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思
快乐是一种主观的心态,幸福是由精神来决定的。一箪食,一瓢饮,有的人也不改其乐;倾家荡产、家破人亡,有的人还能谈笑自若;经历百般风雨,遭受千般苦难,有的人也怡然自乐。佛说,人生无 常。每个人的人生旅程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有平川坦途,自然也避免不了有崎岖山路。要是我们在崎岖的山路上,仍能哼着小曲,快乐依旧,那么,一生才会有更多的快乐。因此,幸福人生的关键在于 调整好生活心态。
《坛经》上有个很有名的故事:“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其实,生活中的很多事并不值得忧郁,但是人们就是容易“ 仁者心动”,庸人自扰之。
最要命的是,某些人向心外去追求快乐。有的人觉得拥有一百万是快乐的,可是当他成为百万富翁后,经常与千万富翁交往,这时他又觉得自己太穷了,要是有千万家财就会快乐,当他真的赚足千万时 ,他又会经常与更有钱的人打交道……不断地攀比,不断地追求快乐,结果离快乐越来越远。要拥有多少财富才能永远快乐?要拥有多大的权利才能永远快乐?要拥有多么美丽的妻子才能永远快乐?要 拥有多么尊贵的地位才能永远快乐?《红楼梦》中跛足道人唱得好:“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世人都晓神仙 好,只有儿孙忘不了。”人有太多牵挂。
向外追求快乐,只会沉溺于生离死别、悲欢离合的洪流中。智慧的禅宗主张“自性即佛”、“一切万法不离自性”。自在生活需要从“心”开始!同样不快乐的生活,一转念可能痛苦无比,一转念又能 自在欢喜。所以,快乐离我们并不遥远,关键在于你以什么心态生活。
凡事不做则已,要做就非得做好
李叔同先生为什么能有这种权威呢?不仅因他学问好,不仅因他音乐好,主要的还是因他态度认真。李先生一生的最大特点是“认真”。他对于一件事,不做则已,要做就非做得彻底不可。
他出身于富裕之家,他的父亲是天津有名的银行家。他是第五位姨太太所生。他父亲生他时,年已七十二岁。他坠地后就遭父丧,又逢家庭之变,青年时就陪了他的生母南迁上海。在上海南洋公学读书 奉母时,他是一个翩翩公子。当时上海文坛有著名的沪学会,李先生应沪学会征文,名字屡列第一。从此他就为沪上名人所器重,而交游日广,终以“才子”驰名于当时的上海。所以后来他母亲死了, 他赴日本留学的时候,作一首《金缕曲》,词曰:“披发佯狂走。莽中原,暮鸦啼彻,几株衰柳。破碎河山谁收拾?零落西风依旧。便惹得离人消瘦。行矣临流重太息,说相思刻骨双红豆。愁黯黯,浓 于酒。漾情不断淞波溜。恨年年絮飘萍泊,遮难回首。二十文章惊海内,毕竟空谈何有!听匣底苍龙狂吼。长夜凄风眠不得,度群生哪惜心肝剖?是祖国,忍孤负?”读这首词,可想见他当时豪气满胸 ,爱国热情炽盛。他出家时把过去的照片统统送我,我曾在照片中看见过当时在上海的他:丝绒碗帽,正中缀一方白玉,曲襟背心,花缎袍子,后面挂着胖辫子,底下缎带扎脚管,双梁厚底鞋子,头抬 得很高,英俊之气,流露于眉目间。真是当时上海一等的翩翩公子。这是最初表示他的特性:凡事认真。他立意要做翩翩公子,就彻底地做一个翩翩公子。……
如上所述,弘一法师由翩翩公子一变而为留学生,又变而为教师,三变而为道人,四变而为和尚。每做一种人,都做得十分像样。好比全能的优伶:起青衣像个青衣,起老生像个老生,起大面又像个大 面……都是“认真”的原故。
——丰子恺《怀念李叔同先生》
树立健康的工作态度
人类为了生存,必须赚取活命的衣食,农耕时代的人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就是为了生活。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跋山涉水,畜牧牛羊,都是为了生活。现代人上班下班,劳心劳力,还是为了生活 。
由此可知,工作的基本目的,就是在于糊口,为了取得衣食住行教育医疗等,大家需要工作。现代人的工作类型很多,古代中国有三百六十行之说,现代人有千万行业,其共通点都是在证明,要付出辛 劳才能生活。
