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40400000033

第33章 我的童年(2)

回想起来,住在海军练营旁边的时候,是我在烟台八年之中,离海最近的一段。这房子北面的山坡上,有一座旗台,是和海上军舰通旗语的地方。旗台的西边有一条山坡路通到海边的炮台,炮台上装有三门大炮,炮台下面的地下室里还有几个鱼雷,说是“海天”舰沉后捞上来的。这里还驻有一支穿白衣军装的军乐队,我常常跟父亲去听他们演习,我非常尊敬而且羡慕那位乐队指挥!炮台的西边有一个小码头。父亲的舰长朋友们来接送他的小汽艇,就是停泊在这码头边上的。

写到这里,我觉得我渐渐地进入了角色!这营房、旗台、炮台、码头,和周围的海边山上,是我童年初期活动的舞台。我在一九六二年九月十八日夜曾写过一篇叫做《海恋》的散文,里面有:

……我童年活动的舞台上,从不更换的布景……在清晨,我看见金盆似的朝日,从深黑色、浅灰色、鱼肚白色的云层里,忽然涌了上来;这时太空轰鸣,浓金泼满了海面,染透了诸天……在黄昏,我看见银盘似的月亮,颤巍巍地捧出了水平,海面变成一层层一道道的,由浓黑而银灰,渐渐地漾成光明闪烁的一片……这个舞台,绝顶静寂,无边辽阔,我既是演员,又是剧作者。我虽然单身独自,我却感到无限的欢畅与自由。

就在这个期间,一九○六年,我的大弟谢为涵出世了。他比我小得多,在家塾里的表哥哥和堂哥哥们又比我大得多;他们和我玩不到一块儿,这就造成了我在山巅水涯独往独来的性格。这时我和父亲同在的时间特别多。白天我开始在家塾里附学,念一点书,学作一些短句子,放了学父亲也从营里回来,他就教我打枪、骑马、划船,夜里就指点我看星星。逢年过节,他也带我到烟台市上去,参加天后宫里海军军人的聚会演戏,或到玉皇顶去看梨花,到张裕酿酒公司的葡萄园里去吃葡萄,更多的时候,就是带我到进港的军舰上去看朋友。

一九○八年,我的二弟谢为杰出世了,我们又搬到海军学校后面的新房子里来。

这所房子有东西两个院子,西院一排五间是我们和舅舅一家合住的。我们住的一边,父亲又在尽东头面海的一间屋子上添盖了一间楼房,上楼就望见大海。我在《海恋》中有过这么一段描写,就是在这楼上所望见的一切:

右边是一座屏障似的连绵不断的南山,左边是一带围抱过来的丘陵,土坡上是一层一层的麦地,前面是平坦无际的淡黄的沙滩。在沙滩与我之间,有一簇依山上下高低不齐的农舍,亲热地偎倚成一个小小的村落。在广阔的沙滩前面,就是那片大海!这大海横亘南北,布满东方的天边,天边有几笔淡墨画成的海岛,那就是芝罘岛,岛上有一座灯塔……在这时期,我上学的时间长了,看书的时间也多了,主要的还是因为离海远些了,父亲也忙些了,我好些日子才到海滩上去一次,我记得这海滩上有一座小小的龙王庙,庙门上的对联是:

群生被泽

四海安澜

因为少到海滩上去,那间望海的楼房就成了我常去的地方。这房间算是客房,但是客人很少来往,父亲和母亲想要习静的时候就到那里去。我最喜欢在风雨之夜,倚栏凝望那灯塔上的一停一射的强光,它永远给我以无限的温暖快慰的感觉!

这时,我们家塾里来了一位女同学,也是我的第一个女伴,她是父亲同事李毓丞先生的女儿名叫李梅修的,她比我只大两岁,母亲说她比我稳静得多。她的书桌和我的摆在一起,我们十分要好。这时,我开始学会了“过家家”,我们轮流在自己“家”里“做饭”,互相邀请,吃些小糖小饼之类。一九一一年,我们在福州的时候,父亲得到李伯伯从上海的来信,说是李梅修病故了,我们都很难过,我还写了一篇《祭亡友李梅修文》寄到上海去。

