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老话说:“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面子,而且都希望自己有面子,有面子就可以被别人看得起,同时也表明了自己的优越感。懂得这个道理,那么以后交友就方便了许多。只要你给朋友留一点面子,朋友自然乐意回报你的面子,从而乐于为你办事。
给别人留点面子
面子在中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有句老话说:“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学会让别人保住面子,是人际交往中的一条基本原则。可以说,你每给别人一次面子,就可能会增加一个朋友;你每驳别人一次面子,就可能失去一个朋友。
在人际交往中,无论是闲聊还是其他各种交流,有些人就是喜欢让别人同意自己的观点,所以当别人提出一个见解后,总是喜欢反驳他人。在一些场合中,比如谈判、法庭上,争论是很有价值的。但大多数的时候争论是没有太多意义的,甚至是有害的。在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上,你不必争论。比如A在谈到他去某一个地方旅游,那里有8座佛像,很好玩。这时B就说不是8座,是10座。这个时候两人争论起来,结果闹得不欢而散。
人际交往中,很多事实真相、真理不重要,重要的是给别人留面子。你没有提高他人知识水平的义务,而且你会发现这样做很愚蠢,因为大部分人不领情。试着用“你讲的很有道理,不过我有一点不同看法……”“我很同意你的观点,我还有一些其他意见……”来进行沟通,你就会发现会取得不一样的效果。
面子是人们一种表面上的荣耀感,一种自尊心的满足,面子就是尊严。因此,无论是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学会给别人留点面子。
提到“面子”两字,在中国自古已然。
《东周列国志》中“二桃杀三士”的故事,就是齐之相国晏婴利用“面子”导演的:犒赏三位勇士却只有两个桃子,齐将壮士田开疆自认功大,“反不能食桃,受辱于两国君臣之间,为万代耻笑,何面目立于朝廷之上耶?言讫挥剑自刎而死。”其余两位见状亦先后自杀而亡。
《红楼梦》中,则是因为许多或“脸上过不去”、“下不来”,或“充有脸”、“讨脸”而发生多少是是非非、拉拉扯扯,甚至“你争我夺”的事。比如,连丫头秋纹都很看重“面子”:她替宝玉送一瓶花给贾母,老太太竟叫人拿几百钱给她,她高兴地说:“几百钱是小事,难得这个脸面。”
“面子”是烹调人际关系大餐必不可少的佐料。以个人“面子”为基础构成的“情面”,甚而可以成为决定人生得意与否和事业成败的杠杆。美国的戴尔·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中就专门论述过“虚荣心”,提出应如何顾及他人的“面子”。中国人尤其“好面子”,当与中国的民族性及中国自古作为“礼仪之邦”不无关系。可见人没有面子,就不体面;不体面也就吃不开,有时还会掉脑袋。
西楚霸王项羽兵败乌江时,就悲叹“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所谓“何面目见之”,也就是“没脸见人”,更文雅的说法是“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为了他的颜面,为了自己的面子,自杀了。
