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不可赚尽,福不可享尽,势不可用尽。”这句话是说我们在为人处世上要给自己留出一定的余地,以备不时之需。杯子留有余地,就不会因为加进去液体而溢出来;气球留有空间便不会爆炸;人说话、做事留有余地便不会因为“意外”的出现而下不了台,能够使自己有回旋的机会。
交往要有“度”
人际交往的事,要遵循适度的原则,如果违反了这个原则,就容易引发人际间的不愉快。对于每一个人来说,人际交往都是非常重要的。任何事情都需要有付出才会有回报。同样,人际交往也需要“投资”。但并非是无限制投资,它也是有一定余地的。
不要对人太好了!好事几乎都被做尽了,也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对一个有劳动能力、理智健全的人来说,独立、付出都是内部的需要。人际关系中如果不能相互满足某种需要,那么,这种关系维持起来就比较困难。
在卡耐基成功人际交往思想中,很重要的就是要遵循心理交往中的功利原则。这一原则是建立在人的各种需要(包括精神的、物质的)的基础上,即人际交往是满足人们需要的活动。早在1974年,心理学家霍曼斯就曾经提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本质上是一种社会交换,这种交换同市场上的商品交换所遵循的原则是一样的,即人们都希望在交往中得到的不少于所付出的。其实何止是得到的不少于付出的,如果得到的大于付出的,也会令人们心理失去平衡。
而初入社交圈中的人,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好事一次做尽”,以为自己全心全意为对方做事会使双方关系融洽、密切。事实上并非如此。因为人不能一味地接受别人的付出,否则心理会感到不平衡。“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也是为了使关系平衡的一种做法。如果好事一次做尽,使人感到无法回报或没有机会回报的时候,愧疚感就会让受惠的一方选择疏远。留有余地,好事不应一次做尽,这也许是平衡人际关系的最为重要准则。
大学刚毕业的刘伟是一家广告公司的设计,他因刚到公司所以对谁都百般的热心,好事几乎都做尽了,后来却给他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大家都疏远他,不爱理他。他每次热心地帮助人家,大家好像还不乐意,对此他十分困惑。
像刘伟这样“好事一次做尽”,以为自己全心全意为对方做事会使关系融洽、密切,这其实是进入了一个误区。只有在别人最需要的时候助其一臂之力,才能达到较好的人际效果。人的心灵都需要一点空间。如果你想帮助别人,而且想和别人维持长久的关系,那么不妨适当地给别人一个机会,让别人有所回报。
有对小夫妻,感情很好,整天都有开不完的玩笑。一天,丈夫摆弄鸟枪,对妻子说:“不许动,一动我就打死你!”说着扣动了扳机。结果,妻子被意外地打成重伤。可见,玩笑千万不能过度。
人际交往中,开个得体的玩笑,可以松弛神经,活跃气氛,创造出一个适于交际的轻松愉快的氛围,因而诙谐的人常能受到人们的欢迎与喜爱。但是,玩笑开得不好,就会适得其反,伤害感情。所以,开玩笑要掌握好分寸。
有句古诗说得好,“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庐山乃人间胜境,看不出它的妙处来,是因为身在山中之故。人与自然景观之间的关系尚且如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是如此。或许你会有这样的经验和体会:亲密的人际关系经常发生摩擦和矛盾,反倒不及初次交往容易。很多家庭常常相互埋怨,正是这种情况的表现。按理说应该是交往得越深就越容易相处,人际关系也越好,可事实上并非如此。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就是因为你忽略了一个“度”的问题。因此,尽管有着良好的愿望——希望自己所拥有的人际关系亲密度越高越好,但还必须记住“亲密并非无间,美好需要距离”。
