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定地面对得到和失去
《庄子秋水》篇中说:“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知分之无常也。”意思是说,得到了不必狂喜狂欢,失去了也不必耿耿于怀,忧愁哀伤。这是一种很高的修养,然而现今社会,很少有人能够做到这一点。几乎所有的人都把自己的快乐和忧愁建立在得失之上,得到了就非常高兴,一旦失去就过分忧虑。这让他们的人生始终不能祥和宁静。
其实,人们之所以会那么重视物质的得失,是因为人们已经将生活的好坏,完全与物质的得失等同起来。比如说,租房子住的觉得有房子住的人比自己幸福,有房子住的觉得住别墅的比自己幸福,而住别墅的也以为别人比自己幸福,就是这样,每个人都感觉自己是不幸福的。因此,每个人都拼命地去得到更多的东西,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幸福”。然而,物质的增加永远都不会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满足,反而会让我们受到物质的负累。
人生在世,应当知道物质的得失是人生的常态,如果我们不能看透这一切,那么我们的生活必然会被得失所困扰。生活需要积极的心态,无论是得到或失去,我们都应该积极地面对人生。真正做到“不为物喜不为己悲”,我们才能感知生活的幸福与快乐。
一个裁缝通过自己多年的努力,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裁缝铺。铺子开张的当天晚上,裁缝和他的家人在一起庆祝。正在全家人兴高采烈地互道祝福的时候,突然外面火光冲天,一家人迅速跑出房屋,原来是邻居家着火了。火势迅速蔓延,很快烧到了裁缝家。
裁缝一家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新开张的裁缝铺被大火无情地吞噬,却无能为力。裁缝的妻子和孩子们都失声痛哭,只有裁缝一人不发一言,也无悲戚之状。他年幼的儿子仰起挂着泪珠的脸对他说:“爸爸,我们的家没有了,怎么办呢?”裁缝的脸上闪现出一丝刚毅,然后对儿子说:“不,孩子,你说错了,我们的家不是没有了,只是要变得更好了,我们终于可以建造一个新家了。”儿子说:“可是我们什么都没有了啊。”裁缝说:“不,我和你母亲还在,你和你的兄弟姐妹也都在,我们一定可以重新拥有一切。”
大灾过后,裁缝和他的家人只能过着粗茶淡饭的生活,但是其乐融融。几年以后,裁缝再一次拥有一间裁缝铺。
一个农妇不小心打破了鸡蛋,于是她就联想到鸡蛋会变成小鸡,小鸡会生蛋,生蛋之后再变小鸡,就这样,只不过打破了一只鸡蛋,她却认为自己丢了一个养鸡场,于是痛苦万分。幸福其实仅仅是自己的一种主观的感受,与物质的丰富与否并没有多大关系。当我们能够不再注重物质的得失,使自己的心灵得到片刻的宁静,然后去感知自己的幸福,必然能够从中体会到淡淡的幸福。
《论语》中曾有这样的一段对话,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楚国的令尹子文三次做令尹的官,没有高兴的颜色;三次被罢免,没有怨恨的颜色。每次交接,一定把自己的一切政令全部告诉接位的人。这样的人的修养就是非常高的了。一般人在逢高升这样的喜事的时候,一定会“人逢喜事精神爽”,然而尹文子只是淡淡地接受;一般人在被下台之后,大多数意志消沉,但是尹文子一点儿也不怨恨,而且还把剩下的事情全部都交代清楚。这样一个宠辱不惊的人,在任何时候都会过得非常心定神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极高的人生修养、物质的得失,一生的荣辱都是做给别人看的,跟自己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又何须在意,得之,我幸;不得,我命。用宁静平和的心态对待人生的起伏,才能写出人生壮美的诗篇。
当我们将物质与心灵捆绑在一起的时候,我们的心境就会随着物质的得失而大起大落,大悲大喜,这无异于慢性自杀,更谈不上幸福了。
让自己成为掌控诱惑的主人
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为了名权、利益,给自己扣上了锁链;为了情爱、美色,将自己套上了枷锁。总之,各种各样的欲望,不断加重了自己的负荷,使自己误入歧途,锒铛入狱。
名利面前,贪欲终会使人丧失理性,失去判断力。他们自以为自己能力无限,可以为所欲为,却不知有朝一日大厦倾覆,自己只会落得身败名裂。
今天还是权势熏天的达官贵人,明天也许就会变成众人唾弃的阶下囚。贪欲不仅吞没了自己,更使他们的亲人成为这场悲剧中无辜的牺牲品。贪婪金钱只会让自己逐渐丧失理智,成为金钱名利的奴隶。一个任金钱摆布的奴隶无法把控自己的人生。在欲望膨胀时,我们需重新检视自己对金钱的态度,要知道金钱是魔鬼的诱饵,常常让人们变得软弱。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热衷于名利者的本质,不过是梦的影子。”毕竟,人生只是一个竞技场,当你扮演着自己的角色,在场上自由沐浴着生命的阳光时,也许你并未觉察到生命、自由的宝贵,而一旦失去这些,只能徒自地懊悔与自责。
要想保护好自己,使自己拥有幸福与快乐,使自己的事业蒸蒸日上,就必须尽快剪断欲望之绳,挣脱欲望之锁,以便给自己的身心减负,给自己的脉搏降压!然而很多人却在索取更多的东西,缺少敬畏和谨慎,让自己陷入欲望和诱惑的泥淖中不能自拔。
