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它的基本内容就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热爱祖国的历史文化,具有民族自尊心、自豪感、自信心,对祖国无限忠诚,在祖国危难的时刻,能够为祖国奉献自己的一切。然而,爱国主义是一个内容不断变化的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着不同的时代内涵。首先,我们要搞清楚“爱国”的“国”的含义,应把国家和祖国联系起来,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而祖国则是包含一定自然条件的、地域的、历史的、民族的、血缘的、语言的、文化的、物质的、精神的综合体。从世界范围内来看,爱国主义应该是指人们热爱自己的祖国。国家作为阶级统治的工具,当它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时,那么,这个国家是进步的,是值得人民热爱的,反之,人民没必要热爱它,甚至于要推翻它。例如在二战时,法西斯统治下的德国、意大利、日本。人民热爱的应该是自己的祖国,而不是当时的法西斯政权,必要时应该要推翻当时的反动政权,这样才是真正地爱国。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后,为爱国主义下了一个定义,即“爱国主义是人们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的祖国一种深厚的感情。”这是对爱国主义最准确的诠释。
在我国,爱国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优良传统,它是一面伟大的旗帜,它促使人们把自己的前途和祖国的命运连在一起。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致力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反动统治的斗争,把黑暗的旧中国改造成为光明的新中国。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的事业。邓小平指出:“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这是对我国现阶段爱国主义特征的精辟概括。
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永不枯竭的精神动力。“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一种集中体现。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一个人没有精神不行,一个民族没有精神更不行。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中华民族从鸦片战争开始一次次地面临着世界列强的欺辱,但我们从来都没有放弃抗争,并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富强。回顾近现代中国的历史就会发现,我们之所以能最终战胜各种艰难险阻,能自信地挺起我们的脊梁,就是因为我们有伟大民族精神的坚强支撑。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曾经历过许多大风大浪,遇到过无数艰难险阻。正是凭着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感情,依靠在爱国主义旗帜下熔铸而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才得以经受住了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和风险的考验,一直保持坚强的团结和旺盛的生机。爱国主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爱国主义教育对人民警察来说,是形成他们热爱祖国、树立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的教育。祖国利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正是合格人民警察必备的思想品德,是人民警察干好公安工作的前提。人民警察头戴国徽、身着警服,肩负特殊而神圣的使命,理应是对祖国爱得最深的人。
公安机关的性质地位决定从事公安保卫工作的人民警察必须是一名爱国主义者。公安机关是武装性质的国家治安行政力量,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之一,是掌握社会治安和国内安全保卫工作的专门机关,担负着“保护人民、打击敌人、惩罚犯罪、服务四化”的重任。毛泽东同志曾形象比喻为掌握刀把子的部门,并一再强调公安部门必须掌握在可靠人员手中。周恩来同志也曾指出:国家安危,公安系于一半,强调了公安机关在巩固人民民主专政中特殊而重要的地位。公安机关的性质地位对从事这项职业的人民警察政治素质要求很高。公安机关有句老话“身体素质不合格是废品,业务素质不合格是次品,政治素质不合格是危险品。”可见,政治素质对人民警察来说比业务素质、身体素质更为重要。政治素质首先要求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对祖国对人民有一种深厚的感情,也就是说具有爱国情感。一个对祖国对人民毫无感情的警察,是谈不上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
纵观公安战线上的英模人物,他们无不把祖国利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关键时刻,临危不惧,挺身而出,有的甚至为了祖国利益人民利益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是爱国主义者,是一名合格的人民警察。
2.中国近现代史是对人民警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1)学习中国近现代史,有助于人民警察了解祖国。一个对祖国一无所知的人是谈不上爱国的,热爱祖国并立志献身于祖国和民族,是每个公民尤其是人民警察应有的政治素质,是树立远大理想和确立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思想基础。爱国从了解祖国开始,了解祖国的历史,了解祖国的山川、文化等等。在我国,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非常广泛,从历史到现实、从物质文明到精神文明、从自然风光到物产资源、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蕴藏着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对人民警察进行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教育,特别是进行近现代史的教育等,开展各种爱国主义演讲比赛、知识竞赛、专题讲座,开展阅读爱国志士传记,聆听英模报告,参观祖国建设展览,瞻仰烈士陵园,游览名胜古迹,观看祖国版图及升国旗等活动,将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分解、渗透到人民警察的学习、生活中去,激发他们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对祖国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敬仰、对祖国各族人民的依恋、对祖国治乱兴衰的重大责任感,从而心甘情愿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祖国,甚至为保卫祖国和人民利益甘洒一腔热血,这是爱国主义情感的最高表现。