我和李梅修谈话或做游戏的地方,就在楼房的廊上,一来可以免受表哥哥和堂哥哥们的干扰,二来可以赏玩海景和园景。从楼廊上往前看是大海,往下看就是东院那个客厅和书斋的五彩缤纷的大院子。父亲公余喜欢栽树种花,这院子里种有许多果树和各种的花。花畦是父亲自己画的种种几何形的图案,花径是从海滩上挑来的大卵石铺成的,我们清晨起来,常常在这里活动。我记得我的小舅舅杨子玉先生,他是我的外叔祖父杨颂岩老先生的儿子,那时正在唐山路矿学堂肄业,夏天就到我们这里来度假。他从烟台回校后,曾寄来一首长诗,头几句我忘了,后几句是:

……

……

忆昔夏日来芝罘

照眼繁花簇小楼

清晨微步惬情赏

向晚琼筵勤劝酬

欢娱苦短不逾月

别来倏忽惊残秋

花自凋零吾不见

共怜福份几生修

小舅舅是我们这一代最欢迎的人,他最会讲故事,讲得有声有色。他有时讲吊死鬼的故事来吓唬我们,但是他讲得更多的是民族意识很浓厚的故事,什么洪承畴卖国啦,林则徐烧鸦片啦等等,都讲得慷慨淋漓,我们听过了往往兴奋得睡不着觉!他还拉我的父亲和父亲的同事们组织赛诗会,就是:在开会时大家议定了题目,限了韵,各人分头做诗,传观后评定等次,也预备了一些奖品。如扇子、笺纸之类。赛诗会总是晚上在我们书斋里举行,我们都坐在一边旁听。现在我只记得父亲做的《咏蟋蟀》一首,还不完全:

庭前……正花黄

床下高吟际小阳

笑尔专寻同种斗

争来名誉亦何香

还有《咏茅屋》一首,也只记得两句:

……

……

久处不须忧瓦解

雨余还得草根香

我记住了这些句子,还是因为小舅舅和我父亲开玩笑,说他做诗也解脱不了军人的本色。父亲也笑说:“诗言志嘛,我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当然用词赶不上你们那么文雅了。”但是我体会到小舅舅的确很喜欢父亲的“军人本色”,我的舅舅们和父亲以及父亲的同事们在赛诗会后,往往还谈到深夜。那时我们都睡觉去了,也不知道他们都谈些什么。

小舅舅每次来过暑假,都带来一些书,有些书是不让我们看的,越是不让看,我们就越想看,哥哥们就怂恿我去偷,偷来看时,原来都是《天讨》之类的“同盟会”的宣传册子。

我们偷偷地看了之后,又偷偷地赶紧送回原处。

一九一○年我的三弟谢为楫出世了。就在这后不久,海军学校发生了风潮!

大概在这一年之前,那时的海军大臣载洵,到烟台海军学校视察过一次,回到北京,便从北京贵胄学堂派来了二十名满族学生,到海军学校学习。在一九一一年的春季运动会上,为着争夺一项锦标,一两年中蕴积的满汉学生之间的矛盾表面化了!这一场风潮闹得很凶,北京就派来了一个调查员郑汝成,来查办这个案件。他也是父亲的同学。他背地里告诉父亲,说是这几年来一直有人在北京告我父亲是“乱党”,并举海校学生中有许多同盟会员——其中就有萨镇冰老先生的侄子(?)萨福昌……而且学校图书室订阅的,都是《民呼报》之类,替同盟会宣传的报纸为证等等,他劝我父亲立即辞职,免得落个“撤职查办”。父亲同意了,他的几位同事也和他一起递了辞呈。就在这一年的秋天,父亲恋恋不舍地告别了他所创办的海军学校,和来送他的朋友、同事和学生,我也告别了我的耳鬓厮磨的大海,离开烟台,回到我的故乡福州去了!

这里,应该写上一段至今回忆起来仍使我心潮澎湃的插曲。振奋人心的辛亥革命在这年的十月十日发生了!我们在回到福州的中途,在上海虹口住了一个多月。我们每天都在抢着等着看报。报上以黎元洪将军(他也是父亲的同班同学,不过父亲学的是驾驶,他学的是管轮)署名从湖北武昌拍出的起义的电报(据说是饶汉祥先生的手笔),写得慷慨激昂,篇末都是以“黎元洪泣血叩”收尾。这时大家都纷纷捐款****,我记得我也把攒下的十块压岁钱,送到申报馆去捐献,收条的上款还写有“幼女谢婉莹君”字样。我把这张小小的收条,珍藏了好多年,现在,它当然也和如水的年光一同消逝了!