面对诱惑,人的信念很重要。信念动摇了,就会患得患失,而无穷无尽的欲望,就会使我们在人生之路、理想之路上左右摇摆,不知所措。面对那些来自红尘的种种诱惑和迷惘,自己一旦不能坚定,信念就会丢失,从此落入茫茫的尘埃中,辨不清前进的方向。
被诱惑打开了缺口,前途就变得更加险峻。古今中外的官场上的败类无一例外,他们收受贿赂,大多变成了由行贿者摆布的可怜虫,最后受到法律的惩罚,背负恶名。贪婪是万恶之源,不论本来是多好的人,其品质德行多么优秀,只要他有了贪私的念头,对不义之财伸过手,终将会变得昏庸、残忍,丧失人性。
抵制住诱惑,离不开自己的控制力。人皆有七情六欲。只要是正当的欲望,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我们用自己的能力和智慧去争取、去实现它,本无可厚非,这恰恰是我们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良好的欲望会有利于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进步。此时的欲望,绝对不会构成对信念的冲击,反倒是在信念的照耀下对自己有了正确的导向。这一过程中,人会充分体会实现欲望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包拯为官清明,后人传有这样一个故事。
包拯离开端州之时,端州百姓将他送到船头,知道包拯没带一块端砚,便将一块最上等的端砚用黄皮包好,悄悄放进舱内,想包拯到了地方也就收下了。
船行至羚羊峡口的时候,忽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天昏地暗。包拯眯着眼睛看看前方,担心船儿行驶下去凶多吉少,便下令停船。他暗自诧异:“我包拯在端州清淡如水,如何惹得天公这般动怒?”思索着,他在船舷转了转,除却风沙迎面而来,什么也没发现。等他烦闷着进入船舱,却瞥见角落有一黄色东西。打开布包一看,竟是一方精美端砚!他拿着端砚走出舱,手臂一挥,将砚掷于水中。
不一会儿天气便渐渐好转,而那落砚处涌起一座美丽的沙洲,因系端砚所在,人们便管它叫“墨砚沙”。
当地人请了雕刻名匠,为“墨砚沙”铭联永念。那副对联是:“星岩朗耀光山海,砚渚清风播今古。”联中的“星岩”,即举世闻名的肇庆七星岩;“砚渚”即墨砚沙。对联的大意是:七星岩上包拯题名,使山河生辉;砚渚上廉洁的清风,流古传今。
做“官”必先做人,做人是成事之道,人品则是谋事之基。做人清白,为官能拒绝诱惑就是在接近完满。无论权势的大小,无论诱惑的大小,只有能够扛得住诱惑和权势的攻势,才能让自己的人生趋于完满。
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都能很好地主宰自己的欲望。挺直人生的脊梁骨,夯实智慧之基。诱惑时刻在侵袭着我们的人生,不光是官场,生活上,学习上,职场上,处处都有诱惑潜伏的身影。事实上,只要我们愿意,完全可以掌控诱惑。
选择专注,放弃一心多用
统一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嘉说:“我认为企业的战略不仅是决定去做什么,更重要的是决定不做什么。面对很多的诱惑,我们首先要放弃,决定不做什么,剩下的就是我们要做的,就是要聚焦的核心业务。”成功者与失败者的最大区别并不在于他们各自做了多少事情,而在于他是否专注于自己的目标,是否能沉下心来,一步一个脚印地为这个目标服务。
假如一个人总是把精力分散到许多事情上,急于求成,幻想把所有的事都一下子办好,而对待眼下重要的事情却视而不见,不会静下心来将敏捷的判断力、准确的逻辑推理能力、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所做事情的具体细节联系起来,这样不仅做不成事,反而只会增加错误的概率,严重时还会因自己的粗枝大叶而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
学习一门技艺,就是要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吃得苦中苦。这就是很多绝顶聪明、天赋极高的人并没有取得世人瞩目的成就,而那些看似平平庸庸的人却取得较大成功的原因。
曾有人问爱迪生:“您认为成功的第一要素是什么?”爱迪生回答说:“能把你身体与心智的能量锲而不舍地运用在同一个问题上而不会感到厌倦的能力……你整天都在做事,不是吗?所有人都是这样。如果你早上7点起床,晚上11点睡觉,你工作了整整16个小时。对大部分人来说,他们肯定是一直在做一些事,但区别在于,他们做很多很多事,而我却一直只做一件事。”
做事高效的人,一般会有一个习惯,就是一次只做一件事。一次只做一件事就意味着把精力集中在一件事上,不随意动摇,不见异思迁。
在地球上,如果以单位面积来计算人数的话,最拥挤的地方可能要数纽约市中央火车站的咨询处了。每天,那里都是人潮拥挤,匆匆忙忙的旅客争抢着询问自己不明白的问题,都希望能够立即获得答案。对于问询处的服务人员来说,工作的紧张与繁重可想而知,而疲于应对是他们的共同感受。可柜台后面的那位一直被评为最高效的服务员却是个例外,他看起来并不紧张,有些令人不可思议。这位服务人员戴着眼镜,样子文弱,却要面对大量秩序混乱和缺乏耐心的旅客,他是怎样在如此巨大的压力面前还镇定自若的呢?