如果说工作是为了生活,其实,要生活就必须工作,但工作则未必是为了要拿薪水。很多地方的义工,或称志工,没有拿薪水,却也工作得很忙碌,我们不能不说他们没有工作,他们只是在做没有薪水 的工作。如果希望生活得快乐,纵然是为了薪水,也不要时时刻刻在算计:工作一小时可以拿多少钱?钱少工作多则不划算?与其他人的工作量比较,自己是不是吃亏了?领一样的薪水,自己的工作是 否比他人更加忙碌?若不从“工作就是工作”这个角度出发,无论做什么,一定都不会快乐。
健康的工作态度,不仅是为了薪水而已,除了是为生活,更是为了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使社会进步,也使自己的生命品质成长。工作的质量和薪水的多寡,不一定能成正比,唯有好好运用工作的机会 及工作的环境,让自己成长,也使他人受益,自利利人,工作才会愉快。
如果把工作当做为社会大众提供的奉献,便是通过工作而将个人和社会大众结合在一起,甚至也与现前的环境及未来的历史,结合在一起了,这便是化自私的小我为无私的大我。如果能达到这种地步, 你的人格,便与宗教家、哲学家的层次相当了。
——圣严法师《人间世》
投入生命,赢得美满家庭、成功事业
以禅修者的立场,谈家庭美满及事业成功的原则,可以用两句话来表达:“以全心全力关怀家庭,用整体生命投入事业。”
我认为,如果能够经常尽心尽力地关怀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不论贫富贵贱,必定会使得全家老少健康安乐;而如果时时能够用全部的生命从事任何一项工作,不论职位的高低大小,也必定可以使得自 己和他人共同享受到成功的经验。
物质生活的富足,未必能够赢得家庭的美满;虚有其表的风光,未必算是赢得事业的成功。唯有使得一家大小都能感受到被尊重、被关怀的温馨,家庭才会美满;唯有投注全部身心于所从事的工作,才 能成就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优良成果。所以,纵然你的家庭景况仍然清寒,你的社会地位依旧平凡,你却已是一位热爱家庭、热爱工作的贤者,也是一位负责尽职、受人尊敬的好人。
今日,我们来观察现代社会的家庭环境。现代的人由于过分强调伸展个人自主的价值,往往便形成亲子间的代沟,造成夫妻间的裂痕,甚至带来兄弟姊妹间的隔膜。一家大小生活在一起,却是各怀各的 鬼胎,互相要求对方、彼此争夺权利;父母不明白儿女的心事,子女不体谅父母的苦心,丈夫与妻子互不信任也互不相让,以致对于家庭失去安慰感及安全感。结果,年老的父母被送进老人院,少年儿 女性格叛逆,青年儿女离家独立,男女间的婚姻也显得非常脆弱,“美满家庭”几乎变成了一句口号,变成了一种梦想。
其次,我们来看现代人的事业环境。由于社会的价值观念混乱颠倒,多数人只知道以财产、名望、地位、权势等,当做事业成功的价值标杆,却不知道那是要靠先天的福报及后天的努力来促成的。如果 没有先天的福报,单凭那后天的打拼,虽也能够改善命运,却不能冀望在名利、权位上获得称心如意的满足感;因此,便使得许多人为了追求一己的私利,枉顾他人的利益与群众间的公益;有些人也真 的能够从社会的夹缝中、从法律的漏洞边,施展巧取豪夺、假公济私、偷天换日的手法,翻云覆雨而获得成功。可是他们伤害了许多的无辜,并且扰乱了社会风气,这样,终究是会受到法律的制裁,以 及社会舆情的挞伐。纵然他们能以瞒天过海的手段,暂时逃过了法律的惩罚及舆论的声讨,毕竟也逃不出未来的因果业报。因此,追求“事业成功”,虽是应该受到鼓励,然不合因果观念的盲打瞎拼, 便会变成害己害人的狂徒恶汉和社会的罪人。
现代人,几乎无一人不忙碌,于是有些人因忙于事业的打拼而疏忽了对家庭的关怀,早出晚归,一星期之间,往往难得跟子女打一、两次照面,甚至夫妻之间也难有充分的时间来互相沟通。特别是一些 单亲家庭,不论是父是母,都不能没有赚取生活所需的工作,有时还得身兼数职;白天虽已为个人的事业或工作累得喘不过气来,晚上可能还有不得不出门的交际应酬。如何才能将家庭的子女照顾妥当 ,的确是一个大问题!
