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净空法师开示》
香港有一位大企业家叫余彭年,是亿万富翁。他是从内地到香港去的。香港没有回归以前还是英国的殖民地,使用的官方语言是英语,民间语言是粤语。余彭年到了香港以后,一不懂英语,二不会说广 东话,要想找工作,不但语言无法沟通,连要表达自己的意思都非常困难。找来找去,最后找到一份工作。做什么呢?扫地。这位余先生得到这份工作,欢喜得不得了,每天就把他负责的工作,认真地 做,把地打扫得干干净净,大家看了都欢喜。这位余先生的工作本来是一周工作五天就可以了,但是他看到周六、周日还有人上班,他觉得卫生工作也很重要,有人上班就要有一个好的工作环境。尽管 老板没有说,你周六、周日也要来打扫卫生,但他自己主动在周六、周日不计报酬,不知劳累地在那里勤勤恳恳、默默无闻地扫地。在一般的人来看,一个年轻小伙子,扫地有什么出息呢?他不这样认 为。扫地,也是社会需要的一份工作,如果整个社会没有人扫地,城市的面貌将是垃圾成堆,我们生活的环境将是污染满地。工作没有高贵与卑微之分,高贵与卑微是我们的心在分别。心有高贵与卑微 的分别,所以看到工作有高贵与卑微的差别。心里的分别是什么呢?是妄想,是杂念,是错误。劳动都是光荣的,劳动都是神圣的,因为劳动创造了世界,创造了一切,创造了人类无尽的宝藏。劳动是 一个大概念。在劳动当中分脑力劳动、体力劳动;简单的劳动、复杂的劳动。每一个人,各尽所能,都勤勤恳恳地劳动,勤勤恳恳地为社会作贡献,这是平等的,这是无差别的。这位余先生,就这样默 默无闻地扫地,天天扫地,三年做下来,公司的总经理,看到这个小伙子,这么诚实,这么卖力,这么认真地做这样平凡的劳动。这位总经理觉得他是一个有毅力的人,将来一定会大有成就。马上就调 换他的工作,把他安排到办公室。工作改变了,工资增加了,人的地位也变了,但是他的心没变,还是勤勤恳恳地做他的本职工作。没有过多长时间,公司把他提为副总。在副总的位子上,他勤勤恳恳 、不骄不躁,默默地奉献。等他积累了一定的资本,就向公司提出来,想自己去发展,自己去做生意。公司非常乐意地成就他,并给予支持,给予合作,让他自己去发展。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件事 ,公司对于自己的职员要去发展,也要有一种雍容大度,有一种相互成就的心态。这位先生到了晚年,成了一位大富翁,光他捐献给社会的财富,就高达三十多个亿的港币。
──净慧法师《禅堂讲话》
欢喜接受别人的批评
许多人坐在一间屋子里,谈论某人的品行,内有一个人说道:“这个人别的都好,只有两件事不好:第一是他常常动火发怒,第二是他做起事来很鲁莽。”不料所说的这个人刚从门外经过,这些话被他 听到了,立刻怒气冲冲,走进屋内,用手打谈论他的人,并说:“我在什么时候曾经动火发怒,什么时候曾经做事鲁莽?”当时许多的人都对他说道:“你现在的举动,不是足以证明你的恼怒和鲁莽了 吗?”
──《百喻经》
世出世间法,我们要想做得有成就、做得很圆满,要不断地改进。我们是凡夫,过失缺点一定很多,如果能欢喜接受别人的批评,把过失缺点改正过来,我们就往上提升了。老实话,世间只有两种人没 有过失。第一种是诸佛如来,他没有过失,他是真正功德圆满。等觉菩萨还有过失,何况我们凡夫?
第二种是自以为是的人。这种人刚强难化,他以为自己没有过失,绝不接受别人的批评。他不肯接受别人的意见,这个没法子了!除这两种人之外,哪个人没有过失?所以我们自己要承认,自己的过失 无量无边。如果你没有过失,你今天怎么还做生死凡夫?既然当生死凡夫,那过失就不能够避免。有过不怕,古人常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大善人的最可贵处,就是懂得 改过。
中国的历代帝王之中,我们不能不佩服唐太宗。唐太宗为什么把国家治理得那么好,为当代与后世人所景仰、所赞叹?没有别的,就是他知过能改,欢喜听别人说他的过失。这是帝王当中非常难得的! 欢喜接受批评,认真反省检点改过,所以他成功一代的帝业。
我们在传记里面看到,唐太宗身边的这些大臣,听到有人对皇帝作出错误的批评,就向他报告:“那个人的指责是错的,应当要受惩罚。”唐太宗不许可。大臣问他为什么?他说:“如果我惩罚这个人 ,以后没有人敢在我面前说我的过失。”你就想想,“贞观之治”是怎么来的?
