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者,有一些人,看到学佛的人便说:“你们信仰佛教,不抽烟、喝酒,不打牌、跳舞,丝毫没有人生的享乐,这不是太消极了吗?”难道要抽烟、喝酒、打牌、跳舞,才算是积极的人生吗?其实,佛 教徒是深深体会到荣华富贵的虚幻不实,而从吃喝玩乐的声色犬马中回过头来,积极地从事修行办道、弘法利生等事业,这种人生能认为是消极的吗?如果大家能够真正体会回头的空间的意义,即从恩 怨莽撞、虚荣奢靡中回头,那么我们的人生将是前进、积极、幸福、快乐的人生。
3.从有相的空间说到无住的空间
这个世间形形色色、灯红酒绿,像个五彩缤纷的万花筒,这些都是有相的空间。大家现在正生活于这个有相的空间中,追逐着人生种种的享乐,譬如世间上的金钱使我们迷失本性,爱情使我们神魂颠倒 ,名利地位使我们忘却安危,铤而走险,大家被五彩缤纷的世界所迷惑,因为我们不知道这些都是假象、都是不实在的,所以对它执迷不舍。《金刚经》上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世间一切事物 ,只不过是因缘和合、有条件地存在而已。今天大家有缘承受佛法,了解了这个道理,此后就可以从虚妄的、有相的空间里超脱出来,进入到无住的空间,那才是一个解脱的世界。
什么是无住的空间呢?无住的空间,并不是叫我们不要吃饭、不要穿衣、不要睡觉;而是一样的吃饭、穿衣、睡觉,但是却不被这些琐碎的事情所羁绊,也就是说住于生活之中,而不被生活所牵系。古 德说:“犹如木人看花鸟,何妨万物假围绕。”这句话本来是说:农夫为了防止飞禽昆虫来啄食谷类,所以制造一个木头人,放在稻田中央,用来恐吓鸟儿昆虫;虽然鸟儿昆虫、稻田花草五彩缤纷,可 是木头人却丝毫不为外境所动。这意思是告诉我们:一个人生活在名利金钱之中,要修养到有如木头人一般,即使面对彩色缤纷的万花世界也不会动摇内心的境地,这就是无住的生活。
我们赞叹一个人品格高洁,说他远离俗尘,超然俊逸;但是一个住在红尘中,却不为氤氲所染的,才更是豪迈脱俗。池里的莲花所以为诗人雅士所歌咏赞赏,是因为它出于污泥而不染。一个人生活在社 会洪流之中,若能不随俗浮沉,固然难得;如果与世尘同流而能不合污,则更是可贵。所以佛教认为:远离外境,潜居山林修行,非上上乘;住在闹市,而仍然能够不为外境所转移,才是上上乘。所以 说:“大隐隐于市”或“热闹场中做道潮。为什么能有这样的功夫?那是因为参透有相空间的虚妄性,对于世间的一切,不会生起执著,而能过着无住的生活。
古来很多大德都有这种境界,譬如陶渊明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维摩诘居士的“虽处居家,不着三界;示有妻子,常修梵行”。一休和尚的“背负女人,却能坦荡无碍”。一个人如果能体会 无住的空间,则何处不能自在逍遥呢?所谓“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那又是何等的洒脱逍遥!