总而言之,在人际交往中,做任何事都有一个度,正所谓“过犹不及”,任何事都不要做得太绝而带来不必要的麻烦。适当地给别人一个机会,让别人有所回报,不至于因为内心的压力而疏远了双方的关系。而“过度投资”,不给对方喘息的机会,就会让对方的心灵窒息。留有余地,彼此才能自由畅快地呼吸。
得饶人处且饶人
生活中常常有些人,无理争三分,得理不让人。相反,有些人真理在握,不吭不响,得理也让三分,这些人显得绰约柔顺,君子风度。前者,往往是生活中的不安定因素,后者则具有一种天然的向心力。
一个女子在行路中吐了216口痰,因风的作用痰刮到一个小伙子的裤子上了,该女子看到后慌忙道歉,并从包里掏出面巾纸要擦去小伙子裤上的痰。但小伙子恼怒得不肯让她擦去痰,并声言:“你给我舔去!”女子再三赔礼:“对不起!对不起!让我给你擦去好吗?”但小伙子执意不让她擦,就是让她给舔去。这样争执下去,街上围上看热闹的人越来越多,有的跟着起哄打哨闹着、笑着,无论女子怎么说“对不起!”也无法使小伙子原谅她,非让她舔去不可。
最后惹得女子大怒,从包里掏出一沓钱来,大约有一两千元,当场喊到:“大家听着,谁能把这个家伙当场摆平了,这些钱就归谁!”话音刚落,人群中闪出两个健壮的男人,对着那不依不饶的小伙子就是一阵拳脚,刚刚还非常神气的小伙子被踢翻在地不知东南西北,等站起来找那女子时,那女子早已经扬长而去了。
可见,得饶人处且饶人,凡事不可过分,不然,吃亏的最后还会是你自己。做了对不住人的事,心里有愧疚,能向人家赔礼道歉,人家气不顺说几句,这是理所当然的。反过来,有人做了对不起你的事,人家赔礼道歉了,只要无大碍,就不要得理不饶人,非掰扯不可,甚至故意报复。真要是那样,反而没了理,也许会因“防卫过当”而违法犯罪!
有一次,一位老大爷骑车被从路旁小胡同中冲出来的女孩子给撞倒了。那个女孩子对着倒在马路上的老人大声埋怨:“你骑车也不瞅着点儿!”路旁行人看不惯,纷纷指责那女孩子:“别说是你把老大爷撞倒了,就是你没责任,也该先扶起老大爷看撞着哪儿了吧?”说得那女孩子不得不过去扶起老大爷,小声说:“对不起。”那老人站起身,活动活动说:“疼点没事儿,你下回可得小心了!你要没撞着哪儿就快走吧!”看看,和气多好。
现在,社会节奏加快了,有人心生浮躁,没点修养而且说话带气带刺,他们得理不饶人,无理也搅三分!其实,原谅人不等于窝囊,是有意为之的高尚。懂得这些,也就没有什么气可生了。
礼让三分是一种美德。一个人走入社会之后常常感到人与人之间很难相处,有不少时候你会被同事说三道四,你会和同事产生误会。你不知如何处理好这种事件,不少朋友会劝你:得饶人处且饶人。但是有些人却要问,我饶了他而我心中不舒服怎么办?是的,如果每个人都想自己怎样开心舒服,那么你看到的将是一群自私的人。为了各自的利益你争我抢,让人感受不到生活的温馨。比如,一些人因争一块砖两块瓦三块煤而闹得面红耳赤,甚至大打出手,结果一方满脸是血,另一方满地找牙,两败俱伤!何苦呢?有人说,礼让三分就是吃亏。其实不然。遇事礼让三分,这正是一个人成熟、睿智的表现。不管怎么说,礼让总比争斗好,笑容可掬总要比怒发冲冠来得好。
曾经有位留美归国的硕士应聘到一家贸易公司上班,他不但学历高,而且口才极佳,业务能力也强,在会议中屡展头角。可每当他听到其他同事提出一些较不成熟的企划案,或是某些时候得罪到他时,他总会毫不客气地破口大骂。在他的观念里,这样并无不妥!因为这一切都是“师出有名”,如果不是别人有误在先,也轮不到自己开炮。然而,他的态度却让他在同事间成了一只孤鸟。没过多久,他选择离开了公司。当然,并不是因为他的能力欠佳,而是因为人际的压力。一直到他离职前,他仍不断地问自己:“难道我的观点错了吗?难道我发的脾气是没有道理的吗?”