他真有过失,你指责他,他感谢你;他没有过失,你偏说他的过失,他也能包容你,他不责备你,他让天下人都敢在他面前说他的过失。他借鉴别人的意见来改过自新,所以一代伟人的成就不是偶然的 !在古圣先王之中,没有人能跟他相比,这一点实实在在是非常难得!
我们要学习接受别人的批评,勇于改过。别人纵然误会我们,也不必去计较,更不必去争论,所谓“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我们对于别人的批评,要统统欢喜接受。特别是为社会大众服务,一定要有 这样的胸怀,我们才能把工作做得圆圆满满!
──净空法师《净空法语》
从讥谤中庄严福慧
警世诗
世事如舟挂短篷,或移西岸或移东
几回缺月还圆月,数阵南风又北风
岁久人无千日好,春深花有几时红
是非入耳君须忍,半事痴呆半作聋
——唐寅
一个伟大的人物所以成其伟大,一定要能忍受很多的讥嘲毁谤。因为即使是一个普通的小人物,处在人群中,也难免会遭遇到讥讽诋毁。那么,处此情形,一个人如何给予自己力量?如何使自己不消极 ?那就要从讥谤中学习庄严福慧。
经上说:一个修道者,如果不能忍受恶骂毁谤,则不能名之为修道的人。一个真正修道的人,听到别人对他的讥讽毁谤,不但不会觉得气愤,反而觉得如饮甘露。布袋和尚曾经说过:“有人骂老拙,老 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有人唾老拙,由他自干了;你也省力气,我也少烦恼。”从这几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得出来,布袋和尚对于别人的毁谤打骂,他处理得多么洒脱自在。
昔时有位宰相,气度宽宏,行忍工夫到家。有一天,弟弟要到外地去做官,来向哥哥告辞,哥哥说:“你脾气不好,此行我担心你的事业不能顺利。”弟弟说:“不会啦!这次我听哥哥的教导,别人给 我的讥讽毁谤我都不会计较。”“真的吗?假使有一个人在你脸上吐一口口水,那你怎么办?”“我一定照哥哥的指示去做,不和他计较,把口水擦干就算了。”哥哥听了以后,顿了一下,又说:“如 果是我的话,我就不是这样做。别人所以对你唾面,就是因为不高兴你,你把它擦了,那么他会更不高兴。这种情形之下该怎么办呢?让它自己干了,不必用手去擦,这才算是到达忍耐的上乘功夫。”
一个人,从他懂得人事开始,所遭遇的讥讽毁谤,不知凡几。譬如倍受社会大众所崇拜的胡适博士,也是“誉之所至,谤亦随之”。有人赞美他,也有人毁谤他。试观世界上伟大的圣贤,哪一个不是从 讥讽毁谤中成就出来的?讥讽毁谤会打倒一个人,但是,它只能打倒一个庸懦无能的人;讥讽毁谤打不倒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热情的人。对于讥毁,我们要把它看做庄严我们福德智慧的逆增上缘, 千万不要让它激起你的嗔恨心。《成实论》曾记载几句有意义的话:“恶口辱骂小人,不堪如石雨鸟;恶口骂詈大人,如华雨象。”小人物与大人物的区别,从应付外来讥毁的态度中,也可以明显地看 出来。
──星云法师《星云大师讲演录》
羼堤波罗蜜:羼提译忍辱。是一种能够忍受一切苦乐,不为外境所动的精神。一个慈悲的菩萨,除了要忍受他人无故毁谤辱骂外,还要忍受逆境的逼害,与顺境的诱惑。不因众生毁谤辱骂而生嗔恨心, 不因众生恭敬供养而生欢喜心;对于顺境或逆境,都能忍受,安然不动,名生忍。
对于自然界的风雨寒暑,以及生理上的老病等苦,能忍而不怨,对内心的烦恼忧愁,能忍而不弃;一心办道,不为境转,名法忍。
进而了解诸法自性,原无生灭去来,何来能忍所忍?而能安住于无生理,不为境所动,名无生法忍。
发菩提心经论:教初发心修的人,不止身要忍,口与意都要忍。
能够忍受他人恶意的侵犯与伤害;见诸众生,危急恐惧,以身代之而无疲怠,是身忍。
对他人的讥诮怒骂,默然不语;被人非理呵斥,或横加毁谤,皆能忍受,不与人争论辩护,是口忍。
遇见曾经逼害自己的人,心不怀恨;对于他人的讥毁怒骂,心亦无怨,是意忍。如果我们想成就身口意三业忍辱的功夫,非练习以下六种修养不可:
一力忍:是对逆境之来,能够极力忍受,不思报复。明白“忍一时之气,可免百日之忧”,然则,退一步,让三分又何妨?
