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42000000002

第2章 佛学大师教你为人之道(1)

1.悟思

佛,即觉悟的意思。佛陀,即觉者。究竟佛觉悟了什么呢?简而言之,就是真谛──人生宇宙的真谛。一提到“真谛”,很多人就觉得佛法高深莫测、玄妙无比,从而产生畏难情绪,觉得学佛无从下手 。其实啊,佛法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为人处事之中。“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道不远人”。因此,佛学大师们讲“学佛就是学做人”。

做人可是一门大学问。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一个重大贡献就在于他提出了“人是什么”的疑问,从此开启了西方的哲人们探索人生奥秘的艰难之旅。中国古哲孔老夫子也说:“仁者人也。”意思是 说,“像样的人”就可以称作“仁者”。可是在孔子眼中没有几个人能配得上“仁者”的称号。也就是说真正完全“像样的人”并不多埃苏格拉底和孔子差不多是同一时代的人,一个在西方,一个在东 方,几乎同时开始了对人类自身的反省:人是什么?应该怎么做人?

但是怎么做人是没有固定模式的。人类不是被奴役的羔羊,而是追求自由自在的灵长。每个人的人生都闪耀着自己特有的光芒。既然人生是如此绚丽多彩,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觉悟人生的真谛,指导人 生的迷航?当我们在深夜里苦闷徘徊时,当我们寄情山水大叹:“做人难,难做人”时,何不去向那些人类中最睿智的觉者请教?

一语点醒梦中人。人人都需要点拨。有时佛学大师们一句简单的话语就能将我们心中积存几十年的迷惑一扫而空。“向来枉费推移力,今日水中自在行。”大师们的智慧能让我们看清什么是真,什么是 幻,最终达到身心自在。

现在人们经常把“处世”称为“混社会”。“混”这个词十分精彩。它一方面说明了现在很多人对如何处世很迷茫,待人接物没有规则、与人相处没有法度,所以只能“瞎混”;另一方面,说明了很多 人把能否成功寄托于一种“偶然性”。成功是很偶然地“混”出来的,失败了也是偶然地“混”得不好。

可是,这样浑浑噩噩“混社会”,最终“混”掉的是什么?是自己的青春年少,是自己的宝贵机遇。“混”,是一种对自己的人生不负责任的态度。

机遇只属于那些有准备的头脑。因此,我们应该学习怎样处世,把它作为一项终生学习的课题。曾子曰:“吾日三省我身。”这种不断反省自己,不断调整自己的态度值得今人仿效。

很多人误认为佛教是完全出世的宗教,对佛教的基本印象是:在深山古寺中念经吃斋。其实不然。佛教认为出世与入世是圆融无碍的。地藏菩萨云:“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如果佛教远离世俗世界, 如何普度众生?如何度空地狱?六祖慧能大师也讲:“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凡与星云法师、圣严法师、净空法师等佛学大师们交流过的人都有一个相同的感觉:与大师在一起有一种如沐春风之感。这就是大师们的人格魅力之体现,这也是大师们处世智慧的流露。

人们经常说出家人是“看破了红尘”。对!整个社会是如此的纷繁复杂,不把它“看破”,又如何能在社会中“游刃有余”?只有“看破了红尘”,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抓住关键。然而一般人要“ 看破红尘”,恐怕得借助大师们的“佛眼”。

2.学佛就是学做人

世人若修道,一切尽不妨,常自见己过,与道即相当。——《坛经》

学佛之道无他,求其安心而已。——宋·善月《山家绪余集》

学佛是人生向上事……向上,就是向好的方向努力,一步步地前进达到那至善的最高峰,也就是学佛的意趣所在。人之常情,无不喜爱向上向好的,除非是失意分子,因为事业等失败,使他意志消沉, 不想振作,索性做一个社会上的败类。但这种人究竟是少数,而且都有机会改善的。平常以为人生好事,是家庭生活美满,儿女多,身体健康,有钱有势,当然这也是人生的好事。可是依佛法说:这是 好的果,并不是好的原因。要想获得良好的结果,不能就此满足,因为这是要过去的。必须积集良好的因,才能保持而趋向更好的。

