撞得鼻青脸肿。 有一首形容农夫插秧的偈语说:“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身心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懂得给自己留个退路,遇事才有转还的空间,如果处处将自己限定,将永远走不出自设的死 胡同。
四、少欲知足,才能幸福长存。幸福的生活,完全可以从简单的物质条件中获得,因为人类的基本生存实在是所需无多。衣食住行就其原始意义而言,只具有简单的功用。但为什么今天的人会有那么多 要求呢?事实上生活中的许多需要,与其说是生存的需要,还不如说是社会使得我们产生的需要。人类的欲望正在现代工业文明的滋润下,在丰富的物质条件的刺激下,无限地增长着。而一味追求物欲 的生活,又造成了人类社会的各种烦恼和痛苦。所以,东西方的圣哲们,都普遍告诫我们要少欲知足。
五、简单就可以幸福。遵循简单自然的生活原则,可以使我们的内心变得更为单纯;使我们不必将所有的时间用来为物欲奔忙,从而享有生命的闲暇。遵循简单自然的生活原则,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保护 地球有限的资源;使人与人之间和平相处,减少由激烈的社会竞争所带来的犯罪现象,乃至世界战争。
六、在忙中获得生活的乐趣。什么是人生快乐的工作呢?凡有利于社会群众的工作,都是快乐的。但有人却不这么想,每天为了自己的私欲、自己的需求而忙碌,造成了心胸不能开阔,无法接触到真正 善良可贵的本性,把自己关闭在私我私欲中,宁愿空抛时光在无所事事的是非无聊中;这种人生毫无人生价值感,哪有乐趣可言?
因此,一个全面的人生,不仅是事业的成功、爱情的美满、生活的幸福,还要有一颗善良的感恩之心、关爱他人的慈悲之心、帮助弱者的同情之心、勇于吃苦的坚强之心、为他人服务的奉献之心……因 为人生苦短,而真正需要做的事实在太多,时常都需要分秒必争、心无旁骛,为人群、福利事业而努力。唯有如此,他们才会过得殷实而富有意义,这才是且忙且快乐的人生。
自信能致富
过去好几劫前,有一位全国首富的大长者,一生乐善好施,广行菩萨道,常救济贫苦、利益许多的人。因此,很多人都喜欢亲近他。
在大长者的朋友当中,其中有一位原有无数家产的富翁,因为有位不务正业、耽着五欲的败家子,将家产挥霍一空,致使全家穷困潦倒,亲友远离。只有这位大长者,怜悯青年过去的年少无知,而劝他 改过迁善,除教他处世、治财的道理与方法,并以黄金千两为生意资本,希望令他得以发挥,又能自给自足。但这青年因恶性甚重,始终秉着恶习挥霍度日,前后向长者求助了五次,仍然是一贫如洗。
在青年又向长者开口求济时,长者指着门墙外面园地里的一只死老鼠说:“如果你是一位真诚立志的人,只要这一只死老鼠,就可以让你白手起家,更何况是有千两黄金!但你却仍是个一无是处的穷小 子。”只见青年唯唯称是,而又将千两黄金拿走了。
当时,恰巧有一位父母双亡、孤苦无依的孤儿来向大长者乞食,在旁看到大长者对青年的训诲,心中信受,当下铭记在心,也信心十足的相信自己能够成功。于是,就向长者乞讨了那只死老鼠。带回家 洗净处理后,拿去卖给一户大富人家,作为狗食,得了二文钱;又用这二文钱买菜苗,卖菜生利,就这样踏实地做小本生意。
这位孤儿又学大长者学佛行善,做一些小布施帮助人,不做放纵欲乐的事。在经商之余,博读诗书、习算精进;且谨言慎行,时时反省注意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得宜。早晨出门前,计划今天要怎么经商 ;日落回家后,反省检讨所做的得失;远离诸恶,广行良善。不到几年,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大富翁。而每每有人问他致富的原因,他总是津津乐道的分享向大长者乞得死老鼠的缘起,并对大长者常存感 激报恩之心。
有一天,他想到一个报恩的方法,便到银楼请金匠用纯金打造一只金老鼠,鼠身中空,以最名贵之珍宝贮于鼠腹,金鼠全身佩以璎珞宝饰,并准备许多名贵美味的饮食,送至大长者家中,恭恭敬敬地礼 谢大长者,请求受礼,并说明当时他和大长者的因缘,以及他现今的改变。
大长者听了非常的欢喜,赞叹道:“你真是值得教导的大丈夫啊。”并将自己的独生女许配其为妻。因长者无子嗣,就将他招赘入婿,并将所有的财产房舍、良田宝藏,全交与他继承接管。又嘱咐自此 以后,要皈依三宝,受持五戒十善,奉佛所教,广行六度菩萨之行,慈悲有情。
──《六度集经·卷三》
“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不论是信仰或待人处事,都要有“虔诚的信心”,但是有人将信心错用了;于是,不正确的信心,变成了“迷信”或“错误的自信”。