以上,我和各位讲解生活的空间,分为三方面叙述,即从认识心外的世界,然后再体会到心内的世界;从认识前进的半个世界,然后再回过头来认识退后的半个世界;在认识虚假有相的世界,然后进入 到无住的世界。把整个空间的前后、内外、虚实都认识清楚之后,才能扩大我们的生活领域,而进入一个学佛者所要追求的、向往的更大空间。
——星云法师《星云大师演讲集》
在有限的时光中,扩大生命的价值
若人寿百岁,邪学志不善,不如生一日,精进受正法。
——《法句经·教学品》
时间可以造就人格,可以成就事业,也可以储积功德。
一个人在世间做了多少事,就等于寿命有多长。因此必须与时间竞争,切莫使时日空过。
人生要为善竞争,分秒必争。
人常在什么都可以自由自在的时候,却被这种随心所欲的自由蒙蔽,虚掷时光而毫无觉知。
时间对一个有智慧的人而言,就如钻石般珍贵;但对愚人来说,却像是一把泥土,一点价值也没有。
——证严法师《证严法师静思语》
我们每天接触到的人、事以及资讯的数量,是非常惊人的,所以现代人的时间感也变短促了。例如,台湾每天约有几百本新书问世,全世界每天出版的新书数量,更是难以估算。庄子曾说:“生有涯, 知无涯。”相较于古代人,现代人要学习的知识就更多了,怎么学也学不完。我们所拥有的时间,资讯拥塞,知识爆炸,相对于就显得格外短缺了。
因此,现代社会中出现了许多身兼数职的人;有能的人,一个人可以兼任数项职务,时间当然不够用。在时间不够用的情况下,还非得在限期之内完成职分内的工作,当然就会紧张。有些人白天做不完 的工作,下班以后还得带回家做,而明天一早起来,又有新的进度要赶。在这么忙碌的工作中,如果不善于支配时间,不懂得调整自己的心情与心态,就很容易害玻面对繁重的工作,最好是练习着“要 赶不要急,要忙不要乱,要松不要紧”。
我自己也是非常忙碌的人,我的经验是“要赶不要急”,工作要赶,但是心不要急。心一急,身体一定跟着紧张;身体一紧张,就会影响到工作效率,不仅工作品质不好,对身体健康也不好。忙,没有 什么关系,但是“要忙不要乱”,如果急急忙忙地赶工作,很可能因忙乱而造成错失。
如何才能不急不乱?那就得练习着让自己的脸部肌肉、眼球以及小腹放松。如果眼球无法放松,脸部肌肉一紧,小腹就会跟着紧,长时间以来,就会感到身心疲惫,做事容易疏漏,也容易生病了。随时 随地练习着让自己作几分钟的休息是很重要的,在办公室也好,在交通工具上也好,只要一有时间,就要掌握机会练习将身体放松,这是个小小的休息;如果更进一步,练习着随时可以睡着,随时可以 醒来,哪怕只有三两分钟也很有用。许多大忙人都必须练成这个本领。
人必须认真工作,却不要变成工作狂。所谓工作狂,就是有工作的时候拼命做,没工作的时候觉得无聊,非得多找事情来做不可,把自己逼得非常忙碌,才能过日子。实际上这是因为心不能安顿,由于 无处安心,所以要找工作来填补空虚。
如果把工作当成是一种奉献的机会,是一种艺术的把玩,是一种生命的欣赏,这样就能在轻松的身心状态下,把工作做好了。
——圣严法师《人间世》
我们在世间上生活,与我们最有关系的,第一个就是“时间”。我们这一生的寿命,分分秒秒在减少,可以说每天都在跟时间赛跑。……唐伯虎有一首打油诗,写道:“人生七十古稀,我年七十为奇, 前十年幼小,后十年衰老,中间只有五十年,一半又在夜里过了,算来只有二十五在世,受尽多少奔波烦恼。”除了夜晚睡觉,人的一生,即使能活到百岁高龄,为了生活上的需要,也不得不将时间分 割成零碎片断,如果将每天吃饭、走路、上厕所、洗澡的时间全部扣除,还剩下多少时间呢?真正能够发挥智慧,奉献社会的时间,又有多少呢?所以我学会善用零碎的时间,在等车子、等客人、等上 课、等开会、等吃饭时,订计划、想办法,或思考文章的内容铺排、佛学上难懂的名相,或回忆读过的名著佳作等,如此,不但培养我集中意志的习惯,也增进我从“闻、思、修”进入三摩地的能力。 由于我懂得利用“零碎时间”,所以,无论是坐火车、坐汽车、坐飞机、坐轮船,无论要花费多少时间,路程多么曲折辗转,我不但从未感到时间难捱,反而觉得是席不暇暖的弘法生涯中最大的享受。 我常说:“公路、天空是我的床铺,汽车、飞机是我的餐厅,一本书和膝盖是我的书桌,一支笔是我所有的动力。”……韶光易逝,岁月荏苒,人生的意义是在有限的时光中,扩大生命的价值。因此, 时间的管理,要有正当性、建设性和成就感。我们平时为人处世,说话要说有“三百年”功用的话,做事要做“三百年”长久的事业,如此,人生的岁月虽然老去,但时间却能带来成就、历史与功德, 此即所谓的“精神不死”。如佛陀的说法、孔子的传道、玄奘的西行、马祖的丛林,以及许多伟大的寺院,伟大的雕刻、艺术、文学作品等,都是以其光辉照耀千古世间;这才是一流的时间管理。
