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之间,能和谐共处,亲善和睦,全靠缘分。人与人之间,互怨互恨,互相斗争,甚至互相残杀,也是缘分。特别是家庭父子、夫妇、子女、亲戚朋友之间,是否关系良好,幸福快乐,更要讲缘分 。缘分能令人幸福欢笑,缘分也能使人悲伤苦恼。因为缘分有善恶,善缘令人喜爱,互相关怀与照顾;恶缘令人憎恨,互相斗争,你死我活。所以说:夫妻是缘,是善缘,是恶缘,无缘不成夫妇;儿女 是债,是讨债,是还债,无债不来。
从前中国有个读书人,已经考得秀才,人品极佳,个性良善,人皆喜爱,唯独家中妻子,与他死对头,终日吵吵闹闹,祸无宁日。其母信佛,知是恶缘所追,虔诚礼拜及称念观音菩萨圣号,求解冤释结 。一天,有个和尚到秀才家化缘,刚巧秀才与父母皆外出,恶妇不得不出来奉茶。和尚喝了一口茶,随即向恶妇福面上一喷,同时口中念念有词。旁人担心恶妇不肯罢休,岂料恶妇,竟跪地叩首,忏悔 ,誓改过自新。自此恭敬公婆,体贴丈夫,变为一个贤良淑妇。
当晚,秀才之母在梦中,有人告诉她,秀才前生是某寺和尚,夜间坐禅,常被一只老鼠跑出洞来骚扰,愤而将洞口封闭,鼠被困死洞中,由是结下恶缘,今生特来报复。若非观音菩萨解冤释结,秀才将 被折磨而死。所以我们要改善命运,就要改善人际关系,广结善缘,千万不可结下恶缘。
如何广结善缘?例如,用金钱济人之急,解人之困,令人感激生欢喜心,是结善缘。用物质救济贫穷人,或供给父母师长,令生活安定,是结善缘。用知识学问教人,止恶行善,进德修业,是结善缘。 用诚恳态度对人微笑,表示亲善,是结善缘。用体力行动,对父母师长,执役服劳,或义务协助一切人,是结善缘。用言语来赞美别人,随喜功德,或鼓励人向上,都是结善缘。从前,梁武帝与宝志禅 师出外郊游,看见一个农夫在卖瓜。某甲走来,挑选好几个瓜,农夫偏不肯卖给他。后来某乙走来,农夫却欢欢喜喜地卖给他。武帝问禅师:是何道理。师言:农夫前世,是个死犯,临行刑时,甲与乙 都在场观看。某甲说:这家伙真该死!某乙却说:这人真可怜啊!因此,结下不同之缘,今生三个人又碰面,所以农夫见了某甲就嗔恨,不肯卖瓜给他,见了某乙却非常欢喜。由此可知,我们一句话, 一个动作,一个意念,都与人结下不解之缘。我们要广结善缘,除了用平等心、恭敬心来布施结缘外,还要时刻检讨自己的语言,行为及心念,是否对人亲善。如果我们在在处处,时时刻刻都能运用财 力、物力、智力、体力以及语言、行动来与人广结善缘,改善人际关系,别人一定喜欢你,而你的命运亦随之改善。因此,佛陀教人,未成佛道,先结善缘。
从前,有位禅师,道行高深,名噪一时,人皆景仰。有个恶作剧的青年,捉了一只小鸟,握在手中,走来问禅师,禅师呀!你神通广大,但你现在能知道我手中的小鸟,是死的,还是活的呢?禅师心想 ,若说是死的,这只小鸟明明是活的;若说是活的,只要这青年用力一握,就会变成死鸟。结果,聪明的禅师说:它的命运,掌握在你的手中;并乘其不注意,用力一拍青年人肩膀,手一松,小鸟飞去 了。同样,人的命运,也是掌握在自己手中,自己一念之善上天堂,一念之恶落地狱,天堂地狱,痛苦与快乐,完全取决于自己。所以孔子说:吾欲仁,斯仁至矣!佛经说一切唯心造。只要自己皈依三 宝,明白因果,相信命运可以改造,而运用布施心、慈悲心、智慧心来治疗贪嗔痴等心理毛病,受持五戒,奉行十善,改善行为;广学般若,广种福田,广结善缘,一则去恶,一则修善,则善因善果,福 报永远随伴自己,命运自然美好,前程一定光明远大!