有一句名言:“人不讲理,是一个缺点;人硬讲理,是一个盲点。”说得多好啊!在日常生活当中,给对方一个台阶下,少讲两句,得理饶人。否则,不但消减不了眼前这个“敌人”,还会让身边更多的朋友因而胆怯,疏远您,这样值得吗?相信聪明的您心中已经有了答案。留一点余地给那些得罪了我们的人,是我们该学习的美德,该培养的“习惯”。
当对方无理,自知理亏时,你的“理”明显占过对方,不妨给他留一点余地,他就会心存感激,来日也许还会报答你。就算不会报答你,也不太可能再度与你为敌。如果得理不让人,那么就会让对方走投无路,有时甚至会激起对方“求生”的意志。而既然是“求生”,或许就会“不择手段”,这样将会对你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不要把话说绝
说话之难,古今皆然。因此,我们要始终记住:给别人留一点后路和余地,赏他人一点面子,不要把话说绝了。
人活在世上,最多的行为大概便是说话了。人活一辈子总共要说多少话,没有人统计过,大概也很难统计出来。话说得多,其分类也就特别多:真话、假话、好话、坏话、废话、鬼话、笑话、胡话、反话、戏话、情话……然而话的种类虽多,属于褒义的却并不多。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了虽然人整天都说话,然真正有用的话却不是很多,无用的和有害的话倒是不少。
静是家中的独生女,从小就被家里人护着宠着惯着,因而说话的时候,从来都不知道为别人考虑,常常不假思索,冲口而出。谈恋爱时,一遇到不顺心的事,她就冲男朋友喊,我们分手吧。开始,男友笑着哄她、容忍她,到最后她再说这句话时,男友就看她几眼,然后转身离开。静更加恼火,冲着他的背影大声喊:你再也别来见我,我不想看到你。
几次三番,等静发觉到不对劲时,男友已经有了新的女友,而静还不知男友的离去究竟为何。她找上门去“兴师问罪”,昔日男友痛惜地望着她,对她说:“以后再谈恋爱,别动不动就说‘分手’二字,太伤人心了,要珍视你们之间的感情。”静瞪大了眼睛:“我只是说说而已,心里并未真的想分手。”男友看着她:“假作真时假亦真,谁知道你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到这份上,静真是百口难辩,只有流着泪怅然地离开。
说了一些伤害别人的话,有人常以“有口无心”求别人原谅。“有口无心”固然可以原谅,然而伤人难免会令人不快,甚至会影响到与他人之间的关系。
琴的丈夫下岗一个多月了,到处找工作都无着落,心情郁闷,恰好这时岳父又有了病。琴回到家看到躺在床上一声不响的丈夫就来气了:“你就知道吃饱饭躺在床上,简直成了造粪机器,还不如死了,我也落个眼净。”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丈夫猛地坐起来:“怎么,嫌弃我了,看我挣不到钱养家了是不是?我不吃你的饭还不成!”说完拔脚出了门,之后好几天不见人影。琴也害了怕,到处打电话寻找,差点报了警。最后还是丈夫的一位朋友告诉了她丈夫已外出打工的消息。琴又急又悔,他连一分钱一件衣服都没带,出去可怎么生活呀!