──证严法师《心灵之窗》
一个人能够付出多少,就付出多少,这就是自我肯定。
对自己所犯的错误,应该要勇于承认,并且改正错误,改正的过程也是对自我的肯定。很多人只愿意成功,不愿意失败,其实只要你能够面对失败,承认失败,也就是自我肯定。
得奖代表我是被别人肯定的,一般人都是希望别人来肯定我们,赞美我们的能力强、社会地位高,可是这样一来,一个人连自己都不能自我肯定、缺乏自信心,要依赖别人的肯定,就表示是个不稳定的 人,也不是一个杰出的人,只要一有风吹草动,心里马上就会浮动。例如被称赞就觉得很有成就感,被批评就觉得非常挫折,无法保持身心平静。
凡是有自信的人都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够以智慧判断什么东西最适合自己,什么东西可取得、不可取的。清楚自己想要的,不一定是别人需要的;别人想要的,不一定是自己需要的。只有具备这种 独立的价值观,才不会人云亦云。
人的一生,如果只是顺从着多数人的步伐,盲从而没有目的,生活就会变成了活受罪。要活出生命的意义,先要了解每个人都有无数的过去世,也有无量的未来在等着我们,过去的所作所为,会影响我 们的现在;现在的所作所为,也将影响我们的未来,所以要把握住人生每个当下,才能活出自信的人生。
有自信的人,不求自己成为完人,但求通过自我的考验,时时修正自我。
──圣严法师《如何培养自信》
打开心门
人在迷惑的时候,往往会有许多心结打不开,这通常都是因为自己钻牛角尖,固执己见,听不进别人的逆耳忠言所致。所以当我们遭遇不顺、陷入烦恼的时候,无论迷惑、愚痴或邪见,只要不执着,就 有办法化解。所谓“穷则变,变则通”,能够不断寻求解决之道,就会有所觉悟,有了觉悟就会有受用,此即“迷中不执着,悟中有受用。”
──星云法师《星云法语》
心里如果“打结”了,此时最好能向内观看自己的起心动念处。
若向外看,尽是别人的不对以及环境的问题,而认为自己没问题,因而使我们生起伤心、愤怒、兴奋、埋怨、忧愁等种种现象。
这些现象都是有害健康的,会使得我们的肝火上升,内分泌失调,这样我们的身体就容易出毛玻
若常与人呕气,心有千万结,浓得化不开,就会有头重脚轻的现象,不易入眠,头脑因此得不到适度的休息;白天迷迷糊糊,晚上却清清楚楚,容易导致精神衰弱。
时常保持心平气和,一副气定神闲的模样,下半身稳定,脚底也会缓和,如此上半身自然会很轻松,就像不倒翁一样,站起来毫不费力气。所以,保持心理平衡、平静,身体自然也就会健康。
──圣严法师《圣严法师文集》
人类的生活方式千差万别。为什么我们会选择这种生活方式,而非另一种?除了客观条件的制约,还有主观因素在作用,那就是我们的欲望、想法和情绪。
欲望促使我们追求。其中,有善、不善、无记三类,毋须全面否定。欲望不同,故产生幸福的因缘也各不相同。有人以事业有成为追求,在努力工作中获得幸福;有人以家庭美满为追求,在天伦之乐中 体味幸福;也有人以及时行乐为追求,在声色刺激中寻找幸福。但我们要知道,唯有善法相应的正当欲望,才是获得幸福人生的途径。否则,不仅会背离幸福,更会使人走向犯罪深渊。除具体内容的差 异,欲望还有容量多寡的区别,这也是影响幸福的重要因素。少欲者,解决温饱就能知足常乐;多欲者,拥有再多也欲壑难填。若将欲望比作器皿,少欲有如杯子,轻易就能装满;多欲有如汪洋,百川 归海尚不能盛满。所以,佛陀时常教导弟子们应少欲知足。如若不然,就会将一生耗费于无休止的索取中,甚至无暇享受。
情绪影响个人心情。其中,分健康与不健康两类。健康的情绪,如喜悦、愉快、满足等;不健康的情绪,则有忧愁、焦虑、恐惧等。情绪的发生,源于心对境界的感受,但它的变化又会影响内心平衡。 正确看待人生和世界,是杜绝不良情绪的根本。此外,还要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一旦感染,及时治疗,在发病初期控制其蔓延。若不懂得对情绪进行分类管理,而是任其发展,到全面发作时,就难以 救药了。忧郁症之所以会成为现代人的通病,造成自杀率的居高不下,重要原因,就是疏于情绪管理,疏于对心的观照。
想法决定人生选择。事实上,多数人的生活只是摇摆于欲望和情绪之间,每天说着、做着的,无非是我要、我不要;我喜欢、我讨厌;我开心、我痛苦。有时,人们也会感叹这种生活的无聊与无奈,但 感叹之后,多半仍是继续妥协,继续随欲望和情绪漂流。除此而外,很难找到超越欲望和情绪的正确想法,这也是人们所以和幸福擦肩而过的重要因素。因为欲望和情绪是变幻无常的,这使人生选择变 得盲目,使人生目标变得游移。如果没有正确的想法作出抉择,作出取舍,幸福又怎能如期而至?