可是,以我个人的经验,以及我的见闻所得,可以证明“忙人时间最多”,所以会充分的运用时间、分配时间,兼顾做到家庭与事业的双胜两赢。我自己虽没有妻儿的小家庭拖累,却有寺院的大家庭生 活以及僧尼徒众们的管教养卫,身兼父母和老师的三重责任。我必须全心全力经营寺院、关怀徒众,虽在极其繁忙的弘法日程中,总不会忘了对于每一位弟子的爱护关心,有时是采团体方式的讨论指导 ,有时则用个别谈话来开示勉励。俗语说:“知子莫若父。”我是他们的师父,我应该是他们心目中的知己者,他们才愿意心甘情愿地做我的弟子。作为一个家长,如果不知道子女的心向、性格、兴趣 、资质和潜能,就没有办法指导子女、协助子女来选择他们的前途;如果不能陪伴着子女一同学习成长,做一个子女心目中的知音者和知己者,便不能取得子女的信赖,而让子女感到安全。夫妻之间如 果彼此都能全心全力地相互尊重、相互体谅、相互学习、相互忠诚、相互关爱,便是美满婚姻、一百分的模范家庭。
现代人对于工作的态度,多半只图眼前的近利,尤其是在个人自我意识受到压抑之时,便会起异动的念头。所以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流动率愈来愈高;改行再改行,跳槽又跳槽。如果工作不稳定,也 会使得身心不安定,也会造成家庭的不幸福。
当然,人的工作和事业,阶段性的转换,计划性的改行,调整性的升迁,那是在安定及努力中的成长过程,那是迈向成功之道的步骤。如果时时不满现实的工作环境,经常不愿以全心全力投入于当下所 从事的工作,你就不可能从任何行业的任何工作中,获得成功的果实了。
对于家庭,对于事业,只要付出你的全心全力,必定能够双赢全胜。我在指导禅修时,经常提醒大家:“活在现在,佛在现在。”意思是:及时努力、及时心安、及时自在、及时成佛。
“一步一脚印,一印一个坑。”意思是:人生实在很短,必须步步踏实,生命才有价值。
“面对事实、接受事实、处理事实、放下事实。”意思是:随时随地都以全生命去适应、去承受,事后不再牵挂其成败得失。
对于家庭,只要每一个成员付出真诚的关怀,体验彼此的心境,不一定要消磨太多的时间,就能使得家庭幸福美满。对于事业,只要在工作时全力工作,在思考时全心思考,在处理问题时,将全部生命 投注进去,就能获得辉煌的成果。纵然在物质方面没有什么收获,对于身心的安定、经验的成长、社会的贡献,岂不都是你的成就!
——圣严法师《家庭美满事业成功》
念头一转,自在即来
往年,我们有一位校友到大陆去探亲,他听说大陆同胞喜欢黄金,就买了很多戒指、项链、手镯,带到大陆去准备送给亲戚朋友。进入大陆之后,他在车上遇到扒手,首饰全都被扒光了。
他也不生烦恼,他说:“我送给亲友,跟送给小偷,没有两样,反正都是送人的1心开意解,他不生烦恼。亲戚朋友是同胞,那些小偷也是同胞,给哪个不都一样吗?念头一转,这个心多么自在,这叫 福量。
如果斤斤计较,“这是我的家亲眷属,那不是我的同胞”,你就烦恼了,就算你生烦恼,东西也追不回来。所以学佛的人他会转,念头一转,多么自在!