——印顺法师《妙云集》

学佛是向内寻找自我,找到自己的佛心、佛性;是一种向真、向善、向美的智慧之举。

——星云法师《佛光菜根谭》

学佛就是学做人,学做一个好人,学做一个明白人。儒家讲“止于至善”,佛法确实将这句话圆满做到了。“至善”是善达到极处,达到究竟圆满。儒、佛都有一套达到至善的方法,这个方法的基础, 可说是完全相同。儒家教学首先列出“三纲、八目”,佛法教学首先提出“四弘、六度”,这两者的精神与内容非常接近。可见孔老夫子与释迦牟尼佛的思想、见解、教学、行持,不谋而合,正是“英 雄所见,大略相同”。

六道众生最容易得度的是人道,所以菩萨示现成佛也在人道。……我们这一生能够得生人道,机会非常难得可贵,可贵在容易觉悟、容易得度,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握机缘。而这个机缘并不长,因为人的 寿命很短促,纵然活一百岁,也是一弹指、一刹那而已。寿命短,显得这个机缘格外可贵,因此得人身若不闻佛法,实在可惜;而得人身没有机缘闻佛法之人,确是占大多数。在现代,佛法借着科学技 术,普遍向全世界宣扬,无论信与不信,所谓“一历耳根,永为道种”,这是世间人有福。若在这一生中,真正能脱离六道轮回,就是真的成就。反之,这一生不能脱离六道,来生依旧免不了轮回;这 一轮回,不知道要轮回到哪一劫,才能再遇到佛法。绝对不可能生生世世都遇到佛法,若生生世世都能遇到,我们早就成佛了,可见这相当不容易。

遇到佛法,大家都希望在这一生中成就,这并非难事,确实每个人都能做到,关键就在觉悟。知道自己的毛病,就是觉悟;将毛病改正,这是修行。要是不知道自己的毛病,就无从改起。但一个人要知 道自己的毛病很难,他总以为自己样样都对。而凡夫之所以为凡夫,就是不知道自己的过失,自以为是。菩萨与凡夫不同之处,就是菩萨没有“自以为是”的观念,只知道自己毛病太多,天天反省,天 天改过,这是觉悟的人。迷人自以为是,即使反省也认为自己没有过失,过失都在别人。殊不知见到别人的过失,就是自己的过失;几时见不到别人的过失,自己的过失就没有了。

惠能大师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见到别人有过失,就是自己烦恼习气起现行。外面是缘,缘把自己的烦恼习气引出来,这就是大过失。所以会修行的人,所有的外缘都是善知识,善人善事 可以学习,恶人恶事资助自己反省改过,顺逆都是善知识。在反省中,正所谓“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菩萨修行能成佛之理在此。

若不明道理与事实真相,学佛不能从心地上真正做一个转变,就是学佛也依旧造罪业,正是古人所讲的“地狱门前僧道多”。这个“僧”,不一定指出家人,在家人也包括在其中;僧是团体,无论出家 、在家,学佛的团体都称为僧团。——净空法师《学佛就是学做人》

3.学佛是为大众谋幸福

众生心力是相续的,不是新起的,也不会断灭的,偶尔变化亦不过是生命的一个阶段。我们若了解人生宇宙原理,则所起一种思想,一种动作,可以改变人生宇宙一切。故勤做善事能令人类众生完善, 否则亦能令一切众生堕落。如杀害他人而想利益自己,是违背因果的,实际上还是自害,例如日本之侵略我国,而现在将渐次灭亡了,故知一切都有因果。