——文珠法师《改善自己的命运》
二.八正道是人生正轨
特别是佛教的八正道法门,更是纳青年于人生正轨的良方,是有利于社会,正风气,净人心,去罪恶,化腐朽的无上圣药。何谓八正道?八正道指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 定等八种正确的修身养性的方法,通用于出家与在家的佛弟子们。
正见,指明白事理,分析邪正,又合乎逻辑的见解。见解正确的人,处事必然提高警觉,意志坚决,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做人必定居仁由义,公正廉明,不歪曲真理,不夸张事实。特别是学佛的 青年人,一定要见解正确,以培养正知正见,趣向正信正觉之道。否则,邪知邪见,极易堕入魔道,沦为魔眷,自害害人,不可不慎。至于出家人,更需要知见正确,既理解无常、苦、空、无我的真理 ,还要舍有漏行,修无漏法,以谋断惑证真,方名正见。
正思维,又名正欲,是一种纯正的思想,正当的欲望。然而人之思想有邪正,欲望有善恶;凡由思想欲望所引生的行为,足以获得真实的利乐,对己有益,对人有利的谓之善、谓之正;反之,足以招致 苦果厄难,自害害人的谓之不善,或不正。学佛人受佛法的熏陶,深信因果,明白事理,知道人生的财富,非在于金钱的积蓄,而是在于智慧的开拓;人生意义,非在于一己之利益,而是在于群体的福 利。因为一己之利益,是寓于利他的行动中,也唯有在利他的行动中,始可以达成个人的利益。是以学佛青年的思想,应该是以群众的福利而出发,学佛人的欲望,应该是欲各遂其生,欲各适其适,欲 同乐其乐,欲天下为公,欲世界大同。至于出家人对佛教真理,如理思维,以无漏心,断灭世间苦恼之因果,进修出世无漏道,不但欲断惑证真,还欲令自他开佛知见,共成佛道,因此名正思维,又名 正欲。
正语,是正当的语言,语言是人的心声,有之内而传于外,是以思想不正,私欲泛滥的人,不但两舌恶口,且妄言绮语,知言不知,不知言知,以饰其奸,以助其恶。而学佛的青年人,见解正确,思想 纯正,不但行为光明磊落,且非理勿言,言则合理,不妄言,不绮语,不搬弄是非,不恶口骂人。至于出家佛弟子,更应该以无漏心,收摄口业,住于善法,凡有言语,皆与真理相应,名为正语。
正业,就是从事正当的事业。佛教认为,凡能促进社会安定、繁荣,对自他有利,对国家有益的行动,无论是士、农、工、商,皆名正业。否则,唯利是图,或铤而走险,走私漏税,或贩卖色情,贩卖 毒品,危害社会,扰乱秩序,种种不合理的行为,甚至与杀、盗、淫、妄有关的行业,皆非正业。出家佛弟子,更应退则以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为业,进则以弘法为家务,利生为事业,否则,医卜 星相,妄言吉凶,或贩卖如来,或依附权贵,广求名闻利养,或经营行商,谋取盈利,皆非正业。所以出家人应以无漏慧,断一切邪行,使身业清净,恒修梵行,不杀,不盗,不淫,不妄,律己修身, 随缘教化,是名正业。
正命,是指合理的经济生活。从事正当职业,取得合理的经济,过着合理的生活,谓之正命。否则,经营娼寮、舞厅、贩毒、走私,或从事不道德的行业,赚取厚利,养活自己,都是属于邪命。身为出 家佛弟子,更应以无漏慧,除去身口意中,五种邪命,淡薄名利,寡欲知足,住于清净正命中,以道自活,长养法身,培植慧命,不诈现异相,不自说功德,不星卜相命,不现通示威,不论说名闻利养 ,远离五种邪命,谓之正命。
正精进,精谓精勤不懈,进谓进取不倦。人的精进有善与不善之分,善则名正,不善名邪。所谓正精进,该是精于道业,进于德行,既要克己复礼,善与人同;还要努力增长善业,设法停止恶业,所谓 :“已生善令长,未生善令生;已生恶令止,未生恶令不起。”谓之正精进,出家佛弟子,精于无漏道,进修无漏业,对涅槃解脱,进取不懈,行必契智,证必契理,名正精进。