——星云法师《佛教对“应用管理”的看法》
多接纳人,多包容人
若希望人际关系相处得好,就要把心量放大,多接纳人,多包容人。
——圣严法师《108自在语》
“缘”是关系的意思。建立关系称为结缘,彼此曾有交涉的关系称为有缘,自利利他的关系称为善缘,不涉私欲的关系称为净缘;造成众多的善缘与净缘,称为广结善缘。
因此,就有人在信佛、学佛之后,到处跑道场,见人就结缘,变成了疲于奔命、忙于应酬,毫无原则的护法、说法、弘法。如此出钱、出力而无自修的方法,也没有固定的依止,从表面看,他们的确是 结了很多人的善缘;但事实上他们对人、对己、对道场,都没有做到比较深入有力或有效的帮助。虽然处处都可以看到他们,但不一定处处都需要他们;虽然许多人都可以接触到他们,却很少有人能真 正从他们那儿得到有力的帮助。
这种结善缘的方式,就好比用一碗饭布施一个人,可以勉强吃饱,用一石米布施一个人,可以维持半年的生活;相反的,如果用一碗饭布施一百个即将饿死的人,结果是没有一个人能够活命。但是,若 以此碗饭布施一个人,至少还能使这个人多活一天。因此,若以一斗米来布施一万个即将饿死的人,固然是广结了善缘,但结果是没有一个人能够多活一天。所以,广结善缘应该是有原则,且量力而为 的。如果有力量救济全世界而不虞匮乏,那就应该无限制、无分别地平等布施,无远弗届,无微不至;如果仅有微弱的力量,则应该集中起来,选择急需援救和护持的对象。比如说和自己比较熟悉、亲 近、关系较深的人,即家人、亲人、师长、友人等为优先;否则,自不量力地去广结善缘,是不切实际的。
若从三宝的立场来说,广结善缘是指无差别的平等布施。也就是用佛法教化众生,有教无类,不论程度的高下、财富的有无、权势的大孝地位的尊卑、智能的深浅,对他们都是有求必应。因此,三宝接 受一切供养,绝不挑剔;任何人只要发心供养,不论数量多少,也不论财物品类,都是以慈悲心、欢喜心来接收。此在释迦世尊的时代,出家弟子便是如此,他们每日托钵乞食,挨家挨户,贫富不拘, 也不拘食物的种类、质量,有什么就接受什么,有多少就接受多少,直至满钵或适量即止。这就是以平等心广结善缘,又称为“一钵千家饭,广度有缘人”。布施他人固然是结善缘,接受布施也是结善 缘。
由于一般人的财力、物力、体力、智力和时间都很有限,所以如果盲目无原则地广结善缘,不但效果不彰,还可能会招致无谓的困扰。有的情形是,虽然自己已竭尽全力,甚至已影响到家庭的生计、个 人的健康,但所得的回应却是令人怨愤、遭人猜疑,如此的结果更可能因此而丧失了信心和道心。世尊曾于《遗教经》中告诫弟子:比丘乞化人间,应如蜜蜂从花间采蜜,不得损伤到花朵的颜色与香味 。因此,居士们若不自量力地广结善缘,则三宝虽无意伤你,你却可能因三宝而受到伤害,求升反堕,岂不愚疑!所以,护持三宝应该有中心、有重点、有原则。应救济贫病,但也该有轻重、缓急之分 ,远近、亲疏之别,不能不切实际,一味地讲求平等布施。
——圣严法师《学佛群疑·广结善缘怎么讲?》
欠债是什么?占别人的便宜,那就是欠债。
欠债要还债的,结怨有报复的,冤冤相报没完没了,这个事情比什么都可怕、都恐怖。
现代人不懂得吃亏!古人讲吃亏是福,这个话讲得一点都不错。吃亏为什么是福?吃亏是你以前的业障消了。
我们以前不肯吃亏,这个念头、行为是错误的,我们要把它修正过来,这就是修行。
我们吃亏上当总是有怨恨、有报复,只要起一念这个心,阿赖耶识里头就种了种子。将来遇到缘,这个种子起现行,你说多麻烦,多么可怕!
怎样像佛那样真正觉悟,真正明白,这一生当中决定不跟人结冤仇?自己吃什么样的亏,上什么样的当,被人怎么样的陷害,心里头若无其事,决定不把它放在心上,这叫修行。
没有怨恨心,没有报复心,下一生再遇到的时候,就是好朋友了,我们的怨结解了、化掉了,那就是福。吃亏的人,将来就有这个福报。
不肯吃亏,怀恨在心,念念不忘,下一次再见面,又再报复。冤冤相报,生生世世没完没了。你说,那个多苦!
——净空法师《轻松学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