第一,一切须以众生之利益为前提,如此方可造成完美的人生。故在佛法的原则上,须要贡献自己所有的,使一切人类进步改善,使一切人类都无侵略争夺之事,乃达到世界永久和平。尤其现在交通发 达,倘若一个地方发生战争,很容易波动到全国或全世界,故若不急求世界永久和平,则今后人生将永远沦在战争的残酷中。再如前次世界战争与此次大战相较,其破坏力量远胜过去,故现在世界永久 和平,是迫切需要的。

第二,现在有一种人完全是为个人的利益着想,他的才智完全作了自私自利的工具,是整个以身家利益为前提的。这种人小而能造成目前资产劳动阶级不平等的社会,大而能造成国际间的优劣,故我们 要做到完善的人生,必须互利互惠。因此,要明白这因果法则,把个人的力量献给大众的利益上,而达到自他两利。

复次,应有尊卑长幼有次序的社会人生,这是第三种人生。第四是要有诚信,使社会能精诚团结,向上发达,由这因缘所生法上的真理去实践实行,合到道德行为理性生活,这是觉悟人生的开始,这就 是佛法上说的五戒十善的人生。再进一步,就是大乘菩萨所行的六波罗蜜行,使一切众生都做到这种人生道德最高尚微妙完善的菩萨行为,方是最完善最美好的人生。

大乘佛法是为大众谋幸福的。例如车子,人力车只容一人,汽车可容少数人,喻如小乘;若火车则能容大量的人,绝不是为哪一个人的,故喻大乘。大乘佛法是绝不为己,而为一切众生谋利益的,要想 使人类更进步而去修菩萨六度万行,完成最高人生,改良人类社会,这是佛法指示做人的最高道理。——太虚法师《太虚大师全书》

4.广结善缘,自谦而尊人

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华严经》

中国人常说的“人缘”,日本话称为“人气”。例如,有的明星在戏里的演出不一定很出色,但是他有某种特质,无形中会吸引许多影迷,很受大家欢迎;有的明星则没有这种特质,但他的戏演得好、 歌唱得好,所以还是会有许多戏迷、歌迷支持他,这是因为他通过美妙的歌声、精湛的演技,或是他的看法、想法与大家结缘,所以大家都喜欢他。

像我通过写作、演讲,也和很多人结了缘,因此我走在路上时,很多人见到我就会说:“你是圣严法师吗?我看过你的书。”我虽然不是直接与读者面对面,而是间接通过书本作媒介,也算是与大家结 缘。

从佛教的观点来看,这就是“缘”。如果结的缘是好缘,别人自然会主动亲近你,喜欢和你做朋友;如果结的缘是恶缘,别人就会讨厌你,不愿意和你合作。所以,如果大家都不喜欢你,或许就表示你 平时不愿与人结善缘。

彼此有缘的人相处在一起,必然感到亲切、欢喜;遇到和自己无缘的人,光看对方的模样就觉得讨厌,他的一举一动,都让你不顺眼、不喜欢,甚至连发型和动作都可以嫌弃。

其实问题并不一定出在对方身上,因为喜欢或讨厌是主观的感受,有些可能是你自己从小养成的观念,有些则可能是过去的经验在脑海里留下的印象。例如,看到三角脸的人,就联想到毒蛇的头是三角 形的,觉得很可怕;看到瘦长的脸又联想到马脸,觉得很难看;看到圆形脸,又认为是烧饼脸,不雅观,无论看到哪一种脸型,都一样有意见。又或者,某类型的人曾经在某个机缘下,带给你很不舒服 的感觉,从此以后,看到这类型的人你就觉得反感。

由此可见,喜欢或不喜欢,可能起因于自己在过往的经验中,在某一时刻停驻过心头的记忆,也可能是过去世所带来的好恶,以至于见到某类型的人、闻到某种味道、听到某种声音,都会产生自然的心 理反射作用。