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面子,而且都希望自己有面子,有面子就可以被别人看得起,同时也表明了自己的优越感。懂得这个道理,那么以后交友就方便了许多。只要你给朋友留一点面子,朋友自然乐意回报你的面子,从而乐于为你办事。
俗话说得好:“蚁虫遭扇打,只为嘴伤人。”假如你以尖酸刻薄之言讽刺别人的话,只图自己嘴巴一时的痛快,根本不给对方留一点面子,就会引来意想不到的灾祸。人与人之间原本没有那么多的矛盾纠葛,往往只是因为有人逞一时之快,说话不加考虑,伤害了别人的面子,让对方下不来台,心中怎能不燃起一股怒火?有了机会,就会报复,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从古到今,类似这样的事情可以说是不胜枚举。
西晋时,钟会去拜访嵇康,遭到冷遇,嵇康当时正在打铁,没空理他,“扬槌不辍,旁若无人”。钟会被大大地驳了一回面子,他吃不消,于是就去报复嵇康。他向司马昭进谗言,让嵇康上了法场,人头落地。
这叫以牙还牙,以眼还眼,是人际关系常见的一条准则,无论恩仇,都要回报。老子早就说“来而不往,非礼也”,不但要回报,而且回报的级别往往大于给予者。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同样,你伤了我的面子,我一定要剥了你的皮。从上面可以明确得知,根本不给朋友留一点面子,自己不仅仅得不到一点好处,还很有可能受到对方的伤害,反而对自己不利。
学会给朋友留面子
人与人的关系,一旦变得亲密就容易不拘小节,甚至逾越界线。界线一旦逾越了,必会危及彼此的交情。气味相投就很容易陷于松懈或粗心大意,心里想到了什么就随意地冲口而出。阿拉伯有句谚语说:“脚步踩滑总比说溜了嘴来得安全。”不论多亲密的朋友,还是必须有所节制,才不致坏了交情。所以,在和朋友的长期交往之中,随时要注意恪守礼仪与自我节制,一旦你逾越了礼仪或失去了节制,你也就失去了朋友。
安吉丽娜和朋友一次去酒吧,正巧遇到了以前的几个好友,她们是在迈阿密认识的,真是有缘,在纽约她们又见面了。谈话的时候,她们把目光转向了安吉丽娜的朋友辛迪,安吉丽娜高声喊着:“这家伙是个女鬼,吸毒是个能手,却是性冷淡者。”同伴们哈哈大笑,安吉丽娜还拿了一把香蕉放在了辛迪的头上,引得周围的人一起起哄。辛迪愤怒地把香蕉摔在了地上,掏出了安吉丽娜的车钥匙放在了桌子上,疾步离开了酒吧,临走时转头对安吉丽娜说:“我永远也不愿意再见到你这个不尊重我的家伙。”
亲密的友谊,不应该是粗鲁、无礼的。在理解和赞扬声中,友谊才会不断成长。
两个美国人为了做好一笔生意,事先订下了一个自认为绝妙的计策,那就是一个人先出面谈价钱,订得价格要高出几倍。谈判进入僵局以后,另一人再出面调停,并指责第一个人的贪婪和无知,借机获取良好的顾客印象,然后做成买卖。事情正像他们估计的一样发展,谈判很快地进入了僵局,谈判人无可奈何地摇摇头,向第一个人说:“不,先生,您的开价让我难以置信,如果您不是开玩笑的话。”第二个美国人马上出场了,他大声指责他的同伴蠢笨无知,还不如乡下的一头驴子,只知道贪婪地张着没有牙齿的嘴。他的大声喊叫引来了周围许多人的注意,这时他的同伴忘记了在演戏,愤怒地站起来给了他一拳,并说:“你难道不知道我以后还要在这里陪着小姐喝酒吗?”聪明的谈判人看出了端倪,那俩人的计策宣告失败。
你觉得这两个美国人愚蠢吗?其实生活中很多人也都犯过这类错误。以密友相称便完全忘记了应当恪守的礼仪,随便在人前指责朋友,无礼地指挥朋友……朋友之间讲究礼仪,并不是说僵守不必要的客套和热情,而是说彼此应当互相尊重。
不尊重朋友,对朋友举止失当看起来只是一件小事,但这件小事却能给友谊造成致命的伤害。所以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对怎样亲密的朋友都不要忘了礼仪二字,只有客客气气地交朋友,友谊才能维持得长久。