出言不逊,舌头也能杀死人。不管恋人还是夫妻,在心情欠佳时,特别要注意话到嘴边留三分。所谓三思而后说,决不能图一时解气,不顾前思后地随口就说,过后追悔莫及。为了两人的感情、家庭,还得处处做个有心人——有口,更得有心。
世事如棋局局新,局面是会瞬息万变的,不把这种情况预计在自己的说话与行动里头,很多时候就会令自己尴尬,也令对手为难,不可不防。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是因为把话说绝,而使自己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一个年轻人去拜访大发明家爱迪生。“我一定会发明出一种万能溶液,它可以溶解一切物质。”年轻人自信地说。“那么,您想用什么器皿来盛放这种万能溶液呢?”爱迪生反问道,“它不是可以溶解一切吗?”
这个年轻人正是把话说绝了,才让自己陷入自相矛盾的尴尬处境。如果他把“一切”换成“大部分”,爱迪生肯定不会去反诘他了。
说话要留有余地,就要慎重选择一些限制性的词语。开口“绝对”,闭口“当然”,很容易把交谈者吓退;把“部分”,说成“一切”,把“可能”说成“肯定”,这很容易招致别人的反感。要知道,任何事情总是处于发展的过程中,谁也不敢保证绝对不变。把话说绝,很容易让自己陷入被动的局面。
说话要留有余地,不能把话说死,才能进退自如。比如,人家问你“乌鸦是什么颜色的啊?”你千万别凭借见过几只黑鸟的有限经验而武断地回答“乌鸦嘛,绝对是黑色的!”给自己留条后路的答法是:“天下乌鸦一般黑!”如此,保管你立于不败之地。
因此,在与人交谈时,要注意说话留有余地。交谈中,遇到需要赞美对方时,应措辞得当,注意分寸,赞美的目的在于使对方感觉到你真的对他(她)钦佩,用空洞不切实际的溢美之词,反会使对方感到你缺乏诚意。比如,一名公关人员热情友好地接待了一位客人之后,得到了“你的接待真令人愉快,你的热情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的评价,显然比“你是一位全世界最热情的人”的赞誉要顺耳得多。所以,即使是人们普遍乐意听的称赞也要适度,过分地讨好、谄媚则近于肉麻。特别是对上级领导,在社交场合更不宜毕恭毕敬地说些奉承话。对晚辈或地位比较低的人,也不要用轻视、冷淡的口吻说话。
要使谈话得以继续,并且产生较好的效果,可适度地选用一些幽默风趣的语言,或讲一些笑话。幽默的语言,既有趣可笑,又寓意深长,如能在谈话中适当加以运用,不仅能够活跃气氛,而且能够启人心智,吸引听众,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和交流,但凡事都要有个限度。使用幽默语言、讲笑话也要因人而异,要分时间、地点、场合,要有分寸。比如,有的人喜欢嘲笑他人的生理缺陷和短处,特别是对男女之间的话题更是津津乐道。其实,这不但不能表现自己的风趣和幽默,反而说明了自己的轻薄与无知。要知道,优雅的举止风度是以友善和为他人着想这两项原则为基础。这种揭短的“幽默”伤人太深,不但不道德,于己也未必有益。所以,一定要注意把握好分寸,把话说得留有余地。
在生活中,我们很难做到不求人,也很难不被人求。所以,无论求别人办事,答应为别人办事,还是拒绝他人,都要注意把话说得留有余地。另外,表扬人、批评人、调解事端、解决冲突、应付尴尬的局面、调息不满情绪,乃至布置任务、汇报工作等,都应当留有余地。唯有留有余地,方能进退自如。
为人不要太计较
人生应当宽宏大度,如果凡事都斤斤计较,只会给人带来烦恼,美事儿反为不美,好事反为不好。事事计较,吹毛求疵,惹人厌烦,久而久之,朋友远之,亲人疏之。因此,在生活中,我们不要把事情做绝,要学会不为小事斤斤计较。这样不但会给别人留有余地,也会给自己留有后路。
幽默大师威尔·罗吉士曾说:“我从来没遇见过不喜欢的人。”那你呢?也和罗吉士一样,每天都开心地与人交往吗?还是一早起来,看见任何人、事、物都感到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