一九七九年七月四日清晨。(原载1980年1月《朝花儿童文学丛刊》第一期)

同类推荐
  • 鲁迅经典全集

    鲁迅经典全集

    如果说英国文学不能没有莎士比亚,那么我们的民族文学则不能没有鲁迅——鲁迅是现代中国文学的民族魂。为了让读者朋友更方便地阅读经典,聆听大师的声音,编者特别把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以及散文集《朝花夕拾》、《野草》及杂文集奉献给读者,衷心地希望广大读者能从中获益。
  • 世界百部文学名著速读:马可·波罗游记

    世界百部文学名著速读:马可·波罗游记

    马可·波罗(1254—1324年)出生在意大利“水城”威尼斯,家庭经商。17岁时,年轻的马可·波罗跟随父亲可罗·马可和叔父马飞阿沿着“丝绸之路”来到中国,他们穿越叙利亚、两河流域、伊朗全境,横跨中亚的沙漠地带,翻过帕米尔高原,经过喀什、于田、罗布泊、玉门。历时三年半,不畏艰辛,终于来到他们梦想中神秘的东方古国。
  • 徐志摩文集(第三册)

    徐志摩文集(第三册)

    中国是诗的国度,历代诗人名家辈出,灿若群星。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青年诗人徐志摩那电光火石般短促的一生,那充满浪漫激情的新体诗歌,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有两个方面对他生活创作影响最为深远。其一是他学养深厚,学贯中西。其二是与两位才女——林徽音和陆小曼的感情经历。《徐志摩文集》是他经典作品的精选集,是一本不可或缺的收藏本。从书中体会徐志摩在爱情的浮沉中所经历的种种心境,回味早逝青年诗人的传奇一生。
  • 混血时代

    混血时代

    《混血时代》是由作者阿库乌雾所创作的散文诗集。该作品由《虚构血脉》《解码血族》《献祭血城》三部分构成,共六十五篇散文诗。《混血时代》作者将这个时代命名为“混血时代”。在时代洪流的作用下,作者表现出对文化混血、族群混血的充分理解,同时,也表达了其对本民族失落的焦虑与挣扎。除此之外,在《混血时代》中,作者还表述了自己乃至世界各地各族人文知识分子所应该关注并予以严肃思考的命题,即关于种族变迁,关于信仰危机,关于人性变异,以及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等主题。由此,《混血时代》是一部作者对世界万物的观察、解释,也是反映彝族传统文化的民族志。
  • 横舟集

    横舟集

    诗,就像草原上一只美丽的蝴蝶,人都想捕捉到它,但它却十分狡黠,上下颉颃,左右飞旋,引诱着你,却永远不给你捉到它的机会。诗是文学生态中最娇艳、感应时代最灵敏、因而也最不易出现大家巨擘的文体,中国历史五千年,被称为诗的国度,可是经时间过滤而留存下来且被历代大众耳熟能详的也就十几位。
热门推荐
  • 茶医生

    茶医生

    你对茶了解吗?你知道那些茶能预防和治疗感冒吗?该软件让你对茶与健康有更深层的认识!茶成为当今世界人民喜爱的饮料,不仅是因它具有独特风味,而且因为茶对人体有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人体所需要的86种元素,已查明茶叶中有28种之多,所以说茶是人体营养的补充源。茶对开发智慧,预防衰老,提高免疫功能,改善肠道细菌结构和消臭,解毒方面的功效已被许多科学研究所证实,因此它也是一种性能良好的机能调节剂。
  • 魅影之匣

    魅影之匣

    中国古代志怪小说是古代文学的一朵奇葩,从汉魏六朝的《搜神记》、《幽明录》、《拾遗记》、《西京杂记》、《博物志》;到唐五代的《玄怪录》、《传奇》、《甘泽谣》、《酉阳杂俎》、《剧谈录》、《录异记》;再到宋元的《稽神录》、《江淮异人录》、《夷坚志》;直到明清的《涌幢小品》、《子不语》、《阅微草堂笔记》、《聊斋志异》等,简直浩若烟海。我每每翻阅这些书卷,常常拍案叫绝,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因此,特翻译改写、润色加工甚至曲解其中最玄妙、最神奇、最悬疑、最惊悚、最有趣也最发人深省的故事,以飨读者。
  • 恋上你是我永恒的幸福

