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37400000001

第1章 序(1)

二月春风似剪刀

二月春风似剪刀——读赵红继同志长篇传记《谁在改变我》

我和红继同志,虽然相识时间不短而相处时间不多,但确属忘年之交。

我们之间年龄相差很大,加上交往不多,按说没有多少共同语言。但我佩服他的耿直和勤奋,更欣赏他那一身凛然正气。

大约是四分之一个世纪以前,好像是一九八七年的冬天吧,红继作为湖北省军区政治部宣传处任职的一个年轻干部,应广州军区文化部之邀来到广州送稿。就这么个偶然机会,让我有缘认识了他。那年我在岗位上还没有退下来,组织上让我先看看他送来的稿件:一部中篇报告文学,描写长江西陵峡军民在一次重大山体滑坡灾难中的所作所为。文章写得很好,让我受到了震动。文章是作者心灵的一面反光镜,你的思想,你的追求,你的感情,你的爱和恨必然在字里行间渗透出来。我认为这是一篇难得的好文章。我推荐给其他的评委们看,也都说是好文章。以后我就忙别的事情去了。直到评选已经有了结果我才匆匆从外地赶回来。听说红继的文章居然落选了!我知道以后非常难过。不是因为我的意见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我从不强加于人。说红继的文章好,是大家的共识。一个业余作者往往是挤出一些睡眠时间奋笔疾书的。文章里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倾注了作者的全部感情。文章落选了,他会不会觉得对不起那些父老乡亲;一篇好文章受到了曲解,会不会挫伤他今后的写作积极性?我甚至于要宣布,我要退出评委。

没有想到,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红继同志表现得异常平静。他居然反过来安慰我。好一个成熟、理智的年轻人!

我们有过一次关于文学创作以及迈步人生路的长谈。虽然只是一次谈话,但他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年轻英俊,却带有几分腼腆和高境界的人生追求;才华横益,却不失低调与谦虚。算起来那时他还只是个正值而立之年的营职干部,还是个小伙子。

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直到去年秋上,我与几位朋友相约到宜昌采风,意外地与红继在三峡大坝上重逢。欣喜之余,我发现这位当年的小伙子,也已经年过半百,并且从正团位置上转业地方也有十多年了。这时的他,眉宇间透着成熟,言语里显出稳重,让我不禁感慨万端。

这次重逢,让我了解到红继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一直从事着部队机关和地方党政部门的政治工作。本职岗位上的建树,自有组织上为他做出评定,而业余时间里,他始终在钟爱的文学道路上,不离不弃,辛勤耕耘,孜孜不倦,的确让我为之感动。他的文学创作更是日渐成熟,屡有佳作问世。他的短篇小说《关于父爱》、《狗吞》,散文《凋谢的木棉花》、《并非梅雨季节》等于军内、外报刊上发表以后,在读者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散文《大坝锁蛟龙》二十年前选入国家高中教材,最近,《故乡的土地》,作为范文,更是被列入了江苏百所名校高三语文试题。

从宜昌回广州不久,红继便给我的电脑里,发来了他刚完成的长篇自传体文学作品《谁在改变我》,洋洋洒洒二十余万字。红继年过半百,我老迈早就年逾八十了,耳不聪目不明,在电脑上读这么长的书稿,确实存在一些困难。然而,凭我们之间的友谊,凭红继优美、流畅的文笔,朴实感人的故事,不温不火的叙述,吸引着我连续不断地往下读去,真是到了欲罢不能的程度。在不长的时间内拜读完之后,闭目回味,我久久难抑激动的心情。红继在书名中这样提出的疑问:谁在改变我?是的,谁把当年那个从中原乡下走出来的土得掉渣的小青年,一个连部队发的制式裤腰带都不懂如何解开的傻小子,改变成今天的模样?

此刻,我的脑海里突然浮现出一句脍炙人口的唐诗:“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从一个普通农村入伍的士兵,到一个正团职上校,谁又是他的“二月春风”?是二十多年的军旅生涯,还是二十多年的艰苦磨练?是二十多年的如歌岁月,还是二十多年的沟沟坎坎?

众所周知,如今中国军队的成份,大多为红继一样的农家子弟,他们的经历似乎也大同小异,无非是学习训练,放哨执勤,他们的追求,实在一点说,大多也都不外乎立功受奖,入党提干。可正像人们常说的那样,一棵绿树或是一片森林,找不出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直线加方块的十里百里军营,千军万马列队,虽然乍看上去个个像一个模子里磕出来的,但实际上你同样找不出两名完全相同的士兵。红继的《谁在改变我》,完全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素材,向我们描绘出了一个当代最普通的军人,从士兵到基层干部的个性化艺术形象。平淡中带有传奇色彩,传奇里又看不出任何刻意雕琢的痕迹,自然如山涧一泓清泉,和谐似窗外吹过的微风。

红继同志所经历的这三十多年,恰逢我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这个时段,无论军队还是地方,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是把自己放在时代大变迁的背景下来写,看似写“我”,其实是在写时代变迁过程中“我”身边的人和事,从而通过“我”身边的人和事,折射出这个伟大的变革的时代。