所以,如果某个人让你觉得很讨厌,可能是你过去世没有和他结善缘,或根本结的就是恶缘;也可能是你在这一生中,没有意愿要与这类型的人结缘。但是,你讨厌的人未必会真的对你造成不好的影响 ,那只是你主观意识在作祟,导致你排斥、不愿接触对方;如果对方也有同样的回应,就会造成互相敌对的局面,渐渐地,自己就变得没有人缘了。

当我们遇到不喜欢的人时,不妨这么想,就是因为自己前世没有和对方结善缘,所以这一生他老是来烦你、整你、让你难过,但这些困扰可以让你有更多磨炼的机会、成长的空间,你反而应该感谢他。 即使你善待对方,对方还是对你不好,你仍旧要继续与他结善缘,因为既然过去未曾与他结好缘,此生更应该与他结善缘。如果能有这种观念,即使见到自己不喜欢的人,也会觉得对方是来成就自己的 菩萨。

所以,如果别人对你不好,你仍然要善待他;如果别人伤害你,你仍然要一本初衷地照顾他;如果别人欺负你,你应该要原谅他,这就是“广结善缘”。如此坚持下去,别人便会逐渐被你的态度所转变 。

也许此生你一直付出,都得不到对方正面的回应,但还是要继续和他结善缘,这种缘叫“来生缘”。毕竟连草木、动物都有感情,更何况是人呢?只要心存善念不断地付出,对方一定会转变,即使今生 不转变,来生也会转变。所以,只要抱持着与他人结“来生缘”的信念,便不会觉得和自己不喜欢的人相处是件苦差事了。

——圣严法师《从心沟通》

贡高我慢,这是很严重的烦恼,有了这个烦恼,一切善法你不能摄受,不能够得道。

贡高我慢,不能接受,不肯修学,所以一定要学“谦下”。要谦虚卑下,自卑而尊人,这是中国古时候礼节的根本。

佛陀在世的时候,对于任何一个人都尊敬,不敢轻视一切众生。

大家对六祖都非常熟悉,六祖确实明心见性,那是法身菩萨不是普通人。

在黄梅,一些行者,行者是没出家带发在寺院里面修行的人,他见到这些人都称“上人”,都恭敬,没有敢轻视。自己已经证得法身,对于一个凡夫都那么样的尊敬,这是真正有道之人。

今天我看到有些出家的同修,一出家,一剃头,大袍一穿,贡高我慢,就自以为不得了,这个大错特错!

你想想看,你能比得上佛吗?你能比得上六祖吗?怎么可以贡高我慢?

一定要觉悟,真正想成就,一定要自谦而尊人。——净空法师《轻松学佛法》

5.用慈悲心来软化他人

人是群体的动物,不可能离群索居,除非你想成为与世界隔绝的人,把自己关在一个独立的空间里,不想和任何人接触,也不想请求任何人帮忙,那才不需要与人沟通,否则都免不了要与他人沟通。

沟通很重要,可是在人与人相处的过程中,一般都会选择与自己比较契合的人来往。总认为反正不和某某人来往,不和某某人谈话,一样会有其他朋友,一样可以过日子。于是就开始有所分别:这个人 是我的朋友,那个人不是我的朋友;或是这一班人都是坏人,我不愿意和他们做朋友。

像这样的人,在脑子里已经设定好标准,认定了某些人不够朋友,或不是朋友,或是这些人都是出卖他、要占他便宜的,甚至觉得别人的水平太差,不够资格做他的朋友。这种不愿双向沟通的人,要和 他交朋友是很难的,因为,沟通一定是双向的,如果是单向就不能称做沟通,因为根本无从沟通起。

照常理说,只要不是恶友、损友,交朋友应该是多多益善,但如果任凭你如何努力,对方还是不愿接受你,仍然对你有敌意,那就不用再努力,只有暂不往来了。因为你不一定非得和他做朋友不可,何 况是他不愿意和你来往,不愿意接纳你,如果你执意要和他来往,不但你很痛苦,他会更痛苦。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也是无可奈何的。不过,即使如此,也不要把对方当成敌人,心里还是要把他当成朋 友。

