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何建国还是一个校办工厂的推销员,推销员总是天南地北地跑,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碰到了半球集团的老总。两个人在闲聊之余,半球集团的老总告诉他说冰箱的继电器也得靠进口,听了这话,何建国非常震惊,但在震惊之余,他想到更多的是行动:我要给中国人争口气!1986年,何建国把他的想法落实到了行动上,创办了耀华电器厂,“耀华”二字,倾注了他“光耀中华”的决心和为此而奋斗的希望。
在何建国的经营下,耀华电器发展得有声有色,再加上依托在温州这个大的经济环境中,“耀华”可以说是乘东风而上,一路顺风顺水。20世纪90年代正是温州柳市电器突飞猛进的时期,何建国却已为当地电器企业的生存而忧虑:柳市狭小的平台上,短短几年,就出现无数电器厂、电器集团。表面上看起来这是好事,一个小小的镇就有这么多的电器老板,但实际上,过多的生产电器,销路跟不上,这必将导致恶性竞争,进而引发“价格大战”。如果真到了那一天,后果将不堪设想。自己当初成立耀华的初衷就是要光耀中华,如果这么多电器工厂的存在无法给社会带来更多财富,反而会因为陷入价格战的泥潭,破坏整个市场环境,岂不是跟自己当初的设想背道而驰?何建国的想法是好的,而且他能这么想,也说明了他已经看透了当时的情况。但问题是,这么多的电器企业,能够在竞争中生存下去的,也许只有寥寥几家。那么,怎么避免自己不在竞争中惨遭淘汰呢?难道仅仅是被动等待吗?当然不是。何建国不是那种会被动等待的人,他想,这里既然路子越走越窄,那我们何不走出这里,到外面广阔的世界里去寻找更广阔的空间?
对于自己的这个想法,何建国感到非常兴奋。他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带着他的耀华集团突然从温州柳市的电器行业中消失了。从1996年开始,何建国带着他的耀华一直在实践他的这个设想:带领耀华到全国寻找合适的土壤生根发芽。到了2008年,已经12年的时间了,在这12年的时间中,耀华集团走出了一条与其他温州企业不同的发展之路: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通过租赁、参股、承债及控股等方式并购了包括合肥高压开关总厂和安庆变电器厂在内的16家企业。
与此同时,温州的很多企业看到了何建国的成功,也纷纷从温州这个狭小的平台中走出来,进入安徽,参与当地的国企改革和行业整合。他们先后兼并收购了安徽一百多家大中型企业:胜华电缆集团收购了安徽电线电缆厂;万事利集团兼并收购合肥动力机械总厂等三家企业。宝业集团投资2.35亿元建成中宝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正在安徽全力建设集建筑施工、房地产开发、住宅产业化、机械加工制造四大产业为一体的第三大基地……
经过近10年在安徽投资的摸索,何建国已经有了非常切身的体会,他把兼并的过程看成为“优势互补”:人家看中的是我们灵活的管理体制和营销网络,而我们看中的是人家的技术、人才和品牌优势。
20世纪西方国家一度盛行的企业兼并热潮曾被视为企业快速做大做强的最佳方式。但不久人们发现,企业兼并、联合存在诸多内部问题。那么,作为企业快速做大做强的最佳方式为什么没有让企业走向更加繁荣,反而纷纷落马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理念不兼容”。
何建国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大家都知道,要融入一个企业,需要改良企业的理念,那么要融入一个地区呢?何建国非常清晰地意识到:必须要给这个地区渗透“温州商人的经营理念”,要兼并这个地区的企业,就必须让这个地区的企业适应自己的经营方式。传播一种经营的理念,不像是讲一堂课那么简单,而需要一个平台,需要有一个强势的管理。就在这个时候,安徽省浙江商会应运而生了,而敢做敢为的何建国被大家推选为安徽省浙江商会的会长。
在何建国的带领下,浙江商会发挥民间商会的网络优势,以商引商,协同政府积极拓展两省经济技术合作的新领域。不仅帮助企业论证项目,协调银企关系,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还引导和鼓励浙江民营资本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和公共事业建设,并取得了可喜成绩。
查尔斯·F.凯特林说过:“勇于尝试,那么在某件事上栽跟头可能是预料之中的事;但是,从来没有听说过,任何坐着不动的人会被纠倒。”是的,如果不去尝试,只是想着如何享受,那么,根本不会有失败之类的风险。可是,同时也少了成功的喜悦。
因此,勇气对于创业乃至任何事情都是极为重要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对于未知的事情会有一种陌生感,陌生感会产生恐惧感,恐惧感会使人裹足不前,不敢去接触那件事情,越不接触就越恐惧,形成恶性循环。使人消除恐惧感的惟一办法就是去接触那件事,而且越快越好。”
10.你理机遇,机遇才理你
哪里有机遇?大多数人不善于培养自己发现眼前机遇的习惯,总认为机遇离自己还有很远。凡事有所作为的人都是有心者,他们都习惯发现眼前的机遇,因为他们知道,机遇是不会主动“暗送秋波”的。