正念,即是正当的意念,亦即是正当的志愿。人不可以无志,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但人立志,必须向善,勤于正道,立于正行,念行一致,切忌为邪念所侵,为恶势力所动。特别是出家之人,更 要视富贵如浮云,视名利如敝屣,不为利动,不为色惑;恒以无漏智,断除妄想邪念,住于正念,善念,志趣真理,愿成佛道,是名正念。
正定,定是禅定,禅定有正邪之分,有世间与出世间之别,而出世间禅定,又有小乘禅,大乘禅,如来禅,种种不同。八正道是僧俗共修的法门,僧人志在出尘,修行偏于无漏,故修正定是出世禅;世 俗之人,偏重于福业进取,行为向善,故修正定,该是世间四禅八定。无论是修习世间禅定,或出世间禅定,皆应以正见,正思维为领导,对于定境,分别明了,不生执著。否则,未得谓得,未证谓证 ,谤佛谤法,必堕无间地狱。如无闻比丘,依佛出家,精进修定,可惜不肯多闻,缺乏智慧,证入初禅,以为证得初果,次第增进,证得四禅境界,以为证得小乘四果,自以为足,不再求上进。及其命 终,四禅天中阴身现前,将生四禅天,便起邪见,以为既证阿罗汉果,仍然未能了脱生死,然则所谓涅槃,岂非是佛妄语欺人?仅此一念谤佛谤法的邪见,即现阿鼻地狱中阴身,而生阿鼻地狱,求升反 堕,我们学佛修定,岂可不慎?
八正道,不独是出家人寻求解脱生死必循的正途。亦是在家学佛者生活的导师,行为的指南。尤其是青年人,若能以正见为眼目,以正思维为出发,以正语、正业、正命为德行,以正精进为努力,以正 念为修定的前方便。以正定为智慧的源泉,使自己见解正确,思想纯正,言论合理;从事正当职业,争取合理利润,过着合理生活,无不良嗜好,无不良行为,无不良企图,无不良心理。同时,以八正 道来孕育下一代的思想,培植下一代的道德观念。然则直接可以建立理想的家园,创造理想的事业,培养理想的下一代;间接可建立理想的社会,理想的世界,而导人类奔向光明的前程。
——文珠法师《佛教与青年》
1.要顾及全局
现代社会科学里,企业管理是很热门的,大家都希望学习企业管理,在这个管理学内,有一门非常难做的学问,就是人事管理。而在佛教里,从过去马祖创丛林,百丈立清规以来,佛教就非常重视人事 管理。佛教如何从事人事管理呢?
一、要顾及全局:对于全寺大众,要能全部照顾周全,不可以只偏于某一边。在丛林里,有的人重视行持,有的人重视理解,有的人重视苦行,有的人重视云游,管理领导者必须要顾及全局,不能偏爱 某一方。
二、要明白分工:丛林里,所谓四十八单职事,是最讲求分工合作的。
三、要知道协调:丛林大众的人事,最重要的就是互相沟通、互相协调。
四、要用心策划:一个丛林容纳几百人、几千人,要大家相安无事地修道,就要靠周全的策划和计划。
五、要全力推动:所有寺院的行政,有的人煮饭,有的人烧水,有的人扫地,有的人垦植田园,有的人管香火等等。大家都要全力推动,不互相因循推诿。
六、要向上报告:所有的工作职事,虽然各自分工,但也要非常合作。一有成果,必定向上汇报。
七、要知道承办:上面对下面要不断讲解、宣说,让他知道自己的任务,知道自己承办的事业,才能做得恰到好处。
八、要追查成果:一个丛林寺院,不是大家埋头工作就算了,对于成果资料的收集、存查都是非常重视,有过则罚,有功则赏。
——星云法师《星云法语》
2.以人为本
主于僮使以五事教授。云何为五。一者随能使役。二者饮食随时。三者赐劳随时。四者病与医药。五者纵其休假。
——《善生经》