如果说红继是位编故事的能手,有点不那么准确,因为书中那些感人的故事,完全是他的个人经历,均非他编织出来的。

军队向来有野战部队和地方部队之分。而在人们的印象中,似乎只有野战军才是真正的军队,至于地方部队,多了“地方”两个字,仿佛更像是穿着军装的老百姓了。而当时的地方部队(后来都改编成了武警)也是有层次之分的,省军区属下有独立师和独立团,军分区属下便是独立营了。红继正在湖北最偏远的鄂西军分区独立营当兵。独立营又是担负分散执勤任务,平时要组织起一百人的会操都很困难。在这样的部队当兵三年,连团长都没有见过,十分正常。官兵们的见识之狭窄,是可想而知的了。

然而,这些都与文学无关。也就是说,文学与你在什么单位工作无关,有关的是人,人的性格、人的命运、人的追求与向往、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红继笔下的每一个人,无疑都是他最熟悉的。和他一起参军的同乡、战友,他的排长、连长、指导员、营长、教导员,他提干后自己带的士兵,他们执行的具体任务,老指导员的妻子,等等,个个栩栩如生,过目不忘。围绕以上那些人所发生的故事,虽然谈不上惊心动魄,但也一个个迭荡起伏,扣人心弦。

这是生活本身所具备的力量,也是文学本身所应有的魅力。

除了部队生活外,红继最熟悉的就该是他的农村生活。他也像大多数人一样,热爱着他的故乡,热爱着故乡的亲人们。在《谁在改变我》书中,红继采取回忆的手法,穿插写了几段入伍前的家乡生活。虽然着墨不多,却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说是事半功倍。

红继幼年丧父,本就艰难的农村生活,他比别人又多了几分艰辛。在他十八岁那年,为了挣得尊严和权益,他在生产队长的恶意唆使下,扛起一百六十斤重的装满麦子的麻袋,因此给稚嫩的身体留下了沉疴。看到这一段,令人为之心情沉重,甚至为之鼻腔发酸。

另有一段写过年杀猪的经历,红继写得更为精彩:

……十八岁那年的腊月,生产队在一片宽阔的场地上砌灶烧水,搭台杀猪,这是为过年做准备,也是烘托过年气氛的最好形式。农闲,要过年了,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围到杀猪场来看热闹。

生产队总共杀掉十头猪,已经杀死了八头,生产队里威望最高的二大爷提议,余下这两头,留给两个已满十八岁的小伙子来杀。这两个年满十八岁的小伙子,就有我一个。这不是一种固定的民间仪式,但村上有个习俗,长成人了,敢不敢拿刀杀猪宰牛,视为一种象征。

听说有新人杀猪,乡亲们兴致更高立刻围拢过来。为了看个真切,孩子们爬到树上、院墙上、粪堆上。二大爷递给我一把一尺多长的尖刀,接过这把放射着寒光的尖刀,掂了掂,沉甸甸的,足有两斤多重。二大爷招呼几个壮劳力把一头两百来斤的红皮白猪赶到我面前,三下五除二把白猪放倒,抬到案子上,四个壮劳力按着。

白猪发出凌厉的叫声,口中冒着粉白色雾气。

二大爷说:“侄子,下面的活儿就看你的了。”

对杀猪我本没有兴趣,但没有办法,很多事不是有兴趣才做,要想取得乡亲们的认可,必须硬着头皮上。没杀过猪,但我从小就观看杀猪,也帮杀猪人打过下手,理论上也略知一二。要想把猪杀得好,最最重要的是下刀准,进刀稳,推刀有力,同时,血不仅放得快,还要放得干净,这样猪肉才白嫩,肉中不带血丝。如果下刀不准,刀的深度不够,就不能在最短的时间切断猪的喉部动脉血管。这样,猪因疼痛而咆哮挣扎,给治服的人带来困难。再若杀手心理素质差点,手一忙脚一乱,可能造成案子上的猪带着刀子跑掉。甚至出现刀子伤人的可怕场面。

同类推荐
  • 使命

    使命

    一个不辱使命的公安局长,将面临怎样的抉择——队伍不纯的困扰。工作经费的匮乏,执法环境的恶劣,腐败分子的高压,刑事犯罪的升级,黑恶势力的挑战,党和人民的重托,血与火的拼搏……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公安局长应该是力量的象征,正义的化身,平安的保证。可是,有谁知道,身为基层的公安局长,他们置身于怎样的环境中?一个不辱使命的公安局长,将面临怎样的抉择——队伍不纯的困扰。工作经费的匮乏,执法环境的恶劣,腐败分子的高压,刑事犯罪的升级,黑恶势力的挑战,党和人民的重托,血与火的拼搏……这就是本书要讲述的故事。
  • 市长后院

    市长后院

    本书以报告文学的形式,真实记录了一名主管移民工作的副市长,在主持小浪底移民工作中所经历的重大事件。有领导阶层之间的分歧和斗争;有移民干部和移民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有外国专家的婚姻恋爱的故事等。这是焦述长期积淀的最真实、最有力度、最有艺术性的作品。"
  • 巫地传说