二反忍:面对逆境,应该反躬自问,自己是否有错?若然自己没有过错,一定是宿世恶业所追,理应忍而无怨。
三忘忍:要知道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何必斤斤计较,自寻烦恼?故于逆境,不止忍让,还能不记恨在心,处之泰然。
四观忍:提高理智,观察世间事物,皆幻妄不真,不生执着。
五喜忍:当被人侮辱逼害时,内心应生欢喜;因为逆境能助长自己忍辱的德行,所谓“吃亏是福”,既然有利于自己,为什么不喜欢接受呢?
六慈忍:基于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理念,不仅要原谅侮辱自己的人,还要慈悲爱怜,誓必度之。
初发心菩萨,在逆境当前,能产生以上六种心理反应,自然可以止息心中愤怒,而得清凉自在,成就忍辱功德,令身口意三业都清净。
──文珠法师《心灵的世界》
从谦卑中长养自尊
可怜的众生,由于愚痴,由于业障,由于执着,由于我慢,由于不知惭愧,由于不懂羞耻,即使遇到了难得的善知识为我们开示指正过失,仍复刚愎自用,目空一切,任由功德一切有漏,咎由自取,实 在是十分可惜。我们应当赶快放下,放下一切我执我慢,学习惭愧,学习虚心,学习谦卑,学习自省,如此才能真正在学佛道路上日起有功,真正获得佛法的实益。
──圆音法师《莲池警策》
从前有位孚上座,在扬州光孝寺讲《涅槃经》。讲到法身常住,于是广谈妙理,穷深极微。不料座下听众之中有一禅师忽然失笑。孚上座讲了以后,请这位失笑的禅师到自己的寮房里,奉茶顶礼,并且 谦虚地说:“某甲学识浅薄,讲经只是依文解义,刚才适蒙见笑,现请不吝教诲。”是时禅师见孚上座礼貌周到,于是也就开门见山地说道:“刚才我不是笑座主所说的不是,不过你所说的只是法身量 边事而已,实在未曾识得法身究竟义。”孚座主曰:“既然如是,即请我师开示。”禅师曰:“座主还信否?”曰:“如蒙所教,焉敢不信。”禅师道:“请座主暂为辍讲旬日,端然静坐,收心摄念, 喜恶诸缘,一时放却。”孚座主听了以后,即如法炮制,昼夜无间。一日,天刚发白的晨光,闻有角声,忽然大悟。从此以后,讲起经来,四辩无碍,圆融不滞了。
又有位良遂座主,有一天去参麻谷禅师。谷见良座主来,即荷锄入园去工作,连看都不看一眼。次日,良座主复去求见。谷即闭却了门,拒而不见。良乃敲门,谷问是谁?良方称名,忽然大悟。
──守成法师《法音集——佛教典故》
我们要随时观照自己,检视是否有贡高、我慢的习气,如果有,就一定要修正。想改掉骄傲的毛病,首先要懂得谦虚的哲学,因为谦虚是保护自己的方法。
曾经有一位老和尚,受到了他人的毁谤,但态度仍然非常从容,内心丝毫不为所动;一天,他拿着锄头在庭院里锄草,突然有一个人莽撞地跑来谩骂他、诅咒他:
“你这骗财骗色的老和尚。”
老和尚听了没有生气也没有解释,只回答说:
“你自己没有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