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师说:“陛下,明天不妨再要这一班戏子来做戏,并选一名已判死罪就要杀头的罪犯,命他手捧一盘水,跪在戏台前看戏,并对他说:‘等戏好了,这盆水一点都不洒出来,立刻赐你无罪,如果洒出,立刻绑去斩首。’”武帝虽不知用意,但还是照办。
次日,罪犯看完戏,水一滴也没洒出来。
宝志禅师问罪犯:“戏好看吗?”
罪犯答:“不知道。”
宝志禅师又问:“戏好听吗?”
罪犯答:“不知道。”
宝志禅师问:“你跪在台前看戏、听戏,怎么会不知道?”
罪犯答:“我心顾着看这盘水都来不及,哪有心看戏、听戏啊!”
武帝一听,终于明白:“心不在戏,那么,对戏就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宝志公心在生死大事,而不在戏,那么,怎么会知道戏演得好坏呢?”
我们大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当人专注的时候,就会听不到周围的声音,看不到周围在发生什么。而我们的耳朵和眼睛都是正常的,怎么会感受不到呢?这就是专注的问题。炒菜的时候如果走神想别的事,就会忘记关煤气;吃饭的时候不用心,胡思乱想,连饭菜是什么味道都不知道,马马虎虎地吃,不想吃了才知道饱了。这就是散乱。在炒菜吃饭的过程中,能一点不糊涂,内心清静地做当下的事,也是一种禅。
禅定就是你在做某件事的时候,心在那件事上。宝志禅师一心参生死,当然不知道戏的内容;罪犯一心保持水不洒出来,当然也不知道戏好不好看。
世间的事,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复杂;看起来特别困难,做起来会发现也不过如此。其实每件事都有它自身的道理,我们都要用心去做,这样才能洞悉其中的奥妙,才能不同于寻常人。你看,有的人悉心静气,专心致志,干一行爱一行,最终成为行家高手,成为行业榜样,为社会为个人创造了许多财富,名存千古。
做人要抛弃浮躁,安定自己的内心世界,排除私心杂念,专心致志地做好每件事,能真正做一行爱一行,那么就真能行行出状元。与其四处找船坐,不如自己倾心修一座码头,到时何愁没船会来?
十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无论你从事任何事业,都要专、要精,才能够有所成就。世间这么多技术这么多行业,你喜欢哪一种就可以选择哪一种,但既然选定了一项事业、一份职业,就专注地投入进去,尽最大努力,调动自身全部资源和力量做到最好。只有具备这种十年一剑的专注精神,才有可能成就一番事业。
一生专注一项事业,每天专注本职工作,这是一个成功的方法,更是一条实现成功人生的捷径。
现实生活中不乏聪明才智的人,有些人甚至聪明过人,智力超群,但是由于他们做事不能专注,对任何事只能保持三分钟热度,做这件事的时候总想着另外一件事,有太多的爱好,太多的欲望,太多的想法,所以什么事都做不成。这些人是聪明的傻瓜,是聪明的失败者。
达观从容,不多强求
一天,夏丐尊前来拜访弘一大师。当时正是中午,弘一大师正在吃饭,便问他要不要一起吃。夏丐尊说他吃不下,看着他吃就行了。大师的午餐很是简单——仅是一碗白米饭和一碟咸萝卜干。看着这样的饭菜,想着大师出家前的锦衣玉食,夏丐尊不免心酸起来,轻声问了句:“难道你不嫌这菜太咸吗?”弘一大师回答说:“咸有咸的味道。”
米饭吃完后,弘一大师向碗里冲了白开水,涮了涮碗底的几粒米一同喝下。而大师出家前,饭毕定会有香茗一盏,往昔对比今老友心生酸楚,轻轻地问:“这么淡,喝得下吗?”弘一大师淡淡一笑说:“淡有淡的味道。”
“咸有咸的味道,淡有淡的味道”,这是一句多么淡定的禅语!弘一大师把佛法应用在日常生活中,他的人生,无处不是味道。一条毛巾用了三年,已经破了,他说还可以再用;住在小旅馆里臭虫爬来爬去,访客嫌恶,他说只有几只而已。可说真正体会了“随遇而安”的生活。
年轻人总是不喜欢“随遇而安”,觉得那是一种消极的表现,没出息的行为,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多,大部分人都会发现,其实很多人生智慧都包含在先前我们的不以为然里。
随遇而安,表面上看起来是一种停顿,甚至好像有点随波逐流。但当你陷入一种不好的境遇,而又无能力改变时;当你的生活突然发生变故,需要重新开始时;当你想摆脱目前的现状,却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时,“随遇而安”或许是最好的“解药”。
药山禅师门下有两个弟子,一位是云岩,另一位是道悟。一天,众人在山中参禅,见到一棵树长得很茂盛,而另一棵树却只剩下枯黄的枝叶,此时药山禅师想借机示教,于是便问道悟说:“荣的好呢,还是枯的好?”道悟回答:“荣的好!”接着禅师又问云岩,云岩却回答:“枯的好!”此刻刚好来了一位俗姓高的沙弥,药山就问他:“树是荣的好呢,还是枯的好?”沙弥说:“荣的任他荣,枯的任他枯。”
面对荣、枯二树,三位参禅者各有所见。高沙弥的“荣的任他荣,枯的任他枯”展现的是一种闲适独到的眼光,任枯任荣就是一种不加分别的心境,就是一种随遇而安。你只管坚定信念做你的事就行了,管它外面是春夏秋冬?无意掉落的一粒种子,也许来年就能发芽开花,夫复何求?