伯纳德·巴鲁克,是美国著名的犹太实业家、政治家和哲人。20多岁时候的他,就已经成为人人皆知的百万富翁。同时,在政坛上也扶摇直上,鹏程万里,从而赢得权力、事业的双丰收。后来,总统威尔逊任命他为国防委员会顾问和原材料、矿物和金属管理委员会主席。时隔不久,又被政府任命为军火工业委员会主席。巴鲁克在1946年其政绩又跃上一个新的台阶,有幸成为美国驻联合国原子能委员会的代表,他在70多岁的高龄时依然雄风不减。他在当年曾提出过建立一个以控制原子能的使用和检查所有原子能设施的国际权威的著名计划——“巴鲁克计划”,这就是国防原子能机构的雏形。
巴鲁克跟很多的犹太商人一样,在创业伊始,也历尽了千辛万苦,正是因为他拥有一双善于发现事物之间联系的眼睛,在常人看来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他却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的联系,从这种联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发财机遇,并一夜暴富。
1899年的7月3日,28岁的巴鲁克从家中的广播里忽然听到一个消息:联邦政府的海军在圣地亚哥消灭了西班牙舰队。这意味着持续了很久的美西战争即将告一段落。
正好这天是星期天,第二天即7月4日,也就是星期一,以往,证券交易所在星期一不营业,但私人的交易所则依旧工作。巴鲁克马上意识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发财机会,他如果能在黎明前赶到自己的办公室并大把吃进股票,那么自己肯定会大赚一笔。
然而在19世纪末,惟一能跑长途的只有火车,而且火车晚上还停止运行。为了把握这稍纵即逝的机遇,用天价在火车站巴鲁克个人承包了一列专车,火速赶到自己的办公室,黎明前做了几笔让人羡慕的生意,上午,他的股票价值就翻了几十番。
机遇就像禀赋、天资一样,它只提供一个条件,一种可能,一个机缘。最有希望成功的,是善于利用每一次机会,并全力以赴的人,而并不是才华出众的人。人生活在世上有没有双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是否有伸出双手的意识。
一个生活艰辛的巴黎印刷推销员的儿子——迈耶,16岁时的迈耶,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离开学校,在巴黎证券交易所当一名送信员。迈耶在这年夏天,撞上了他的第一次好运。他的姐夫受雇于巴黎的一家小银行——鲍尔父子银行。此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他的姐夫应征入伍,这个空缺职位被迈耶趁机申请并获得了。这次机遇的把握,不仅使他从此闯入了银行界,而且由于战争造成的银行工作人员大量流失,使他在16岁时就得以自由地学习这个行业所有的东西。很快,迈耶就成了鲍尔银行一个精明的员工,这个消息就很快地在银行界传播开来了。
法国金融界声誉很好的拉扎尔兄弟银行的老板大卫·韦尔在1925年看上了迈耶,他认为迈耶是个可造之材。并邀请他加入拉扎尔。迈耶很感兴趣,但他提出了一个问题:我多久才能成为合伙人?大卫·韦尔未置可否,迈耶也就婉拒了这个邀请。
一年过去了,大卫·韦尔重提此事,条件是:有一年的试用期,如果迈耶的表现有大卫·韦尔想象得那么出色,那么一年后迈耶就可以成为拉扎尔的合伙人,反之,迈耶就得离开拉扎尔。迈耶这次立即接受了。
1927年,迈耶如愿以偿地成为拉扎尔的合伙人,迈耶没有辜负大卫·韦尔的期望。但是,迈耶还在寻找新的机遇,他并没有满足于这个成就,他的追求是想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银行家:为公司的发展安排交易、出谋划策、筹措款项,同时为银行寻找有利可图的投资机会。迈耶认为这才是拉扎尔的主要活动所在。
第二年,迈耶的运气来了——拉扎尔银行在这年成为实力雄厚的雪铁龙汽车公司的主要股份持有者。这时,雪铁龙公司首次引进了赊销汽车的办法,这种办法是通过雪铁龙的一家子公司——“赊销汽车公司”,法文简称为“索瓦克”来实施的。
然而,“索瓦克”是雪铁龙的老板唯一使用的汽车促销工具,而迈耶马上想到了“索瓦克”更多的用途,比如赊销工程建筑材料、家用器具,甚至房产等等,他建议大卫·韦尔联合另外两家银行买下“索瓦克”,把它变成一个业务范围广泛的消费品赊销公司。
雪铁龙的老板认为迈耶的建议对雪铁龙没有坏处只有好处,“索瓦克”将继续不销售其他品牌汽车,销售雪铁龙汽车,还将从事其他领域的任务。“索瓦克”的转手,使雪铁龙不必再拿出资金用于销售了,这对于资金来源相当吃紧的雪铁龙来说,是很受欢迎之举。这一建议也得到大卫·韦尔的同意。
迈耶于是开始四处活动,最后找到了两家合伙公司,一家是摩根公司,世界上最负盛名的私人银行,另一家是“商业投资托拉斯”,当时全美最大的消费品赊销公司。他们两家都答应购买股份。
合作伙伴有了,接下来就是寻求作为销售机构的商业客户,他很快地就与著名的电器制造公司凯尔文·耐特签订了合同。随后商家纷纷找上门来,这样“索瓦克”开始运转,它给投资者带来了持续不断的利润,时至今日,它仍财源不断,势力强大。
“索瓦克”成功的经营模式,让金融界知道,迈耶是一个成熟的银行家,他不仅能设计出一个宏大的构想,而且还表现出了使这个构想得以实现的决心和能力。
机会在追求财富的过程中,像流星一样极易逝去。它燃烧的时间虽然很短,却往往能带来巨大的能量。也许只有那么一次小小的机会,却能让我们大发其财,甚至成为巨富。