每个人心里可能都藏着一些属于自己的秘密,或者不愿意告诉别人,或者只想跟自己最好的朋友诉说。所以,千万不要去打探朋友的隐私,但如果他(她)愿意告诉你,那你就一定要守口如瓶。心中藏着属于自己秘密的人会认为,这是他们的权利,朋友没有必要占有它。劳伦斯基认为:“如果一个人没有一点属于自己的秘密,那他不是一个可靠的人。”
好友萍萍找了个如意郎君,马上就要步入礼堂了!李宁欢天喜地,比自己结婚还要高兴。但她发现萍萍却始终像有什么心事一样高兴不起来。终于在结婚的前几天萍萍把自己的秘密告诉了李宁:原来萍萍患有透纳症,子宫是呈线性纤维状的,根本没办法生孩子。李宁听了萍萍的话,心里很难受,后来她又把这件事告诉了另一个好朋友,谁知此事被萍萍知道了。萍萍非常气愤,结婚那天,她没有请李宁参加,一对好朋友从此变成了陌路人。
朋友把自己的“隐私”告诉了你,即使没有叫你保密,也证明了他对你的极度信任。对此你只有为他分忧解愁的义务,而没有把这种“隐私”张扬出去的权利。如果不把“保密”作为一种义务、一种责任,热衷于流言蜚语,把朋友的“悄悄话”公诸于众,如果是无意间的“泄露”,还情有可原,否则,可能会引起不少人的风言风语,甚至被歪曲事情真相,不仅不利于解决问题,相反还会把事情搞糟。
朋友要你保守秘密并不是对你的不信任,而是对自己负责,所以你不应强行追问,更不能以你们关系好为由而去偷看或打听朋友的隐私。擅自偷看或公开朋友的秘密,这样不仅让朋友失去了面子,也会让自己成为孤家寡人。
时刻顾及别人的面子
每个人都爱面子,一些人甚至把面子看得比生命还重要。一旦伤了人家的面子,就可能会给自己留下无穷后患,因此,任何时候都要注意保全别人的面子。
美国成人教育专家戴尔·卡耐基是处理人际关系的“老手”,然而早年时,他也曾犯过小错误。
有一天晚上卡耐基参加一个宴会,宴席中,坐在他右边的一位朋友讲了一段幽默故事,并引用了一句话,意思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那位健谈的朋友提到,他所引用的那句话出自《圣经》。但卡耐基知道这位朋友错了。
为了表现优越感,卡耐基忍不住纠正他。对方立刻反唇相讥:“什么?出自莎士比亚?不可能!绝对不可能!”那位朋友一时下不了台,不禁有些恼怒。
当时卡耐基的老朋友法兰克·葛孟坐在他左边。他研究莎士比亚的著作多年,于是卡耐基就向他求证。葛孟在桌下踢了他一脚,然后说:“戴尔,你错了,他是对的,这句话的确出自《圣经》。”
那晚回家的路上,卡耐基对葛孟说:“法兰克,你明明知道那句话出自莎士比亚。”
“是的,当然。”他回答,“《哈姆莱特》第五幕第二场。可是亲爱的戴尔,我们是宴会上的客人,为什么要证明他错了?那样会使他喜欢你吗?他并没在征求你的意见,为什么不保留他的脸面?”
法兰克·葛孟对戴尔·卡耐基的人生告诫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小错误,放过去也无伤大局,那就没有必要去纠正。这样不但能保全朋友的面子,维持正常的谈话气氛,还能使你有意外的收获——在朋友和在场的人心目中建立良好的印象,这无疑有利于自身人气的提高。
有人说:中国人死要面子。因为面子反目成仇甚至生死之争的情况并不少见。
公元前605年,楚人献给郑灵公一个特大的鳖,灵公用它来大宴群臣,却唯独不让子公吃。这是因为一次上朝,子公的食指突然动了起来,他便对别的大夫说,我的食指一动,就能尝到非同一般的美味。灵公听后,偏要让子公的话不能实现,这显然是不给子公面子。子公也不是好惹的,为挽回面子,就径直走向烹鳖的鼎前,染指于鼎,尝之而出。子公挽回了自己的面子,却扫了灵公的面子,双方只好翻脸。只不过子公抢先一步,弑杀灵公,并给他弄一个“灵”的谥号,让他永远没有面子。