中国近现代史讲述的是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了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彻底改变自己悲惨命运,进行不懈的努力,在救国救民的道路上进行不同程度的尝试和探索的历史。从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戊戌维新,从义和团运动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他们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但是,由于其自身的历史局限性,都没能把中国从亡国灭种、任人宰割的悲惨境况中解放出来。这说明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中国,无论是农民阶级,还是资产阶级,都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如同在漫漫黑夜里升起的一颗启明星照亮了中国人民前进的道路,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从第二次国共合作、北伐战争到土地革命,从第一次国共合作、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运用坚强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和英雄的人民军队这三大法宝领导中国人民从黑暗走向光明,从失败走向胜利,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从此当家作主。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但由于对国情没有做出科学分析,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这一段历史作了科学的总结,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预示着中华民族的腾飞。讲述近现代革命的历史,使人民警察知道新中国来之不易,民族独立之可贵,同时懂得,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和建设的任务还十分艰巨。作为人民警察要继承和发扬先辈们优良的革命传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把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2)学习中国近现代史有助于弘扬民族精神,培育爱国主义情感。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中华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了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彪炳千秋,记录了先辈们面对封建压迫和列强的侵略,为人民民主和国家的主权独立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伟大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既是在历史的发展中逐渐形成的,同时也是续写历史新辉煌的精神动力。离开了历史学习,民族精神就没有根植的土壤;离开了历史学习,爱国主义情感就没有培育的基础,更谈不上入脑、入心。爱国主义是民族自强的巨大精神力量,尤其在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过程中,更需要有为国效劳、为国献身的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爱国是一种情感,要善于运用一切可激发人民警察爱国之情的因素,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浸润,尤其要充分发挥中国近现代史教育的作用,去激发人民警察的爱国情感。
传统爱国主义常常表现为国内的民族与民族的矛盾,诸如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矛盾、统治民族与被统治民族之间的矛盾,如元代的蒙古族与其他民族、清代的满族与其他民族之间的矛盾等。但是,传统意义上的民族以种族为标志,以共同的习俗、信仰以及宗教等为民族认同的文化纽带,因而,它与现代意义的缘于经济的交往而逐步形成的以统一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共同体的共同目标为整合力而形成的民族是不同的,由此而发生的民族矛盾也是不同的。在近代,中国爱国主义所指的民族矛盾,主要是指作为整体的中华民族与西方列强的民族矛盾。当然,这种近代意义上的民族及民族意识的形成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在历史上,由于汉族是中国各民族中的一个大族,而且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也居于一定的优势地位,因而,长期以来,在汉族知识分子中存在着浓厚的“汉族优越论”思想,这种思想也延续到了近代。在清代,各种反清的民间组织大量地存在着,满汉矛盾不时激化。近代以来,这种矛盾终于在反对外来侵略、探索近代化道路的过程中被逐步消失。反对外来侵略,建立现代化国家,这一目标把中国境内各民族逐步统一为一个整体。民族认同超越了狭隘的民族身份,而共同利益、共同目标则成了民族认同的基础。作为历史实践过程,中华民族成为近代意义上的民族整体,是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为标志、在抗日战争中得到空前强化的。尤其是抗日战争,它最终使作为整体的中华民族得以形成并唤醒了中华民族这样一种民族意识。
(3)学习中国近现代史,有利于激发人民警察爱国主义行为。人民警察在踏进警界的第一天,就紧握右拳,面对警徽庄严宜誓:“忠于祖国”,“为实现自己的誓言而努力奋斗。”忠于祖国的前提就是热爱祖国,爱国主义对于人民警察来讲,不但是应该继承和发扬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一种责任。热爱祖国就要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就要维护祖国的统一和主权的完整,坚持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把维护祖国利益作为自己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属。公安工作的特殊性,要求从事这一工作的人民警察经常与社会的“阴暗面”接触,与违法犯罪分子打交道。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进行,国内外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思想和其他剥削阶级的思想、生活方式,通过各种渠道影响他们。如果人民警察没有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就没有抵制力,浑浑噩噩,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甚至被腐蚀,成为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俘虏。爱国主义教育促使他们具有了远大的志向,能够增强防腐拒变能力;能够使自己的思想行为符合党和人民的利益,为人民多做贡献,成为忠诚的祖国保卫者和人民卫士。
3.中国近现代史上爱国人物的行为对人民警察产生的积极影响在民族危亡之际,无数仁人志士身上所焕发的爱国主义精神令人感动。凸现爱国主义者的光辉形象,可以使人民警察真切感受到爱国主义者“鲜活的面孔”,从而增加对历史的具体理解。
在中国近现代史中,杰出的爱国者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类:第一,积极抵抗外来侵略的爱国者。林则徐在虎门销烟时不被当时英国驻中国商务监督义律的欺骗所迷惑,派福建水师阻击装运鸦片的趸船,并查封了二百三十多万公斤的鸦片,还采取了用石灰与盐卤销烟的办法,以防止鸦片被重新提炼。这种表现,体现了这位钦差大臣的机智、勇敢,以至于外国人都向他脱帽致敬。此外,林则徐还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如向澳门、新加坡购买西方战舰,就是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一步。《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时,台湾同胞怀着无比悲痛的心情奔走相告,决定:“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在此过程中,“东宁才子”丘逢甲屡次致电朝廷抗争,还写血书力争保台湾,当李鸿章之子李经方完成交割台湾的手续后,他还组织义军抗日。台湾沦陷后,丘逢甲哭别故乡,写下了《离台诗》:“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扁舟去作鸱夷子,回首山河意黯然。”作者以此诗表明自己虽然像“鸱夷子”范蠡那样泛海引退,但回首沦没了的山河,心情无比的悲痛,内渡大陆后,丘逢甲常常愁云入梦,哀泪如雨。临终前,遗言“葬须南向,面向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