何况我们学佛的人都相信因果报应,晓得因果通三世。“一饮一啄,莫非前定”,谁定的?自己造作业因定的。真的是欠钱的还钱,欠命的还命,你真正通达明了事实真相,你才知道这个世间,人要想 占人的便宜,没这回事情!说哪个人吃了亏,也没有这个事情,不可能!
这一生我占他的便宜,来生他占我的便宜,还掉了;这一生他吃了亏,来生我要吃亏,抵消掉了。理事都搞清楚、都搞明白,我们的心平静了,我们才真正懂得怎样生活。
我们处事待人接物,要与性德相应,万万不可以与自己的烦恼习气相应;与自己烦恼习气相应,那“无不是业,无不是罪”,《地藏经》上讲得很清楚、讲得很明白。真正通达明白了,我们才不会造业 ,才不会造罪。
过去生中所造的,在这一生当中要把它消掉,消业障,不再造业。还造作罪业的人,对于佛讲的道理他不契入!虽然学佛,依旧是迷惑颠倒;虽然天天读经,经里头讲的理论教诲,他完全不能够领会。
我们一般讲,这是业障太重了。对于这些人,我们要同情他,要原谅他,还要帮助他。业障稍稍消除,他就肯回头,欢喜回头。所以我们处事待人接物,总得要有智慧,要有善巧方便!
——净空法师《轻松学佛法》
养成使自己变得优秀的习惯
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从知道什么是好习惯、什么是坏习惯开始的。所谓好习惯,包括衣食住行等的生活方式、待人接物的应对言行,不失仪态,不让他人不便,不使他人不舒服,对家人关心,对公共环 境爱护,举手之劳做好环保。从观念、心理、口头到肢体动作,都能考虑到自我的品格以及他人的利益,至少不让他人觉得不舒服,这就是好习惯。
如果将生活安排得乱七八糟,那是对自己的伤害。如果在日常生活中,言行不检点,吃无吃相、站无站相、坐无坐相,行无行相、卧无卧相;与人相处时粗言恶语,以暴戾之气对待周遭的人,不爱护公 共环境的事物;跟同事相处则妒忌排挤、争功诿过、怀疑怨恨;或是处理事情毛毛躁躁,不细心、不踏实,没有自我反省评估的能力,或是根本不想花心思自我检点,一味地任性放肆,自害害人,便都 是坏习惯。
习惯是一种日积月累的态度,是反复出现同样的想法、语言、动作。常常有人对我说:“我是个心直口快的人,做事粗枝大叶,不拘小节,容易在无意间让别人受到伤害。”我的忠告是:“既然你已经 知道自己的缺点,就不要一错再错了,应该练习着慢慢改进。”但是愿意改掉坏习惯的人很多,有恒心时时检点、日日改善的人却不多;所谓积弊成习、积非成是、积习难改。其实,只要发愿改善,就 可做得到的。
也有人对我说:“师父,对不起,我什么坏习惯都没有,就是有点小嗜好,喜欢喝酒抽烟。”他有酒瘾、烟瘾,除了造成身体的负荷之外,也可能会酒后伤人,二手烟害人,这还不算是坏习惯吗?但也 不用担心,只要勇于发愿,戒酒戒烟,也不是难事。
我曾遇过一个人,他有口吃的毛病,我告诉他:“你可以自我矫正,不要急着一下子想把话说完,自己在家的时候,多练习朗诵,或者也可以安排到学校去上矫正的课程,改掉口吃的毛病是一定办得到 的。”至于我自己,年轻时说话速度非常快,经常有人向我抱怨我说话太快,让人听来吃力不舒服,于是我就不断地练习,一段时间之后就改掉说话太快的习惯了。因此,要改掉一种习惯,决心与毅力 相当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