同类推荐
  • 遇见我的前世今生

    遇见我的前世今生

    本书是潜意识大师高原在面临人生困境之时的一次心灵和身体的双重之旅——公司的破产、妻子的离弃,身体的疾病……在遇到事业的巨大挫折和人生的重大变故时,“我”曾一度迷失了方向。为了使自己的心灵得以解脱,“我”选择了旅行,从洛杉矶到印度;从东京到南美;从阿根廷再到中国西藏。在路上,作者遇到了各色各样的人,包括企业家、律师、小老板、修女、僧人、不得志的员工等。特别的际遇给了他特别的启示,最终作者站在生命的十字路口,苏醒、觉悟,豁然开朗,这种的感觉,或许,一生只有一次。整本书中,作者通过知名人物的禅修案例,以及大量丰富的亲身经历、向我们展现了多种自我疗愈的神奇方法以及自我苏醒、自我觉悟的心灵过程。
  • 方与圆的人生智慧课

    方与圆的人生智慧课

    方圆之道,自古至今便被视为生命之大道,做人之大智,做事之大端。方,就是做人要正气,具备优秀的品质;圆,就是处世老练、圆融。在方圆之道中,方是原则,是目标,是做人之本;圆是策略,是手段,是处世之道。千百年来,“方圆有致”被公认为是最适合中国人做人、做事的成功心法,成大事者的奥秘正在于方与圆的完美结合:方外有圆,圆中有方,方圆相济,方圆合一。
  • 这样做,你可以成功

    这样做,你可以成功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毫无怨言地接受任务自动报告你的工作进度不忙的时候,主动帮助他人充实自己,努力学习对自己的业务,主动提出改善计划。
  • 迎面撞上禅1:宠辱不惊

    迎面撞上禅1:宠辱不惊

    禅是清风明月,禅是工作学习,禅是喝茶吃饭,最质朴的常理,就是禅的真谛。十字街头好修禅,都市繁华蕴禅机。读禅,让心灵进入自在无碍的自由世界。在《迎面撞上禅(1):宠辱不惊》中,千百位禅师将伴你共度漫漫长路的悲欢离合。这些禅将赐你宁静,去接受你不能改变的;赐你勇气,去改变你能改变的;并赐你智慧,去分辨两者的不同。
  • 哈佛思想课:创造力自测

    哈佛思想课:创造力自测

    创造力=体验深度×热情强度“体验”孕育创意,“热情”激发创造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三大思维力点燃你的创造热情,发散性、推理性两大思维模式开启你的创意体验,让你在自我检测的过程中轻松掌握高效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升创造性。最终,开启你的无限创造潜能。
热门推荐
  • 我的大学之我的爱情

    我的大学之我的爱情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在大学,爱情几乎是必修课。大学的爱情是这样的唯美,那么令人向往。那么接下来就让我带你们走进我的大学世界吧
  • 数字技术与新媒体传播

    数字技术与新媒体传播

    当今时代,新媒体无处不在。新媒体不仅是传播手段或形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传播观念和产业形态的变革,并影响到内容生产、消费方式等各个环节。那么,新媒体包括哪些形念?与传统媒体相比又有哪些特性?对社会生活发生着怎样的影响?对传媒产业又带来了什么变化?如何与传统媒体嫁接融介?这一系列问题亟待研究和探讨。本书内容既包括数字技术和新媒体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包括新媒体发展现状、最新研究成果等。重点对新媒体传播特性、新媒体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关系以及数字信息处理技术和常用设备操作等内容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同时,对传媒领域中的数字广播、数字电视、网络媒体等做了比较细致的比较和分析。
  • 淑女阁