    恋上你是我永恒的幸福

    还是校园老一套,有灵感会有好的创意。不管我把三只写成什么样,要记住我还是爱三只的。本人时间不多,尽量一天一更,有时候看心情咯。“遇见你,让我从冰冷中融化。”—萱。“遇见你,让我从调皮变得成熟。”—可。“遇见你,让我从黑暗中走向光明。”—涵。
  • 一枚硬币的智慧

    一枚硬币的智慧

    以色列经济畅销书作家茨威格贝尔格曼,将此书献给学生、职场新人和新婚夫妇!本书旨在提供财务教育与消费指南。你如果将书中所示方法引用到实践中,将会迅速产生回报。你改变未来的行动,将在读书后一百天之内开始。
  • 逍遥落日之尘封情

    逍遥落日之尘封情

    她叫欧阳络玉,是丞相府的千金,但她却是前朝遗留下来的公主,她活泼,洒脱,放荡不羁,小小年纪就要接受被别人决定的命运。她不甘心,用她叛逆的性格一直在顽强的抵抗,在这过程中她想过放弃,想过接受现实,但她做不到。最后,她成功了,也收获了爱情,帮助自己的爹爹恢复了皇籍成为了当时一代的女强人……在这之间,她的人生也有了转变,她原本活泼的性格中更是增添了几分平和,从容,命运让她认识了她的真命天子,为了摆脱当昭王妃,她和昭王逸轩之间成了名副其实的冤家,可昭王却在背地里默默守护她。在这之中她还认识了温润如玉,清风朗月的谦王玄朗......
  • 弘一法师(全集)

    弘一法师(全集)

    《弘一法师全集》共四册,内容包含弘一法师讲经说佛的文字、以及他的书信,另外还包括法师出家前谈艺的全部文字。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法师的书信部分,书信大多是写给友人的私人信件,有的信件同时随附明信片,所以有些书信在正文内容结束之后,另有法师的“附白”或“又白”等另附的内容。个别书信因保留不全,无法查证收信人姓名,遂本着求真、求实、求全的做事风格,将此类书信中现有内容编入书中,以期读者能看到法师的最全最真的著作。
  • 穿到古代玩一玩

    穿到古代玩一玩

    我们的女猪脚本来是xx大学大二的学生,暑假时跟团去旅游,没想到却莫名其妙的穿越了,没错……就这样莫名其妙的穿越了,好在我们的女猪脚不但是个乐天派,还身怀各种绝技,于是古灵精怪的她在古代开始了她爆笑而又快乐的生活……穿到古代好好的玩一遭……
  • 盛朝谋略

    盛朝谋略

    她,为寻身世,被迫卷入一场连着一场的阴谋之中,身边男子如云,她却执着过去不肯放下。他,口舌不便,面容尽毁,却手握重军,以致陷入一场又一场的危难之间。等重重迷雾尽散,他才知这一生再也没有比她更重要的东西。
  • 末世之神

    末世之神

    原始茂密的丛林中,四处充满了阴气,各种毒虫猛兽在这里出没,那不时传来的阵阵吼声,时刻提醒着这里充满了危机。“嗷呜……”一阵巨大的吼声传来!在这让人头骨发麻的荒草丛林里,王梓正背着一步一步的不断探索着。跟着他们后面的剑道子和老顽固也是一脸的凝重,紧紧的盯着周围的风吹草动。“老顽固,这就是你说的路?”剑道子低声对着老顽固问了句,哪怕他是人无境的强者,无惧各大妖族的统领,可是在这妖兽遍地的森林里,他也是有些心惊。剑道子精通瞬移,就算面对妖族的那些将军,他脸色都不带有一丝变化,可是此刻,他的脸色却异常难看……
  • 致长久等你的时光

    致长久等你的时光

    南城,我亲爱的少年,你在你离开的漫长岁月里,我一直在等你,从未想过离开,也没忘记你不会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