对于某些人来说,随遇而安是一种过渡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帮你减轻“浮”“躁”之气,保持清静的头脑。对于追求生活质量的人来说,它就是一种境界,无论你身处何位,都能达观从容,运筹帷幄。
我们都是凡夫俗子,人生道路上会判断失误,遭遇意外,会遇到许多不如意,这时是自暴自弃,还是妥协放弃?不如随遇而安,默默地寻找时机,同时也踏实地享受生活。
处在人生的低谷不要气馁,苦难的磨炼也可能造就成功的基石。也许你不够智慧,也许你缺乏后台,但是天道酬勤,只要你做到了,终归会有收获的时候。不要过分计较得失,过多的钱是花给别人看的,过度的享受也会麻木,只要你的支出少于收入,那么便能活得安心自在。世事有它的多面性,今天捡了十块钱一高兴明天也许就会丢一百元,凡事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好的极端也许会成为坏的开始,而坏的境遇却往往令人奋发,往往成为崛起的开始。
该是你的终须有,不是你的莫强求。世界的运转遵循的是强大的自然规律,不会因个人意志而改变。每个人所能改变的只有自己。只有改变自己,才可能获得成功。
人生需要做的事很多,不能做这一件,那可以先做另一件。在你没有储存足够的能量时,当然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在你没有完全看清楚这个改变意味着什么之前,你无法判断方向。所以随遇而安,是在考验人的应变能力。
平淡之中,寻求真义
人生的绝大部分烦恼,均源自于非分的欲望。只有具有淡泊的心态,才能处于平和的状态。倘若你珍爱自己的生命,就要静养自己的身心,而非坠入名利的陷阱。当人的生命走到尽头的时候,名利就会如过眼云烟,千金散尽。只有拥有淡泊的精神,才能长存人间。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曾作出这样的千古佳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在战争纷乱的年代,古人尚能达到如此豁达的境界;当今社会,我们更应该淡化功利之心,超然出世。
随着社会的日益复杂,现代人们的压力随之增大,欲望也与之剧增。若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就不能缺乏淡泊;若要从容地走过人生岁月,就应多一分思考。人生的道路崎岖不平,有进有退,有升有降,倘若我们能够意识到“平平淡淡才是真”的道理,就能做出较为明智的选择。
曾有一位久经战场的将军,他看透了战场上的生生死死,便想逃避喧嚣的战乱纷争,决定以出家来安度后半生。他找到禅师说明自己想要出家的缘由,并恳请禅师为他剃度。然而,禅师却意味深长地对他说道:“将军,你先不要着急,我认为你还不到出家的时机,请三思而后行。”将军回答道:“禅师,您就满足我出家的愿望吧!我现在无牵无挂,可以抛弃一切功名利禄,甚至包括我的爱妻与儿女。”禅师心平气和地说道:“不要着急,你的心意还不够真诚,有些浮躁。”将军只好返回家中。
次日,这位将军为了表示自己的真诚之意,一大早便来到寺院,他再次请求禅师为他剃度。令他感到出乎意料的是,禅师却莫名其妙地向他问道:“你来得如此之早,难道就不怕你的爱妻在家红杏出墙吗?”将军听后,恼羞成怒,张口大骂道:“你妈才在家里红杏出墙呢!”禅师微笑着说道:“我昨天认为你有些浮躁,还不适合出家,现在总应该相信了吧?”刹那间,将军无言应对。
在现实生活中,诸如将军的人不胜枚举。他们自以为淡泊名利,但实际上却达不到豁达的境界。的确如此,在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里,若要做到淡泊名利,并非易事。