    巫地传说

    《巫地传说》正是一部湘西南农村的现代异闻录,其中令人咋舌的异人、通灵的师公、让很多女子甘愿委身的“洞神”等异端,还有鲁班术、梅山法等这些湘西南人历代崇奉的巫术,无不让人惊异、惑乱。世代相传的与自然神灵紧密连通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模式在现代文明的激荡下渐趋化甚至消亡……
  • 寺门

    寺门

    一个寺门传奇,几段乱世沧桑,讲述几代人命运沉浮的汴味往事;几个不同民族,三种宗教信仰,演绎多民族血肉相融的家国悲欢。寺门是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地方,人物的传奇带来了故事的传奇……《寺门(上下册)》分上中下三部,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三个不同的民族,三个不同的家庭,支撑起了一个城市。《寺门(上下册)》是中国首部史诗般书写中原穆斯林的长篇小说!
  • 世界最佳微型小说精华(第二卷)

    世界最佳微型小说精华(第二卷)

    本书精选国内外著名作家的经典微型小说几百篇,这些作品从不同层面描绘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度的社会生活,塑造了一个个思想各异、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反映了人与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揭示了不同国家的社会风貌、不同民族的思想倾向,在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都有独到之处。
热门推荐
  • 网游之特殊生命

    网游之特殊生命

    本人第一部小说,未来世界,张域进入了全投息网路游戏【天域】中,【天域】有近150个唯一隐藏职业和1500个一般隐藏职业,张域是华夏国的15个唯一隐藏职业中的一个,进入游戏后仅仅选了战士便被分配成唯一隐藏职业血儸。屠略者,这是一个为战斗而生的职业,只有不断的战斗才能活下去,直到成为神明。。。
  • 月上女经

    月上女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之刺客

    天之刺客

    何为刺?尖锐者也。刺者,一击必杀,击之则退。天地之道,虚无缥缈;刺之道,至高至深。大道三千,吾独取一瓢。看吾手握星辰,得大道而逍遥。新书上传,请大家多多支持
  • 妻本嚣张,腹黑三小姐

    妻本嚣张,腹黑三小姐

    再次醒来,发现自己竟然赶上了年度最狗血的穿越。她强势归来,逗逗渣姐,玩玩姨娘,空闲的时候修炼。她不亦乐乎,废物?抱歉,她不是,修炼天才,绝世炼丹师,在加上古神兽,她火力全开,谁知道自己早就被某个男人盯上了。于是就有了以下片段:“你说,我要怎么罚你呢?”“嘿嘿嘿,我们认识吗?”某女抬头看看天,看看云。“嗯?”男子狭长的眼眸眯了眯,危险的意味毫不掩饰。“认识,认识,怎么会不认识呢,我们俩熟着呢!”某女很没骨气的妥协了。在此提醒各位,作者脑洞很大!
  • 中国历史的侧面Ⅱ:近代史疑案的另类观察

    中国历史的侧面Ⅱ:近代史疑案的另类观察

    中国近代史是复杂和精彩的,有时又是颠覆的,这里的讲述,与我们记忆里的古板印象迥然不同,绝非一般历史书上的忠奸两列、黑白分明。作者挖掘出了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让那些我们曾经熟悉的故事再次拥有震撼人心的温度与力量。本书不仅彰显了历史巨大的魅力和诱惑力,对于读者更有激发思考、助力当今的实际意义。
  • 夕开朝谢

    夕开朝谢

    她,一个爱穿白色连衣裙的普通女孩;他,一个聪明而又呆萌的阳光大男孩。他们……莫名其妙地邂逅了。说出来你一定不相信,他们是偶然“撞到”的……夕颜花黄昏盛开,翌朝凋谢,悄然含英,阒然零落。它的花语是永远的爱,易碎易逝的美好;暮光中永不散去的容颜;生命中永不丢失的温暖。——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引
  • 马克思 恩格斯(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

    马克思 恩格斯(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

    知民、翟迎春编著的《马克思 恩格斯》是《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 书》之一。《马克思 恩格斯》对马克思、恩格斯家世、家教、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影响的人和事等着墨颇多,尤其探究了本人之所以成功的主客观因 素,希望可以对成长中、探索中的青少年会有所裨益。
  • 战时烽烟

    战时烽烟

    本是情报科科长的胡俊楠,只因一次意外泄露了自己共产党的身份。被日本人拖进实验室,却意外存活。并获得了超能力。看他如何运用超能力与敌寇展开殊死较量。。。。。。
  • 忆血殇

    忆血殇

    一契血书。。。为什么,要骗我?该死,为什么要叫我丫头?曾经的我已经死了,今后,便是新生的我。。。你背叛我,今我喝下这忘情绝,今后你我二人再无瓜葛爱你的是沐倾瑶,恨你的是沐殇瑶
  • 宇智波月传

    宇智波月传

    讲了在宇智波家族的宇智波月成为第八代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