    淑女阁

    木小葵被孤儿院抛弃的孤儿,生活在近乎封闭的世界里10年,只因岚风带她离开垃圾堆,给了她一个温暖的驿站。于是,她努力的学习知识,研药,机械,搏斗,只为能可以助他完成梦想。可是两人却在不知不觉中背道而驰,她最终被他遗弃了。没想到等待她的不是死亡,而是重生。她在古代复活了,成为了著名花楼(淑女阁)老鸹的宝贝女儿。这个老鸹对所有人都很刻薄精明,唯独对自己唯一的女儿时若珍宝,在古代重来一次,大材如她,是荒废过正常女子的生活,还是成为乱世女英雄?
  • 千桃夭夭灼灼其华

    千桃夭夭灼灼其华

    她,万兽王女,南柳公主,柳千桃他,兽王之子,玉狼公子,横琅琊他,东阳王爷,夜阁阁主,阳东瑾风他,皓云尊师,乜庄庄主,乜如晨…………“傻丫头,我真的真的只想一直陪着你看千桃盛开!”“小桃娃,我就是要定你了,谁也无法改变,即便是你!”“你总说你是淡淡的,淡淡的来,淡淡的走,可却如何也淡不出我的心!”
  • 不走寻常路:乔布斯成功24法则

    不走寻常路:乔布斯成功24法则

    《不走寻常路:乔布斯成功24法则》内容简介:乔布斯——一个打败比尔·盖茨的英雄式人物,一个具有完美主义情结的艺术家,一个雕刻生活的狂想家!《不走寻常路:乔布斯成功24法则》踏着乔布斯成功的足迹,认真剖析了他从成功到失败,并再次走向成功历程中的风风雨雨。乔布斯有着自己天才的一面,但是更多的,是他对任何事情孜孜以求的苛责态度。
  • 一入红尘深似海

    一入红尘深似海

    南安,青苔巷,飘落胭脂泪。巷尾,云烟楼,道尽过往事。浮生茶,逍遥镜,回首一生,不过虚梦。为了救活云烟楼圣主,青梦履行着千百年来每代楼主所重复的使命。可不期然的,北城雪闯进了她淡漠无痕的生命中,逐渐唤醒她心底深处的感情。但爱得再深又如何?终究,逃不过宿命的安排。
  • 总裁娇宠:小乖,别动

    总裁娇宠:小乖,别动

    一次偶然,她惨遭同父异母的姐姐设计,心思歹毒的姐姐本想把她买给一个年过半百的暴发户,没想到,误打误撞,她被送到他身边。他,是叱咤风云,权倾天下,驰骋黑白两道,狂妄不可一世的帝国总裁[君辰逸]。性情高冷禁欲的他,却偏偏对她情有独钟,娇宠入骨,夜夜缠绵。腹黑娇孽的狼与可爱乖顺的小白兔会发生怎么样扣人心玄的故事呢?想知道就看文咩。
  • 深巷有鬼

    深巷有鬼

    她是一个普通的上班族,每天忙忙碌碌的上班下班两点一线,枯燥的生活让她感觉很吃力。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她的人生观产生了巨大的改观,从极大恐惧到坦然面对,她渐渐去了解这些在另一个世界的事物。你相信世界上有鬼吗?
  • 阴阳劫之天地八棺

    阴阳劫之天地八棺

    我不是一个正经的阴阳先生,但是我会做好自己接的单,但是这次的几个单有一点大了。将臣的陵墓、茅山上的千年翼尸、东海下的迷城、上古邪棺八镇棺,又回到古时琅琊。其中上古的秘密多的数不胜数,我能做的就是去接受和发现更多秘密。
  • 月下小景·如蕤(沈从文小说全集)

    月下小景·如蕤(沈从文小说全集)

    该卷本收录《一个母亲》《月下小景》《游目集》《如蕤》四个子集。《月下小景》是沈从文1932年—1933年写成的一个短篇小说集,叙写有关旧时湘西地区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故事。短篇小说《如蕤》是文学史上难得的精品,显现了作为文学大师的沈从文天才的想象力和非凡的艺术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