郑板桥在官海中沉浮了几十年后曾做出这样的感悟:“名利竟如何?岁月蹉跎,几番风雨几晴和,愁水愁风愁不尽,总是南柯。”即是在规劝人们,不应过分追求“名利”。在名利场上,隐藏着不计其数的陷阱,过分地在意它,只会让自己整日紧绷神经,挖空心思而活着;过分地看重它,则会如同负重的老牛一般而不断奔波。
美国发明家维尔伯·莱特和奥维尔·莱特,于1903年驾着他们自己发明的飞机首次试飞成功,从此以后,两人名扬天下。虽然已成为举世闻名的人物,但他们从不把名声二字放在心上,两人依然默默无闻地工作,既不写成功自传,又不参加毫无意义的宴会,更不接待试图进行采访的新闻记者。
有一次,一位新闻记者要求维尔伯·莱特发表谈话,维尔伯却若无其事地说道:“亲爱的先生,你可曾知道,虽然鹦鹉喜欢叫得呱呱响,但是它却飞得并不高。”
还有一次,当弟弟奥维尔与家人共同用餐的时候,他顺手从口袋中掏出一条红丝带用来擦嘴,姐姐便好奇地问道:“这条手帕是哪里来的?好漂亮噢……”奥维尔却毫不在意地说道:“哦,这是法国政府为我颁发的荣誉奖章,嘴巴上沾了油没有手帕用,只好用它顶替了!”
当然,这并不是让我们照他们那样做,而是让我们学习莱特兄弟那种淡泊名利的心境与精神。淡泊名利既是勇敢,又是骨气;既可放飞人的心灵,又可还原人的本性;既可在顺境中不怡然自得,又可在身处逆境时不妄自菲薄……真正的淡泊名利者均懂得:若不能恬淡寡欲,就不能明确志向;若不能平静安和,就不能实现远大目标。
据说在一次江南微服私访的过程中,乾隆皇帝来到江苏镇江的金山寺,从寺里看到山脚下大江东去,百舸争流,一派恢弘的气势,便忍不住兴致大发,随口向一个老和尚问道:“你在这里住了几十年,可曾知道每天来来往往有多少船只呢?”老和尚漫不经心地回答道:“我仅仅看到两只船,一只为名,一只为利。”老和尚一语道破天机,真可谓,高也。的确如此,人生在世,不论贫穷富贵还是穷达逆顺,都不可避免地要与“名利”打交道,绝大多数人均难以闯过名利关,毕竟世间存在着不计其数的诱惑,诸多口口声声称“视名利为粪土”的人一旦遇到实际情况便不能自持,而那些在诱惑面前坦然不动的人,则可谓“圣人”。
虽然名利与每个人息息相关,但实质上它们只不过是一种身外之物,且追名逐利会为人们增添无尽的苦恼。诸葛亮曾教育8岁的儿子:“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如今,这句话已经被许许多多的人视为修身养性的座右铭。
淡泊既是一种不卑微的生存方式,又是一种不凡俗的生活习惯;既能体现一个人的修养,又能体现一个人的精神境界。当一个人既能宠辱不惊,又能不卑不亢;既能不为名利所累,又能不为蜚语所左右时,他便拥有了淡泊的全部内蕴。只有拥有淡泊的心态,才能在喧嚣浮躁的世间保持一份“众人皆醉我独醒”的非凡境界;只有具有淡泊的心态,才能在粗茶淡饭的情形下尽享天伦之乐。
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一种淡泊;古今多少事,均付谈笑中,也是一种淡泊……淡泊既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又是人生追求较为深层的定位;既是一份淡然豁达的心态,又是一种清朗明净的感觉。只有拥有淡泊的心态,才能避免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随波逐流,才能避免对他人牢骚满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