在他的面前有一位旅客,是一个又矮又胖的妇女,头上戴着一条头巾,已被汗水湿透,她的脸上充满了不安与焦虑。这位服务人员倾斜着半身,以便能倾听她的声音。
“是的,你要问什么?”他集中精神,透过厚镜片看着这位妇人,“你要去哪里?”
这时,有位一手提着皮箱,穿着时髦,头上戴着昂贵帽子的男人,试图插话进来。但是,这位服务人员旁若无人,继续和这位妇人说话:“你要去哪里?”
“春田。”
“是俄亥俄州的春田吗?”
“不,是马萨诸塞州的春田。”
他没有看行车时刻表,就说:“那班车是在10分钟之内,在第15号月台出车。你不用跑,时间还多得很。”
“你说是15号月台吗?”
“是的,太太。”
“15号?”
“是的,15号。”
妇人转身离开,这位服务员立刻将注意力移到下一位客人——戴帽子的那位身上。但是,很快,那位太太又回头来问一次月台号码以防止记错。“你刚才说的是15号月台?”
这一次,这位服务人员已经集中精神在戴帽子的游客的身上,不再管这位头上扎丝巾的太太了。
有人问那位服务人员:“能否告诉我,你是如何做到并保持冷静的呢?”
那个服务人员这样回答:“我根本没有和很多人在打交道,我只是单纯地在接待一位旅客。忙完了一位,才换下一位。在一整天之中,我每次只服务一位旅客。”
生活中很多人在工作中把自己搞得疲惫不堪,而且效率低下,很大程度上就在于没有掌握这个简单的工作方法:一次只解决一件事。我们总试图一次多做些事,让自己具有高效率,而结果常常是适得其反。
在从事一项工作的时候,不要因为受到干扰或者疲倦就放下正在做的工作,转而去做其他不相干的事情,除非你只是想去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因为如果这件工作还没有结束,就又开始另一件工作的话,你的大脑往往就会开始混乱。我们一定要力求把你手头上的工作做完以后再开始另外的工作,即使这项工作暂时遇到了阻碍,也要尽力去做完。
把你的专注力放在对你最重要的事情上。只有当你专注于做对你最重要的事,你才能更有效地使用你的精力。不是随便什么事情都要你投入相同的精力。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你应该先做最重要的事,依次而下。分不清重点,一时东一时西摸不清楚方向只会使你自己陷入混乱,降低效率。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两千多年前,孟子就以形象的比喻把舍取问题引入深刻的哲学。鱼和熊掌全是好吃的,是每个人都想同时得到的。然而,生活绝不会给你那么多,一石三鸟、一箭双雕只是美好的愿望。既然不能两全其美,那么只能果断地舍弃其中一个。舍弃的,原是心中所想的,是痛苦的,但又无可奈何,权衡之后,抓主要矛盾,想要熊掌,就不能够再眼馋别人把鱼端走。
电视上有这样一组豹子追羚羊的镜头:一望无际的非洲草原,一群羚羊在那儿欢快地觅食,悠闲地散步。突然,一只非洲豹向羊群扑去,羚羊受到惊吓,开始拼命地四处逃散,非洲豹的眼睛死死盯着一只未成年的羚羊,穷追不舍。
羚羊拼命地逃,非洲豹使劲地追,非洲豹超过了一只又一只站在旁边惊恐观望的羚羊,它只是一个劲儿地向那只未成年的羚羊亡命似地追,而对身边的其他羚羊却像没有看见似的,一次次地放过了它们。终于,那只未成年的羚羊被凶悍的非洲豹扑倒了,挣扎着倒在了血泊中,最后非洲豹美美地吃了一顿大餐。
非洲豹为什么放弃身边一只又一只的羚羊,却死死盯着那只未成年的羚羊呢?在听到主持人的解说后,大家终于恍然大悟。原来豹子已经跑累了,而其他的羚羊并没有跑累,如果在追赶的过程中因其他的羚羊而改变目标,其他的羚羊一旦起跑,转瞬之间就会把疲惫不堪的豹子甩在身后,因此豹子始终不丢开那只未成年的羚羊,最终让它成了口中的食物。
专注来自目标专一,只有目标专一,才能集中精力、体力和智力,才会逐渐向目标靠近;专注源于如痴如醉,“性痴则其志必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专注还须具有浓厚的兴趣和坚忍的毅力,要有遭遇困难不退缩的信心,面对挫折不灰心的决心;专注更须抗得住诱惑,诱惑就像攀附枝干的藤蔓一样,纠缠于你实现目标的全过程,只有专注,才能抵御各种诱惑的干扰,最终到达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