了解各种心理因素对人生的作用,就应依此对照,检查现有欲望是否合理,哪些想法需要调整,哪些情绪应该克服。不断调整,多方养护,有效保障心灵健康。
──济群法师《济群法师开示》
做自己的主人,不跟随别人
有一天,佛陀行经一个村庄,一些前去找他的人对他说话很不客气,甚至口出秽言。
佛陀站在那里仔细地、静静地听着,然后说:“谢谢你们来找我,不过我正赶路,下一村的人还在等我,我必须赶过去。不过等明天回来之后我会有较充裕的时间,到时候如果你们还有什么话想告诉我 ,再一起过来好吗?”
那些人简直不敢相信他们耳朵所听到的话,和眼前所看到的情景:“这个人是怎么回事。”
其中一个人问佛陀:“难道你没有听见我们说的话吗?我们把你说得一无是处,你却没有任何反应。”
佛陀说:“假使你要的是我的反应的话,那你来得太晚了,你应该十年前就来的,那时的我就会有所反应。然而,这十年以来我已经不再被别人所控制,我已经不再是个奴隶,我是自己的主人。我是根 据自己在做事,而不是跟随别人在反应。”
──佛教故事
我们若不透过佛法来认识生命,那么,生命的事实,只是无可奈何的一种现象,永远在生死中流转,周而复始。曾有人问我:“为什么父母要把我生出来,让我在这世界上受苦、受难?”其实,不是父 母要将我们生出来,而是自己要被生出来,若无业感果报,是不会被生出来的。这虽不是出于自由意志,确是出于自作自受,因为由于无明烦恼,使得自己作不了主,若不修学佛法,也没有办法使自己 得到自由与自在。
我曾遇到一个人,他的家境富裕,从小就受到很好的家庭及学校教育。可是对一般人的生活,他都没有经历过,因此他反而羡慕一般的人。有一次,他对我说:“师父,我不知道我究竟是幸福、不幸福 。我的父母对我实在太好,也因此许多事情我都不会做,也不懂。我没有办法像一般人那样过一般人的生活,有时,我觉得这是生命中的无奈,我无法如一般人那样的自由自在。”在常人想象之中,有 钱人家的孩子,一定是非常满足的,想不到还有不满足的人,似乎比穷人家的孩子更不满足。
由此可见,人在世上,对自己生命现象的处境,很少能感到是非常完美的。换言之,即使一生一帆风顺的人,在他们的心里,仍有苦恼,仍感怀疑:“为什么好像孤零零地被生在这个世界上?”因此, 我们在听到佛法之后,就应该了解到生到世界上来,是因自己的往昔因缘所造成,不是受制于他人,也没有被谁作弄。而能不能有办法来改善自己、提升生命,才是重要的课题。
──圣严法师《圣严法师开示》
习惯最初是蛛丝,最后变成巨索。
人类最大的力量,来自于克服自己最大的缺点时。正当的习惯,大都由自制和自我的训练而养成。
好习惯有四:准时、正确、恒心和迅速。缺少了第一种,光阴就要被浪费;不具备第二种,就要错误百出;没有第三种,就无法获至良好的成果;没有第四种,就会错过良机。
好习惯即是福。行为会养成习惯,习惯会造成性格,性格会缔造命运。
性格其实是习惯的延伸。
佛陀说:“信心是我所播的种子,智慧是我所耕的犁;抑制身口意的恶业,就是在我心田里除草,精进是我所牵的牛,去而不返,进而行慈,将我运到安详的境地。”
──海涛法师《海涛法师开示》
生活,淡泊简单就好
有的人不仅图享受,还追逐时尚流行、虚荣、奢侈,这种人生无不就是为了一个“贪”字。可知道,无明烦恼往往就在日常生活中累积,所以每个人应该自我调整好心态,守持简单淡泊的生活,身心才 能清净,也是最健康。
知足之法即是富乐安稳之处,佛典云:“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
一切唯心造。有人出门还随身携带被子、枕头,只因为“不习惯”,这也是执着己有与他有。试想:一个人躺卧能占多少空间?休息只不过是为了调养生息、恢复体力,不必有过多的希求与欲念。
曾有则新闻:一位独居洞中数十年的人,媒体称他为“野人”,但他也是普通人,只是住所完全没有现代文明的设备,进出住所仅靠一条铁链上下。洞中鼠虫悠哉来去,他觉得这很自然,人鼠也共处得 很好,生活乐在其中。这就是常说的“知足常乐”。
一般人常因虚荣心起,贪着执迷,物质再多也无法满足,心灵实苦;回归淡泊简单的生活,知足者虽贫而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