现今社会普遍存在着劳资问题,在佛教经典《善生经》中,早有佛陀倡导资方如何对待员工的方法,其中有五点特别提出来给现代人做参考:
1.每呼使役,莫令过分:我们对待员工不可以让他过分辛苦,过分劳累。比方说每天工作不超过八小时,每个礼拜有一天或一天半休假,不可以过分劳累。
2.饮食以时,彼饥如己:员工的饮食要关怀,该何时吃饭就应让他吃饱。有打嘴、骂嘴的,没有饿嘴的,不能让员工挨饿。他的生活待遇也该关怀,如果待遇不够,应该提高待遇让他能够生活安稳,才 有心情工作,要有人饥己饥的胸襟。
3.劳动定时,有暇令息:上下班时间要固定,不能常变动;有闲暇假日,也不能老是借故要员工加班,而应该让他有一个适当的家庭生活,适当的个人休闲活动。
4.病时与药,速令康复:假如说员工有了疾病,要给予劳保,你要帮助他,使他康复,甚至维护他的家人健康,使他无所牵挂,安心为你服务,为你工作。
5.多余财物,常应赐与:所赚的钱能均分给员工,员工就会忠心地帮你赚钱;你不给予,没有奖励,员工日久提不起劲,就增加不了利润。
——星云法师《星云法语》
3.有钱不会善用是很苦的
六损财业者。一者沉湎于酒。二者博戏。三者放荡。四者迷于伎乐。五者恶友相得。六者懈堕。是为六损财业。
——《善生经》
远离非法而依法得财,所得的财富应怎样处理?这略有两大原则:第一,奢俭适中:不要过于悭吝,被讥为饿死狗,守财奴。又要量入为出,不可过分耗费,而致家庭经济日见困难。这不但平常费用, 要有节度,就是供养三宝,也一样的要量入为出。虽然信心恳切,乐意施舍,如由此而引起家庭经济的困窘,也会发生障碍的。第二,蓄用兼顾:由正业得来的财物,佛指示我们一个使用的方法,是几 方面都顾到的适当计划。这就是将每年的如法收入,作四分支配。
①资用:把一分财物,用作经常的生活费用,包括儿女教育费等。在财力可能时,每人应有适当的生活水准,不可奢侈,却要足够。②积蓄:人事无常,我们有时会生病,将来还会老,平时也总有意外 的必需支出。所以在每年的收益中,应保存一分,作临时支出,以及养老等费。积存,虽是少少的数目,也是极有意思的,不但可避免临时的困窘求人,也可养成不浪费的习惯。近代的奖励储蓄,用意 也与此一样。③经营:无论从事哪一职业,都应在每年的收入中,分出一份为事业费。多辟田园也好,增设工厂也好,增加资本也好,充实学力及工作技能也好。这样才会增加收入,使财富增长累积起 来。④作福:人不能专为自己,专为现世,应顾到社会利益,以及自己的后生福乐。所以对社会公益——文化、慈济事业,三宝法益──供养、护持,都要分一份收入来作福。这不但是自己积福德,也 是为人群谋幸福。像这样四方面顾到的经济支出预算,便是最健全、最合理的财富处理法。
——印顺法师《妙云集》
说到赚钱,谁不会赚钱?人人都想赚钱也会赚钱,但有几个人真正会用钱呢?这是个大学问喔!要是讲会用钱,那只有世间上的慈善之家,他们真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有钱你会善用当然是好,不会善用那多么苦!古来就这样说:“一家饱暖千家怨”,你一家有饭吃,周围的人却在那边饿肚子;不错!你那个饭又不是偷人家、抢人家的,是你自己勤苦来的,但你要有 同情心啊!有饭大家吃,这样才有福报,人家才会感激你、报答你,否则就会招来妒嫉、嗔恨,恨之久就会强夺;强夺不得,慢慢就演变成残杀大战而灭亡!
世间人常为钱财争斗,唉0人为财死”,这金钱害死多少人!大家若明白这个道理,你有多少亿,能把这个多少亿拿出来,为国家做慈善事业,那不就是大慈善家了?到时候谁不敬重你、赞叹你?你要 无谓的花钱,最后变成穷光蛋,也没人会同情你,活该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