想想灵公死得真不值,就因为丢了别人的面子,便遭到杀身之祸,死了依旧没有面子。
每个人都需要面子,而且也都希望自己有面子,有面子就能被别人看得起,表明他在人群中间有优越感。懂得这个道理,交友就方便许多,只要你能放下自己的面子,给别人一个面子,相信你会在办事跑关系时获益匪浅。
不过这种面子必须是你给别人的,而非自己争的。争面子于己于友都没好处,只会伤了和气。
西晋的款爷石崇与王恺斗富,就是典型的面子之争。王恺用麦糖掺米饭擦锅,石崇就用蜡烛煮饭;王恺用紫丝布做步障40里,石崇就做锦布障50里;王恺用赤石脂涂墙,石崇就用花椒和泥来涂。最后,弄得晋武帝也来帮忙,他赐给王恺一支二尺高的珊瑚树,世间罕见。没想到石崇根本没把它放在眼里,拿起他的玉如意就敲过去,珊瑚树应声而碎。他回头吩咐左右回家取出珊瑚树,让王恺任意选取,有三尺高的,四尺高的,弄得王恺怅然若失,垂头丧气。石崇太过固执,不会忍让朋友,一下子让王恺的面子丢尽。
他比王恺富有,这是一个事实,他却还非比不可,比的结果,自然是他面子十足。无论王恺接受不接受珊瑚树,有一点是肯定的,面子伤了,交情就谈不上了。石崇大可不必做得如此绝,假若他肯处处让别人一分面子,那就是另一种情形。
处世时,首先就是要懂得时刻顾及别人的面子。倘若你自恃自己的面子大,不把别人放在眼里,碰上死要面子的人,就可能不吃你那一套,甚至可能撕下脸皮和你对着干,这样常常会把彼此的关系弄僵。
永远不要说这样的话:“看着吧!你会知道谁是谁非的。”这等于说:“我会使你改变看法,我比你更聪明。”——这实际上是一种挑战,在你还没有开始证明别人的错误之前,他已经准备迎战了。
为什么要给自己增加困难呢?为什么要把自己放在别人的对立面呢?为什么要让彼此都下不了台呢?时刻顾及别人的面子,你们才能更好地相处。
把桂冠戴在他人头上
没有人不喜欢花环、掌声。当你把荣耀的桂冠戴在他人的头上时,你就可以从他那里得到好处,这就是在任何时候都适用的双赢定律。双赢定律其实是一种很高的智慧,在给予别人的同时也接受别人的帮助,双方最终将获得独自奋战所不能拥有的东西。
双赢就是各有所得,皆大欢喜。很多时候我们所拥有的东西,也是别人所羡慕的;而别人所拥有的,也正是我们所缺乏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懂得主动把自己的所得赠予他人,则能换回自己所需要的,而这样做双方都不会损失什么,相反还会拥有更多。
在16世纪时,很多科学家的处境都很艰难。意大利天文学家及数学家伽利略就是其中之一。当时,由于缺乏经费,伽利略的研究和生活都很困难,为了获得当权者的支持,伽利略决定把自己的发现和发明当作礼物,送给当时的一些权贵们,希望从他们那里得到赞助,以便自己继续从事研究工作。
1610年,伽利略发现了木星周围的卫星。他把这个发现集中呈献给当时最有权势的寇西默家族。伽利略在寇西默二世登基的同时宣布,自己从望远镜中看见一颗明亮的星星(木星)出现在夜空上。伽利略表示,卫星有4颗,代表了寇西默二世与其三个兄弟;而卫星环绕木星运行,就如同这4名儿子围绕着王朝的创建者寇西默一世一样。
在将这项发现呈献给寇西默家族的同时,伽利略委托别人制作了一枚徽章——天神朱比特坐在云端之上,四颗星星围绕着他。伽利略把徽章献给了寇西默二世,象征他和天上所有星星的关系。
寇西默二世获得这巨大的荣耀后,很是高兴,他立即任命伽利略为宫廷哲学家和数学家,并给予全薪。这对一名科学家而言,意味着有良好的物质条件去从事研究工作了,就这样,伽利略贫穷困苦的日子终于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